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最新国标

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花间作轮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础条件要求、种植模式、播前准备、种植技术要点和秸秆还田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棉花间作轮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圆极化天线
GB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99 棉蚜测报技术规范
GB/T 15800 棉铃虫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802 棉花叶螨测报技术规范
NY/T 2393 花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94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3084 西北内陆棉区机采棉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棉花间作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棉花与其它同期或同季作物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的方式。
3.2
棉花轮作cotton-based 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上,棉花与其它同期或同季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3.3
棉花间作轮作cotton-based alternate intercropping
也称换位间作,棉花与其它同期或同季作物(花生、大豆、西瓜、辣椒等)等带宽相间种植,翌年将棉花与间作作物位置互换种植,是一种将间作与轮作相结合的种植方式。
4  基础条件要求
4.1 热量条件
棉花播种至收获大于15 ℃积温不少于3000 ℃。
4.2 机械设备
配备比较完整的系列耕种机械,利用机械进行整地、铺膜播种、起垄、中耕施肥、收获、秸秆还田等。
5  种植模式
5.1 棉花花生间作轮作
采取“4-6”式种植,4行棉花平作,幅宽280 cm左右;6行花生垄作,幅宽280 cm左右。花生与棉花种植带间隙50 cm~60 cm。
5.2 棉花大豆间作轮作
“4-5”式或“4-6”式种植,棉花平作,幅宽280 cm左右;5~6行大豆平作,幅宽280 cm 左右。大豆与棉花种植带间隙50 cm~60 cm。
5.3 棉花辣椒间作轮作
采用“4-5”式或“4-6”式种植,4行棉花平作,幅宽280 cm左右;6行辣椒平作,幅宽280 cm左右。辣椒与棉花种植带间隙50 cm~60 cm。
5.4 棉花西瓜间作轮作
采用采用“4-2”式“4-3”式种植,4行棉花平作,幅宽280 cm;在中间种2行或3行西瓜垄作,幅宽280 cm左右,西瓜行距80 cm~100 cm。
6 播前准备
6.1 耕翻整地
播种前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实施测土配方,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宜施有机肥45000 kg~75000 kg,尿素225 kg~300 kg,磷酸二铵450 kg~600 kg,硫酸钾肥150
kg~225 kg。耕翻深度为18 cm ~ 20 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土层细实平整。6.2 机械起垄
花生、西瓜起垄播种,其他作物平作。机械起垄,要求垄底宽80 cm,垄背宽50 cm。垄高10 cm左右。
7 种植技术要点
7.1 棉花
7.1.1 品种选择
棉花应选用株型紧凑、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早熟或中早熟抗虫棉品种。棉花种子应经过脱绒包衣处理,质量应符合GB 4407.1的规定。
7.1.2 播种
程控步进衰减器系统
在地表下5 cm处地温连续5 d 稳定达到16 ℃以上时播种,棉花选用精量播种机,播种、铺膜、覆土一次完成,播深2.5 cm~3 cm,行距76 cm。黄河流域棉区株距17 cm~22 cm,种植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长江流域棉区株距22 cm~29 cm,种植密度4.5万株/hm2~6.0万株/hm2,西北内陆棉区株距8 cm~9 cm,种植密度12.0万株/hm2~15.0万株/hm2,播种后选用棉花和间作作物共用的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7.1.3 田间管理
7.1.3.1 放苗松土
当幼苗子叶展开、颜由黄变绿时,宜在7:00前及16:00后适时放苗,放苗孔以子叶能伸出膜外为宜。苗期适时中耕松土2 次~3 次,中耕深度5 cm~7 cm。
7.1.3.2 灌溉排涝
棉花初花期、花铃期遇旱及时灌溉;遇强降雨,及时排涝。
7.1.3.3中耕追肥
花铃期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追施三元素复合肥 450 kg,或尿素 300 kg、氯化钾 450 kg。缺硼、锌棉田每公顷分别施用硼砂7.5 kg~15.0 kg、硫酸锌肥15.0 kg~22.5 kg。
