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现有的雾化器的基座多采用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密封圈上开设的进气孔多为直通孔,防漏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储液壳、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一端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并套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密封件;
5.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包括朝向基座的进气段以及远离所述基座的出气段,所述进气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气段的横截面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段与所述出气段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段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出气段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本体部以及凸台部,所述本体部呈环状并密封地套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储液壳之间,所述凸台部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两相对侧连接,所述进气通孔形成于所述凸台部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孔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凸台部的上端端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短边两侧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的另外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形成有避让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部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孔与所述避让孔相连通的导流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还包括两个套接部,所述两个套接部分别由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两相对侧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延伸。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套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长边方向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套接部、所述本体部、所述凸台部一体成型。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段相连通的进气通道。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进气凸台,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进气凸台上的多个进气小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段远离所述进气段一端的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凸台的横截面积。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小孔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以及环绕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所述第一进气小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的进气截面积不同。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凸台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表面为凸起形状。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的吸液体,所述吸液体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出气段相连通的雾化腔。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并与所述基座配合连接的发热座,所述吸液体收容于所述发热座和所述基座之间。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24.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进气时,气流从进气段至出气段的过程中能够收拢气流,提升流速,使得气溶胶能被气流快速地带出;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烟气在从出气段至进气段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少烟气回流,进而减少因烟气回流而产生的冷凝液;此外,出气段的横截面积较小,冷凝液不容易通过出气段漏出,从而能够减少漏液。
附图说明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发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6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图7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34.图9是图6中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图6中发热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图10所示发热座的侧视图;
37.图12示出了图3所示发热组件进行仿真分析时的停止抽吸时储液换气结构的气液两相分布图;
38.图13示出了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
39.图14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
41.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替代方案中基座的俯视图;
42.图17是图16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43.图18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基座的俯视图;
44.图19是图18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
45.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替代方案中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21是图20所示基座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47.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基座的冷凝液流动示意图;
