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还要轻,但是强度却比钢铁还要强,还耐腐蚀方便成型。所以一经推出,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取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3.在传统的碳纤维作为原料生产产品时,由于部分产生需要的碳纤维长度较长,需要配合使用搭接技术,传统的搭接技术在针对某些情况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弊端:
4.1、碳纤维材料的碳纤维条搭接时容易出现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从而影响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5.2、两个完成搭接的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产生相互脱离,从而影响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6.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所述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设有u型条,所述第三碳纤维条上设有连接组件,且所述第三碳纤维条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碳纤维条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型卡槽,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上的十字型卡柱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上的十字型卡槽配合卡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碳纤维条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所述第二碳纤维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所述u型条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配合卡接,所述u型条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配合卡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条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对位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上表面与第一对位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对位通孔,且所述第一对位通孔和第二对位通孔卡接有同一个第一限位胶柱。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管和第二纤维胶柱,所述第二碳纤维条的中部和第三碳纤维条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对位通孔,位于第二碳纤维条上的第二对位通孔和第三碳纤维条上的第二对位通孔与同一个卡管配合卡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纤维胶柱卡接于卡管的内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
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空间上垂直分布。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在碳纤维条搭接时,利用u型条与第一l型槽和第二l型槽完成卡接,形成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的固定,然后利用卡管对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之间形成卡接固定,减少了搭接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的情况,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实用性能;
17.2、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在搭接后,分别利用纤维胶进行灌注,并冷却形成第一纤维胶柱和第二纤维胶柱,实现勒对搭接处的缺口的填充,进一步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条的平整度,同时有效避免了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够牢固产生相互脱离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搭接后的整体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搭接的拆分后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搭接的拆分后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图3中a部分放大后的示意图。
23.图中:
24.1、第一碳纤维条;101、十字型卡柱;102、十字形卡槽;103、第一l型槽;
25.2、第二碳纤维条;201、第二l型槽;202、第二对位通孔;2021、第一限位胶柱;203、第三对位通孔;
26.3、第三碳纤维条;
27.4、u型条;401、第一对位通孔;
28.5、连接组件;501、卡管;5011、第一通槽;5012、第二通槽;502、第二纤维胶柱。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设有u型条4,第三碳纤维条3上设有连接组件5,且第三碳纤维条3通过连接组件5与第二碳纤维条2固定连接。
31.其中,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101,第一碳纤维
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形卡槽102,位于第一碳纤维条1上的十字型卡柱101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十字形卡槽102配合卡接;
32.利用十字型卡柱101与十字形卡槽102之间的配合卡接,可以保证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连接时连接处的平整程度。
33.其中,第一碳纤维条1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103,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201,u型条4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103配合卡接,u型条4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
34.利用u型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l型槽103和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可以对卡接后的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进行限位锁定。
35.其中,u型条4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对位通孔401,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上表面与第一对位通孔4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对位通孔202,且第一对位通孔401和第二对位通孔202卡接有同一个第一限位胶柱2021;
36.第一对位通孔401与第二对位通孔202形成连通的孔洞,向其中注入固定用的纤维胶并凝固呈第一限位胶柱2021,可以将u型条4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的连接固定。
37.其中,连接组件5包括卡管501和第二纤维胶柱502,第二碳纤维条2的中部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对位通孔203,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和第三碳纤维条3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与同一个卡管501配合卡接;
38.使用卡管501对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和第三碳纤维条3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同时进行卡接,实现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进行搭接固定。
39.其中,第二纤维胶柱502卡接于卡管501的内部;
40.利用第二纤维胶柱502对卡管501进行填充,可以保持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连接时的表面的平整度。
41.其中,卡管5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在空间上垂直分布;
42.在卡管501中灌注纤维胶并固定形成第二纤维胶柱502的过程中,限位胶可以通过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并分别与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形成粘合,避免卡管501从第二对位通孔202中脱出。
43.工作原理
44.在进行碳纤维材料搭接工作时,首先进行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的搭接,具体为:将十字型卡柱101与十字形卡槽102之间的配合卡接,保证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连接时连接处的平整程度,然后将u型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l型槽103和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同时第一对位通孔401与第二对位通孔202形成连通的孔洞,向其中注入固定用的纤维胶并凝固呈第一限位胶柱2021,将u型条4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的连接固定;
45.然后进行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之间的搭接,具体为:使用卡管501对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和第三碳纤维条3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同时进行卡接,然后在卡管501中灌注纤维胶并固定形成第二纤维胶柱502的过程中,限位胶通过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并分别与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形成粘合,实现对第
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之间的固定;
46.其他碳纤维条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47.这样即可完成对碳纤维材料的搭接。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设有u型条(4),所述第三碳纤维条(3)上设有连接组件(5),且所述第三碳纤维条(3)通过连接组件(5)与第二碳纤维条(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101),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型卡槽(102),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上的十字型卡柱(101)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十字型卡槽(102)配合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103),所述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201),所述u型条(4)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103)配合卡接,所述u型条(4)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条(4)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对位通孔(401),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上表面与第一对位通孔(4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对位通孔(202),且所述第一对位通孔(401)和第二对位通孔(202)卡接有同一个第一限位胶柱(20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卡管(501)和第二纤维胶柱(502),所述第二碳纤维条(2)的中部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对位通孔(203),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和第三碳纤维条(3)上的第二对位通孔(202)与同一个卡管(501)配合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胶柱(502)卡接于卡管(501)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管(5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所述第一通槽(5011)和第二通槽(5012)在空间上垂直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设有U型条,第三碳纤维条上设有连接组件,且第三碳纤维条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碳纤维条固定连接。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减少了搭接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的情况,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实用性能,同时有效避免了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够牢固产生相互脱离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黄秋月 李波 黄斌 肖磊 周先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衡阳泰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6

技术公布日:

2022/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9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碳纤维   所述   实用新型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