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及热辐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体及热辐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热辐射雾化装置的热辐射发热体包括加热壳体及发热丝,加热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收容槽,发热丝内置内收容槽内,发热丝在通电时产生热量,且发热丝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加热壳体,加热壳体的外周壁的热量再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作用于预设距离的导液载体表面,导液载体用于承载雾化液体,以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使热辐射发热体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如此作用于导液载体表面的温度不一致,导致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雾化效果较好的发热体及热辐射雾化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发热体,包括:
6.导热载体;
7.导电发热件,所述导电发热件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热载体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
8.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导热载体设置,且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导热载体,所述固定座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相切设置于所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或,
11.所述导电发热部部分裸露于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或,
12.所述导电发热部完全裸露于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载体为陶瓷载体;及/或,所述固定座为绝热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嵌设于所述导热载体;或,
15.所述导电发热部焊接于所述导热载体;或,
16.所述导电发热部及所述导热载体为一体注塑成型。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塑于所述导热载体。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载体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及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固定座至少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19.所述导电发热件包括所述导电发热部、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发热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别成型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固定部内,所述第二导电部
分别成型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固定部内。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及/或,
21.所述导电发热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及/或,
23.所述固定座形成有过气槽。
24.一种热辐射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体。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6.上述的发热体,固定座环绕导热载体设置,且固定座连接于导热载体,使导热载体通过固定座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成型于导热载体,使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避免了传统的热辐射发热体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一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剖视图;
30.图3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局部示意图;
31.图4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导电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示意图;
33.图6为再一实施例的发热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7.本技术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导热载体、导电发热件以及固定座;所述导电发热件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热载体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导热载体设置,且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导热载体,所述固定座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
38.上述的发热体,固定座环绕导热载体设置,且固定座连接于导热载体,使导热载体通过固定座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成型于导热载体,使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避免了传统的热辐射发热体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39.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40.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发热体10用于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储液件内导出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进而产生雾化气体。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0与储液件的雾化液体的导出部位存在间隙,即非直接接触。可以理解,雾化液体可以为烟油或药液或其他雾化液体。
41.同时参见图4,进一步地,发热体10包括导热载体100、导电发热件200以及固定座300;所述导电发热件200设有导电发热部210,导电发热部210在导电时产生热量。所述导热载体100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导热载体100的热量能够快速以热辐射方式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热部210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导至导热载体100,同时使导热载体100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固定座300环绕所述导热载体100设置,且所述固定座300连接于所述导热载体100。可以理解,所述固定座300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
42.上述的发热体10,固定座300环绕导热载体100设置,且固定座300连接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热载体100通过固定座300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热部210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10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100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10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避免了传统的热辐射发热体10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10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43.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载体100为陶瓷载体,使导热载体100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耐高温性能及导热性能。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300为绝热座,使固定座300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避免导热载体100的热量传导至储液件或电池杆造成热量损失的问题,同时避免固定座300的安装位置过热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绝热座可以为橡胶座,使绝热座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能。
44.如图2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嵌设于所述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热部210快速固定安装于导热载体100。
45.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焊接于所述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
热部210可靠地固定于导热载体100。
46.或,如图2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及所述导热载体100为一体注塑成型,使导电发热部210及导热载体100可靠地固定连接,同时使发热体10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210及导热载体100为一体模内注塑成型。
47.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300包塑于所述导热载体100,使固定座300与导热载体100牢固连接,同时避免导热载体100与发热体10的安装位置直接接触的问题,并使发热体10的结构较紧凑。
48.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载体100包括固定部110、连接部120及安装部130,所述连接部1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110及所述安装部130连接,所述固定座300至少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10。所述导电发热件200包括导电发热部210、第一导电部220及第二导电部230,所述导电发热部2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20及所述第二导电部230连接,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所述安装部130,所述第一导电部220分别成型于所述安装部130、所述连接部120及所述固定部110内,所述第二导电部230分别成型于所述连接部120及所述固定部110内,使导电发热件200可靠地设置于导热载体100。进一步地,第一导电部220及第二导电部230均设有镀镍层,使第一导电部220及第二导电部230均具有较好的导电及耐腐蚀性能。