7.1.3.4化学调控
按照“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全生育期进行3次~5 次化学调控,干旱年份及长势较弱的棉田宜减少化控次数及药液用量,多雨年份及长势较旺的棉田宜增加化控次数及药液用量。
7.1.3.5 病虫害防治
局部镀锡病害以防治枯萎病、黄萎病为主。虫害以防治棉蚜、棉铃虫、盲蝽蟓、棉花叶螨等为主。棉蚜测报调查按GB/T 15799执行,棉铃虫测报调查按GB/T 15800执行,棉花叶螨测报调查按GB/T 15802执行。防治方法按当地棉花优质高产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执行,农药使用应符合GB 8321的规定。
7.1.3.6 整枝打顶
7.1.3.6.1 整枝
当棉株第一果枝出现后及时摘除果枝下的营养枝;遇有顶端受害时选留一个长势强的营养枝作为棉花主茎。
7.1.3.6.2 适时打顶
应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均不等”的原则执行。当果枝台数达到8 台~10 台时打顶,株高控制在80 cm左右。
7.1.4 采收抽风式笔记本散热器
7.1.4.1 机械采收
脱叶催熟剂的喷施及机械采收方法,按NY/T 3084执行。
7.1.4.2 人工采收
棉花正常吐絮后及时采摘。
7.2 花生
透射电镜制样
7.2.1品种选择
应选用适宜当地种植、株型紧凑、抗病优质、耐荫、生育期在110 d以内适宜机械化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在播种前10 d内,带壳晒种2 d~3 d后剥壳,选择籽粒饱满、无病斑虫咬的健康种仁作为种子,用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或包衣剂包衣,质量应符合GB 4407.2的规定。
7.2.2播种
花生与棉花同期播种,在地表下5 cm处地温连续5 d 稳定达到16 ℃以上时播种。密度每公顷播15.0万穴~16.5万穴。播种后选用棉花和花生共用的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7.2.3 田间管理
7.2.3.1放苗松土
当幼苗子叶展开、颜由黄变绿时,宜在10:00前及16:00后适时放苗,放苗孔以子叶能伸出膜外为宜。苗期适时中耕松土1次~2 次,中耕深度5 cm~10 cm。
7.2.3.2灌溉排涝
苗期一般不需浇水;花针期和结荚期,如遇天气持续干旱,中午前后叶片出现萎蔫时,及时适量浇水;饱果期(收获前1 个月左右)遇旱应小水润浇;结荚后若雨水较多,应及时排水防涝,避免烂果。
7.2.3.3 适时化控
花生盛花期到结荚期,当主茎高度达到30 cm~35 cm时,及时喷施化控剂,施药10 d~15 d,如果主茎高度超过40 cm,可再喷施1 次,将株高控制在50 cm以内。
7.2.3.4叶面追肥
在花生生育中期,植株顶部出现黄白心叶等缺铁症状时,及时用每公顷40 kg~50 kg的0.2%~0.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施,连续喷施2次,间隔7 d~10 d。在结荚后期,每公顷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2%~3%的尿素水溶液40 kg~50 kg,连续喷施2次,间隔7 d~10 d。也可喷施适量含有N、P、K 和微量元素的其他肥料。
7.2.3.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根据花生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安全地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内。花生主要虫害包括: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花生叶螨等。花生主要病害包括:叶斑病、网斑病、锈病、茎腐病、根结线虫病、立枯病和病毒病等。虫害防控按NY/T 2393 执行,病害防控按NY/T 2394 执行。
7.2.4 采收
花生在8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种仁饱满、网纹清晰、果壳内壁呈青褐斑块时,及时机械收获、晾晒至含水量10%以下储藏。仿洞石涂料
7.3 大豆
7.3.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株型紧凑、抗病优质、耐荫、生育期在110 d以内适宜机械化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
7.3.2 播种
大豆与棉花同期播种,在地表下5 cm处地温连续5 d 稳定达到16 ℃以上时播种。密度15万株/hm2~18万株/hm2。大豆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或生物拌种剂拌种,防止大豆病害,确保大豆幼苗的出土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8:1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95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棉花   花生   种植   防治   间作   播种   喷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