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12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编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24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课程是为了和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的能力。
发酵工程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微生物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发酵工程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常见的发酵工程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纬编针织布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
实验一、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6学时)
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6学时)
实验三、发酵菌株的初筛
实验、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6学时)(必做)
实验五、 淀粉酶的固态发酵(6学时)
实验发酵过程中糖的利用(6学时)
实验七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6学时)导电铝浆
实验八淀粉酶的固定化生产(6学时)
实验九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的培养和营养条件(6学时)(必做)
实验十小型连续发酵实验(6学时)
实验十一、甜酒酿的制作(6学时)
备注:实验一至实验七为基础实验,实验八至实验十一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除必做实验外,其他可选做
实验总时间为24学时,包括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书写实验预习及最终报告及所需仪器药品清单等。
实验一  发酵菌株的初筛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从已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菌株
    2、学习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要求:
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因此可以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蛋白酶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短肽甚至氨基酸。根据三能将酪蛋白变性从而产生沉淀这一原理,可在平板培养基上直接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株。
产酶菌株能将酪蛋白水解成小分子物质,菌落周围不形成沉淀蛋白而出现透明圈,根据透明圈大小还能判断产酶活力。
本实验以淀粉酶或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为例,介绍发酵菌种的初步筛选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株: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目的菌株 
挤压成型机2.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蛋白胨1%,牛肉膏0.3%,氯化钠0.5%,可溶性淀粉0.2%。琼脂2%,pH 7.2-7.4。
    3.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葡萄糖0.05,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5%,磷酸二氢钾0.05%,酪蛋白1%,琼脂2%,pH 7.5。
4.器材:培养皿吸管250ml三角瓶无菌水(含灭菌玻璃珠)、标签纸、三、碘液、玻璃刮铲吸管、电炉、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1、配制淀粉酶或蛋白酶的筛选培养基,分别装于三角瓶中,121摄氏度灭菌30分钟,冷却至60摄氏度时倒平板,每皿约20毫升。
2、配制指示菌菌悬液,以无菌操作法挑取3环细菌或酵母指示菌菌苔装到有3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制成菌悬液,吸取0.1ml涂布在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注意:用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来分离产生淀粉酶的细菌,将分离纯化的菌株点种于淀粉培养基平板上,每皿点种5点。
3、将平板放在培养箱中培养1-2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淀粉酶产生菌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后,在平板上滴加碘液,以铺满平皿为度,如果菌落周围有透明圈出现,说明淀粉被水解,该菌能产淀粉酶,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越大,说明产淀粉酶活力越强。
5、蛋白酶产生菌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后,可在平板上滴加2.5%三溶液,以刚铺满平皿为度,菌落周围如有无透明圈出现,说明该菌产蛋白酶。
五、试验报告记载要求
1、姓名、班级、学号、试验开始日期/时间等。
2、实验的设计方案、所用的仪器名称、药品名称及重量;所使用的样品名称、来源
金属工艺品制作
3、试验操作步骤记载
4、实验条件记载(温度、浓度、仪器条件等)
5、实验分析
6、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收获
六、思考题
查阅资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筛选脂肪酶或其他酶的产生菌。
实验二  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思情乐园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并学习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方法。
要求:
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内容
内网审计物理诱变因子以紫外线辐射的使用最为普遍,尽管几十年来各种新的诱变剂不断出现和被应用于诱变育种,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经诱变处理后得到的高单位抗生素产生菌中,有80
%左右是通过紫外线诱变后经筛选而获得的。在紫外线的波长在200-380nm之间,但对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在253-265c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大约有80%是254nm。紫外线诱变得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由于DNA变化而造成的,DNA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嘧啶更为敏感。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结构变化的形式很多,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从而微生物突变或死亡。经紫外线损伤的DNA,能被可见光复活,因此,经诱变处理后的微生物菌种要避免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照射,故经紫外线照射后样品需用黑纸或黑布包裹。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2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93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紫外线   筛选   产生   诱变   培养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