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排、燃烧器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火排、燃烧器和热水器
1.相关申请
2.本技术是要求“2021年03月25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20612600.9,申请名称为分火装置、燃烧器和水加热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3.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排、燃烧器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4.在相关现有技术中,燃烧器是热水器的核心部件。现有的热水器燃烧器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方面,有采用全预混的燃烧技术、浓淡燃烧技术和水冷燃烧技术,而现有燃烧器火孔结构通常采用单条形火孔结构,这种单条形火孔结构因火孔面积小,燃烧的火孔强度高,瞬间燃烧所排放的烟气性能不好,导致氮氧化物较高,不能满足低氮排放性能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火排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火排,旨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火排,所述火排包括:
7.火排本体,所述火排本体形成通气通道;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分流孔;以及
8.金属网,对应所述分流孔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上。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的层数为多层。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呈板状,所述火排本体具有自所述顶部向其同一侧延伸设置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
11.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侧板分别设有侧向凸包,所述侧向凸包邻近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且所述侧向凸包的顶部形成稳焰孔。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传火板。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火排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且相邻的所述火排的传火板相抵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火排还包括稳焰装置,所述稳焰装置套设在所述火排本体的上部;所述稳焰装置内形成顶面呈敞口设置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与所述火排本体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有出气口,以连通所述通气通道和所述间隙。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的过流面积自所述通气通道向所述间隙逐渐增大。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贴设于所述分流的内侧。
1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网中,至少一层金属网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孔包括多个第一分流孔和多个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
流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分流孔的面积。
20.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21.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排布。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孔包括多个子分流孔,多个所述子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宽度方向排布。
2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热水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火排本体和金属网,所述火排本体形成通气通道;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分流孔;以及金属网,对应所述分流孔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上。
2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火排片顶部设有由开孔面积较大的分流孔和金属网结合形成火孔结构以及稳焰装置。其中,把分流孔的开孔面积增大,使瞬间燃烧排放烟气性能更好,并可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再者,采用金属网能提高单片热负荷燃烧适应范围,可解决小负荷不能做低的使用问题,使其减少分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火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一侧视图;
28.图3为图1中a-剖视图;
29.图4为图3中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30.图5为图1中另一侧视图;
31.图6为图5中分流孔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1中火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8的一侧视图;
35.图10为图9中分流孔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图8的另一侧视图;
37.图12为图8中b-b剖视图;
38.图13为图12中金属网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图1中火排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图14中c-c剖视图;
41.图16为图15中金属网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2.图17为图16中a处的放大图;
43.图18为图1中稳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9为图18的一侧视图;
45.图20为图18的另一侧视图;
46.图21为图18中d-d剖视图;
47.图22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火装置的俯视图;
48.图23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火装置的侧视图;
49.图24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火装置在图23中e-e方向上的剖视图;
50.图25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侧视图;
51.图26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52.图27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火装置在图25中f-f方向上的剖视图;
53.图28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54.图29为本实用新型火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5.图30为本实用新型火排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6.图31为图29中火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57.图32为图31中c1-c1的剖视图。
58.附图标号说明:
5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燃烧器110通气通道101第一分流区域121第一分流孔102第二分流区域122第二分流孔12支撑筋122a子分流孔14焊接区域120分流孔10火排200稳焰装置203侧向凸包210腔体204稳焰孔211敞口205导焰板212间隙206传火板220加强筋100火排本体300金属网130顶部230侧向凸起140两侧板232内凸起150出气口231外凸起240导焰部
ꢀꢀ
6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6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火排10。
