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及一种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用热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部件,如热管理系统中一般包括中间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换热组件、节流元件、汽液分离器或储液器等流体组件、控制用阀件等多种部件,这些部件通过管路连接并在系统中固定设置,由于系统中部件相对较多,系统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提供一种在系统连接时使用连接相对简单方便的连接装置,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加强部与流道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流道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外接口部,所述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在至少一个所述外接口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外接口;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和至少一个接口部,所述两个模块包括第一模块,所述流道部包括传感元件接口部、至少三个阀件连接部;所述流道部具有能与换热部连接的换热部接口;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一模块主体部与底板,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阀件连接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底板侧设置有内凹的槽,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包括其相对应的所述槽所在的空间;所述第一模块至少有两个阀件连接部的腔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导通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连通,所述第一模块至少有两个导通部与所述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块通过连接部连接并连通所述流道部的另一模块和/或接口部。
5.同时还提供一种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所述集成组件包括传感元件、至少三个阀件、流体组件、至少一个换热部,所述传感元件与所述传感元件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阀件分别与各自的阀件连接部连接,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或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配合设置并与所述加强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换热部具有四个接口,所述换热部的四个接口中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的换热部接口对应配合连通;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通过焊接固定或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加强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固定从而使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实现相对固定。
6.本文外接口部指其设置有与系统其他部件连接的接口的部件,可以是带有外接口的模块或接口部;换热部接口部指的是设置有与换热部连接的接口的部位,可以是单独的模块或接口部,也可以是模块或接口部的一部分。
7.上述连接装置,通过将加强部与流道部分开设置,使流道部由所需要的模块与接口部组合形成,再通过加强部实现连接装置的相对固定,可以方便加工,再通过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方便加工的同时,也可以相应降低成本损失。
附图说明
8.图1为集成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9.图2为图1所示集成组件的连接装置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10.图3为图2所示连接装置背面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11.图4为图2、图3所示连接装置的流道部的立体示意图;
12.图5为上述连接装置的第一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13.图6为图5所示第一模块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
14.图7为图6所示第一模块的主体部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15.图8为图5所示第一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16.图9为上述连接装置的第二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7.图中:10加强部,101板状部,11孔,20流道部,21第一接口部,22第二接口部,221、222接口,23第一模块,230第一模块主体部,231阀件连接部,232外接口部,2321第一外接口,2322第二外接口,2323第三外接口,2324第四外接口,233传感元件接口部,2350底侧部,2351第一槽,2352第二槽,2353第三槽,2354第四槽,2355第五槽,2361侧向接口,2362侧向接口,239底板,24第二模块,240第二模块主体部,241、243阀件连接部,242外接口部,2421第七外接口,2422第八外接口,249底板,25第三模块,250主体部,251阀件连接部,252传感元件连接部,2551第六槽,2552第七槽,2561第一侧向接口部,2562第二侧向接口部,2563第三侧向接口部,259底板,26外接口部,261第六外接口,262第五外接口,
18.31第一阀件,32第二阀件,33第三阀件,34第四阀件,35流体组件,36第五阀件,37第六阀件;
19.41第一换热部,411第一换热部接口,412第二换热部接口,413第三换热部接口,414第四换热部接口,42第二换热部,421第五换热部接口,422第六换热部接口,428、429接口中,43传感元件,
20.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三连接部,54第四连接部,55第五连接部,56第六连接部;
