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免疫与疫病防控新策略_陈焕春

天然免疫与生物安全在未来疫
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整理编辑 朱雪松
目前,养殖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变革,产业升级是不可逆转的形势,整个行业都倍受疫病压力,将来疫病防控的发展趋势如何?在2013年10月21~25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与军事
医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上众专家院士给出了共同的答案:建立或修复动物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减少药物或疫苗的使用量,降低了机体排毒和病毒细菌等传播的可能性,是今后疫病防控的趋势,势必将成为疫病防控的主流趋势,动保行业的转型和变革或将到来。
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开篇便提出了天然免疫与疫病防控的新策略,他讲到天然免疫因其在疫苗研制、抗感染药物开发和生物防控的重要性已成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天然免疫将成为疫病防控的新思路、新空间。扬州大学刘秀梵教授在禽流感的报告中明确了OIE 法典要求的即使是低致病性的H5或H7也必须报告,因为低致病性的H5和H7在家禽尤其是鸡传播中很容易变为高致病性。对其疫苗的使用要科学合理,不能完全依赖。山东农业大学崔治中教授则提出调整我国畜牧业布局,重建养殖业生物安全大环境,是我国养殖业的当务之急,他讲到我国养殖业面临的大环境已被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感染,由于疫苗免疫只能预防和减少临床发病死亡,不能完全预防感染。净化的种源和猪、禽场相对隔离的环境建立养殖业生物安全的大环境才是规模化养殖的未来之路。
天然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通过遗传获得,其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不针对某种特定的异物抗原,反应迅速。组成:(1)组织屏障(皮肤黏膜、血脑屏障等)。(2)天然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3)天然免疫(干扰素、趋化因子等)。
芯片制造
一、天然免疫的重要性
天然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病原的识别
(TLR、RIG-I/MDA-5);干扰素和早期细胞因子的产生;补体的产生、自噬的发生。另外,刺激获得性免疫的发生,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完成抗原提呈。
二、病原逃逸天然免疫反应
许多病原进化出逃逸和抑制宿主天然免疫的策略:流感病毒的
NS1结合天然识别因子
RIG-I,阻止对病毒的识别;埃博拉病毒的VP35蛋白通过与dsRNA 结合阻止
华中农业大学 陈焕春院士扬州大学 刘秀梵院士山东农业大学 崔治中教授
天然免疫与疫病防控新策略    华中农业大学 陈焕春院士
MDA-5和RIG-I的识别;丙肝病毒的NS3/4a蛋白通过切断接头分子TRIF和MAVS来阻断干扰素信号转导。
三、天然免疫对传染病的研究与贡献
1.对重大疫病流行、传播机制的阐明。例如:口蹄疫的传播机制,在口蹄疫感染早期,能迅速突破宿主天然免疫防线,其主要表现为病毒能快速增殖,并传播到其天然的感染部位。FMDV-3Cpro切割干扰素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接头蛋白NEMO,从而抑制天然免疫反应,揭示了病毒诱导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策略。
2.对致病机制的阐明。SARS、流感、链球菌致病机制。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早期,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IFN-γ和与之相关的趋化因子,称之为“炎症风暴”。天然免疫是一把双刃剑,极性反应与存活着的相比,那些死于SARS感染的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L-18、CXCL-9、CXCL-10、CCL-2的水平显著提高SARS引起的细胞因子失调在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细胞因子暴发也是流感病毒和链球菌重要的致病机制。
3.对免疫机制的贡献。(1)天然免疫识别:1973年Ralph Steinman发现了树突状细胞;1989年Charles Janeway提出了“模式识别理论”;1996年Jules Hoffmann首次发现了Toll样受体,证实了“模式识别理论”。(2)促进获得性免疫的产生:通过识别受体启动获得性免疫;通过细胞因子的产生调控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发生。
sero-01514.对疾病防控的意义。
(1)药物的研发。病原抑制天然宿主先天性免疫的主要致病性蛋白酶是重要的药物靶标。根据病原酶和底物复合物晶体结构的研究,对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获得抗病毒活性化合物。
(2)疫苗的开发。我国的狂犬病发病率仅次于印度,每年有近3 000人死于狂犬病,占世界第二。狂犬病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抑制血脑屏障的打开,一旦症状出现,无药可医,死亡率接近100%。通过刺激天然免疫,促进脑内适度炎症的发生,引起血脑屏障的适度打开和中和抗体的产生,最终清除脑内病毒。新型的狂犬病性疫苗,实验在小鼠感染狂犬病野毒5 d后,大脑直接注射表达粒细胞集落因子(GM-CSF)的重组病毒仍然能够清除野毒而保护动物不发病,可作为性疫苗。
(3)佐剂的发掘。TOLL样受体(TLR)在获得性免疫中的具体作用,不但可以识别外源的病原体,还可以识别内源的物质和降解物。机体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细胞可表达TLR,通过佐剂激活TLR,促进树突细胞活化而成熟,提供获得性免疫的共刺激信号,可有效提高免疫的免疫效果。
(4)炎症的干预。通过抑制炎症通路流感,在流感感染过程中,TLR4依赖的炎症通路是引起“炎症风暴”的重要途径,可以造成严重的肺部损伤。TLR4的抑制剂Eritoran通过降低“炎症风暴”,显著降低流感引起的肺部损伤、临床症状和死亡率。
(5)抗病新品种。例如,RIG-I是一种先天性病原体识别受体,鸭拥有完整和起作用的RIG-I受体,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时候激活,相比之下鸡缺乏RIG-I受体。把鸭的RIG-I转入鸡胚可以让鸡细胞探测流感病毒感染并引发抗病毒答应,从而培育出流感抵抗力增加的转基因鸡,目前已经获得国际专利。同样,表达重要的干扰素刺激因子Mx1的转基因鸡具有类似的抗病功能。
四、天然免疫对疫病防控的展望
