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力的分解——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说课稿
高效自吸泵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
自组网电台二、实验教学内容
力的分解的一个难点问题——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其问题情境如下:如图1所示,轻杆的一端C用铰链与竖直墙壁连接,它的另一端
O用绳子连接到墙的B点,使轻杆保持水平,绳与轻杆的夹角为θ.在
OA绳上悬挂一个重物,使其产生一个向下的拉力F:(1)拉力F
产生哪两个作用效果?(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图1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没有实验,在这却需要实验。这是因为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不算真正掌握了力的分解,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但对教学有帮助,而且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塔吊、斜拉桥、路灯都有类似的构造。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斜绳和水平轻杆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但是不明显。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案解决这一难点问题。
1. 将绳和杆换成容易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海绵、注射器等),放大力的作用效果。
桑拿炉2.在绳和杆的固定处加装拉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并配合使用Arduino 板进行程序控制,精确地显示力的作用效果。
五、实验器材
创新实验1和创新实验2:海绵、注射器、橡皮绳、木板等。
创新实验3:Arduino板、拉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显示器、细绳、金属杆、金属架等。
六、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作用效果,深入体会将力按效果分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作用效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进对物理和现代科技的兴趣。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将要探究的问题,作为一个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课前共制作了3件比较有意思的产品。
加强实验方法指导。
制作收藏仪器证书。准备课堂颁发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过程:
①提出探究问题:首先让学生简单谈一下课前探究的结果,引导他们运用“替代法”和“放大法”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
②分组实验:要求每个人利用一根绳、一支笔、一只手,构造一个三角支架,体验三角支架悬物拉力F的作用效果。
③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在黑板上画出力的分解的示意图,明确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④创新实验展示:精选了3个小组的创新实验方案,逐一展示。
⑤对创新实验进行评价:总结问题和亮点。
⑥宣布收藏实验仪器:颁发收藏证书,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创新。
附:3个创新实验:
【创新实验1】:如图2
1实验方法:用橡皮筋代替细绳,用海绵代替了横杆。给竖直绳施加
拉力,观察橡皮绳和海绵的变化。
2实验现象:当施加力F时,橡皮绳被拉长,海绵被压缩。
3实验结论:力F有沿绳拉绳和沿杆挤压杆的效果。
【创新实验2】:如图3
1实验方法:用橡皮筋代替细绳,用注射器代替了横杆。给竖
直绳施加拉力,观察橡皮绳和注射器的变化。
2实验现象:当施加力F时,橡皮绳被拉长,注射器向外喷
水。
硬件加速器3实验结论:力F有绳向下拉绳和沿杆向里挤压杆的效果
【创新实验3(重点推荐实验)】:
1实验原理:(传感器+ Arduino板+显示器)
如图5所示,在绳端安装了拉力传感器,它受拉力
才有示数;而在杆的左端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它受压力
才有示数。同时还安装了Arduino板和显示器。通过
Arduino板的程序设置,将两个传感器的受力在显示器上
图5
定量的显示出来。
2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1)定性实验:不给竖直绳加拉力,两个传感器的示数都是零;给竖直绳施加拉力F,两传感器均出现读数,这就定性地说明力F有绳向下拉绳和沿杆向里挤压杆的效果。
(2)定量实验:测量挂上100g的砝码,即F=0.98N时,两个分力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先事先量好角度θ、计算出两个分力的理论值,然后挂上砝码,观察实验读数。并将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对照。会发现理论值与实验值高度吻合。证明这套仪器精确度很高。
(3)改变角度实验:调节横杆上的滑块,可以改变角度,重复步骤(2),会发现在不同角度下,实验值和理论值都高度吻合,既证明了力的分解的正确性,又显示出仪器的可靠性。
八、实验创新点
1、本节课的实验方案都是师生自主创新设计的,教材上没有,网上也没有。
2、创新实验1和创新实验2的亮点是采用了“替代法”和“放大法”的设计思想:将斜绳和水平轻杆分别用
自动供水控制器
数模转换电路橡皮筋、海绵和注射器来代替。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原理简单”、“实验器材常见”、“想象力丰富”等优点。
3、创新实验3是我们重点推荐的实验,它有如下优点:
①构思巧妙,技术先进。使用了“传感器+ Arduino板+显示器”做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注意细节、严谨求实的态度,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②可以方便的改变角度。巧妙的在水平横杆上加装了滑块和紧固螺丝,从而可以方便的改变角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③可以进行定量测量。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传统实验都只是定性的探究拉力F的效果,不能测量两个分力的大小,这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
九、实验效果评价
1、本节课的创新实验,化“抽象”为“形象”,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2、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了多种探究方法,针对同一个问题设计了多个探究方案,精彩纷呈,叹为观止。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3、所有实验都是师生自主原创。在原创过程中,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创新、质疑、自主、合作、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成就感,感受了物理和技术的迷人。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体来说,该实验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前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后期分层次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既有传统实验,也有创新实验;既有有瑕疵的实验,又有原理完善的实验;既有“草根”实验,又有“高大上”的实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的热情。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47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学生   探究   创新   传感器   效果   问题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