21.61卡扣部,62、63螺纹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加强部与流道部,流道部设置有具有接口的部件,流道部包括至少三个模块或接口部,每个模块或接口部分别具有两个以上的接口,各个模块或接口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部连通,加强部用于放置流道部并便于与系统连接安装,如可以通过固定方式或限位方式使流道部相对固定或限位,加强部可以与系统固定,流道部具有与系统连接的多个接口,流道部通过加强部相对固定或限位,这样使流道部减小系统中的震动等影响。集成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及可以与连接装置固定或限位的部件,如流体控制用阀件、汽液分离器或储液器等流体组件、换热部等,阀件可以是控制阀、单向阀、节流阀等,流道部可以包括多个模块和或/接口部,每个模块或/接口部具有至少两个以上接口,接口部能与部件连接,接口部的腔能与对应部件导通,如一个模块能和一个或多个部件连接,也有可能是两个模块分别有部分和一个部件连接等。
23.下面以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图1-图9所示,图1为集成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集成组件的连接装置中包括流道部与加强部的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连接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图3所示连接装置的流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第一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第一模块的主体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模块的主体部的背面方向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第一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上述组件的第二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4.集成组件包括加强部10、流道部20、多个控制用阀件、流体组件35、换热组件,加强部10与流道部20固定设置,另外也可以限位设置。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控制用阀件具体包括第一阀件31、第二阀件32、第三阀件33、第四阀件34、第五阀件36、第六阀件37,流道部20具体包括第一模块23、第二模块24、第三模块25;流道部20还可以包括外接口部26、第一接口部21、第二接口部22;集成组件还可以包括传感元件43。各模块、接口部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并对应连通。连接装置具有与系统其他组件配合连接的至少2个以上的外接口部,如本实施例的第一接口部26、第一模块的对外接口部232、第二模块的对外接口部242,每个外接口部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外接口。这样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部分外接口部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外接口,如第一模块的对外接口部232设置有第一外接口2321、第二外接口2322、第三外接口2323、第四外接口2324,外接口部26设置有第五外接口262、第六外接口261,第二模块的对外接口部242设置有第七外接口2421、第八外接口2422。流道部20还包括传感元件接口部、至少三个阀件连接部、能与换热部连接的至少一个换热部接口部。
25.下面,先以第一模块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模块23包括第一模块主体部230与底板239,第一模块具有四个阀件连接部231、两个传感元件接口部233、外接口部232,第一模块包括若干导通部,第一模块主体部230在靠近底板239侧设置有内凹的槽,具体包括第一槽2351、第二槽2352、第三槽2353、第四槽2354、第五槽2355,第一模块主体部230与底板239通过焊接固定,通过第一模块主体部的底侧部2350与底板配合焊接,第一槽2351、第二槽2352、第三槽2353、第四槽2354、第五槽2355所在的空间可以分别成为相应的导通部或导通部的一部分,本文中导通部指的是两个接口之间的通道,如可以使阀件的腔、换热部的接口、其他部件的接口或腔之间连通的通道,每一导通部包括各个对应的槽所在的空间,第一模块至少有两个导通部与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腔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腔均与第一模块的导通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连通,第一模块的所述导通部均与所述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其中之一的腔连通,甚至有的导通部同时连通两个阀件连接部的腔,有的阀件连接部的腔同时连通两个导通部。四个阀件连接部可以分别安装一个控制用阀件,每个阀件连接部的腔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中一个导通部或两个、三个导通部连通,每个导通部至少导通阀件、外接口、传感元件等三者中的至少之一,每个导通部至少导通两个空间;另外两个接口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并连通第一模块;外接口部26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外接口部26的一个侧向接口部通过第二连接部52连接第一模块的一个侧向接口部2361,第一模块的另一个侧向接口部2362通过第三连接部53连接第二接口部22的一个侧向接口部。
26.集成组件具有流体组件与至少一个换热部,换热部与流道部通过换热部接口部连接,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通过焊接固定或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加强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
扣方式固定从而使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实现相对固定;所述流道部包括与所述流体组件配合的接口,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流道部通过焊接固定或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加强部和/或所述流道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固定。本实施方式的流体组件35具体可以是贮液器、汽液分离器或贮液分离器等其中之一,流体组件35与第二接口部22固定或限位设置。流体组件35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接口部22的侧向接口部、第三连接部53与第一模块连通,另一个接口通过第二接口部22的另一侧向接口部、第四连接部54与第一接口部21流通。