48.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替代方案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替代方案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5.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 1可用于吸食气溶胶,其可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电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液态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液态基质以生成气溶胶。雾化器100沿纵向设置于电源装置200的上方,其可与电源装置200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5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可包括储液壳10以及收容于储液壳10的发热组件20。储液壳10内形成有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110以及用于输出气溶胶的出气通道120。发热组件20包括基座组件 30、雾化芯40以及发热座组件50,其中,雾
化芯40收容于基座组件30和发热座组件50之间形成的空间。雾化芯40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并与出气通道 120导气连通,用于将从储液腔110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基座组件30与雾化芯40之间形成有一雾化腔420,用于实现气溶胶和空气的混合。
57.具体地,储液壳10可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11以及沿纵向设置于壳体11 中的出气管12。壳体11呈筒状,其横截面可大致呈窄长的椭圆形或跑道形等形状。壳体11的内壁面和出气管12的外壁面之间界定出一环形的储液腔110。
58.出气管12与壳体11的顶壁内侧连接并可与壳体11同轴设置,出气管12 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通道120。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管12与壳体11一体成型,例如其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12、壳体11也可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59.如图2-7所示,雾化芯40包括吸液体41以及设置于吸液体41的发热体 42。吸液体41与储液腔110导液连通,用于从储液腔110吸取液态基质并将该液态基质传导至发热体42。发热体42与电源装置200电连接,用于在通电发热后将吸液体41中吸附的液态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
60.吸液体41可由多孔吸液陶瓷、吸液棉等具有多孔毛细结构的材料制成。吸液体41具有吸液面411及发热面412。发热面412用于设置发热体42,吸液面411用于吸收来自储液腔110的液态基质并通过吸液体41内部的多孔毛细结构将该液态基质传导至发热面4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吸液体41 为碗状的多孔吸液陶瓷。吸液面411位于吸液体41朝向储液腔110的一侧,发热面412位于吸液体41背离储液腔110的一侧。发热体42设置于发热面 412上,即,发热体42设置于吸液体41朝向基座组件30的一侧。
61.基座组件30可包括基座31以及沿纵向穿设于基座31的电极柱33。基座 31嵌置于壳体11的下端开口处,以将壳体11的下端开口密封封盖住。基座 31可包括板状主体部311、由主体部311的外周缘向上延伸的筒状侧壁312以及由主体部31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臂314。该两个支撑臂314可分别位于主体部311沿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其可用于与发热座52 相互卡合。主体部311的上端面与筒状侧壁312的内壁面界定出一储液空间 3120,该储液空间3120可存储一定的冷凝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
62.进一步地,该基座31还包括由主体部31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的进气凸台 313。进气凸台313设置于筒状侧壁312中,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外壁面可分别与筒状侧壁3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结合成一体。进气凸台313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多个进气小孔3130,以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雾化腔420中。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可呈阵列分布,在保证进气量充足的同时,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上形成的表面张力膜还能够起到减少漏液的作用。此外,由于进气小孔3130形成于进气凸台313上,使得进气小孔3130的上端端面高出储液空间 3120的底面,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液体从进气小孔313泄漏的风险。
63.进一步地,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可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环绕于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可分别呈环形(例如圆环形、椭圆环形、方环形或多边环形等)阵列等间距分布。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数量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数量可以为3~6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数量可以为6~15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有四个,且该四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沿进气凸台313的中心均匀对称分布;第二进气小孔3132有十个,且该十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 沿进气凸台313的中心均
匀对称分布。
64.该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具有不同的进气截面积。通过将多个进气小孔3130设置为不等截面的形式,可以降低气动噪声。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且该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均呈环形阵列分布,即,本实施例中进气小孔3130的结构形式为“外周大孔、中间小孔”的形式。位于内圈的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地减少冷凝液的泄漏;位于外圈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较大,可以平衡吸阻和噪声,以保证具有足够的进气面积和合适的吸阻。
65.主体部311的下端面还可上凹形成有进气孔3110。进气孔3110沿纵向延伸,进气孔3110的上端与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下端相连通,从而形成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雾化腔420中的进气通道315。进一步地,进气孔3110的进气截面积大于该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进气截面积之和。
