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新闻联播》等消息类新闻报道。
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具体地讲,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
    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
    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电视口播新闻(包括只有文字的口播新闻、配有照片
的口播新闻、配有资料的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评论等。
(1)按体裁分类
    电视新闻节目: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评论类新闻节目,谈话类新闻节目,现场直播报道
(2)按题材分类
    电视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
(三)按性质分类
    电视新闻:突发新闻,预知新闻,独家新闻 ,共有新闻,硬新闻,软新闻
  1.突发新闻,是指对于那些在发生之前无迹象可寻,突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最具挑战性。
    显著特点:①突如其来,出乎意料。②事件延续的时间相当短暂,转瞬即逝。③事件的破坏性或影响力较强。
  2.预知新闻,指在新闻采访之前就已经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议程等,记者可以根据这些已知的信息进行策划和采编的新闻。
对于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会议、聚会,包括各地方区域、企事业单位特定活动的报道,通常属于预知新闻。
  3.独家新闻,指由记者自行采集新闻线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采访与编辑。除独家报道外,还要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或社会影响力。
海湾战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提供巴格达实况与萨达姆的独家专访。
伊拉克战争,吕丘露薇只身进入战争全面升级的巴格达。
非典’期间,柴静只身进入高危病房进行现场报道。
9.11事件之后,半岛电视台向全球提供头目的对外发言。
  4.共有新闻dota重金属,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共享的新闻内容。通常由世界性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等传送给与之签订新闻交换协议的各个新闻媒介。
  5.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新闻理论学家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
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硬新闻的软化传播”:要从大众的信息需求入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6.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个案事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减感油墨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1.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软新闻于人们当前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
  2.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软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3.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软新闻则讲究写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软硬兼施”,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
一、世界电视新闻发展史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成立了电视台——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正式播送电视节目,电视新闻随之诞生。导电碳浆
被公认为电视诞生之日,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1948年8月15,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设立第一个定期的简要式新闻节目《CBS电视新闻》,由高级记者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
    1951年11月8日,该公司又增设了《现在请看》节目,由声誉卓著的广播记者爱德华•默罗主持。
其《晚间新闻》和新闻报道节目《60分钟》都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
    1949年2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开播晚间新闻节目——《骆驼新闻大篷车》,口号是“今日新闻今日见”。
节目每次播出6—8条消息,并加以电影纪录片的图像,生动活泼,很受当时人们喜爱,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新闻节目。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John C.Swayze)。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1969年,美国“”号宇宙飞船登月。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
2001年,9•11事件。
2003年,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二、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史
(一) 初创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9月2号开始播出节目,被认为是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不久就开始播出新闻节目《图片新闻》。
1.节目简单:图片+口播。
2.比重少:共有两个新闻节目,总长为15分钟。
3.时效性差:当时的新闻往往是延迟很多天。
4.影响小:报纸、广播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
(二)发展期(80年代)
  1.全国电视网建立,“要闻总汇”形成:至1988年,全国已成立电视台417座。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1日更名《新闻联播》,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
  2.栏目多样化:出现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专题类节目《专题报道》。
  3.时效性增强:1989年11月《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今日新闻占21.8%。
(三)完善期(90年代)
  1.新闻比重增大:1996年央视已经有32个新闻节目。
  2.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新闻”的出现;专题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各种新闻题材进一步完善。
  3.更具时效性:1996年播出的《新闻联播》中,今日新闻占40%。
三、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立体信息传播
    立体信息传播的表现:电视媒介的技术基础决定了它可以利用动态画面、声音、文字以及静态画面作为传播手段,是信息综合化程度很高的信息媒介。
电视声音与拍摄画面形象是同步的, 这一方式和运动状态,决定了其信息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立体的。
    确立立体信息传播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
    1.重视同期声的运用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二、直观形象思维
    电视图像是直观的形象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视觉因素—事物的运动状态、听觉因素—事物运动状态下的自然声响、效果声和人物讲话语言。
形象直观性的优势,要求记者能做到:
    1.善于抓拍典型的细节和情节。
    2.蒙太奇思维——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三、现场纪实再现
    电视新闻的现场性是指记者必须到现场采访、摄录,要把新闻事发现场的情景、氛围传达给观众。
湖水净化
    1.现场的视角
    2.纪实手法
四、观众多层次的参与
    参与在传播中的涵义就是以传播者的所知、所见、所感引起受传者的“共鸣”“共识”或“共见”。
    从新闻报道选题、采访、制作到播出的整个传播活动中,观众参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间接参与  2.直接参与    3.思想参与  4.参与再传播
四、网络冲击下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一)强化电视新闻的“电视特征”。
  1、电视的具像化特征。
    电视新闻主要以事件、人物的直观影像反映在电视屏幕上,这与网络新闻的信息(文字)
的间接性传播相比,更加具有直接性。
  2、形式的多样化特征。
    由于电视新闻节目是可以由画面、声音、同期采访、字幕乃至电子特技等多种视听符号和表达手段来结构,所以从表现形式来讲也多种多样。
  3、人际传播特征。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
砂浆机    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
    直接传播是指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间接传播是指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人际传播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
  电视新闻相对于网络新闻来说,特别是在评论信息传播的环节,更接近“人际传播”。
口语传播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它能够实现屏幕内特定交流人的充分互动。对于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这种传播方式的接受效果也较网络评论要好。
(二)强化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
    新闻评论的个性化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评论内容的个性化、节目形式的个性化、主持评论风格的个性化等。
    关键是要根据节目的定位,充分发掘个性,让观众对节目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强化电视新闻的专业化水准。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与网络新闻评论的随意性、开放性相比,电视新闻评论的专业化也可以在竞争中创造优势。特别是在专业性强的特殊领域,权威专家和业界知
名人士的点评,往往能提高收视率.
(四)强化电视新闻的平民化。
    电视新闻评论平民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事件具有“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众 )的内涵;二是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评论。
如原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等节目。
车库翻板门(5)强化电视新闻评论方式的娱乐化。
    随着电视新闻报道和电视评论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的叙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特别是轻松、自然、诙谐的表述方式更容易为观众接受。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
(六)强化电视新闻评论的互动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2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44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