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倾斜检测与纠倾加固处理

某高层住宅倾斜检测与纠倾加固处理
丁 浩
(巢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 合肥238000)
作者简介:
丁浩(1968-),男,安徽巢湖人,毕业于南京工
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高级工程师。专
业方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O
®B a
M B W
游月
册嗥»:酣: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7359( 202% )05-0%78-02 DOI : % 0.16330/j.c n ki.% 007-7359.2021.05.085
!引言
目前通用的房屋纠倾方法分为抬升 法和迫降法两种。抬升纠倾法主要通过
直接改变上部结构的受力或位移、位移 趋势实现纠倾,常见的抬升纠倾法包括 地基注入膨胀剂法和顶升法等;迫降纠
倾法则是依据土力学原理加大沉降较小
—侧的地基变形实现纠倾,常见的迫降
纠倾法包括桩基卸载法、掏土法、加压
法、水处理法、淤泥触变法、振捣液化法 等。纠倾方法具体应用,应根据建筑物、
场地地层、周边环境特点的不同而改变, 在工程应用中—般为多种纠倾方法联合
使用。作者以某高层住宅纠倾和基础加
固处理为例,采用一侧新增锚杆静压管 桩的方法进行基础加固,增大桩基承载
力和控制沉降,并通过另一侧截桩来实 现纠倾目的。纠倾后的监测结果显示:房
屋主体回归正位,基础沉降趋于稳定。
!工程调查1.1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流丨〜II  阶地,系河流冲淤积而成,经后期作用, 局部形成沟塘等微地貌单元。场地土类
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I 类,场地位于 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构 成情况为:①层填土(Q ]),②层粉质粘
±(q V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q | ),④
层粉质粘土(q |),⑤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⑥层粉质粘土 (q | )⑥-1层粉质
粘土(q | ),⑦层泥质粉砂岩(J),⑧层泥扭王字块模具
质粉砂岩(J  ),⑨层泥质粉砂岩(J  )o
1.2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24层
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高度692m,工程使摘 要:文章以某高层住宅基础沉降异常、房屋整体倾斜为例,对其进行检测鉴定。根据
工程实际采用一侧新增锚杆静压钢管桩进行基础加固,增大桩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并 通过另一侧截桩实现纠倾目的。纠倾后的监测结果显示:房屋主体回归正位,基础沉降
趋于稳定。
关键词:沉降异常;整体倾斜;锚杆静压钢管桩;基础加固;控制沉降;截桩纠纠倾
用功能为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 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
震基本加速度0S0a,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I 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 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工程采用
预应力管桩基础,基础持力层为⑧泥质 粉砂岩(J),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伽=5000kPa,桩直径为500mm,桩身混 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单桩竖向抗压承
载力特征值为 2500kN 。1.3工程异常调查
主体结构封顶后工程进入墙体砌筑 阶段时,施工监测单位提供的沉降数值 偏差异常,南侧沉降观测点沉降量较大,
同时发现负—层剪力墙有裂缝产生,后 期室内地坪施工抄平和电梯安装时均发
现异常,因此确定对房屋进行检测鉴定。
2工程检测2.1房屋整体倾斜结果
该建筑物整体向南方向倾斜,各观 测点实测顶点侧向位移值超出《民用建
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 第7.5S0条规定的不适宜继续承载的允
许值(H/300,折算倾斜率323%。,实测纠
倾前最大约合3.73%。)。2.2房屋沉降观测结果
根据近七次观测结果显示:该建筑 物8个观测点累计沉降量在
4.24mm~1120mm 之间,其中南侧沉降 量较北侧沉降量大;最近18d 内沉降速 率在(02128-02389 Imm/h 之间,基础
不均匀沉降明显且尚在发展中。
2.3裂缝检测
主楼地下室外剪力墙有直裂缝和斜 裂缝产生;东侧车库AS 轴墙体及顶板有
较多斜向裂缝产生;主楼除5~6/E~H 轴 地下室顶板角部有—条斜裂缝产生外,
地下室顶梁板和底板未发现明显开裂现 象。从首次检测时在裂缝开展处设置的
十多处石膏观测点看,截至2019年9月
29日尚未发现石膏开裂,裂缝宽度和开
展长度未见明显变化。