27.本实施例的加强部10与流道部20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卡扣方式固定;具体地在加强部设置有螺纹连接部62与卡扣部61,卡扣部、螺纹连接部与所述板状部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固定结构;如加强部可以为塑料件,加强部经注塑加工形成,卡扣部、螺纹连接部可以为与板状部一体的结构,均经注塑加工形成;加强部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如加强部主体为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材料,卡扣部、螺纹连接部可以是经焊接与加强部主体固定或通过卡设方式与与加强部主体相对固定。
28.流道部还包括第二模块24,第二模块包括第二模块主体部240与底板249,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所述阀件连接部241、243、设置有换热部接口411、412的换热部接口部、外接口部242,外接口部242具有第七外接口2421、第八外接口2422,第二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向接口部,第二模块通过侧向接口部、连接件与第三模块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冷媒通过储液器,经第一接口部21的换热部接口414,经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到第二模块,冷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节流元件节流后,经第八外接口2422流向系统的蒸发器,从蒸发器回来的冷媒经第七外接口2421、第二模块的另一导通部,到第二模块的换热部接口411,再经换热部接口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在第一换热部与另一流道的介质换热后经第一接口部的换热部接口413,流向第三模块。另外一部分冷媒可以经与侧向接口部连接的连接件流向第三模块。第二模块主体部240在靠近底板249侧也设置有内凹的槽,以配合形成相应的导通部。另外在流道部也可以设置螺纹连接部62,利用螺钉63连接加强部10与流道部20,同时利用卡扣部61对强度相对较弱的连接部实现限位,再将连接部与相对应的模块和或接口部焊接连接固定,以满足相对应的机械性能。
29.流道部还包括第三模块25,所述第三模块包括所述阀件连接部251、传感元件连接部252、具有换热部接口421、422的换热部接口部,第三模块还包括两个侧向接口部。第三模块25包括第三模块主体部250与底板259,第三模块包括若干导通部,第三模块主体部250在靠近底板259侧设置有内凹的槽,具体包括第六槽2551、第七槽2552,第三模块主体部250与底板259通过焊接固定,通过第三模块主体部与底板配合,第六槽2551、第七槽2552所在的空间可以分别成为相应的导通部或导通部的一部分。从第二模块过来的冷媒,经侧向接口部2563,可以经阀件37,如节流阀,从第二模块过来的冷媒可以经过一次节流,也可以未经节流;经节流阀节流后,经第七槽2552所在的导通部,流向换热器接口421,再在第二换热部与另一流道的介质热交换,回到换热器接口422,再经第六槽2551所在的导通部、侧向接口部2561到外接口部26,这一导通部还与传感元件接口部所在的腔连通,传感元件可以伸入所述导通部以得到流经的冷媒的相应参数,如温度和/或压力。本实施例的第三模块设置有三个侧向接口部:第一侧向接口部2561,第二侧向接口部2562,第三侧向接口部2563,第一侧向接口部2561通过第一连接部51连接并连通外接口部26,第二侧向接口部2562通过第五连接部55连接并连通第一接口部21,第三侧向接口部2563通过第六连接部56连接并连通第
二模块24。第一接口部21通过第五连接件55与第二侧向接口部2562连接,从第一接口部21过来的冷媒经第二侧向接口部2562、第六槽2551所在的导通部与经第二换热部换热的冷媒汇合经第一侧向接口部2561流向外接口部26,流回压缩机。
30.另外在流道部也可以设置螺纹连接部62,利用螺钉63连接加强部10与流道部20,同时利用卡扣部61对强度相对较弱的连接部实现限位,再将连接部与相对应的模块和或接口部焊接连接固定,以满足相对应的机械性能。
31.连接装置具有多个阀件连接部,阀件连接部的开口背向所述加强部设置,外接口部的接口同样背向所述加强部设置,这样方便于检测。加强部的主体包括板状部,加强部的板状部相对靠近或至少部分贴合流道部的底侧部。流道部具有多个侧向接口部,如第一模块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第二模块设置有一个侧向接口部,第三模块设置有三个侧向接口部,第一接口部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第二接口部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外接口部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外接口部与系统相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文中侧向接口部是相对上、下两侧而言的,包括四周各侧均可以设置。各模块、接口部的相对应的两者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部可以为接管,所述第一模块与其他模块和/或所述接口部的其中之二分别通过所述接管连接并连通,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的接管分别与所述一个侧向接口部连接,所述接管与所述侧向接口部通过焊接固定。具体地流道部包括第一接口部21、第二接口部22、外接口部26,第一模块23与第二接口部22通过接管连接,第一模块23与外接口部26通过接管连接,第二接口部22与第一接口部21通过接管连接,第三模块25与外接口部26通过接管连接,第三模块25与第一接口部21通过接管连接,第三模块25与第二模块24通过接管连接。
32.第一接口部21包括两个换热部接口413、414与两个侧向接口部,换热部接口413、414背向加强部。第二接口部22包括用于与流体组件连接的接口221、222及两个侧向接口部。第一模块23包括两个传感元件接口部233、四个阀件连接部231、外接口部232。
33.加强部10的主体包括板状部101,所述加强部在其板状部具有孔11,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连接装置的重量,另外也可以使固定用件等可以穿过加强部,而使流道部辅助固定或限位。
