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建筑物上供人员逃生的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逃生装置8,适用于安装在一建物9的一墙壁91上,以供人员逃生。该逃生装置8包含一基座81、一导引机构82,及一滑道机构83。该基座81固定在该墙壁91的内侧,该导引机构82包括两分别设置于该建物9上与在该建物9外且相对高度低于该建物9的支撑杆821,及一连接于所述支撑杆821间的引导绳822,该滑道机构83包括一界定一逃生通道830的管道单元831、数个设置于该管道单元831且沿该管道单元83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并能勾挂于该引导绳822的挂钩832,及一将该管道单元831的一侧限位于该基座81的限位件833。该管道单元831具有一被该限位件833 限位于该基座81的入口部834,及一相反于该入口部834的出口部 835。使用时,该滑道机构83能相对于该基座81自一收纳位置转换至一展开位置,在该收纳位置时,该滑道机构83收纳于该基座81内。而当发生火灾,人员需要逃生时,需逐一将所述挂钩832勾挂于该引导绳822上,该出口部835会受到重力而沿着该引导绳822向下滑移至靠近在该建物9外的该支撑杆821,此时,该滑道机构83已变化至该展开位置(如图2所示)。然后,逃生人员能从该入口部834进入该逃生通道830,并通过该出口部835逃出至该建物9外。
3.虽然现有的逃生装置8能以让逃生人员从该建物9逃生,但是如果火势已经很大而使逃生人员处于十分危险的情形下,现有的逃生装置8需要耗费长久的组装时间,才能麻烦且费力地将所述挂钩832逐一地勾挂于该引导绳822上,在分秒必争的火灾现场,会降低逃生人员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逃生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安装面上,并包含固定在所述安装面的基座、导引机构、能收纳于所述基座的滑道机构,及开关机构。
6.所述基座包括间隔位于所述安装面上方的顶部。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外且相对高度低于所述基座的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顶部与所述支撑杆间的引导绳。
7.所述滑道机构包括能伸缩地延伸且界定逃生通道的管道单元、数个设置于所述管道单元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挂钩单元,及将所述管道单元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基座的限位单元。每一挂钩单元具有挂钩,及连接于所述挂钩底缘且连接所述管道单元并具有贯穿的开孔的连接模块。所述挂钩单元分别以所述开孔供所述引导绳穿设。
8.所述开关机构安装于所述顶部底面且朝所述建物外斜下延伸。所述开关机构能供所述挂钩勾挂并具有数个间隔设置且能移动的靠抵部,及数个间隔设置且能被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朝下开口的凹槽。所述开关机构能相对于所述顶部在关闭位置与开启位置间转
换,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所述挂钩单元以所述挂钩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而限位。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每一靠抵部位移且离开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靠抵部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而使所述挂钩单元往下脱离所述开关机构,沿所述引导绳朝所述建物外移动并带动所述管道单元朝所述建物外展开而靠近所述支撑杆。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底面的中空壳体,及安装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开关单元,所述中空壳体具有数个沿其长向彼此间隔且横向贯穿的所述凹槽,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中的往复件,所述往复件具有本体部、数个自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建物延伸且彼此间隔的连接部,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的所述靠抵部,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而与所述中空壳体相配合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的穿设空间,每一挂钩单元以所述挂钩横向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设空间并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靠抵部朝所述建物外斜下移动并离开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靠抵部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所述挂钩单元会分别自所述凹槽的开口往下滑落并沿所述引导绳朝所述支撑杆移动。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凹槽开口朝所述建物内侧斜下延伸,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建物内侧斜下延伸,每一靠抵部为自对应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往远离所述支撑杆朝斜上延伸。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开关单元还具有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横向延伸的把手,及连接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建物外的一端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提供所述把手背离所述支撑杆朝斜上的复位力,所述把手用于连动所述往复件,并能被外力驱动,而使所述开关机构自所述关闭位置变化至所述开启位置。