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的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计、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验收标准等要求。本规程未涉及的内容,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XX省公路工程中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
火焰电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nd noise reduction stone mastic asphalt mixture
按照嵌挤原则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空隙率在9~14%,可提供排水、抗滑和降低噪音等服务功能,同时具有SMA的耐久性能。
3.2
飞散 raveling
排水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表面集料脱落、掉粒损失的病害,通常用集料脱落、掉粒的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表示。
3.3
析漏 drainage
高温状态下沥青或沥青砂浆从排水沥青混合料中析出的现象,通常以析出的质量与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表示。
3.4
渗水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排水沥青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计。
4  符号
下列符号是用于本文件。
VCA mix——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单位:%)。
VCA DRC——粗集料松装间隙率(单位:%)。
Cw——渗水系数(单位:mL/min)。
下列代号是用于本文件。
SMA p——排水降噪型SMA沥青混合料。
PA——多孔沥青混合料。
RTFO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5  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SMA P沥青路面的路面排水系统由排水功能层和边缘排水设施组成。
喷淋吸收塔边缘排水形式可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横断面尺寸根据工程经验或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水文与水力计算可参考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
在旧路改造中采取排水沥青路面时,应处理好与旧路排水系统的衔接,包括桥面铺装厚度、伸缩缝高度、泄水孔位置及孔口高程。
5.2  SMA P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典型结构
SMA P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可采用散排、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和盲沟排水等形式。
明沟排水的断面可选用矩形、三角形、梯形、浅碟形、U型、L型等型式,常用断面典型结构形式如图5.2.2所示。
a)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1 (矩形)b)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2 (矩形)
c)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3 (浅碟形)d)明沟排水的典型结构4 (L 型)
图5.2.2边缘排水系统明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
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排水沟;5—防水黏结层;6—泄水孔
5.2.3 暗沟排水断面宜采用矩形,常用典型结构如图5.2.3所示。
图5.2.3  边缘排水系统暗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
卡门涡街效应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排水沟;5—透水盖板;6—防水黏结层
暗沟透水盖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厚度、配筋及混凝土材料强度指标应满足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的规定。
在降雨量较小地区可选用盲沟排水,采用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如图4.2.5所示。
a)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1 b)盲沟排水的典型结构2
图5.2.5  边缘排水系统盲沟排水常用断面典型结构
1—排水沥青面层;2—下承层;3—基层;4—透水导水管;5—碎石;6—防水黏结层;7—水泥砂浆;8—沥青表面处治;9—防水土工布
导水管宜选用带孔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塑料管或混凝土管等。盲沟排水结构中的
碎石也可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透水材料取代。
5.3  超高路段排水设计
5.3.1  超高路段的道路排水,宜在靠近中央分隔带路侧设置集水沟,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
5.3.2  纵向集水沟可采用有盖板的预制整体式混凝土沟、缝隙式集水沟或浅碟型沟等形式。
5.3.3  集水井的形式、数量和间距应根据超高路段的外侧半幅路面汇水面积、流量及出水口的泄流能力确定,集水井的间距宜为20~50m 。
5.4  多车道、陡坡等大径流路面排水设计
多车道的路段,SMA P 沥青路面的设计横坡可增大0.5%。
蜘蛛网结构
对于多车道路面和长陡坡路段等可能产生大径流的情况,应验算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经验算如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在满足排水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应通过适当增大排水路面横坡度、调整表面排水功能层厚度或采用双层排水路面结构等方式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饱和入渗强度、临界水膜厚度及轮迹带水膜厚度,分别按公式(5.4.2-1)、(5.4.2-2)、(5.4.2-3)进行计算:
2
2z
22z 1100hk h h
i i
L i i W ++=饱                            (-1)
樱桃去核机5
341)()l 1003589.1h 2222⎥⎥⎦⎤⎢⎢⎣⎡++-=h z h z i i nl i i kh W (轮            (-2) 2
221
-2h ⎥⎦⎤⎢⎣⎡=γρων)(临G                      (-3)
式中:
W饱———路面饱和入渗强度(mm/min);
h轮———轮迹带水膜厚度(mm);
h临———临界水膜厚度(mm);
C rw———排水沥青混合料透水系数(cm/s),按附表B,通过试验确定;
h———排水面层(排水功能层)厚度(cm);
iz———纵坡坡度(%);
ih———横坡坡度(%);
L———单向路面宽度(m),对于高速公路为半幅路面宽度;
W———降雨强度(cm/s);
l———最外侧车行道右侧轮迹带距离路面左边缘距离(m);
n———粗糙系数,经验常数,可在0.02-0.04之间取值,排水沥青路面一般取0.03;
G———车重(N);
支撑梁
———水的密度(kg/m3);
w———车胎宽度(m);
v———车速(m/s);
r———轮胎半径(m)。
5.5  桥面排水设计
5.5.1  桥面应设置边缘纵向排水侧沟,如图5.5.1所示。桥面位于超高段时,在内侧车道边缘处应设置纵向排水侧沟,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0cm。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72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水   沥青   路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