66.主体部311上还设置有供电极柱33穿过的电极穿孔3111。电极柱33通常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3分别与发热体42的两极电连接。电极柱33的上端端面与发热体42接触导通,此外,电极柱33还起到支撑雾化芯40的作用。相应地,电极穿孔3111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3分别沿纵向穿设于两个电极穿孔3111中。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电极穿孔3111位于筒状侧壁312中并可分别位于进气凸台31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地,每一电极穿孔3111的上端端面可高出储液空间3120的底面,从而可降低液体从电极穿孔3111泄漏的风险。
67.该雾化器100在一些实施例还可包括固定盖60,该固定盖60套设于基座 31外并套设于壳体11的下端,以固定基座31。进一步地,固定盖60可与壳体11卡扣连接,从而实现固定盖60与壳体11之间的固定。固定盖60可采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在温度变化时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形变较小,使得雾化器 100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密封性能更好。此外,金属材质的固定盖60还可用于与电源装置200磁吸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固定盖60,基座31与壳体11之间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方式相互固定在一起。
68.进一步地,如图3-6及图9所示,该基座组件30还包括套设于基座31外的密封件32。密封件32密封地设置于壳体11的内壁面和基座31的外壁面之间,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密封件32可包括本体部321、分别由本体部321的两相对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套接部322以及设置于本体部321 另外两相对侧之间的凸台部323。该本体部321呈环状并密封地套设于筒状侧壁312的外壁面和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本体部321的外周面可与壳体11的底端内周面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69.两个套接部322分别由本体部321沿长边方向(长度方向)的两侧外缘向上延伸形成。两个套接部322分别套设于发热座52的两侧外,能够对密封件 32的长边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32的长边方向装配歪斜。由于两个套接部322仅占用壳体11内沿长边方向的空间,而不占用壳体11内沿短边方向的空间,因此,该结构有利于实现雾化器100的轻薄化设计。
70.凸台部323的两侧外壁面分别与本体部321沿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一体结合在一起。凸台部323能够嵌入到发热座52的底部,从而对密封件32的短边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32的短边方向装配歪斜。
71.凸台部323上沿纵向形成有分别与多个进气小孔3130以及雾化腔42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通孔3230。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有一个,且该一个进气通孔3230与凸台部323、本体部321同轴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且其也可不与凸台部323和/ 或本体部321同轴设置。凸台部323位于多个进气小孔3130的上方,在吸液体41的发热面412发生炸液时,凸台部323能阻挡部分炸液液滴直接炸液至进气小孔3130的表面,从而减少漏液。此外,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回流烟气会受到凸台部323的影响,大部分回流烟气不与进气小孔3130直接接触,从而减少进气小孔3130处冷凝液的形成,降低漏液风险。
72.进气通孔3230可包括与多个进气小孔3130相连通的进气段3231以及与雾化腔420相连通的出气段3232。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孔3230呈收缩形状,即,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呈收缩形状的进气通孔3230在进气时能够收拢气流,提升流速,使得雾化腔420内的气溶胶被气流快速地带出。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烟气在从出气段 3232至进气段3231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少烟气回流。此外,位于上部的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较小,冷凝液不容易漏出,从而能够减少漏液。进一步地,出气段3232的上端(远离进气段3231的一端)出气口处的横截面积可小于进气凸台313的横截面积。
73.为进一步减小漏液,出气段3232的上端端面(朝向雾化腔420一端的端面)可高于其周围的凸台部323的上端端面。进一步地,进气段3231与出气段3232之间可采用曲面平滑过渡连接,从而能够减小进气段3231与出气段 3232之间连接处的气流阻力,避免在该连接处产生涡流,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气流噪声。
74.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形状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进气段3231的孔径由下往上(由远离出气段3232的一端向靠近出气段3232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出气段3232 为横截面形状呈跑道圆形的直通孔,即,出气段3232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在纵向方向上均保持不变。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之间通过衔接段3233 平滑过渡连接,该衔接段3233具有与进气段3231相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出气段3232相连通的第二端,该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与进气段3231上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一致,该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与出气段3232下端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一致,衔接段3233的横截面形状从第一端的圆形渐变为第二端的跑道圆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段3231、出气段3232 的横截面形状也可呈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
75.凸台部323上还设置有两个电极孔3236,分别供两个电极柱33穿过。该两个电极孔3236可分别位于进气通孔323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密封件32上还分别对应两个支撑臂314形成有两个避让孔3210,两个支撑臂314可分别穿过两个避让孔3210从而与发热座52相卡合。具体地,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本体部321沿长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该两个避让孔3210分别形成于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外壁面与本体部3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面之间。