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基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底部,及直立间隔设置且以两端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两前杆部与两后杆部,所述后杆部相对于所述前杆部位于所述建物内侧,所述管道单元具有靠近所述支撑杆的出口部,及相反于所述出口部并与所述限位单元相结合的入口部,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出口部往所述建物外移动并靠近所述支撑杆,并带动所述入口部且连动所述限位单元朝所述建物外移动,所述限位单元限位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使所述入口部限位于靠近所述前杆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限位单元具有横向延伸地靠近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上横靠杆、两分别自所述上横靠杆相反两侧向下延伸的前摆杆、横向延伸地间隔位于所述上横靠杆下方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下横靠杆、横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上且靠近所述后杆部的固定杆,及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上横靠杆且位于所述后杆部与所述前摆杆间的后摆杆,所述上横靠杆及所述前摆杆分别与所述入口部相结合,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前摆杆分别靠抵对应的所述后摆杆,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前摆杆与所述后摆杆往所述建物外进行枢摆,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限位。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限位单元具有横向延伸地靠近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上横靠杆、两分别自所述上横靠杆相反两侧向下延伸的前摆杆、横向延伸地间隔位于所
述上横靠杆下方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下横靠杆、横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上且靠近所述后杆部的固定杆、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上横靠杆且位于所述后杆部与所述前摆杆间的后摆杆,及位于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间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中横靠杆,所述上横靠杆、所述前摆杆,及所述中横靠杆分别与所述入口部相结合,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前摆杆分别靠抵对应的所述后摆杆,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前摆杆与所述后摆杆往所述建物外进行枢摆,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限位。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还包括能往下翻掀且靠近所述前杆部朝所述建物外的一侧的外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外盖位于所述出口部朝所述建物外的一侧,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出口部朝所述建物外移动而顶推所述外盖,使所述外盖往下翻掀。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每一挂钩单元的所述连接模块具有横向延伸地连接于所述挂钩底缘且设有所述开孔的连接杆,及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管道单元的吊挂件。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所述连接杆还具有两分别位于所述开孔相反两侧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贯穿的穿设孔,每一吊挂件为带体,且以其顶缘结合于所述穿设孔,及以其底缘连接于所述管道单元。
18.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通过在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所述开关机构,及所述挂钩单元能脱离地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的结构设计,逃生人员能节省大量的组装时间,且轻易地使所述开关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的顶部自所述关闭位置变化至所述开启位置,进而能进入所述管道单元而逃离至所述建物外。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20.图1是一种现有的逃生装置的不完整的立体图;
21.图2是现有的该逃生装置的侧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立体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侧视剖视图,说明开关机构位于关闭位置时的情况;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正视图,说明挂钩单元及管道单元的链接关系;
25.图6是类似图4的放大侧视剖视图;
26.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该开关机构位于开启位置时的情况;
27.图8是该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说明限位单元将该管道单元的入口部限位靠抵于两个前杆部时的情况;