天然免疫因其在疫苗研究、抗感染药物开发和生物防卫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近10年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和竞争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动物新型的疫苗创制迫切需要兽医基础免疫学的发展,兽医基础免疫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疫苗的研制从过去的只注重体液免疫,转变为现在更重视细胞免疫和天然免疫。未来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不仅要考虑特异性免疫,而且要更加关注非特异性免疫。而天然免疫的研究将为疫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新空间。
五、畜禽天然免疫具有自身特
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较为落后,在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人天然免疫研究的相关模式开展研究,但我们应该看到低等动物,尤其是禽类,与哺乳动物(人和鼠)在免疫基因及免疫信号通路有很大的差异。鸭基因组测序发现鸭免疫相关基因的数量显著少于人和鼠的数量。但鸭通过其特有的免疫基因的适应性选择和显著增加的鸭β-防御素基因来提高其免疫力。研究证实鸭可通过增加β-防
御素基因和类乳脂球蛋白基因的数量,提高其抗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RIG-I基因在鸡基因组中缺失,但在鸭基因组中保留,导致了鸡和鸭对禽流感病毒免疫能力的差异。
今年2月份以来,在我国部分省市发生H7N9流感病毒感染人并造成人死亡的事件,从活禽市场的家禽和环境中也分离到了与人源的H7N9病毒同源性很高的病毒。禽流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养殖业深受其害,短短几个月已经造成了400亿以上的经济损失。
pstang
一、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与基本情况
(1)这种新病毒是由H7基因、N9的NA基因以及甲型H9N2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片段组成的重配病毒。虽然各基因片段分别与近期东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相近,但这种基因组合之前从未在禽、人或其它动物中发现。
(2)目前为止,来自人、禽和环境标本的H7N9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一定的位点特征,这些位点提示,该病毒在禽中呈低致病性,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对金刚烷类抗病毒药物耐药。对部分人H7N9禽流感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来韦敏感。重要的是,多数分离到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一个哺乳动物适应性的相关突变(PB2基因的E267K),但是在分离自其他动物和环境的H7N9禽流感病毒中,并未发现这个突变。
(3)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对该病毒的认识,并继续发现其他可能影响病毒的禽类致病性和人间传播能力的突变。初步的分析表明,很多缺乏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要生产有效的疫苗必须采用新的H7疫苗候选株。
在上海H7N9禽流感患者周围的活禽交易市场发现了H7N9病毒,大量病例都有活禽或活禽市场的接触史,上海关闭活禽市场后人感染病例数明显下降,这些情况都在提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虽然目前活禽养殖场还未发现该病毒,但它们很有可能是传播源所在,病毒随后在活禽市场不断扩大,最后导致人感染。虽然目前处于调查初级阶段,数据有限,但看来由于省际及省内活禽贸易,H7N9禽流感病毒将持续存在。如果禽类的感染得不到控制,该病毒有可能会传染到其他省份,导致人畜共患的威胁增大,从而提高了此次暴发演变为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它还会加速生成一种对禽类高致病性的病毒。迄今为止,尽管病毒学方面的信息还很有限,但是通过对人感染的病毒和禽类感染的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这种H7N9禽流感病毒经过了调整,或已具备传染人类的能力。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密切关注H7N9病毒在我国禽中是否呈流行或地方流行,是否增加了致病性,是否增加人传人的能力,在人散发流行的频率是否会加大。
强的松龙注射液
二、流感的情况介绍
流感病毒分为3个型,分别是A型(禽类、哺乳类),可引起流行和大流行,B型(人),呈局部流行,C型呈散发流行。
介绍几种人的大流行流感,1918年西班牙流感为H1N1亚型,造成死亡人数5 000万以上;1957年亚洲流感为H2N2亚型,造成死亡人数2 000 000以上;1968年香港流感H3N2亚型,造成死亡人数近1 000 000;2009年大流行流感,数万人死亡。另外,还有人的季节性流感,H1N1亚型和H3N2亚型,目前全球流行。最后,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2种,高致病性为H7亚型和H5亚型;低致病性为H9N2亚型和其他亚型。
三、禽流感的介绍
禽流感在我国的流行,H9N2在1992年在我国部分省区局部流行,1998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随
六、动物免疫学未来的发展重点
1.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从动物免疫学与人体免疫学开展比较研究,能否发现类似于法氏囊样的研究成果,推动免疫学的发展。
环网
2.抗病与免疫基因的发掘与利用。从家畜、家禽、水生动物分布克隆鉴定抗病与免疫的主效基因,为疫苗、药物、诊断试剂开发,抗病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
3.畜禽免疫分子与信号转导研究。鉴定一批畜禽自身特有的免疫分子,研制相关的材料与试剂,解析信号转导途径,推动畜禽免疫学自身的发展,为畜禽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4.动物临床免疫学与动物抗病育种。动物基因免疫学的成果在动物临床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抗病抗逆等主要免疫源性基因在抗病育种中应用。
单片机程序烧录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    扬州大学 刘秀梵院士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4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56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毒   免疫   感染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