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2.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现有的雨污分流是在同一个截流井内进行,雨水管与污水管均与截流井连通,截流井内设置有两个闸门,用于分别对雨水管与污水管的连通口封闭,根据雨水与污水的排放,相应的调节两个闸门的启闭,但是现有的闸门启闭装置存在一定的不足,两个闸门之间没有关联,两个闸门各自是单独的能源驱动,当需要切换雨水与污水的排放时,需要各自将两个闸门进行启闭,两个闸门启闭时均需要能源消耗,从而提高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井体和设置在井体上的井盖,所述井体内通过启闭机设置有道闸,其用于将所述井体分隔为污水室与雨水室;
6.污水管与雨水管,分别与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
7.排水管,一端与污水室连通;
8.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污水室内;
9.闸门,设置在所述井体内,其用于封闭所述污水管;
10.联动件,设置在所述道闸与所述闸门之间,当前者升起时通过联动件驱使后者关闭;
11.垃圾收集机构,设置在所述井体内,其用于对所述排水管内排出的垃圾杂质拦截收集。
12.进一步地,所述联动件包括:
13.两个轴杆,分别设置在所述道闸与所述闸门上;
14.支板,铰接设置在所述井体的一侧内壁,所述支板的两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轴杆分别滑动贯穿两个所述滑槽。
15.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轴杆上均转动设置有轴承轮,两个所述轴承轮分别滚动插设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16.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
17.两个收集室,均设置在污水室内;
18.过滤板,铰接设置在污水室内且位于所述排水管的下方;
19.联动部,设置在所述闸门与所述过滤板之间,所述闸门开启或关闭时,所述联动部带动所述过滤板绕铰接点转动倾斜至其中一个所述收集室的上方;
20.两个清理口,均开设在所述井盖上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收集室对应,所述井盖上设置有盖合清理口的盖板。
21.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部包括:
22.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过滤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上贯穿开设有穿槽;
23.支杆,一端安装在所述闸门上,另一端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自由端滑动插设在穿槽内。
2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收集室均开设有与污水室连通的排流孔。
25.进一步地,污水室内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呈倾斜构造,两个所述收集室均设置在所述凸台上。
2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收集室内均设置有网斗。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液位传感器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启闭机驱动道闸的启闭,当道闸在升起时,在联动件的作用下,闸门下降,从而对污水管进行封闭,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雨水管用于排水,道闸下降时,道闸对雨水管封堵,在联动件的作用下,闸门再度上升开启,解除对污水管的封闭,通过联动件的设置,使得道闸与闸门进行启闭交换时,只需要一个启闭机即可,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立体结构剖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立体结构剖视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1、井体;2、井盖;3、道闸;4、污水管;5、雨水管;6、排水管;7、闸门;8、联动件;9、垃圾收集机构;10、轴承轮;11、排流孔;12、凸台;13、网斗;14、液位传感器;801、轴杆;802、支板;803、滑槽;901、收集室;902、过滤板;903、联动部;904、盖板;9031、安装板;9032、支杆;9033、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井体1和设置在井体1上的井盖2,井体1内通过启闭机设置有道闸3,井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闸轨,道闸3竖直向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一闸轨内,其用于将井体1分隔为污水室与雨水室;污水管4与雨
