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10.6

《⼴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10.6
【识记】
⼴播技术的发明历经了调幅⼴播、调频⼴播、数字⾳频⼴播三个阶段。
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克拉克·麦克斯韦在电磁波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电波存在的设想。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利⽤静电的⽕花放电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5年,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利的马可尼分别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线电接收机。
1906年,美国匹兹堡⼤学物理学教授费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岩城的⽆线电⼴播实验室⾸次成功地进⾏了⽆线电有声⼴播。这是世界上第⼀次成功的传声实验,并被公认为⽆线电声⾳⼴播诞⽣的标志。
1907年,美国⼈李·德·福斯特发明真空三极管,⽤于⼴播的播⾳。
“视觉暂留”原理与格式塔⼼理学分别从⼈的⽣理学和⼼理学的⾓度,为以后电影和电视的诞⽣奠定了理论基础。
1873年,英国⼈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转换能⼒,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种可将图像转换成电流的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获得专利,该发明形成了现代电视的雏形。
1936年11⽉2⽇,英国⼴播公司BBC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宫建成的英国第⼀座电视台正式播出节⽬,从⽽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
1958年5⽉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宣告诞⽣,开始试验⼴播,当晚播出的新闻节⽬有⼯农业战线代表的座谈会和新闻纪录⽚《到农村去》。试播4个⽉之后,9⽉2⽇正式开始⼴播。
1902年,澳⼤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原理,即⾃然界的⼀切⾊彩都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基⾊光混合⽽模拟出来,电视技术也只要传送和重现红、绿、蓝三种基⾊光信号,即可获得彩⾊图像。
世界彩⾊电视制式主要有美国的NTSC制、法国的SECAM制和德国的PAL制三种。
由于国情的不同,⼴播电视传播的制度主要分为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核桃夹子【理解】
收⾳机的发明(早期的收⾳机、从电⼦管到晶体管)
1:礦⽯收⾳機:最早的收⾳機原形.無需電池.結構簡單.裝配容易.但語⾳信號弱 . 接收性能差.
2:電⼦管( 真空管 )收⾳機:語⾳信號強.但輸出功率低耗能⼤.功能有限.使⽤不⽅便.
3:晶体管收⾳機:廉价.耐久.耗能⼩.体积⼩.
4:晶体管代替收⾳機: 收⾳機发展到半导体阶段.⼴播才真正得到普及.
调幅⼴播与调频⼴播各⾃特点
1:中波调幅⼴播技术简单.传播信号稳定.接收效果好.
2:短波调幅⼴播消耗功率⼩.传播距离远.
3:调频⼴播传送节⽬⾳质好.抗⼲扰能⼒强.容量⼤.可播出多套节⽬.也容易实现⽴体声⼴播.但只能直线视距传播.传送距离近.范围⼩.
电视的发明(从机械电视到电⼦电视)
1:尼普科发明了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形成电视发明的原形
2:电视之⽗”贝尔德制作出第⼀台真正使⽤的电视传播的接收设备.
3:佐⾥⾦与法恩斯沃斯法明了电动电视
4:美国第⼀次播出全电⼦扫描
电视接收技术的发展、摄录⽅式及制作技术的发展、传送技术的发展
传送技术的发展
1:地⾯⽆线电传送:抗定性能强.但传播范围⼩.易受⼲扰.
2:有线传送:传输量⼤.抗⼲扰能⼒强.传输范围可控.业务范围⼴
3:卫星传送:传播范围⼴.投资少.传送质量好.信息容量⼤
摄录⽅式的发展
1:美国推出四磁头横向扫描录像机
2:⽇本先后推出单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 双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 双磁头彩⾊盒式录像机
3:电⼦新闻采集系统ENG研发成功
4: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即时使⽤
【应⽤】
基于对⼴播电视数字化技术变⾰的了解,阐释个⼈体验与认知。
电视接收技术的发展:
1:⿊⽩电视:电⼦电视的第⼀代.
2:美国⾸先研制出彩⾊电视
3:⽇本⾸先研制出⾼清晰度电视系统
4:欧洲⾸先研制出模拟⾼清晰度电视系统
5:全数字式电视⼴播系统的研发
【识记】
vvint
中国境内最早的⼴播电台是由美国⼈奥斯邦于1922年底在上海创办,于次年1⽉23⽇晚⾸次播⾳。
中国⼈⾃办的第⼀座官办⼴播电台是由我国早期著名的⽆线电⼯程专家刘瀚在奉系当局⽀持下,于1926年10⽉1⽇开播的“哈尔滨⼴播⽆线电台”。
1927年3⽉创办的“上海新新公司⼴播电台”是第⼀座由国⼈⾃办的私营商业⼴播电台。
1940年12⽉30⽇,第⼀座⼈民⼴播电台“延安新华⼴播电台”建成开播。时局动荡,先后更名为“陕北新华⼴播电台”(国共内战时期)和“北平新华⼴播电台”(1949.3)。1949年12⽉5⽇,北平新华⼴播电台第⼀台正式定名为“中央⼈民⼴播电台”(China National Radio, CNR),第⼆台改名为“北京市⼈民⼴播电台”。
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
1978年5⽉1⽇,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CCTV),确⽴了国家电视中⼼的地位。
【理解】
⼴播电视业诞⽣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从各国⼴播电视业的诞⽣来看.⼴播电视业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产⼒⽔平发展的标⽰.⼴播电视业的诞⽣.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政治的⼒量和经济的要求直接推动了⼴播电视业的诞⽣和发展
电视时代⼴播业的适位调整
1:专业化.地⽅化:⼴播电视的调整策略.