28.图9是该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该管道单元的出口部展开至靠近在建物外的支撑杆时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阅图3至5,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建物7的一安装面
71上,该建物7能为一般大楼或是工程建物。该逃生装置包含一固定在该安装面71的基座1、一导引机构2、一能收纳于该基座1的滑道机构3、一开关机构4,及一能往下翻掀且靠近该基座1朝该建物7外的一侧的外盖5。
30.该基座1界定出一能供该滑道机构3收纳的容置空间10,并包括一设置于该安装面71上的底部11、一间隔位于该底部11上方且朝该建物7外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顶部12,及直立间隔设置且以两端连接该顶部12与该底部11的两前杆部13与两后杆部14。所述后杆部14 相对于所述前杆部13位于该建物7内侧。
31.该导引机构2包括一固定于该建物7外且相对高度低于该基座1 的支撑杆21(如图9所示),及一连接于该基座1的该顶部12与该支撑杆21间的引导绳22。该引导绳22是自该基座1的该顶部12朝该建物7外逐渐向下倾斜连接于该支撑杆21。实施时,该支撑杆21能设置于相对高度低于该建物7外的一地面,或相对高度低于该建物7 的一建筑物的表面。
32.该滑道机构3包括一能伸缩地延伸且界定一逃生通道310的管道单元31、数个设置于该管道单元31且沿该管道单元3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挂钩单元32,及一将该管道单元31的一端限位于该基座1 的限位单元33。
33.该管道单元31为一能伸缩的管体,并具有一靠近所述前杆部13 的出口部311,及一相反于该出口部311并与该限位单元33相结合的入口部312。实施时,该管道单元31是采用能防火的布料制成,但是不以此为限。
34.每一该挂钩单元32具有一挂钩321,及一连接于该挂钩321底缘且以其底缘连接该管道单元31的连接模块322。该连接模块322具有一横向延伸地连接于该挂钩321底缘的连接杆323,及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该连接杆323与该管道单元31的吊挂件324。每一该连接杆 323设有一沿该管道单元31的延伸方向贯穿且供该引导绳22穿设的开孔325,及两分别位于该开孔325相反两侧且沿该管道单元31的延伸方向贯穿的穿设孔326。每一该吊挂件324为一带体,且以其顶缘结合于对应的该穿设孔326,及以其底缘连接于该管道单元31。
35.该限位单元33具有一横向延伸地靠近该基座1的该顶部12的上横靠杆331、两分别自该上横靠杆331相反两侧向下延伸的前摆杆332、一横向延伸地间隔位于该上横靠杆331下方且连接所述前摆杆332的下横靠杆333、一横向延伸地设置于该基座1的该底部11上且靠近所述后杆部14的固定杆334、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该固定杆334与该上横靠杆331且位于所述后杆部14与所述前摆杆332间的后摆杆335,及一位于该上横靠杆331与该下横靠杆333间且连接所述前摆杆332 的中横靠杆336。该上横靠杆331、所述前摆杆332,及该中横靠杆 336分别与该管道单元31的该入口部312相结合。
36.参阅图3、6,该开关机构4安装于基座1的该顶部12底面且朝该建物7外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该开关机构4包括一设置于该顶部12 底面且朝该建物7外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中空壳体41,及一安装于该中空壳体41的开关单元42。该中空壳体41具有数个沿其长向彼此间隔且横向贯穿开口朝下的凹槽411。该中空壳体41沿其长向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位于所述凹槽411旁的遮蔽空间412。
37.该开关单元42具有一设置于该中空壳体41中的往复件421、一横向延伸地设置于该往复件421顶缘且用于连动该往复件421的把手 422、一设置于该往复件421顶缘且位于该把手422与所述前杆部13 间的固定件423,及一连接于该把手422与该固定件423间的复位件 424。该往复件421具有一本体部425、数个自该本体部425朝该建物 7内侧斜下延伸且
彼此间隔的连接部426,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426远离该本体部425的一端的靠抵部427。每一该靠抵部427 为自对应的该连接部426往远离所述前杆部13朝斜上延伸,并封闭对应的该凹槽411的开口。所述靠抵部427与该中空壳体41相配合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的穿设空间43。该复位件424提供该把手422 背离所述前杆部13朝斜上的复位力。实施时,该复位件423为一弹簧,但是不以此为限。
38.使用时,该开关机构4能相对于该基座1的该顶部12在一关闭位置(如图4、6所示)与一开启位置(如图7、8所示)间转换。
39.在该关闭位置时,该滑道机构3收合于该容置空间10内,该往复件421的所述靠抵部427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411的开口,每一该挂钩单元32以该挂钩321横向穿设于对应的该穿设空间43,并勾挂于对应的该靠抵部427而限位。该引导绳22穿设于每一该连接模块322的该连接杆323的该开孔325(如图5所示),且该外盖5遮盖该基座1位于该出口部311朝该建物7外的一侧。
4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的该顶部12为朝该建物7 外斜下延伸,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态样中,该基座1的该顶部12 也能为水平方向或其他非朝该建物7外斜下的延伸结构,只要该开关机构4设置于该基座1的该顶部12时,该开关机构4是朝该建物7 外逐渐向下倾斜延伸,而使每一该挂钩单元32能以该挂钩321勾挂于对应的该靠抵部427,且以该开孔325供该引导绳22穿设就行,不限于本实施例。
41.参阅图7至9,当要进行逃生避难时,将该把手422朝该建物7 外斜下扳动,而连动该往复件421朝所述前杆部13斜下位移,每一该靠抵部427会离开对应的该凹槽411的开口,进而移动到在斜下方相邻的该遮蔽空间412中,所述靠抵部427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321,而使所述挂钩单元32往下通过对应的所述凹槽411的开口并脱离该开关机构4。
42.由于该引导绳22是自该基座1的该顶部12朝该建物7外斜下连接于该建物7外的该支撑杆21,所述挂钩单元32会受到重力作用而自动朝该建物7外斜下滑移,同时,带动该管道单元31的该出口部 311,沿该引导绳22朝该建物7外移动并顶推该外盖5,使该外盖5 往下翻掀,并且朝该建物7外展开而靠近该支撑杆21。