76.进一步地,凸台部323的顶面下凹和/或凸台部323的底面上凹形成有若干个导流槽3234,该若干个导流槽3234将进气通孔3230以及两个电极孔3236 与避让孔3210相连通。导流槽3234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可对液态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可在毛细作用力
的作用下吸附进气通孔3230以及两个电极孔3236处的漏液并将该漏液引导至避让孔3210,从而经由避让孔3210掉落到储液空间3120中,从而进一步较少漏液。
77.如图3-6及图10-11所示,发热座组件50包括发热座52,发热座52与基座31配合连接,以固定雾化芯40。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座52、基座31均为塑胶材质,且发热座52与基座31相互扣接在一起。
78.发热座52上形成有将吸液体41与储液腔1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液孔 520,储液腔110内的液态基质能够经过该至少一个进液孔520向吸液体41的吸液面411供液。雾化芯40可收容于发热座52中,发热座52的侧壁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527,以使吸液体41的至少部分侧面外露。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孔520有两个,两个进液孔520分别位于发热座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口527有两个,两个开口527分别位于发热座5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79.进一步地,发热座52的外表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储液换气结构521,该至少一个储液换气结构521与储液腔110相连通,其可用于平衡储液腔110内的气压。在储液腔110内的气压过低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储液换气结构521进入储液腔110,以避免由于储液腔110内气压过低导致下液不畅的情况发生,防止发生干烧。
8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换气结构521有两个,两个储液换气结构 521分别形成于发热座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该两个储液换气结构521可相对于发热座52的中轴线呈旋转对称设置。
81.每一储液换气结构521均包括形成于发热座52靠近储液腔110一端的换气通道522、形成于发热座5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储液槽524和张力隔断槽526、连通换气通道522和储液槽524的吸液槽口523以及连通换气通道522 和张力隔断槽526的换气入口525。换气通道522的一端与储液腔110相连通,另一端分别通过吸液槽口523、换气入口525与储液槽524、张力隔断槽526 连通。其中,换气入口525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到换气通道522,吸液槽口523 用于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液态基质(例如换气通道522内的冷凝液或漏液,雾化芯40上形成的冷凝液或漏液,或其他部位形成的冷凝液或漏液等)吸到储液槽524,从而将换气与储液分离,防止液态基质堵塞换气通道522。此外,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大于吸液槽口523的宽度,使得吸液槽口523形成更大的毛细作用力,从而将换气通道522中的液态基质经由吸液槽口523吸到储液槽 524,实现气液分离。
82.具体地,换气通道522包括沿发热座5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若干个换气槽 5221、与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并沿纵向延伸的导气槽5222以及与导气槽5222相连通并沿横向延伸的回气槽5223。其中,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可由发热座52靠近储液腔110一端的外周面内凹形成,且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 可平行间隔设置。导气槽5222由发热座52的侧面内凹形成,导气槽5222的一端与位于最上方的一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至发热座52 的顶面。回气槽5223由发热座52的顶面下凹形成,回气槽5223的一端与导气槽5222相连通,另一端与对应侧的进液孔520相连通。
83.换气槽5221、导气槽5222、回气槽5223均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能够对气体的流动不构成阻碍,但是对液态基质的流动构成阻碍,保证换气通道521 具有换气阻液的功能,减少储液腔110中的液态基质通过换气通道521泄漏的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槽5221、导气槽5222、回气槽5223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
84.储液槽524包括多个沿发热座52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子储液槽5241。该多个子
储液槽5241可由发热座5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外周面内凹形成,且该多个子储液槽5241可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每一子储液槽5241的周向两端可分别延伸至两个开口527并分别与该两个开口527相连通,从而使得子储液槽5241与吸液体41相连通。当储液槽524存储有冷凝液(或有液态基质从换气通道522漏至储液槽524)后,吸液体41与储液槽524间隙的毛细力会将该冷凝液(或液态基质)吸到吸液体41上,减少冷凝液从换气通道522 回吸到储液腔110以及泄漏到电源装置200中的风险。
85.子储液槽5241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对液态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可在毛细作用力的作用下吸附换气槽5221中的冷凝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储液槽5241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
86.张力隔断槽526相对于换气通道522、储液槽524具有更宽的宽度,用于防止储液槽524中的冷凝液回吸到储液腔110从而造成储液腔110压力波动而影响下液,使得换气压力更稳定。张力隔断槽526可沿纵向延伸,其下端可与位于最下方的一个子储液槽5241相连通,上端与位于最上方的一个子储液槽 5241相连通,从而使得多个子储液槽5241之间通过张力隔断槽526相连通。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可大于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可以为1~3mm,深度可以为0.5~1.2mm。