6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8所示,该火排10包括火排本体100和金属网300;所述火排本体100形成通气通道110;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110连通的分流孔120;以及金属网300,对应所述分流孔120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100上。
66.其中,所述火排10主要用于燃烧器1上,火排10是燃烧器1的核心部件之一,在燃气热水器燃烧器1在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方面,火排10的结构起到关键性作用。就火排10而言,火排10包括火排本体100金属网300,火排本体100内形成通气通道110,所述通气通道110具有进气口,进气口通常与气流源连接,气流源包括空气和燃气,燃气和空气从进气口进入通气通道110,燃气和空气在通气通道110内进行了预混合,再经过金属网300或者分流孔120的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分流后,最后在在火排10的顶部130被点燃,而后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火焰。
67.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火排10的热负荷,使其适应性范围提高,进而瞬间燃烧排放烟气性能更好,最后实现燃烧后产生的氮氧化物更低,本实用新型分流孔120的开孔面积比现有常见的细小长条形的分流孔120的开孔面积大,一般在是现在常见孔的5倍至100倍之间,示例性地,包括但不限于5倍、6倍、8倍、10倍、20倍、30倍、40倍、50倍、60倍、70倍、80倍、90倍和100倍,所述分流孔120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它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态设计,下面以方形为例进行介绍。
68.其次,考虑到分流孔120开孔面积的过大,为了避免产生回火的现象,在所述火排本体100上贴设有金属网300,且所述金属网300对应所述分流孔120设置。进一步地,考虑到金属网300的开孔面积大小较多,为了防止回火造成爆炸事故,请参阅图3、图12、图15至17,金属网300设置为多层。金属网300的层数设定与金属网300的目数相关,金属网300中网的层数和网的目数呈负相关,即目数多的金属网300相应的层数少,目数少的相应层数多,例如,金属网300的层数包括但不限于2~10层,具体可以是2层、3层、5层、8层或者10层。常用的金属网300目数有20目至100目,具体可以是20目、40目、50目、60目、80目或者100目,考虑到过多的层数可能会导致气流的供应量不足,以及目数较大的金属网300价格昂贵,经过测试研究,金属网300优选的组合为50目和3层。如此,在火排本体100顶部130贴设有金属网300,同时,将分流孔120面积增大,使得火排10瞬间燃烧排放烟气性能更好,并可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采用金属网300做火孔的主要结构有稳焰作用,可提高火排10单片的热
负荷燃烧适应范围增大,可解决小负荷不能做低的使用问题,使其减少分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
6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网300,对应所述分流孔120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100上。在此,金属网300可以是对应所述分流孔120的位置贴设于火排本体100的内部(详情请参阅图3),也就是说,所述金属网300其实位于通气通道110内。金属网300也可以是对应所述分流孔120的位置贴设于火排本体100的外表面(详情请参阅图29至图32),也就是说,所述金属网贴着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设置。另外在金属网300贴设于火排本体100内部的实施例中,金属网300先将从通气通道110空气和燃气混合的气流进行第一次的分流,再经过金属网300充分的分流混合,最后在分流孔120的上方燃烧,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火焰,本实施例对金属网300的保护更好,金属网300的寿命会更长,同时,火焰的燃烧比将金属网300会更加充分,火焰相对地均匀和稳定。在金属网300贴设于火排本体100外部的实施例中,从通气通道110空气和燃气混合的气流先进过分流孔120进行第一次的分流,再经过金属网300充分的分流混合,最后在金属网300的上方燃烧,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火焰,本实施例对金属网300的损害会更大,但是燃气的燃烧比前一实施的更加充分,火焰也更加均匀和稳定。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分流孔120可以是将火焰的分流,也可以是将具体的空气和燃气混合的气流,这取决金属网300安装的位置。
7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火排10片顶部130设有由开孔面积较大的分流孔120和金属网300结合形成火孔结构以及稳焰装置200。其中,把分流孔120的开孔面积增大,使瞬间燃烧排放烟气性能更好,并可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再者,采用金属网300能提高单片热负荷燃烧适应范围,可解决小负荷不能做低的使用问题,使其减少分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
71.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焰的稳定性,所述火排10还包括稳焰装置200,所述稳焰装置200套设在所述火排本体100的上部;所述稳焰装置200内形成顶面呈敞口211设置的腔体210,所述敞口211对应所述分流孔120。详细请参阅图3、图18至图21,稳焰装置200做为稳焰设置的方案至少有以下两种,一是在所述稳焰装置200于所述敞口211处设置导焰部240,所述导焰部240位于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宽度方向,所述导焰部240向上且相对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延伸形成。通过在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设置导焰部240,可以对分流孔120处形成的侧焰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侧焰朝向火排10的目标区域聚拢,有利于提高燃烧过程中热量的集聚效果。二是,通过对稳焰装置200整体结构的设置,使得所述腔体210的侧壁与所述火排本体100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212,所述间隙212与所述通气通道110连通。这样,稳焰装置200中间隙212连通通气通道110的设计,增大了出气空间,进而减小气流的阻力。可以理解的是,同样为了确保安全,所述间隙212不宜过大,预计在2mm~20mm之间,示例性地,包括但不限于2mm、3mm、4mm、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
72.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确保低氮燃烧的前提下,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所述分流孔120沿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孔120包括多个第一分流孔121和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121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122沿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73.请参阅图6或者图10,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121和多个所
述第二分流孔122沿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或者,在其它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二次接触的面积,所述第二分流孔122包括多个子分流孔122a,多个所述子分流孔122a沿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分流孔121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分流孔122的开孔面积。这样,通过面积大小不同的分流孔120设置,提高燃气与空气二次接触的面积。