2.4检测鉴定意见及建议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分析判断:建筑
物倾斜主要系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根 据被测裂缝分布特征、建筑物倾斜等检 测结果综合分析:主楼地下室剪力墙裂
缝产生主要系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相 叠加作用引起,其中斜向裂缝与基础沉 降有关;车库剪力墙和顶板裂缝系主楼
和车库之间差异沉降引起。
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该建筑物
出现明显整体倾斜,且实测建筑物观测 点实测顶点侧向位移值超出标准要求
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纠倾加固处 理。
3工程纠倾加固3.1纠倾加固方案流程
根据既有工程桩承载力测试结果、
大楼沉降及倾斜数据、锚杆静压钢管桩 测试结果、大楼地质情况,针对大楼承载
力不足现状,对该楼采用一侧新增锚杆 静压管桩的方法进行加固,钢管桩进入 ⑧层泥质粉砂岩持力层,增大桩基承载
力和控制大楼沉降;并在另一侧通过截 桩等进行纠倾;使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桩的数量根据既有
工程桩的静载结果和沉降情况综合确 定。加固工程总体流程为① 应急加固止沉施工,在建筑物现 有沉降较大的南侧新增部分加固止沉锚 杆静压钢管桩,并通过锚杆与原结构承
台连接,控制南侧沉降② 应急加固止沉施工完成后(或同 步进行),进行既有工程桩承载力、桩长 底板混凝土强度检测③ 北侧将主楼地下室筏板与地库筏
板以新增纠倾沉降后浇带的形式断开 对部分外侧受影响柱进行临时托换,待
纠倾完成后进行恢复,同步在北侧以新
增纠倾后浇带的形式将主楼顶板与地下
室顶板断开
④根据大楼沉降监测、结构内力发展情况对大楼北侧部分桩进行分批截断,让大楼重心逐步向北侧转移,从而逐渐增大北侧剩余桩的荷载,当剩余桩顶荷载超过其承载力时将发生沉降变形,致使大楼北侧沉降,从而达到纠倾目标
⑤待整体纠倾结束后,对大楼北侧新增钢管桩进行永久封桩
⑥沉降观测,竣工验收。
3.2纠倾加固施工过程
工程纠倾及基础加固工程先后经历了南侧应急止沉、北侧新增锚杆静压桩、凿除原后浇带、北侧截桩、全过程动态纠倾检测等阶段,工程于2020年7月5日施工完成。工程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①首先对建筑物南侧进行基础补强,新增钢管桩42根,应急止沉于2020年1月18日完成
②待应急止沉施工完毕后,2020年3月11日施压北侧剩余35根锚杆桩,2020年3月31日北侧35根锚杆桩全部施工完成,020年4月1日开始对北侧基础下进行挖土,出原预制管桩
③2020年4月15日把该建筑物结构同相邻建筑完全断开,回倾产生的次应力被完全耗散掉,不会对周边建筑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④2020年4月25日对北侧部分原桩进行了截断处理,旨在纠倾,并通过在原桩之间垫钢板、调整新增桩临时封桩
力等措施控制回倾速率,确保建筑物结
构安全、稳定,直至倾斜率回倾至规范值
以内为止
⑤根据第三方监测2020年6月8
日工程倾斜监测数据显示:各大角倾斜
率在22%。以内,达到规范允许值
⑥在建筑物倾斜率回倾至规范值以
内后,随即于2020年6月8日开始对原
预制桩进行恢复,并对北侧剩余35根锚
杆桩进行预应力封桩
⑦根据第三方监测2020年6月24
日工程沉降测量成果表显示:个监测
点中1个监测点小于等于0.58mm/C,
其余7个小于等于0.56mm/C。
3.3纠倾加固基础检测
322钢管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抽检3根钢管桩抗
压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Q—s曲
线均为缓变型,s—1gu曲线呈平缓规则
排列;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4000kN为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力。
322沉降及倾斜观测
沉降观测结果显示:工程在观测期
内(396天),观测点的最小沉降量为
1720mm,最大沉降量为4828mm,各
观测点最后Ib2d的沉降速率在
(02037〜0•5218)mm/C之间,沉降曲线
已趋于收敛;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16)第722.2条规定,可认
为本建筑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近五次
顶点侧向位移值均未超出GB
50292-2015标准规定的不适宜继续承
载的界限值(H/400,折算倾斜率
323%0,纠倾后最后一次实测最大约合
121%。)。
4结语
纠倾后的监测结果显示:房屋主体
已回归正位,沉降曲线已趋于收敛进入
稳定阶段。本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一侧新
增锚杆静压管桩的方法进行基础加固
增大桩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并通过另
—侧截桩进行纠倾的方法有效可靠,值
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JG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
技术规范[S.