2:开发移动空间:⼴播从低⾕中逐渐复苏
美国电视业的发展
废渣41:1941年美国第⼀家商业电视台.WNBT成⽴.美国电视业正式诞⽣.
2:⼆战后.美国电视台发展迅速.迫使FCC于1948年9⽉采取”冻结”政策
3:1952年.随着美国”冻结”政策的解禁.美国电视台数量逐年⼤增
4:50年代⿊⽩电视普及率⼤增.
5:60年代彩⾊电视普及.速度惊⼈.美国三⼤电视联播⽹⼏乎垄断国内市场.
6: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扰电视市场.增加了电视市场的竞争.
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初创期:⾃1958年我国第⼀座电视台开办后.各地先后建⽴了⼀些电视台.”并建⽴最初新闻⽹.国内开始培育⼈才”
2:挫折期:我国电视业在”⽂化⼤⾰命”其间遭遇灾难性的破坏.但技术⽔平却的到了发展”开始使⽤电视录像设备.由⿊⽩电视向彩⾊电视的过渡.初步形成全国性电视节⽬传送⽹”
3:发展期:1977–1978年.电视部门在徘徊中缓慢前进.1980年后.我国电视事业开始进⼊全⾯时期发展
4:发展的繁荣期:电视技术的新发展.电视节⽬的全⾯繁荣.电视剧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电视⼴告收⼊迅猛增长.民间电视机构的诞⽣与发展.外媒介进⼊中国市场.
5:竞争与合作时期:⼴播电视集团的建⽴.跨国传媒加快进⼊步伐.民营电视迎来发展空间.电视媒体竞争进⼀步升级.新闻节⽬的新发展.
我国⼴播事业的改⾰历程(四个阶段、改⾰背景、改⾰情况)
1:珠江⼴播电台的诞⽣.第⼀次改⾰标志.
改⾰背景:⼴播市场受到电视市场的冲击.还⾯临外媒的竞争.但⼴东地区的时代风⽓之先.有改⾰的条件.
改⾰情况:⼴东珠江经济电视台的诞⽣和⼤胆创新.形成”珠江模式推动了中国⼴播业的全⾯发展2:1992年以东⽅⼴播电台成⽴为标志的”东⼴模式”为⼴播第⼆次改⾰标志
改⾰背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为⼴播事业的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改⾰情况:上海东⽅⼴播电台的成⽴.与上海⼈民⼴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引⼊了竞争机制.推动了体制⽅⾯的某些问题.
3:以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探索和建设为第三次改⾰标志
改⾰背景:⼴播的核⼼受众由乡村转向城市.受众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中的清晰收听.由调幅收听转向调频收听
改⾰情况:中国出现了⾳乐台.交通台等专业化电台的创办热潮.使⼴播营业额连续增长
两岸四地⼴播电视体制的差异
1:⾹港⼴播是以⾹港公商电台(⾹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三⾜⿍⽴.⽽只有⾹港电台是官办的公营
⼴播电台.其余及⾹港的家电视台(⽆线.亚洲.有线.华娱和卫星电视)⾹港的电台都是私营性质.(商业制度型)
2:澳门⼴播电视事业的起步很慢.以播出⾹港和⼴东电视节⽬为主.本地澳门电视台和绿村商业⼴播电视台收视率很低.在经历政府经营.商业合作.私⼈⼊股后.(澳门⼴播电视事业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3:台湾⼴播事业实⾏官.商并⾏的双重体制.⽽民营电台⼤多在本地开办.采⽤民营企业制度(即美国式商营制度)倡导⾃由竞争.三⾜⿍⽴的台视.中视.华视虽为”民营”但各有政党靠⼭.是商业的”政府”电视台.现5家电视台均向数字化发展(商业制度型)
4:我国内地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属于”国营制度型”中国成⽴后完成了对私营⼴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经历了⼴播事业的四个阶级的改⾰90年代初民营电视机构也诞⽣和发展起来.在2000年推⾏了⼴
电集团化.但中国的电台.电视台还是以国营制度为主.(国营制度型)
【识记】
⽂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科技对⽂化资源进⾏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产出⾼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的产业。联合国教科⽂组织认为⽂化创意产业包含⽂化产品、⽂化服务和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受众权利主要体现为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播电视受众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泛性、复杂性、⾃主性、隐匿性、稳定中的流动性、地域性。【理解】
⼴播电视发展与受众需求的关系
在媒介竞争中.谁能赢得受众.谁的影响就⼤.谁就能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化.因此.受众的需求.受众之所好恶.成为媒介⾸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播电视发展⽽变化.⼴播电视受众需求的新发现有参与性需求.对信息的⽴体化需求.个性化需求
⼴播电视受众调查的主要⽅法
1:传统的受众调查的主要⽅法是定性研究法
2:现在媒介普遍采⽤调查法.通常以抽样和问卷⽅式进⾏.主要包括电视访问.⼊户⾯访.互联⽹等⼏种形式.