34.集成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传感元件、至少三个控制用阀件、流体组件、至少一个换热部,传感元件与传感元件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阀件分别与各自的阀件连接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流体组件与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具体地,本实话方式的集成组件包括三个传感元件、7个控制用阀件、一个流体组件、两个换热部,控制用阀件可以有多个不同用途的阀件,其中四个控制用阀件与第一模块固定或限位设置,三个控制用阀件与第二模块固定或限位设置,流体组件与第二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两个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第一换热部41、第二换热部42均可以是双流道换热器,第一换热部41具体可用于相对高温的冷媒与相对低温的冷媒能进行热交换,里面的两个流道均可以用于冷媒的流通换热;第二换热部42能用于冷媒与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里面的两个流道一个可以用于冷媒的流通,另一个可以用于传热介质的流通换热。
35.流道部20具有第一换热部接口411、第二换热部接口412、第三换热部接口413、第四换热部接口414、第五换热部接口421、第六换热部接口422,第二模块包括第一换热部接口411、第二换热部接口412,第一接口部21包括第三换热部接口413、第四换热部接口414,
第一换热部41具有四个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二模块24的第一换热部接口411、第二换热部接口412连通,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一接口部21的第三换热部接口413、第四换热部接口414连通,第一换热部接口411与第三换热部接口413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换热部接口412、第四换热部接口414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在不同的系统时,连接方式也可以不同,如在不同的系统,也可以是第一换热部接口411与第二换热部接口412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三换热部接口413、第四换热部接口414通过第一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相应地,第二模块的结构、导通部连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一换热部可以通过螺钉与加强部固定连接,同时实现与流道部的固定。
36.第三模块25包括第五换热部接口421、第六换热部接口422,第二换热部42包括两个流道,第二换热部42具有四个接口,其中两个接口分别与第三模块25的第五换热部接口421、第六换热部接口422连通,第五换热部接口421与第六换热部接口422通过第二换热部42的第一流道连通;另外两个接口428、429用于流通传热介质,接口428与接口429通过第二换热部的第二流道连通,两个流道能想到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介质与冷媒的热交换。第五换热部接口421、第六换热部接口422也可以设置于靠近加强部的一侧,实际使用时第五换热部接口421、第六换热部接口422与系统的传热介质系统连通。第二换热部可以通过螺钉与加强部固定连接,同时实现与流道部的固定。
37.在一种具体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除了集成组件,还包括压缩机、对外换热器、散热换热器、蒸发器,集成组件具有八个外接口,具体包括在第二模块的设置的第七外接口2421、第八外接口2422,外接口部26设置的第五外接口262、第六外接口261,第一模块设置的第一外接口2321、第二外接口2322、第三外接口2323、第四外接口2324,第二模块的设置的第七外接口2421与蒸发器的一个接口连通,第八外接口2422与蒸发器的另一个接口连通,外接口部26设置的第五外接口262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六外接口261与压缩机的进口连通,第一模块设置的第一外接口2321与对外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二外接口2322与散热换热器的出口连通,第三外接口2323与对外换热器的进口连通、第四外接口2324与散热换热器的进口连通。通过集成组件的设置,热管理系统的连接安装都相对简单方便。
38.上述连接装置,通过将加强部与流道部分开设置,使流道部由所需要的模块与接口部组合形成,再通过加强部实现连接装置的相对固定,可以方便加工,再通过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各个模块可以单独检测,也可以在最终组装前对流道部进行检测,这样方便加工的同时,也可以相应降低不良品造成的成本损失。另外,上面实施例中,流道部包括三个模块与三个接口部,这并不是必须的,模块与接口部可以根据制造方便的需要进行分配,如可以只有两个模块,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也可以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接口部。
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这不能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结合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方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加强部与流道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流道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外接口部,所述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在至少一个所述外接口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外接口;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和至少一个接口部,所述两个模块包括第一模块;所述流道部包括传感元件接口部、至少三个阀件连接部,所述流道部具有能与换热部连接的换热部接口;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一模块主体部与底板,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阀件连接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底板侧设置有槽,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包括其相对应的所述槽所在的空间;所述第一模块至少有两个阀件连接部的腔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导通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连通,所述第一模块至少有两个导通部与所述