[2]GB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标准[S.
⑶GB/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标准[S.
黑导电布
⑷JGJ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
芒果去皮机
⑸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S.
⑹JGJ4394-2017,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
[S.
JJT
(上接第177页)
5项目工作总结
本项目利用像素工厂系统软件进行测区作业,共接收全省域优于1米卫星影像1404景,经过筛选后实际生产1044景,共生成5374幅1:1万分幅影像,项目成果均达到设计要求。总体作业时间大大缩短,作业效率大幅提高。
在充分利用已有高精度DOM成果,DEM成果及控制点库的前提下,像素工厂软件系统实现了大区域快速生产DOM成果的作业要求,相较传统影像生产方式体现出较大优势。首先它的集
处理技术2是升了计算机存储能力,实现了多节点并行处理,提高了运算效率;其次依据精密的传感器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种卫星影像数据源,运行效率较高通过选取少量控制点便可完成高精度的区域网空三加密处理,相比较传统作业方法有较大的改进;同时区域化处理使整个区域影像彩自然、调过渡合理,成图效果较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原始卫星影像存在的问题(部分云雪覆盖超标区域等),作业区个别影像采用了单景纠正的方式进行正射
主要质量检查内容
卫星影像原始数据检查检查卫星影像原始数据的现势性、质量情况及覆盖情况,
原始影像应清晰、无大面积噪声、条纹、云和积雪等
空三平差精度检查检查空三加密参数设置是否合理,选刺的加密点点位是否
符合要求,空三平差结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平差计算检查检查基本定向点的残差、多余控制点的较差、公共点较差
是否符合要求,精度控制是否在限差范围内。
多光谱影像与全被段
影像配准纠正检查
纠正后应进行多光谱影像和全波段影像的套合检查,影
流量测量装置像配准精度不得大于1个像素(多光谱影像)
D0M成果数学基础检查影像的空间参考系统、分辨率、分幅情况检查
D0M成果位置精度检查以未参与正射纠正的控制点数据库内控制点和外业施测
的控制点作为检查点,检查影像正射的纠正精度,检查点
残差应满足规范要求
D0M成果影像质量检查
检查影像是否清晰易读、反差是否适中、调是否均匀_
致、纹理是否清楚。经过镶嵌的影像,其镶嵌处的彩过
渡是否自然,无明显的彩变化,在镶嵌处不应有因镶嵌
引起的重影、模糊或断裂等现象
D01[成果接边检查检查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接边处影像亮度、反差、彩是否
—致;检查重叠区域同名点的坐标是否一致
纠正,在控制点选取和精度控制上同样
需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影像侧视角大于
25°的卫星影像,需通过增加控制点的
方式提高纠正的几何精度。
②本次项目生产中,个别影像由于
DEM数据存在问题,导致影像纠正问
题,需要对问题DEM进行修改,并重新
纠正。
③由于本项目所使用的原始卫星影
像时间跨度较长,影像拼接时存在部分
地物不接边及影像彩等不一致的情
况,处理时应尽量避免和修正。
项目生产所依据的DEM成果及
控制点数据库,应及时进行更新和修复
测量,以保障后期作业的成果精度。
6结语
随着我国卫星获取能力的不断提
升,对正射影像生产能力的要求也不断
提高,本项目的作业方法在短期内完成
了全省14万km2正射影像生产,成果符
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作业
效率。
参考资料
S]GB/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
与验收[S.
led灯罩
[2]方青,蒋丹妮,汪建峰■浅谈利用像素工厂
制作大区域正射影像的方法6J地理空
间信息,2019,7(05):81-83+5.
⑶徐娜.基于像素工厂的地理国情普查标
准时点核准DOM生产关键技术研究6.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2900):
191-193.
⑷柳永红.基于多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
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生产的探讨
6•西部资源2016(06):148-15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1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87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沉降   影像   进行   纠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