水管5,分别与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排水管6,一端与污水室连通;液位传感器14,其型号为cyw101,设置在污水室内,液位传感器14与启闭机均与外接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14设置在污水室内,用于对污水室内的水位进行监测;闸门7,设置在井体1内,其用于封闭污水管4,井体1的内壁设置有两个第二闸轨,闸门7竖直向滑动设置在两个第二闸轨内;联动件8,设置在道闸3与闸门7之间,当前者升起时通过联动件8驱使后者关闭;垃圾收集机构9,设置在井体1内,其用于对排水管6内排出的垃圾杂质拦截收集,旱季和初雨时,道闸3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将雨水管5的连通口封闭,此时在联动件8的作用下,闸门7处于开启状态,污水管4的连通口为开启状态,排水管6排进井体1内的为污水和较污染的初期雨水,井体1内水位依然较低,污水进入污水管4排出,随着持续降雨,水质逐渐变好,井体1内水位逐渐升高,随着水位逐渐升高,液位传感器14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外接控制设备,当达到设定的水位阈值时,控制设备控制启闭机,由启闭机控制道闸3升起,当道闸3在升起时,在联动件8的作用下,闸门7下降,从而对污水管4进行封闭,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井体1内的雨水通过雨水管5排出,雨停后,井体1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液位传感器14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由于配置在控制室内,当工作人员发现监测数据为正常数据时,可通过控制室的控制设备再控制道闸3下降将井体1再度分隔为雨水室与污水室,道闸3下降时,在联动件8的作用下,闸门7再度上升开启,通过垃圾收集机构9的设置,用于对排入井体1内水体中的垃圾杂质进行拦截收集,以确保雨水管5与污水管4不会被垃圾杂物堵塞,以提高排水效率,通过联动件8的设置,使得道闸3与闸门7进行启闭交换时,只需要一个启闭机即可,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38.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8包括:两个轴杆801,分别设置在道闸3与闸门7上;支板802,铰接设置在井体1的一侧内壁,井体1的内壁安装有垂直于井体1内壁的导杆,支板802的中部转动套设在导杆上,支板802的两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803,两个轴杆801分别滑动贯穿两个滑槽803,当道闸3向上升起时,位于道闸3上的轴杆801沿其中一个滑槽803内滑动,从而带动支板802绕导杆为圆心转动,当支板802转动时,从而使闸门7上的轴杆801沿另一个滑槽803滑动,从而带动闸门7下降的作用,通过支板802的设置,使得启闭机在带动道闸3向上升的时候,闸门7下降利用自身的重力,以减少道闸3向上升对启闭机产生的负荷。
39.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轴杆801上均转动设置有轴承轮10,两个轴承轮10分别滚动插设在两个滑槽803内,通过轴承轮10的设计,以减少轴杆801沿滑槽803滑动时的摩擦力,使得在切换道闸3与闸门7的启闭时更为顺畅。
40.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垃圾收集机构9包括:两个收集室901,均设置在污水室内,收集室901的顶部为开口;过滤板902,铰接设置在污水室内且位于排水管6的下方;联动部903,设置在闸门7与过滤板902之间,闸门7开启或关闭时,联动部903带动过滤板902绕铰接点转动倾斜至其中一个收集室901的上方;两个清理口,均开设在井盖2上且分别与两个收集室901对应,井盖2上设置有盖合清理口的盖板904,为了使装置更为合理,优选地,两个收集室901位于污水室内的两端,过滤板902位于两个收集室901的中间且高于两个收集室901,在联动部903的作用下,当闸门7开启时,过滤板902绕铰接点转动,呈倾斜状且倾斜度低的一端朝向其中一个收集室901的上方,闸门7关闭时,过滤板902绕铰接点转动,改变倾斜方向,且倾斜度低的一端朝向另一个收集室901的上方,排水管6排入井体
1内的水会先流通过滤板902,过滤板902对水体内的垃圾杂物进行过滤拦截,拦截后的垃圾杂物会随着过滤板902的倾斜滑落至相对应的收集室901内,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清理,通过将过滤板902与闸门7通过联动部903联动,道闸3与闸门7相互切换启闭时,随着污水与雨水的各自排放,能将水体中的垃圾杂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雨水中的垃圾杂物收集存放在其中一个收集室901内,污水中的垃圾杂物收集存放在另一个收集室901内,以便于后续分类清理,工作人员清理垃圾杂物时,打开盖板904,通过清理口即可进行清理。
41.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联动部903包括:安装板9031,安装在过滤板902的一侧,安装板9031上贯穿开设有穿槽;支杆9032,一端安装在闸门7上,另一端安装有插杆9033,插杆9033的自由端滑动插设在穿槽内,如图3和图5所示,此时闸门7处于开启状态,过滤板902呈倾斜状态,且倾斜度低的一端朝向右侧的收集室901,当闸门7下降关闭时,支杆9032下移,从而带动插杆9033沿穿槽内滑动,从而带动过滤板902绕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倾斜度发生改变,倾斜度低的一端再朝向左侧的收集室901,以达到将雨水和污水中的垃圾杂物分类存放收集的作用。
42.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收集室901均开设有与污水室连通的排流孔11,过滤板902在对水体中的垃圾杂物进行过滤拦截后,垃圾杂物会随着倾斜度相应的滑落至相对应的收集室901内,但是仍有少量的水会随着垃圾杂物滑落至收集室901内,通过排流孔11的设置,可以将收集室901内截留的水体排出,从而便于后续工作人员清理垃圾杂物。