43.该出口部311被所述挂钩单元32带动而往该建物7外移动时,会连动该入口部312与该限位单元33朝该建物7外移动。该限位单元33的该下横靠杆333与该上横靠杆331会先后朝该建物7外枢摆,而靠抵限位于所述前杆部13背离该支撑杆21的一侧,而使该入口部 312限位于靠近所述前杆部13远离该支撑杆21的一侧,此时,该开关机构4已自该关闭位置变化至该开启位置。最后,逃生人员能从该入口部312进入该逃生通道310(如图5所示),并通过该出口部311 逃出至该建物7外。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通过在该基座1的该顶部12 设置该开关机构4,及所述挂钩单元32能脱离地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427的结构设计,该开关机构4能相对于该顶部12在该关闭位置与该开启位置间转换,在该关闭位置时,所述靠抵部427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411的开口,所述挂钩单元32以所述挂钩321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427而限位,在该开启位置时,每一该靠抵部427 位移且离开对应的该凹槽411的开口,所述靠抵部427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321,而使所述挂钩单元32往下脱离该开关机构4,沿该引导绳22朝该建物7外移动并带动该管道单元31朝该建物7外展开而靠近该支撑杆21,逃生人员只需要驱动该开关机构4,不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组装作业,而能轻松快速地将该管道单元
31展开至靠近该支撑杆21,再从该入口部312进入该逃生通道310而逃离至该建物7 外,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45.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逃生装置,适用于安装在建物的安装面上,并包含:固定在所述安装面的基座、导引机构,及能收纳于所述基座的滑道机构,所述滑道机构包括能伸缩地延伸且界定逃生通道的管道单元、数个设置于所述管道单元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挂钩单元,及将所述管道单元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基座的限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间隔位于所述安装面上方的顶部,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外且相对高度低于所述基座的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顶部与所述支撑杆间的引导绳,每一挂钩单元具有挂钩,及连接于所述挂钩底缘且连接所述管道单元并具有贯穿的开孔的连接模块,所述挂钩单元分别以所述开孔供所述引导绳穿设,所述逃生装置还包含安装于所述顶部底面且朝所述建物外斜下延伸的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能供所述挂钩勾挂并具有数个间隔设置且能移动的靠抵部,及数个间隔设置且能被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朝下开口的凹槽,所述开关机构能相对于所述顶部在关闭位置与开启位置间转换,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所述挂钩单元以所述挂钩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而限位,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每一靠抵部位移且离开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靠抵部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而使所述挂钩单元往下脱离所述开关机构,沿所述引导绳朝所述建物外移动并带动所述管道单元朝所述建物外展开而靠近所述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底面的中空壳体,及安装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开关单元,所述中空壳体具有数个沿其长向彼此间隔且横向贯穿的所述凹槽,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设置于所述中空壳体中的往复件,所述往复件具有本体部、数个自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建物延伸且彼此间隔的连接部,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的所述靠抵部,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靠抵部分别封闭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而与所述中空壳体相配合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的穿设空间,每一挂钩单元以所述挂钩横向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设空间并勾挂于对应的所述靠抵部,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靠抵部朝所述建物外斜下移动并离开对应的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靠抵部会脱离对应的所述挂钩,所述挂钩单元会分别自所述凹槽的开口往下滑落并沿所述引导绳朝所述支撑杆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口朝所述建物内侧斜下延伸,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本体部朝所述建物内侧斜下延伸,每一靠抵部为自对应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往远离所述支撑杆朝斜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具有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且横向延伸的把手,及连接