如何看待收视率
1:收视率是⼀项⽤来统计⼴播电台拥有观众.⼈数的指标.
2:收视率是被各电视台作为衡量⼀个节⽬好坏甚⾄存活的⼀个关键因素.因为收视率代表着注意⼒经济.代表着⼴告商的投放.关系着电视台的经济收益.
3:收视率影响着电视市场的竞争.
【应⽤】
⽂化对⼴播电视事业实践的指导作⽤。
【识记】
意识形态,原是18世纪西⽅哲学中的概念,特指⼈的内⼼世界中与感觉经验⽆关的抽象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意识形态是在⼀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它包括法律、政治、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形式。
⼤多数国家对⼴播电视业的规范⼀般都包括:法律规范、⾏政法规和⾏业规范三种⽅式。
⼴播电视的制度构成主要包括:进⼊许可制度、产业结构规制、内容规制、⼴告管理。
【理解】
⼴播电视的传播共性及其各⾃特性
⼴播电视的传播
1:传播范围的⼴泛性
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播的传播特性
1:传播通道单⼀
2:受众接收的机动性和随意性
电视的传播特性
1:视听兼备.⽴体信息传播
2:画⾯直观.内容易受
3:现场感强.可信度强
⼴播电视意识形态属性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体现
1:社会主义国家:⼴播电视作为党和国家的与论喉⾆和宣传⼯具.忠实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式服务.围绕党的⽅针政策进⾏宣传2: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西⽅国家议论形态控制的⾮强制性和隐蔽性.左右⼴播电视及⼴播电视在隐蔽处所传播的意识形态在⽆形中让⼈感知.
电池充电座美国与我国在⼴播电视规制⽅⾯的差异
媒介政府规制受制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环境以及科技进步程度的影响.我国的⼴播电视管理体制与美国不同.源于所有制基础不同.我国的⼴播电视管理体制是在⾼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确⽴的国有模式.⽽美国基本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
建⽴的公有.私有或公私并举的体制模式.这种客观事实决定了两种体制对⼴播电视事业管理规范的出发点.思路和具体⼿段有所不同
【识记】
语⾔符号语⾔(抽象语⾔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是⼈特有的形声符号集合,它涵括了书写符号(⽂字)与声⾳符号(语⾔)这两⼤系统,使⼈们表述“意义”进⾏逻辑“推理”。
⾮语⾔符号语⾔(具象语⾔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和书⾯语⾔为载体,⽽借助直接打动⼈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如各种颜⾊,⼈际间的距离,⼈的⾐着、神态、表情、⼿势、⾝势、陈设、环境、⾳响等等。
⼈声语⾔指以语⾳为物质外壳,以词语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其特性体现为:直接性、现时性、主观性和感知性。
电视画⾯造型语⾔的基础性符号元素包括:线条、光线、⾊彩、影调、⾓度。
电视语⾔中抽象的⾳响符号包括:现场话语、对⽩、播⾳语⾔、解说、独⽩、旁⽩等。
⼴播电视传播的语⾔要求:⼝语化、简洁明快、质朴、形象化、规范化(语⾳、词汇、语法)、清晰的感知性。
蒙太奇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创造运动(时空重构)、创造节奏、创造思想。
伯努利方程实验
【理解】
⼴播电视节⽬中的实况⾳响和⾳响效果分别所起的作⽤
实况⾳响:
1:在现实的声⾳形态
2:发挥⼀定的叙述作⽤
3:提供节⽬起承转合的过渡
4:创造蒙太奇效果
5: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
⾳响效果:
1:创造主观化⾳响
2: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响形式
3:营造和渲染⽓氛
电视画⾯的特性
1:电视画⾯具有连续的运动
2:电视画⾯具有现场感
3:电视画⾯具有客观性
4:电视画⾯具有主观性
5:单个画⾯具有表意不确定性
【识记】
⼴播电视的节⽬分类消息钩子
新闻.⽂艺.社教.服务
⼴播节⽬类型
1:新闻类节⽬
消息类.专题类.⼤板块综合节⽬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44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视   电台   传播   发展   制度   美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