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
王清任的瘀血证治(转)
排气阀组
王清任,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河北)玉田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768-1831年)。少年时喜好拳勇,曾为武生。
20多岁时开始行医生涯,曾游历滦州(今唐山)、奉天(今沈阳)为医。后久居北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著有《医林改错》2卷,阐述其独到的学术见解。
王氏治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特别注重实践。他曾说:“必亲治其证,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证不明,留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所以,他所创制的活血化瘀诸方都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而后著之于书的。其在治学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迷信古人,具有创新精神。其在《医林改错,脏腑汜叙》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古人脏腑论及所绘脏腑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王氏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于是,他多次亲赴义冢、刑场等地寻观察
尸体脏腑,历经42年的寻访探求,始觉明了,遂把观察所得绘制成脏腑图,附以文字说明,载人《医林改错·卷上》,对古代脏腑图说中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作了澄清和纠正。虽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王氏观察所绘制的脏腑图还显得幼稚和粗糙,而且在纠立了古人谬误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差错,但王氏的这种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了王氏临床辨证论治的心得。主要包括以活血化瘀法多种疑难杂证和以益气活血法中风后遗症的独到经验。其所载诸方皆其临床所得,历经验证,疗效卓著,至今为临床所常用。该书自1832-1950年再版近40次,平均3年1次,为古代任何一家之言的医学著作所不及。
一、瘀血证治经验
王氏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又说: “只要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王氏从气血立论,探讨瘀血之因,辨析瘀血之证,沦述瘀血之治,皆有独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
1.瘀血之成因
雪莲生发液
火花塞中心电极王氏认为,瘀血的成因主要可分为虚实两方面,一方面为人之元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致使血停留于血管内而为瘀。他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另一方面为邪气与血所结而为瘀,包括寒邪、热邪和瘟毒之邪,例如“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受瘟疫至重,瘟毒在内烧烁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王氏的这些观点为其辨治特殊的瘀血病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2。瘀血之病证 
王氏认为,临床所见血瘀之病症甚多,凡血瘀,必有血瘀之症可察。
他在《医林改错》中列举了50种血瘀之证。除症瘕痞块、膨胀、痛处不移等显而易见的瘀血见症外,大多数是通常并不被当作血瘀的比较特殊的病证,如无故脱发、白眼红赤、酒糟鼻、年久耳聋、白癜风、紫癜风、紫黑印脸、牙疳及牙床变紫、口出臭气、男女劳病、小儿疳疾、交节发病、胸痛、头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失眠梦多、呃逆、饮水即呛、小儿夜啼、心忙心跳、夜不安、无故爱生气、干呕、晚发一阵热、卧则腹坠、肾泻久泻、久痹、哭笑不休、骂詈不避亲疏,以及妇女月经紊乱、经改变、痛经、崩漏、小产等。大大扩展了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3.瘀血之
王氏辨治瘀血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根据瘀血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主治之方,可称之为分部法。他把人身分为内外两部分,在外为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在内以隔膜范围上下两段,膈膜以上为胸中,又称为血府;膈膜以下为肚腹。王氏立通窍活血汤主治头面四肢和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主治肚腹血瘀之症。此外又有主治妇人少腹积块、痛经崩漏及调经种子的少腹逐瘀汤。此之四方为王氏主治男妇血瘀诸证的主方,临床最为常用。
上述四首活血化瘀方的组方配伍特点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配伍以作用不同的行气通络药物。血府逐瘀汤治在膈上胸中,故以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配以疏通胸中气机的柴胡、枳壳、桔梗;膈下逐瘀汤治肚腹之血瘀证,应在肝脾,故用桃红四物汤配以善调肝脾之气的香附、乌药、元胡、枳壳;通窍活血汤治在周身血管、头面之络窍,故以桃红四物汤配以辛香走窜力强,善能透窍通络的麝香、葱、姜、黄酒;少腹逐瘀汤主治妇人经血之瘀,故以四物汤去地黄合失笑散,再加温经调气的小茴香、官桂、元胡、没药、干姜。上述四方的配伍规律充分体现了王氏辨治血瘀证的基本思路,即“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只要能使
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对于临床辨治瘀血证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定心支片
双导程蜗轮蜗杆王氏所创制的活血化瘀方有30余首,除上述分部的四首主方所体现出来的以活血化瘀药物与行气通络药相配伍的规律外,针对不同的瘀血证又有不同的配伍规律,兹归纳如下:
活血化瘀与大补元气药相配伍。如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与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相配伍,组成补气活血之方,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跟歪斜,属元气虚而挟瘀者。类似的方还有止泻调中汤(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红花、附子、良姜、官桂),主治痘后泄泻不止;助阳止痒汤(黄芪、桃仁、红花、赤芍、皂刺、穿山甲),主治痘后瘙痒不止兼音哑失音;定卫和荣汤(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桃仁、红花、枣仁),主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主治瘫腿;黄芪桃红汤(黄芪、桃仁、红花),主治妇人产后抽风,均为气虚挟瘀而设。
视频浪涌保护器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如解毒活血汤(连翘、柴胡、葛根、当归、生地、赤芍、桃
仁、红花、枳壳、甘草),主治初起上吐下泻;通经逐瘀汤(桃仁、红花、赤芍、穿山甲、皂刺、连翘、地龙、柴胡、麝香),主治天行痘疮之逆形逆症;会厌逐瘀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玄参、柴胡、枳壳、甘草、桔梗)主治痘后饮水即呛,皆以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认为瘟毒烧炼血液而为瘀,故主张解毒化瘀以治之。王氏的这一见解为辨治温病危重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活血化瘀与回阳救脱药配伍。如急救回阳汤主治吐泻抽筋,身凉,汗多,已成亡阳者。方用四逆汤加党参、白术、与桃仁、红花相配伍,其应用指征是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一派亡阳征象。王氏于回阳救脱方中加入活血之晶,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回阳救脱新方,有一副夺命之功。其云:“此时无论舌干口燥,大渴饮冷,ood耐饮水数碗,放心服姜附圃阳汤,一副可夺命。”为临床救治阳脱危证提供了新的辨治思路。其他较为特殊的配伍方法还有身痛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药和通络止痛药相配伍;癫狂梦醒汤于行气化痰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晶等等,对临床辨治思路均有所启发。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39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主治   配伍   脏腑   瘀血   临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