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典方言,镇江生活必备!

这些经典⽅⾔,镇江⽣活必备!
镇江地处北⽅⽅⾔和吴⽅⾔的接合部,
细细揣摩⽅⾔俗称
感觉挺有意思。
痔疮仪旧时的镇江⼈
对某些物品名称的叫法很特别
新华社资料图
如“衬衫” 不叫衬衫,叫“褂⼦”;
“尺” 不叫尺,叫“尺条”;
“ 围裙” 不叫围裙,叫围腰;
“⽟⽶”不叫⽟⽶,叫“棒头”;
“ 菱⾓”不叫菱⾓,叫“⽼菱”;
“⽢蔗” 不叫⽢蔗,叫“甜⽢⼦”;
“⽔饺” 不叫⽔饺,叫“万万顺”;
薯片机“ ⽔芹” 不叫⽔芹,叫“路路通”等等。
虽然,
虽然,
如今此类叫法在公共场所已不多见,
但在⼩巷深处和民间仍能经常听到。
过去,镇江⼈对舶来品俗称洋货,所以就有了洋⽕、洋油、洋车、洋⾯、洋灯、洋灰、洋碱、洋钉、洋布、洋伞、洋画、洋房、洋蜡烛、洋葱、洋柿⼦(西红柿)、洋⼭芋(⼟⾖)的叫法。
镇江⼈习惯于把 “理发”称之为“剃头”;
把“剃胡须” 称之为“刮胡⼦”;
把去浴室“洗澡” 称之为“下澡堂⼦”;
把去“酒楼” 吃饭称之为“下馆⼦”;
把“⼩孩⼦”称之为“⼩伢⼉”;
把“坏孩⼦”称之为“⼩炮⼦⼉”;
把“蚯蚓” 称之为“曲蟮”;
把“慢⼀点”称之为“慢些个”;
把“等⼀会⼉” 称之为“和头”;
把“动作快” 称之为“刷刮”;
把“揍你” 称之为“甩你”;
把“你给我滚” 称之为“你给我死远些”;
把“瞎说” 称之为“嚼蛆”;
把“漆⿊” 称之为“⿊漆抹刮”;
把“⼩⽓” 称之为“寿头”;
把“有⼀点” 称之为“有点个”;
把“做饭过⽇⼦” 称之为“开伙仓”;
把“⿇痹⼤意”称之为“胡之⿇汤”;
把“妊娠反应” 称之为“害伢⼦”;motionjpeg
把“不值得客⽓” 称之为“没得客⽓头”;
把“我的事不⽤你管” 称之为“别烦我的穷神”等等。
北⽅⼈普遍对“⼦”“头”“⼉” 等字在⽅⾔俗称中的运⽤感兴趣。然⽽,⽼镇江⼈对此似乎更感兴趣,常习惯于在⼀些物品名称以后缀上“⼦”“头”“⼉”。
⽐如⽤“⼦”作尾词:车⼦(⾃⾏车)、被⼦(棉被)、褥⼦(被褥)、席⼦(凉席)、窗⼦(窗户)、掸⼦(鸡⽑
eva母⽐如⽤“⼦”作尾词:车⼦(⾃⾏车)、被⼦(棉被)、褥⼦(被褥)、席⼦(凉席)、窗⼦(窗户)
、掸⼦(鸡⽑掸)、鞋拖⼦(拖鞋)、汤捂⼦(汤壶)、⽛花⼦(⽛龈)等;
摄像考勤机⽤“头”作尾词:酵头、臭头、滑头、油头、花头、配头、浇头、上头、⾼头、脚头、玩意头、枸杞头、安⾖头、⽼实头、爬墙头,⼀回头、⼀把头、⼀趟头、⼀天头、⼀顿头、⼀⾝头、⼀下⼦头等;
⽤“⼉”作尾词:兔⼉、今⼉、明⼉、⾖⼉、边⼉、⽿扒⼉、帐钩⼉、秤砣⼉、⾯条⼉、就⼿⼉、⾚⾚⼉、偷偷⼉、苍蝇拍⼉、赶早凉⼉、剪花样⼉、打⽔撇⼉、等⼀会⼉、坐⼀刻⼉、⾛两步⼉等。
镇江⽅⾔俗称中将“⼦”“头”与“⼉” 连⽤或分别连⽤的,如:⼦⼉、棋⼦⼉、⾛⼦⼉、抓⼦⼉、臭⼦⼉、败家⼦⼉、砖头⼦⼉、⽯头⼦⼉、布头⼉、⾁头⼉、短裤头⼉、簸箕头⼉、公鸡头⼉、⽼实头⼉、铅笔头⼉、扫把头⼉、萝⼘头⼉等等。
镇江⼈习惯的⽅⾔俗称还有许多,
因为年龄和历史的局限,
只略知少许。
新华社资料图
随着社会的⽂明进步,
这些⽅⾔俗称⾃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车载多媒体资料图:盛林娟摄
深⼊研究镇江的历史⽂化,
深⼊研究镇江的历史⽂化,
不应忘却和忽视对这些民间⽅⾔俗称的研究,
因为它是历史⽂化的组成部分。
编辑:步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81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称之为   镇江   俗称   历史   簸箕   铅笔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