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块通过连接部连接并连通所述流道部的另一模块和/或接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流道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和/或卡扣方式固定;所述流道部的模块和接口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与所述底板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流道部包括用于与所述流体组件配合的接口,所述流体组件能与所述流道部通过焊接固定或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加强部和/或所述流道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连接部的开口背向所述加强部设置,所述外接口部的接口背向所述加强部设置,所述第一模块设置有两个侧向接口部,所述连接部为接管,所述第一模块与其他模块和/或所述接口部的其中之二分别通过所述接管连接并连通,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的接管分别与所述一个侧向接口部连接,所述接管与所述侧向接口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腔均与所述第一模块的导通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连通,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导通部均与所述第一模块的阀件连接部的其中之一的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包括接口部,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接口部通过接管连接,所述接口部包括用于与流体组件连接的接口及两个侧向接口部,其中一个所述侧向接口部通过接管与所述第一模块的侧向接口部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传感元件接口部、至少三个阀件连接部、外接口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包括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其中之一通过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其中之一包括两个换热部接口、两个侧向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的另一个接口部包括用于与流体组件连接的接口及两个侧向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通过接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板状部,所述加强部在其板状部具有孔,所述加强部包括卡扣部、螺纹连接部,所述卡扣部、螺纹连接部与所述板状部为一体结构或固定结构;所述流道部还包括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所述阀件连接部、具有换热部接口的换热部接口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五个以上的阀件连接部、至少两个传感元件连接部,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六个外接口,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侧向接口部;所述接口部、所述模块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8.一种集成组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组件包括传感元件、至少三个阀件、流体组件、至少一个换热部,所述传感元件与所述传感元件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阀件分别与各自的阀件连接部连接;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或所述流体组件与所述流道部对应的接口配合设置并与所述加强部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换热部具有四个接口,所述换热部的四个接口中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的换热部接口对应配合连通;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通过焊接固定或所述换热部与所述加强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方式固定从而使所述换热部与所述流道部实现相对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组件,所述集成组件的外接口至少有三个背向所述加强部设置,所述加强部包括板状部,所述加强部的板状部相对靠近或至少部分贴合所述流道部的底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及集成组件,包括加强部与流道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流道部固定或限位设置;连接装置具有多个能用于与系统连接的外接口,所述流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和至少一个接口部,模块包括主体部与底板,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底板侧设置有内凹的槽,所述第一模块主体部与所述底板通过焊接固定,形成至少两个导通部,所述导通部包括其相对应的所述槽所在的空间;所述流道部至少具有另一模块和/或接口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模块;所述阀件连接部与所述导通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连通。这样流道部与加强部组合形成,方便加工,并且利于系统的组装使用。且利于系统的组装使用。且利于系统的组装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51)Int.Cl.F25B41/40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4.16

技术公布日:

2022/10/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2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50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接口   模块   换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