43.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室内设置有凸台12,凸台12的顶部呈倾斜构造,两个收集室901均设置在凸台12上,通过凸台12的设置,用于将收集室901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使得收集室901内截留的少量水体能通过排流孔11流通至井体1内,井体1内的水体却不能回流至收集室901内,在实际使用中,优先排污水,优先对污水中的垃圾杂物进行收集,通过凸台12的设置,当排流雨水时,雨水不会再回流到收集有污水垃圾的收集室901内,避免污水中的垃圾杂物对雨水造成污染。
44.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收集室901内均设置有网斗13,通过网斗13的设置,使得过滤板902拦截的垃圾杂物掉落至网斗13内,工作人员清理垃圾杂物时,只需要提出网斗13即可,从而提高了便捷性。
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包括井体(1)和设置在井体(1)上的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内通过启闭机设置有道闸(3),其用于将所述井体(1)分隔为污水室与雨水室;污水管(4)与雨水管(5),分别与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排水管(6),一端与污水室连通;液位传感器(14),设置在污水室内;闸门(7),设置在所述井体(1)内,其用于封闭所述污水管(4);联动件(8),设置在所述道闸(3)与所述闸门(7)之间,当前者升起时通过联动件(8)驱使后者关闭;垃圾收集机构(9),设置在所述井体(1)内,其用于对所述排水管(6)内排出的垃圾杂质拦截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8)包括:两个轴杆(801),分别设置在所述道闸(3)与所述闸门(7)上;支板(802),铰接设置在所述井体(1)的一侧内壁,所述支板(802)的两端均贯穿开设有滑槽(803),两个所述轴杆(801)分别滑动贯穿两个所述滑槽(8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杆(801)上均转动设置有轴承轮(10),两个所述轴承轮(10)分别滚动插设在两个所述滑槽(80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机构(9)包括:两个收集室(901),均设置在污水室内;过滤板(902),铰接设置在污水室内且位于所述排水管(6)的下方;联动部(903),设置在所述闸门(7)与所述过滤板(902)之间,所述闸门(7)开启或关闭时,所述联动部(903)带动所述过滤板(902)绕铰接点转动倾斜至其中一个所述收集室(901)的上方;两个清理口,均开设在所述井盖(2)上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收集室(901)对应,所述井盖(2)上设置有盖合清理口的盖板(9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903)包括:安装板(9031),安装在所述过滤板(902)的一侧,所述安装板(9031)上贯穿开设有穿槽;支杆(9032),一端安装在所述闸门(7)上,另一端安装有插杆(9033),所述插杆(9033)的自由端滑动插设在穿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集室(901)均开设有与污水室连通的排流孔(1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室内设置有凸台(12),所述凸台(12)的顶部呈倾斜构造,两个所述收集室(901)均设置在所述凸台(12)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集室(901)内均设置有网斗(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截流式雨污分流系统,涉及雨污分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井体和设置在井体上的井盖,所述井体内通过启闭机设置有道闸,其用于将所述井体分隔为污水室与雨水室;污水管与雨水管,分别与污水室与雨水室连通;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启闭机驱动道闸的启闭,当道闸在升起时,在联动件的作用下,闸门下降,从而对污水管进行封闭。本实用新型通过截流的方式实现稳定的分流处理,进而可以实现对雨水和污水的稳定分流和引排,实现对雨水稳定收集处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以降低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以降低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

杨俊 颜刚 高月根 周永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利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2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90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污水   闸门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