87.吸液槽口523、换气入口525可分别与换气通道522远离储液腔110一端的周向两侧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入口525可与若干个换气槽5221 中的一个相连通,吸液槽口523可与若干个换气槽5221中的另一个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个换气槽5221可包括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第一换气槽5224以及位于第一换气槽5224的上方并与第一换气槽5224相邻的第二换气槽5225。吸液槽口523的上端可与第一换气槽5224的周向一侧相连通,下端可沿纵向向下延伸至位于最上方的一个子储液槽5241并与该子储液槽 5241相连通。换气入口525的上端可与第二换气槽5225的周向另一侧相连通,下端沿纵向向下延伸至与张力隔断槽526的上端相连通。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空气从换气入口525进入到第二换气槽5225,然后再依次经由位于该第二换气槽5225上方的若干个换气槽5221流至导气槽5222,最后经由回气槽 5223进入储液腔110,从而平衡储液腔110内的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槽口523的宽度可以为0.3~0.6mm,深度可以为0.3~0.6mm。换气入口525的宽度可以为0.6~1.5mm,深度可以为0.3~0.6mm。
88.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换气入口525、吸液槽口523也可与同一个换气槽5221相连通,换气入口525、吸液槽口523可分别连通在该一个换气槽5221(例如第一换气槽5224)的周向两端。
89.抽吸过程中,液态基质从储液腔110抽至换气通道522,当液态基质被抽吸至换气入口525时要克服表面张力,此时换气入口525起到防止液态基质被抽出换气通道522的作用,同时位于底部的一圈第一换气槽5224会吸收一部分液态基质。图12示出了在停止抽吸时刻的储液换气结构521中的气液两相分布图,其中,测试条件为抽吸3s、停27s,测试在抽吸3s后停止时刻的储液换气结构521中的液相体积分数。由该气液两相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停止抽吸时刻,液相(主要来自于在抽吸过程中从储液腔110泄漏)主要分布在换气通道522,储液槽524中的液相分布很少或基本无液相分布,从而能够很好地防止液态基质从换气通道522中流出。
90.进一步地,再如图4-6所示,发热座组件50还包括套设于发热座52上方的密封套53
以及收容于发热座52并设置于发热座52和吸液体41之间的密封垫51。密封套53、密封垫51均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垫51可呈环形片状,密封垫51密封地抵紧于发热座52以及吸液体41之间,可起到缓冲和保证密封性、防止漏液的作用。密封套53套设于发热座52的上部,用于对储液腔110的下端密封,并将雾化腔420与储液腔110密封隔离。密封套 53的外周面可与壳体11的内周面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密封套 53的顶面还可下凹形成有通气孔530,出气管12的下端可嵌置于通气孔530 中,出气管12的下端外周面与通气孔530的孔壁密封配合,从而将出气通道 120与储液腔110密封隔离。
91.图14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雾化顶座115、雾化芯12以及雾化底座116。其中,雾化顶座115的外表面设置有换气槽112,该换气槽112包括第一子换气槽1121和第二子换气槽1122。雾化底座116的外表面设置有引流槽114和储液槽113,引流槽114的一端与换气槽112连通,引流槽114的另一端与储液槽113连通。储液槽113包括多个子储液槽1131。
92.图13、图15分别示出了图3、图14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曲线图,其中横轴为抽吸时间,纵轴为储液腔压力。在该测试实验中,测试条件为抽3s 停27s,功率6w;图3所示发热组件中,换气槽5221有四个,每一换气槽5221 的宽度为0.35mm、深度为0.4mm,换气入口525的宽度为1mm、深度为0.4mm,张力隔断槽526的宽度为2mm、深度为0.8mm;图14所述发热组件中,第一子换气槽1121有四个,每一第一子换气槽1121的宽度为0.35mm、深度为 0.4mm,引流槽114与第一子换气槽1121相连通的一端的入口宽度为0.6mm、深度为0.4mm。由图13、图15可看出,图3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拨动范围更小,且大部分一口换一次气(即换气时间较短,换气速度较快);图14 所示发热组件的换气压力拨动范围较大,且大部分两口换一次气(即换气时间较长,换气速度较慢)。相较而言,图3所示的发热组件具有更高的换气稳定性,此外,由于其在换气时不经过位于底部的一圈第一换气槽5224而具有更短的换气路径,从而具有较小的换气压力和较快的换气速度,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换气不好而出现焦味和烟雾量变小的情况。
93.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替代方案中的基座31,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大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即其进气小孔3130的结构形式为“外周小孔、中间大孔”的形式。
94.图18示出了现有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基座31,该基座31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等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
95.图8、图17、图19分别示出了图7、图16、图18所示基座的仿真噪声分布云图。在测试实验中,图7、图16、图18所示基座均包括四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十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图7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孔径为 3.5mm,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为4.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61.37db;图 16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孔径为4.5mm,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为 3.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66.52db;图18中,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孔径均为3.5mm,其最大气动噪声为70.83db。由图8、图17、图19可看出,图7、图16所示的大小孔交错设置的进气小孔结构均可以明显降低抽吸时的气动噪声,而图18所示的进气小孔结构则存在较大的气动噪声。此外,图7所示的具有“外周大孔、中间小孔”形式的进气小孔结构在抽吸时的气动噪声最小,对气流的均匀导流效果最好。因此,在设计时可使得第一进气小孔3131的进气截面积小于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通过选取合适数量和尺
寸(例如孔径或进气截面积等)的第一进气小孔3131、第二进气小孔3132,使得雾化器100在工作时的气动噪声小于61.4db。
96.图20-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替代方案中的基座31,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凸台313的上表面3133为凸起形状,具体地,该上表面3133可以为球形表面。进气凸台313上的多个进气小孔3130 由该上表面3133向下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上表面3133也可呈圆台形等其他形状。位于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可靠近上表面3133的外边缘设置。
