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电镀厂发生的致2人中毒死亡事故,为什么?

⼀起电镀⼚发⽣的致2⼈中毒死亡事故,为什么?
(国庆中秋双节过后,就要复⼯复产了,电镀企业风险度较⾼,⼀定要做好复⼯的安全⼯作。10⽉3⽇,⼴东江门某环保⼯业园的⼀家表⾯处理公司发⽣⽓体中毒事件。该公司正在停⼯检修电镀⽣产线,其员⼯因操作失误将酸液混⼊电镀废⽔,产⽣氰化氢有毒⽓体,造成8⼈不同程度中毒。硅胶模具制作
以下,是⼀起在为电镀槽配料过程中,因员⼯操作失误产⽣氰化氢⽓体致使2⼈死亡的事故案例,本⼈到过这起事故的现场。本⽂在《化⼯安全与环境》上登载过,本想转载,因未能到登载原⽂,故现将原稿在⼯作室中分享,希望有⼀定的借鉴作⽤。)
2013年11⽉16⽇21时10分左右,深圳市某电镀⼚员⼯在调配电镀槽的pH值过程中,发⽣了⼀起⼈员中毒事故,造成2⼈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事故发⽣经过
2013年11⽉16⽇21时10分左右,在深圳某电镀⼚三楼车间上班的⽣产部员⼯王某某发现电镀槽旁的⼀临时配料的溶解池(实际为⼀个约104升(长×宽×⾼=60cm×47cm×37cm)的塑胶盆)冒出⽓雾,电镀操作⼯吴某某倒在电镀槽边,王某某⽴即向当班电镀师傅陈某某报告,陈某某便⽴即前往事故发⽣点查看、营救,在救援过程中也倒地不起,王某某见状后⽴即跑过去救援,但在接近事故发⽣点时,闻到刺
⿐的⽓味便退了出来,随后⽴即拨打⽼板及120急救电话,车间的其他操作⼯听到王某某的的呼叫声赶到现场,戴着防毒⾯具,将吴某某、陈某某⼆⼈救出抬到⼀楼车间, 21时50分左右,吴某某、陈某某经抢救⽆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艺过程
这起事故发⽣在电镀车间电镀池旁的临时塑料配料池旁,与事故相关的电镀⽣产⼯艺流程如下:
(配料溶解池约104升(长×宽×⾼=60cm×47cm×37cm)的塑胶盆)
(配料溶解池周围情况)
电镀物件的电镀经过上图从①⾄⑦的⼯艺过程,过程①除油:使⽤除油剂对镀件表⾯的油污进⾏清洗,去除油污,确保镀件表⾯清洁;过程②⽔洗:⽤⽔对除油后镀件进⾏⽔洗以去除除油过程中镀件表⾯沾的除油剂;过程③活化:⽤5%的盐酸+硫酸对镀件表⾯进⾏活化,使镀件表⾯粗糙以便于后⾯⼯序的电镀镀层附着紧密;过程④⽔洗:⽤⽔清除活化过程中镀件表⾯沾的酸性物质;过程⑤碱性氰化镀铜:将⼯件浸⼊到按配⽅调配的电镀液中,电镀池由、氰化亚铜、碳酸钠、氢氧化钠及其
它少量电镀助剂的调配⽽成,PH值控制在11.5-13之间,在直流电的作⽤下,使铜附着于镀件表⾯形成致密的镀层;之后,再经过⽔洗、活化、活化后的⽔洗的过程,⼯件送⼊下道⼯序进⾏电镀。事故发⽣在⼯序⑤碱性镀铜槽的配料过程中。
该⼚配料的过程是各类药剂和助剂在溶解池中⽤⽔完全溶解后,分批慢慢加⼊电镀槽中。先在电镀槽配制、氰化亚铜等溶液(温度控制在60℃以下);再在塑胶盆中配制碳酸盐、氢氧化钠(⽚碱)和酒⽯酸钠钾溶液,配好后再加到电镀槽⾥。
2、事故现场检测
事故发⽣后,次⽇下午3时40分左右,专家对事故发⽣车间现场周边的氰化氢⽓体进⾏检测,峰值为12.6mg/m 3 ,但⼈员⽆法进⼊现场事故点,采取强排风进⾏现场通风1⼩时,再次对事故发⽣现场的氰化氢⽓体进⾏检测,发现溶解池周围约2m 2 范围内浓度还有35mg/m 3 。为了尽快使现场氰化氢⽓体浓度降下来,下午6时左右,对溶解池周围约2m 2 的地⾯进⾏碱化和破氰,同时在附近再加⼀台落地强排风扇⿎风。第3⽇下午3时20分左右,专家再次对事故发⽣现场的氰化氢⽓体进⾏检测,发现溶解池周围已没有氰化氢⽓体,但溶解池内液⾯上⽅还有20mg/m 3 氰化氢⽓体。
3、配料池中发⽣的化学反应
电镀液配制的⼀般⼯序是:的镀铜溶液需要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配制。配制先在电镀槽中将溶于温⽔,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氰化亚铜,控制加⼊的速度,使溶液的温度不会升⾼⾄60℃以上;再将配⽅中的碳酸盐、氢氧化钠和酒⽯酸钠钾放在另⼀容器中⽤⽔溶解,两者都溶解好后,加⼊到电镀槽中混溶;加⽔⾄规定的液化⾯搅拌、过滤、分析、调整之后⽅可使⽤。在该⼚的⼯⼈操作过程中,⼯⼈在配制碳酸盐、氢氧化物和酒⽯酸钠钾在溶液时,为加快配制速度、节省时间,操作者从电镀槽中舀出温热的溶液溶解碳酸盐、氢氧化物和酒⽯酸钠钾,氢氧化钠和酒⽯酸钠钾溶解于⽔中的放热反应,⾄使⽔温快速升⾼,与⽔反应速度加快,放出氰化氢及⼆氧化碳⽓体,及⼆氧化碳⽓体与反应释放出氰化氢⽓体。其反应式如下:
CN - +H + →HCN↑
CO 3 2- +H + →CO 2 ↑+ H 2 O
隔爆灯2NaCN+H2O+CO2→Na2CO3+2HCN ↑
