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九死一生!这个方子建奇功!

口腔癌九死一生!这个方子建奇功!
导语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固有口腔(包括牙龈、唇内侧黏膜、颊黏膜、硬腭、舌体及口底诸解剖结构)的恶性肿瘤。口腔癌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女性亦有发生。中国古代医学文献虽无口腔癌的病名,但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均记载在“茧唇”“牙菌”“牙疳”“口菌”“口疳”“唇菌”“牙蕈”之中。
01
初诊:口腔癌
基本信息
患者】:王某,女,70岁,2015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口腔干燥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素患糖尿病,并于一年前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6个月前出现口腔干燥,自
觉没有唾液,继之出现小泡,满口硬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口腔癌淋巴转移,放化疗二个疗程,效果不显,人瘦了30多斤。因年纪大不想做手术,遂经人介绍来我诊所求诊。
现症状】:患者身材消瘦,神疲乏力,自述口腔干燥无津液,说话多则口干更甚,且口腔易发疮痈,张口受限,只能进流食,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现血糖比较稳定,没有吃降糖药,大便一天2~3次,小便正常,寐差。舌瘦小少苔干燥,脉细数小滑,无力。
诊治
【西医诊断】:口腔癌淋巴转移。
【中医诊断】:口疳。
【证型】:气阴两虚,痰凝。
【治则】:益气滋阴,化痰散结
【拟方】:清燥汤、消瘰丸、五苓散加减。
【处方】:生地30克、天花粉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知母15克、沙参15克、玉竹15克、太子参15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生牡蛎30克、浙贝母30克、鳖甲30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桂枝6克、生白术15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5克、五味子10克。7付,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镜面银油墨同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配制丸药一个病程,配合水药同时服用。
二诊
【主诉】:患者服药14天后口干情况有所缓解,口张开较前增大,其它症状变化不大,脉象较前有力,上方继服。
患者服药1个月后,口腔干燥情况完全改善,只是偶尔觉得口干,颈部淋巴结缩小,体重有所增加。在上方基础上略做改动,继续服药。服药3个月时,口干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淋巴结扪不到,患者临床治愈。
02
学习:辩证
“茧唇”一词最早见于宋·窦汉卿之《疮疡经验全书》,谓:“茧唇者,此证生于嘴唇也,其形似蚕茧,故名之。”对其症状描述也十分详尽,如“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渐渐肿大,合而为一,约有寸厚,或翻花如杨梅,如疙瘩,如灵芝,如菌,形状不一。”
并将其成因归结为“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或心思太过,忧虑过深,则心火焦炽,传授脾经,或食酣酒厚味,积热伤脾,而肾水枯竭以致之”。
其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亦有“唇肿起白,皮皱裂如唇茧,名曰茧唇,有唇肿重出如茧者,有本细末大如茧如瘤者”的记载。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则对其症状加以补充,“甚则作痛,饮食妨碍,或破流血”。
清·陈士铎《洞天奥旨》记载口疳有“口生疳疮,皮破涎流,重者每每血出,甚而唇吻腮颊俱烂,此乃胃中有热,又食生冷水果,重添其湿,湿热相兼,因其生疳而至烂”的记载。
塑胶面板
唇菌则见于清·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曰:“唇菌,由心绪烦扰,肝脾气郁而成。”其他如牙菌、牙蕈则分别见于《外证医案汇编》和《疡科心得集》《尤氏喉科》等书中。
所谓“牙菌,生于牙龈,其状紫黑,高起如小菌状,此属火盛血热,而兼气滞”,“牙蕈形似核桃,坚硬如石,由心胃之火煎而成”。
至于牙疳,《外科证治全书》有“龈肿出血,疼痛臭秽,恶寒恶热”的记载。在预后方面,《医宗金鉴》有茧唇“若溃后如翻花,时津血水者属逆”的记载。《证治准绳》亦有“反为翻花败证矣”的记载。
其病因及发病条件十分复杂,主要与烟酒嗜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慢性刺激与损伤、机体免疫状态,以及东南亚居民、海南人嚼槟榔习惯和非特异感染协同作用有关。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炙炉之品或因思虑太过,长期烟酒刺激或嚼食槟榔致心脾积热为唇癌及口腔癌的主要病因,而脾、肝、肾脏亏虚不能抗邪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心思太过,忧虑过深,气机郁结化火,致使心火焦炽,移热于脾经,结聚于唇和口腔而成;或过食辛辣煎炙,醇酒肥甘厚腻之物,脾胃中焦热盛蕴毒,或脾胃亏损,水湿不运,酿生湿热,或聚湿成痰,湿热火毒之邪瘀结于唇及口腔而发本病。口腔癌病位在脾,病机是火毒痰浊之邪蕴脾,导致其局部气血瘀滞,唇和口腔失荣或火毒蕴结于唇和口腔而成肿块,发病与心、肝、肾、胃关系十分密切,时应注意兼顾肝肾之阴。
03
经验
然此病例由于患者年纪大,又经放化疗后,身体虚弱,而火毒之邪不显著,表现出一派阴虚干燥之象,故时不可一味以火毒立论,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
本案以清燥汤(《温病条辨》方,麦冬、知母、生地、玄参、人中黄组成)去人中黄,加沙参、玉竹、天花粉,以滋阴润燥,更以夏枯草、连翘以清热解毒,二药更有散结之效,此一药两用也。同时加太子参、西洋参和铁皮石斛更以滋阴益气;以消瘰丸(玄参、牡蛎、浙贝母)加鳖甲以软坚散结;更因患者上焦阴液不足,实是下焦水液气化不利,水液不足以蒸腾于上,故以五苓散以加强下焦水液气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水液上腾,则天气得润也。更加茯神与五味子,一味安神且化湿,一味敛神以安五脏。诸药合用,丝丝入扣,故收效颇佳。
04
药知道
夏枯草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红时采收,生用。性味辛、苦,寒归肝、胆经。能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且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因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本案中用夏枯草,取其性寒,既可清热泻火,又可与玄参等药共同软坚散结以治淋巴结肿大,一药两用。
玄参
亦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性味微寒。归出水服务肺经。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之功效
玄参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善治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丹参、连翘等药用;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可治热病伤阴相册加工设备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用,且本品咸寒,有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功,配浙贝母、牡蛎,可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如消瘰丸。
《神农本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名医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智能飞行器技术
在这里,用玄参一是可以滋阴润燥,二可软坚散结,且可泻火解毒,对于口腔癌淋巴转移可谓一药三用,非此莫属。
僵蚕
出自北斗卫星导航仪《神农本草经》,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月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生用或炒用。其性味,归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
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本品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
本品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而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
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在癌症兼有肝风内动而现惊悸抽搐时可以选用
《神农本草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皯,令人面好,男子阴疡病。”
《本草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另有僵蛹,有抗惊厥、抑制癌细胞等作用;临床实践亦证明,僵蛹具有一定的退热、止咳化痰、镇静、止痉、消肿散结、止遗尿等作用,疗效与白僵蚕相近,可代替白僵蚕药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1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392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患者   口腔癌   散结   口腔   治疗   淋巴结   颈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