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
三相四极插头增强结构耐久性的主要措施为:配制耐久混凝土、施工中加强裂缝控制与养护
本次仅针对施工单位提出有关增强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承包人应制订质量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配制耐久混凝土的一般途径
1)选用低水化热、含碱量偏低、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铝酸三钙)含量的水泥。
2)矿物掺和料是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应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
3)优先选用吸水率低、线胀系数小的骨料,尽量采用碎石;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并保持洁净。
4)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并尽量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
5)外加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
6)在正式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中,应进行混凝土和胶凝材料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并择优选择抗裂性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比。
2耐久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1)为了便于控制混凝土中矿物掺和料的质量与数量,宜选用纯硅酸盐水泥与自选的矿物掺和料作为胶凝材料,如使用含有矿物混合材料的水泥,应了解水泥中矿物混合料的品种、质量与掺量,与配制混凝土时加入的矿物掺和料一起计算混合、掺和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份额百分比。
2)水泥中C3A (铝酸三钙)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水溶氯离子含量不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2%(钢筋混凝土)和0.06%(预应力混凝土),水泥含碱量不宜超过水泥质量的0.6%。混凝土内总含碱量不得大于3.0kg/m3,宜控制在1.8kg/m3以下。
3)C30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应大于300kg/m3,最大用量不宜超过400kg/m3,水胶比在0.36~0.45之间选取。C40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应大于320kg/m3,最大用量不宣超过450kg/m3,水胶比在0.32~0.36之间选取。C50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最小用量应大于380kg/m3最大用量不宜超过450kg/m3,水胶比在0.30~0.32之间选取。
4)矿物掺和料宜选用优质粉煤灰加硅灰、磨细矿渣加硅灰等材料。所选用的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
料均匀、来源固定。矿物掺和料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可溶性有毒物质或其它对混凝土品质有害的物质,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产品合格证。
➢粉煤灰
粉煤灰烧失量应尽可能低,对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5%,对预应力混凝土不大于3%;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3%,需水量比不宜大于105%。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不应少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掺量超过30%以上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2。
➢磨细矿渣
磨细高炉矿渣的比表面积不宜小于350m2/kg,不宜超过450m2/kg。
➢硅灰
硅灰对提高混凝土抗化学腐蚀性有显著效果,但因活性高,不利于减小温度变形,也会增大混凝土自收缩,故硅灰应与其它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硅灰中二氧化硅含量不应小于90%比表面积(BET-N2吸附法)不小于15000m2/kg,宜优先选用增密型硅灰。硅灰掺量一般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8%,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时掺量应减小
5)骨料
➢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低(粗骨料堆积空隙率不超过42% 对不同细度模数的砂子,控制4.75mm、0.6mm和0.15mm筛的累计筛余量分
别为0~5%、40%~70%和≥95%。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JTG/TF50-2011)要求,吸水率不大于2%,针、片状颗粒不宜超过5%。
弹簧包➢粗、细骨料中含泥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G/TF0201)求,粗、细骨料中的水溶性氯化物折合氯离子含量均不应超过骨料质量的0.02%。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直径应小于钢筋间最小净距和保护层厚度的2/3。
➢不得使用颚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骨料,严禁使用海砂。
➢使用骨料前应了解骨料有无潜在活性,并通过专门验证。
6)化学外加剂
外加剂质量满足《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523-204)的相关要求。
➢配制混凝土所需的化学外加剂主要有高效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为了增加施工时的可泵性,也
可加入引气剂,或采用引气型减水剂。不应采用早强剂。
➢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推荐掺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含碱量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掺和方法和成功使用证明。
➢当混合使用多种外加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确保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的0.02%,高效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减水剂干重的15%。
➢氯化钙不能作为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使用,不能使用亚硝酸钠类阻锈剂。
➢混凝土拌和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200mg/l。
3裂缝控制措施
1)当结构分层浇筑或分段浇筑时,层间应按照施工缝处理,加强混凝土结合;对新老混凝土连接部,应进行有效增强结合力的界面处理,除抹界面剂外还应在混凝土表层进行局部防水处理。
2)应重视结构表层钢筋网和预应力管道四周定位钢筋的设置。
3)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管道的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负允差对梁、柱构件不大于5mm,对钢筋混凝土板构件不大于3mm。
4)铺装层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大于50mm-70mm
分合闸电磁铁4混凝土施工与养护
1)耐久混凝土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条例。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委派专人负责记录混凝土运送到工地的时间和出机坍落度、浇筑时间和浇筑时的坍落度、浇筑时气温与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缝的划分、混凝士浇筑高度的控制以及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和养护过程,包括养护开始时间混凝土养护中的表面温度与降温速率、拆模时间与拆模时气温等。如果出现裂缝,要记录裂缝出现的时间、部位、尺寸和处理等情况。耐久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重点保证质量并采取专门措施的内容有:结构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与良好的养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混凝土裂缝控制。
2)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应经仔细规划,如结构分段分块的施工缝位置与浇筑顺序和后浇带的设置等,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与开裂。
3)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及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箱包手把
的纤维砂浆块。当使用一般的细石混凝土垫块定位保护层的厚度时,垫块的尺寸和形状必须满足保护层厚度和定位的允差要求:垫块的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定位夹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人保护层内。
4)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混凝土的搅摔宣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并严
格控制拌和时间。泵送混凝士的坍落度不宣过大以避兔离析和泌水。插入式振捣棒需变换其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竖向缓慢拔出,不得放在拌和物内平拖。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将其推向远处。
5)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如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蓄水或洒水养护,但在混凝土发热阶段最好采用喷雾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产生骤然变化。当采用塑料簿膜或喷涂养护膜时,应确保薄膜搭接处的密封。此外,还应保证模板连接缝处不至于失水干燥。水养护或漫养护在整个养护期内不得间断,养护剂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522-2004)的要求。对于水胶比低于0.45的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浇筑大面积构件时应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浇筑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与混凝土表面之间不应留有空隙)防止表面水分蒸
发,待进行搓抹表面工序时可卷起塑料薄膜并再次覆盖,终凝后可撤除薄膜进行水养护。当使用钢模时,应及早松开模板并覆盖后连续注水养护,但必须保证养护水的温度须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适应以防止开裂。在寒冷气候下,应在模板外采取保温措施并延迟拆模时间。aaaaaaaaaaaaaaaaaa
6)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低温下不宜低于12℃。施工单位应事先通过裂缝控制的专用分析程序,合理确定混凝土施工的浇筑、养护方法与工序,估计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与拉应力的变化,提出混凝士温度的控制值,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值为: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不高于70℃,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不大于20℃,新浇混凝土与相邻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15℃,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不超过3℃/d。当周围大气温度低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超过20℃时,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
7)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养护的最低期限参见表4.1。在整个潮湿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及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养护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水的标准。当新浇的结构构件有可能接触流动水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水的直接冲刷。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外,还应考虑到拆模时的混凝士
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8)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士受阳光直射,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应超过40℃。应尽可能安排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速混凝土的内部温升。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宜采取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注面板等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浇注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9)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抹面压平工序中,严禁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表4.1混凝土湿养护最低期限
压花牛皮
10)用于施工后浇带或填充预留孔洞的混凝土宜加入适量微膨胀剂,使用前应检验其与水泥和其他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在估计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升时,需考虑膨胀剂所引起的温度增加;如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较高(超过65℃),尚应检验高温对膨胀剂效果的可能危害。在使用膨胀剂前,应估算结构的配筋量或构造确能提供足够的约束应力使得膨胀剂能够发生正常的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81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养护   施工   温度   浇筑   使用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