49.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10、所述连接部120及所述安装部13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导热载体100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所述固定部110、所述连接部120及所述安装部130牢固连接。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所述第一导电部220及所述第二导电部23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导电发热件200的结构较紧凑,同时使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所述第一导电部220及所述第二导电部230可靠地固定连接。
50.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10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120的直径,避免固定部110与固定座300相互脱离,使固定部110与固定座300可靠地固定连接,进而使导热载体100与固定座300可靠地固定连接。及/或,
51.如图1及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300形成有过气槽310,使固定座300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可靠地通过空气气流,同时使发热体10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300的外周壁形成有过气槽31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气槽310不仅限于形成于固定座300的外周壁,还可以形成于固定座300邻近导热载体100的位置。
52.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
53.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210至少部分裸露于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部分裸露于述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即导电发热部210一部分位于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导电发热部210另一部分嵌设于导热载体100内,使导电发热部210与导热载体100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导电发热部210的热量更好地传导至导热载体100,不仅能够传导至导热载体100,而且导电发热部210能够直接快速地以热辐射的方式对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
5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210不仅限于部分裸露于述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如图5所示,例如,导电发热部210完全裸露于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210完全裸露于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第一导电部220及第二导电部230均
至少部分位于导热载体100内。
55.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发热部210不仅限于裸露于述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发热部210相切设置于所述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即导电发热部210的外周壁贴合安装于导热载体100的外周壁,使导电发热部210的外周壁传导至导热载体的路径较短。
5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辐射雾化装置(图未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体10。进一步地,发热体10包括导热载体100、导电发热件200以及固定座300;所述导电发热件200设有导电发热部210,所述导热载体100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所述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100;所述固定座300环绕所述导热载体100设置,且所述固定座300连接于所述导热载体100,所述固定座300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
57.上述的发热体10,固定座300环绕导热载体100设置,且固定座300连接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热载体100通过固定座300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热部210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10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100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10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避免了传统的热辐射发热体10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10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9.上述的发热体10,固定座300环绕导热载体100设置,且固定座300连接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热载体100通过固定座300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210成型于导热载体100,使导电发热部210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10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100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10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避免了传统的热辐射发热体10的发热效率较低,且热辐射发热体10的各个位置的热辐射能量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
6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载体;导电发热件,所述导电发热件设有导电发热部,所述导热载体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导热载体设置,且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导热载体,所述固定座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相切设置于所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或,所述导电发热部部分裸露于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或,所述导电发热部完全裸露于述导热载体的外周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载体为陶瓷载体;及/或,所述固定座为绝热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部嵌设于所述导热载体;或,所述导电发热部焊接于所述导热载体;或,所述导电发热部及所述导热载体为一体注塑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塑于所述导热载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载体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及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固定座至少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导电发热件包括所述导电发热部、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所述导电发热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导电发热部成型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别成型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固定部内,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成型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固定部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及/或,所述导电发热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为一体成型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及/或,所述固定座形成有过气槽。10.一种热辐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体及热辐射雾化装置。上述的发热体包括导热载体、导电发热件以及固定座;导电发热件设有导电发热部,导热载体用于朝向导液载体设置,导电发热部成型于导热载体;固定座环绕导热载体设置,且固定座连接于导热载体,固定座用于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上述的发热体,固定座环绕导热载体设置,且固定座连接于导热载体,使导热载体通过固定座安装于储液件或电池杆;由于导电发热部成型于导热载体,使导电发热部在导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发热载体上,如此使整个发热体的表面的热量较均匀,加上导热载体朝向导液载体设置,使发热体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导液载体进行加热雾化,提高了热辐射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化效果。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吴成琴 刘慧 方同兴 江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2/1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85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载体   热辐射   热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