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建物外的一端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提供所述把手背离所述支撑杆朝斜上的复位力,所述把手用于连动所述往复件,并能被外力驱动,而使所述开关机构自所述关闭位置变化至所述开启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底部,及直立间隔设置且以两端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两前杆部与两后杆部,所述后杆部相对于所述前杆部位于所述建物内侧,所述管道单元具有靠近所述支撑杆的出口部,及相反于所述出口部并与所述限位单元相结合的入口部,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出口部往所述建物外移动并靠近所述支撑杆,并带动所述入口部且连动所述限位单元朝所述建物外移动,所述限位单元限位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使所述入口部限位于靠近所述前杆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具有横向延伸地靠近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上横靠杆、两分别自所述上横靠杆相反两侧向下延伸的前摆杆、横向延伸地间隔位于所述上横靠杆下方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下横靠杆、横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上且靠近所述后杆部的固定杆,及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上横靠杆且位于所述后杆部与所述前摆杆间的后摆杆,所述上横靠杆及所述前摆杆分别与所述入口部相结合,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前摆杆分别靠抵对应的所述后摆杆,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前摆杆与所述后摆杆往所述建物外进行枢摆,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具有横向延伸地靠近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上横靠杆、两分别自所述上横靠杆相反两侧向下延伸的前摆杆、横向延伸地间隔位于所述上横靠杆下方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下横靠杆、横向延伸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部上且靠近所述后杆部的固定杆、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上横靠杆且位于所述后杆部与所述前摆杆间的后摆杆,及位于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间且连接所述前摆杆的中横靠杆,所述上横靠杆、所述前摆杆,及所述中横靠杆分别与所述入口部相结合,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前摆杆分别靠抵对应的所述后摆杆,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前摆杆与所述后摆杆往所述建物外进行枢摆,所述上横靠杆与所述下横靠杆靠抵于所述前杆部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而限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还包括能往下翻掀且靠近所述前杆部朝所述建物外的一侧的外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外盖位于所述出口部朝所述建物外的一侧,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出口部朝所述建物外移动而顶推所述外盖,使所述外盖往下翻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挂钩单元的所述连接模块具有横向延伸地连接于所述挂钩底缘且设有所述开孔的连接杆,及两分别以两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管道单元的吊挂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具有两分别位于所述开孔相反两侧且沿所述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贯穿的穿设孔,每一吊挂件为带体,且以其顶缘结合于所述穿设孔,及以其底缘连接于所述管道单元。

技术总结


一种逃生装置,包含安装于建物上的基座、导引机构、滑道机构,及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开关机构。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建物外的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撑杆间的引导绳。所述滑道机构具有数个具有挂钩与供所述引导绳穿设的开孔的挂钩单元,及管道单元。所述开关机构具有数个可移动的靠抵部,及数个可被所述靠抵部封闭朝下开口的凹槽。所述开关机构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所述挂钩勾挂于所述靠抵部而限位的关闭位置,及开启位置间转换。在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靠抵部离开所述凹槽开口,而使所述挂钩单元往下脱离所述开关机构,并带动所述管道单元沿所述引导绳朝所述建物外展开而靠近所述支撑杆,而达成自动开启且可快速使用的功效。使用的功效。使用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

徐永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徐永和

技术研发日:

2022.03.03

技术公布日:

2022/8/3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5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单元   基座   机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