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捕食者模型
摘要
自然界中不同种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乙靠捕食种甲为生。生态学上称种甲为食饵,种乙为捕食者,二者共处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简称系统)。为了对食饵、捕食者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建立了食饵——捕食者模型: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辅之以相轨线分析,对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食饵——捕食者,模型,生态学,规律。
问题重述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两种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模型建立
种甲(食饵)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乙(捕食者)靠捕食种甲为生,食饵(甲)和捕食者(乙)在时刻的数量分别记为是甲的固有增长率,种甲和乙的最大容量分别为。数量的演变均遵从规律。于是对种甲有
其中因子反映由于甲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导致的对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用,可解释为相对于而言单位数量的甲消耗别的供养甲的食物量(设食物总量为1)。
当两个种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存时,考察由于乙消耗同一种有限资源对甲的增长产生的影响,可以合理的在因子中再减去一项,该项与种乙的数量(相对于而言)成正比,于是得到种甲增长的方程为
          (1)
这里的意义是:单位数量乙(相对于而言)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为单位数量甲(相对)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的倍。永磁接触器
类似的,甲的存在也影响了乙的增长,种乙没有甲的存在会死亡,设其死亡率为,甲为乙提供食物,甲对乙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乙的增长又会受到自身的阻滞作用,于是得到种乙增长的方程为
          (2)
其中: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稳定性分析
翻转气缸
为了研究种甲、乙的结局,即时,的趋向,需对它的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
首先根据微分方程(1)、(2)解代数方程组
          (3)
得到4个平衡点:
按照判断平衡点稳定性的方法计算
将4个平衡点的结果及稳定条件列入下表1.
平衡点
android退出应用稳定条件
dna探针
不稳定
不稳定
山药去皮机
表1  种甲、乙的平衡点及稳定性
上表的稳定条件由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分析:“若,则平衡点稳定;若则平衡点不稳定”可以得到,且平衡点要在第一象限。
在代数方程(3)中记
对于的不同取值范围,直线在相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不同。
模型计算与验证
数值解:记食饵和捕食者的初始数量分别为
    (4)
为求微分方程(1)、(2)及初始条件(4)的数值解(并作图)及相轨线,把代替胶黏剂搅拌机,,则有
MATLAB代码为:
function xdot=shier(t,x)
r=1;d=0.5;a=0.05;b=0.001;n=0.01;m=0.1;
xdot=[(r-n*x(1)-a*x(2)).*x(1);(-d+b*x(1)-m*x(2)).*x(2)];
>> clear;
>> ts=0:0.1:25;
>> x0=[25,2];
>> [t,x]=ode45('shier',ts,x0)
>> plot(t,x),grid,gtext('x(t)'),gtext('y(t)'),
>> pause,
>> plot(x(:,1),x(:,2)),grid,
相轨线的图形
时,数值解的图形。
,则有
MATLAB代码为:
function xdot=shier(t,x)
r=1;d=0.5;a=0.2;b=0.001;n=0.01;m=0.1;
xdot=[(r-n*x(1)-a*x(2)).*x(1);(-d+b*x(1)-m*x(2)).*x(2)];
>> clear;
>> ts=0:0.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43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种群   捕食者   食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