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仅供参考)

光杆排线器XXX市(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仅供参考)
为加快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的做好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工作,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和《XXXXX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县、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抗原检测适用人
1 混管阳性采样对象。
2 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3 隔离观察人员,主要包括密接及次密接人员、居家观察人员。
4 各交通卡点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需重点筛查人员。
二、混管阳性采样对象抗原检测应用
蒸汽熨刷1  核酸检测混管初筛阳性人员,在随后进行的单人单管核酸采样同时,采一份鼻拭子,在现场由经过抗原检测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完成新冠抗原检测。
对接扣件
2  检测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不论结果阴性还是阳性,均装入密封袋由现场采样人员参照医疗废物处理。
3 抗原检测阳性的采样对象,须立即单人单间进行隔离管控,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予以确认。
三、发热(诊室)门诊抗原检测应用
保护套
1 设置发热(诊室)门诊的医疗机构在接诊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时,应当首选进行进行抗原检测,并对检测对象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登记备案。
2在核酸采样同时,采一份鼻拭子,由经过抗原检测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完成新冠抗原检测。
3检测操作宜在相对独立且通风良好的空间内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操作。需配备生物安全柜等适宜的仪器设备,检测过程中做好医务人员防护。
4 抗原检测阳性的采样对象,须立即单人单间进行隔离管控,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予以确认。
四、隔离及居家观察人员抗原检测应用
1 隔离观察人员(主要包括密接及次密接) 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可每天进行抗原检测。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在省内转运前可进行一次抗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类进行管理。隔离人员在发现新冠抗原阳性后,立即进行核酸采样复核,复核阳性的,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执行;复核阴性的,告知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继续隔离观察。检测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不论结果阴性还是阳性,均装入密封袋由现场采样人员参照医疗废物处理。
防身戒指
2 居家观察人员  自就诊当日起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避免社交活动,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抗原结果一直阴性、直至症状消失的,可不采取其他干预措施。抗原结果一旦阳性,阳性人员需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120指挥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其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
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五、各关口卡点抗原检测应用
1 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的人员,在火车站、汽车站、其他交通卡口等进入本市(区、县)第一卡口,可在进行核酸检测同时进行抗原检测,抗原快速筛查阳性的,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就地隔离,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aveee
2.需进行抗原检测的司乘人员,可不下车,由卡点医务人员上车开展核酸采样的同时,采集抗原检测样本,完成采样的车辆可离开卡点。
3做好废弃物处理。检测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不论结果阴性还是阳性,均装入密封袋由现场检测人员参照医疗废物处理。
六、核酸检测的确认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
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七、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医共体牵头医院要组织有关业务专家扎实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抗原检测的特性和操作要点,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基层医疗机构要向患者和居民做好抗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在进行抗原自测时,要认真按照有关基本要求及流程操作,需要时,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51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检测   抗原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