97.结合图22所示,通过将进气凸台313设计为内侧小孔、外侧大孔的凸起形状,可使得在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处形成的冷凝液膜边界35具有大致呈球面的形状且与储液空间3120内储存的冷凝液连通,使得冷凝液有向进气小孔3130外侧流动的趋势,其冷凝液流动方向如图22中的箭头所示。当进气小孔3130有冷凝液覆盖时,由于中间的第一进气小孔3131孔径较小,冷凝液难以流出;而外围的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冷凝液与基座31储存的冷凝液连通,容易被基座31储存的冷凝液引流带走,从而可以及时在基座31的储液空间 3120扩散,从而使得进气小孔3130不易被堵住。
98.图2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替代方案中的密封件32,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凸台部323上未设置有电极孔3236,此外,凸台部32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侧面分别内凹形成有与避让孔3210相连通的避让槽3235,该结构可减小对进气通孔3230设计时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99.图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替代方案中的密封件32,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凸台部323上未设置有电极孔3236,该结构可减小对进气通孔3230设计时的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100.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10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10)的储液壳(10)、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一端的基座(3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中并套设于所述基座(31)上的密封件(32);所述密封件(32)上设置有进气通孔(3230),所述进气通孔(3230)包括朝向基座(31)的进气段(3231)以及远离所述基座(31)的出气段(3232),所述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段(3231)与所述出气段(3232)之间为平滑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段(3231)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出气段(323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包括本体部(321)以及凸台部(323),所述本体部(321)呈环状并密封地套设于所述基座(31)和所述储液壳(10)之间,所述凸台部(323)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321)的两相对侧连接,所述进气通孔(3230)形成于所述凸台部(32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孔(3230)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凸台部(323)的上端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的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321)的短边两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的另外两相对侧分别与所述本体部(321)的另外两相对侧之间形成有避让孔(32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323)上还形成有将所述进气通孔(3230)与所述避让孔(3210)相连通的导流槽(3234)。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2)还包括两个套接部(322),所述两个套接部(322)分别由所述本体部(321)的另外两相对侧向远离所述基座(31)的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套接部(322)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部(321)的长边方向上。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套接部(322)、所述本体部(321)、所述凸台部(323)一体成型。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气段(3231)相连通的进气通道(315)。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包括进气凸台(313),所述进气通道(315)包括形成于所述进气凸台(313)上的多个进气小孔(3130)。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段(3232)远离所述进气段(3231)一端的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进气凸台(313)的横截面积。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进气小孔(3130)包括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以及环绕于所述若干个第一进气小孔(3131)外的若干个第二进气小孔(3132),所述第一进气小孔(3131)与所述第二进气小孔(3132)的进气截面积不同。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凸台(313)朝向所述储液腔
(110)的一侧表面为凸起形状。17.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中的吸液体(41),所述吸液体(41)与所述密封件(3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出气段(3232)相连通的雾化腔(420)。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壳(10)中并与所述基座(31)配合连接的发热座(52),所述吸液体(41)收容于所述发热座(52)和所述基座(31)之间。19.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储液腔的储液壳、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一端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液壳中并套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包括朝向基座的进气段以及远离所述基座的出气段,所述进气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气段的横截面积。在进气时,气流从进气段至出气段的过程中能够收拢气流,提升流速,使得气溶胶能被气流快速地带出。在停止抽吸时,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回流,烟气在从出气段至进气段时流速降低,从而能够减少烟气回流,进而减少因烟气回流而产生的冷凝液。此外,出气段的横截面积较小,冷凝液不容易通过出气段漏出,从而能够减少漏液。液。液。


技术研发人员:

曾祥龙 杨晶晶 杨纪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17

技术公布日:

2022/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6:2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8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小孔   基座   雾化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