4、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A、操作者违规作业。⼀是吴某某为加快配液的溶解速度,从电镀池中取温热的含的电镀液(
温度约40℃)代替了清⽔溶解碳酸盐、氢氧化物和酒⽯酸钠钾,溶解和反应过程中放出⼤量的热量,导致溶液温度进⼀步升⾼,反应速度加快,⼤量产⽣致命氰化氢⽓体;由于强烈的化学反应导致溶解池内的物质随着外冒的⽓体外溢,使电镀液池周围⽊板和地⾯持续反应产⽣氰化氢⽓体,使现场(池周围2平⽅⽶范围内)氰化氢⽓体⼀直超标。⼆是吴某某及抢救他的陈某某等在危险岗位作业未按要求配备劳动防护⽤品。
嵌入式终端B、作业场所通风不良,电镀槽周围排风装置不能及时排⾛有害的⽓体。
间接原因
⼀是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安全意识淡薄,电镀作业现场的员⼯安全⽣产知识和技能不⾜,忽视不按规范操作存在的危险,冒险蛮⼲,为加快溶解过程将温热的溶液加到溶解碳酸盐、氢氧化物和酒⽯酸钠钾产⽣了氰化氢⽓体导致事故发⽣;此外,平时缺乏应急救援演练,应急处理知识⽋缺。⼆是⼯艺布置不合理,未对作业现场的设备的布局、通风等进⾏技术上的合理设计,致使作业现场通风不良,放出的有毒⽓体不能及时排出;三是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流于形式,不具有防范安全风险的针对性,在⼯艺不合理的条件下,要求员⼯在同⼀容器中配制电镀液;四是未制订电镀作业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并进⾏演练,致使救援过程中陈某某的死亡,导致事故扩⼤。
蓝牙天线三、事故防范措施
1、完善⼯艺现场作业条件。将电镀池的配液设备按⼯艺要求进⾏完善;严加密闭,防⽌泄漏,⼯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通风,并将废⽓进⾏回收。
2、⽣产、使⽤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动化。
3、⼯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相应滤毒器材、正压⾃给式空⽓呼吸器、防溅⾯罩、防护眼镜和耐碱的胶⽪⼿套等防护⽤品,加强个⼈防护。
4、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开展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活动,收集违章⾏为制成事故案例,编印成册,发⾄各⽣产车间、岗位、班组,组织学习和讨论,对违章⾏为⼤排查、严追究。遏制违章⾏为,防⽌事故发⽣。
5、⽣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防护。运转设备的外漏部分或危及⼈⾝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安全护栏挡板,防⽌⽆关⼈员靠近。持之以恒地进⾏事故警⽰教育。
6经常性地开展企业的安全意识教育。按照危险化学品及剧使⽤的要求,危险岗位作业⼈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针对性地对员⼯进⾏安全教育培训,对全员进⾏危险化学品防护技术香肠和扇贝插在一起翻译英文
的安全培训;按国家规定要求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是电镀作业现场的处置⽅案,分车间、岗位、班组进⾏演练,⼈⼈都能掌握突发事故处理和个⼈防护技能。
五、结语
触控产品⼴泛⽤于电镀业,属于⾼毒类,其产⽣的蒸⽓能迅速从呼吸道吸收,液态的氢氰酸和⾼浓度的蒸⽓也可经⽪肤吸收,易引起急性中毒。本次事故是⼀起发⽣在电镀作业过程中急性中毒死亡事故,暴露出了电镀⼚因使⽤管理不善存在的重⼤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处理,产⽣的严重后果,应引起有氰电镀的企业的⾜够重视。我们从该起事故中汲取教训,加强安全⽣产投⼊,陶汰落后⽣产⼯艺,完善安全⽣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产检查,加强对从事电镀作业的从业⼈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应急救援演练,防⽌类似事故的发⽣。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58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镀   作业   事故   溶解   过程   现场   氰化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