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基本实验检测报告

海淀区玉渊潭乡F1住宅混合公建、F2公建混合住宅配建公共租赁住宅)
项目基坑支护工程(锚杆基本试验)
检 测 报 告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玲珑路
建设单位:北京京投兴业置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华银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筑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人员:王世钗 、黄军 等
检测时间:2015年07月04日-2015年07月04日
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30m内,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场地地勘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三大类。其中基坑开挖支护影响范围内共涉及到5个大层,包括杂填土①层、粘质粉土②层、卵石⑤层、粉质粘土⑥层、卵石⑦层
3.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参数
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玲珑路与蓝靛厂南路交叉口西北角,基坑主要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放坡编钢筋网喷砼支护体系。根据委托方要求,对两个支护剖面锚杆进行锚杆基本实验,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锚杆主要设计参数
护坡部位
锚杆桩长
(m)
自由段
长度(m)
锚固段长度
(m)
孔径
(mm)
极限抗拔承载力预估值(kN)
10c-10c剖面
20
5
15
150
500
10e-10e剖面
16
5
11
150
625
二、检测依据
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2.“海淀区玉渊潭乡F1住宅混合公建、F2公建混合住宅(配建公共租赁住宅)项目基坑支护剖面图”(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版,2015年03月)。
三、检测任务
通过锚杆基本试验,判定海淀区玉渊潭乡F1住宅混合公建、F2公建混合住宅(配建公共租赁住宅)项目基坑支护工程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值。
四、检测数量
1.抽样方案
检测点位置由委托、监理等单位确定。检测点的数量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由委托单位确定。
3.锚杆基本试验检测数量
摄像机标定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9.2.2条的规定,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的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各检测方法抽样数量见表4。
表4                              各检测方法抽样数量
护坡部位
锚杆总数(根)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点)
10c-10c剖面
80
3
10e-10e剖面
130
3
合计
210
6
六、锚杆基本试验
    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附录E规定,进行现场试验和资料整理。
1.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本次试验拟使用计量器具均经过检定,且在有效期内,具体设备如下:
液压式张拉机        SY-1型              1台
游标卡尺、基准桩、基准梁、钢垫板、其它配件等
本次试验用钢垫板固定于支护坡面,使检测锚杆穿过穿孔千斤顶,并使千斤顶垂直于钢垫板,用锚具锚固锚杆。
试验时锚杆的受力与锚杆的轴向拉力保持一致。试验通过支护坡面提供反力,其量值由测力计测读;用游标卡尺测读每级荷载的位移量。
2.现场检测
    本次锚杆极限抗拔试验采用分级循环加荷,加荷等级和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3确定
电解离子接地棒表3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的加荷等级和观测时间
Asfptk
(%)
初始载荷
--
--
--
10
--
oled tft--
--
第一循环
10
--
--
30
--
--
10
第二循环
10
30
--
40
--
30
10
第三循环
10
30
40
50
蚊帐 不锈钢 落地40
30
10
第四循环
10
30
50
60
50
30
10
第五循环
10
30
60
70
60
30
10
第六循环
10
30
60
80
60
30
10
水泥浆比重检测观测时间(min)
5
5
5
10
5
5
5
本项目锚杆抗拔试验主要技术参数见表4。
表4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的主要技术参数
护坡部位
观测时间(min)
5
5
5
10
5
5
5
10c-10c
初始载荷
--
--
--
50
--
--
--
第一循环
50
--
--
150
--
--
50
第二循环
50
150
--
200
--
150
50
第三循环
50
道生液150
200
250
200
150
50
第四循环
50
150
250
300
250
150
50
第五循环
50
150
300
350
300
150
50
第六循环
50
150
300
400
300
150
50
10e-10e
初始载荷
--
--
--
63
--
--
--
第一循环
63
--
--
188
--
--
63
第二循环
63
188
--
250
--
188
63
第三循环
63
188
250
313
250
188
63
第四循环
63
188
313
375
313
188
63
第五循环
63
188
375
438
375
188
63
第六循环
63
188
375
500
375
188
63
  锚杆极限抗拔试验,其锚头位移测读和加、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五循环前加荷速率为100Kn/min,第六循环的荷载速率为50Kn/min;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
    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锚杆极限抗拔实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锚杆破坏:
    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
    锚头位移持续增长;
    锚杆杆体破换。
    3.锚杆极限承载力判定标准
    锚杆极限承载力应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实验荷载下未达到破坏标准时,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实验荷载。
    当每组实验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差值不大于30%时,应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当最大差值30%时,应增加实验锚杆数量,且按95%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的极限承载力。
4.试验资料整理
锚杆极限抗拔实验结果宜按荷载与对应的锚头位移列表整理,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P-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P-Se)曲线和锚杆荷载-塑性位移(P-Sp)曲线
本次试验资料整理后汇总为表3:
表3                                锚杆抗拔检测试验结果表
序号
试验日期
锚杆编号
极限抗拔承载力
预估值(kN
最大试验荷载
(kN
最大位移量
(mm)
1
2015.07.04
T1
500
400
21.68
2
2015.07.04
T2
500
400
30.96
3
2015.07.04
T3
500
400
23.88
4
2015.07.04
L1
625
500
29.68
5
2015.07.04
L2
625
500
21.59
6
2015.07.04
L3
625
500
21.77
六、结论
1.通过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受测的T1#、T2#、T3#锚杆极限承载力满足400kN的设计要求。
2.通过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试验,受测的L1#、L2#、L3#锚杆极限承载力满足500kN的设计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3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47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锚杆   试验   抗拔   检测   荷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