74.请参阅图3、图12、图15至17,在另一实施例中,金属网300的堆叠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卷帘形或者s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金属网300的强度和提高火焰燃烧稳定性,每一层金属网300相对两边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折弯处会产生张力,折弯后的金属网300的强度更高。在此,折边处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两边,也可以是长度方向的两边,从效果的角度上去考量,金属网300长度方向的两端折弯的张力更大,金属网300的强度也更大,同时,每层金属网300的折弯部与另一层的折弯部或者网相接,并使得相邻的两层金属网300之间形成有间距,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气流流经金属网300的阻力减小,保证足够的气流。
75.请参阅图18至图21,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稳焰装置200结构的强度,所述稳焰装置200于所述敞口211处还设有加强筋220,所述加强筋220与所述金属网30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加强筋220与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固定连接。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火排10的燃烧率,所述稳焰装置200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有侧向凸包203,所述侧向凸起230沿所述稳焰装置2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侧向凸起230包括内凸起232和至少两个外凸起231;所述内凸起232凸向所述腔体210,所述至少两个外凸起231凸向所述火排10外侧;所述内凸起232的设于所述至少两个外凸起231之间。
76.为了方便描述介绍,两个侧板分别命名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介绍:
77.具体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扣合形成,并且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侧向凸起230,且多个侧向凸起230沿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侧向凸起230包括内凸起232和至少两个外凸起231;所述内凸起232凸向所述腔体210,所述至少两个外凸起231的凸起方向与所述内凸起232的凸起方向相反;如此,内外凸起231的设计,首先可以方便稳焰装置200安装时的定位,其次使得稳焰装置200与所述腔体210的外壁之间形成了通风通道,外凸起231保证火排10间的二次进风通道。优选地,为了方便加工,以及多个火排10的同时使用的场景下,便于排布和安装,所述第一侧板的凸起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向凸起230在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分布。
78.另外,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有向上延伸的导焰部240;示例性地,所述导焰部240可以由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边沿竖直方向向上外侧延伸形成。通过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边上设置导焰板205,可以对燃烧面板处形成火焰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侧焰朝向火排10单体的中心区域聚拢,有利于提高燃烧过程中热量的集聚效果。
79.请参阅图8至图17,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呈板状,所述火排本体100具有自所述顶部130向其同一侧延伸设置的两侧板140,两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10,为了进一步提升火焰的稳定性,所述侧板上有出气口150,以连通所述通气通道110和所述间隙212,本实施例通过出气口150的设置,在两侧增多混合气体的出气空间,以便减小混合气流的阻力,从而使得混合气流可以火排10的上方停留的时间稍微更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燃烧的。
80.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减小混合气流的阻力,所述出气口150的数量为多个。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多个所述出气口150在所述侧板上沿所述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进一步地,请参阅17,所述出气口150的过流面积自所述通气通道110向所述间隙212逐渐增大。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150所在的部位朝向所述通气通道110凸起,以进一步减小混合气流的阻力。
81.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两所述侧板进行冲压,以在两侧板140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10之前,还包括步骤:
82.于两所述侧板的预设位置开设出气口150;以使稳焰装置200套设于所述火排本体100上部之后,所述通气通道110连通所述间隙212。
83.下面参照图22-图2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火排10。
84.如图22-图25所示,火排10包括火排本体100和金属网300。
85.示例性地,所述火排本体100形成通气通道110;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110连通的分流孔120;以及金属网300,对应所述分流孔120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100上。其中,金属网300构造为网状结构。
86.本技术实施例的火排10可以用于燃烧器1。例如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分流孔120可以设于火排10顶部130的出气端,用于对火排10的通气通道110流出的混合气进行分流,并在混合气燃烧的过程中在火排10的上方形成稳定且均匀的火焰。
87.示例性地,如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火排本体100的顶部130多个分流孔120所在的位置形成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可以设有多个分流区域。多个分流区域可以在分流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各分流区域的分流孔120的形状、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88.例如,多个分流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分流区域101和第二分流区域102,第一分流区域10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分流孔121,第二分流区域10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其中,第一分流孔121的形状及面积与第二分流孔122的形状及面积均不相同。并且,在第一分流区域101中,多个第一分流孔121可以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排列;在第二分流区域102中,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可以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排列为多组,每组中的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可以沿分流部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8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示例性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第一分流区域101中的第一分流孔121以及第二分流区域102中的第二分流孔122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例如,第一分流区域101可以仅设有一个第一分流孔121,且第一分流孔121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条形孔;第二分流区域102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孔122,且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可以被构造为沿分流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条形孔,且多个第二分流孔122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90.金属网300被构造为网状结构,以在金属网300上形成多个细小的导流通孔。金属网300可以贴设于多个分流区域中的任一个,也可以同时贴设于所有的分流区域。其中,金属网300覆盖其所贴设的分流区域中所有的分流孔120。
91.优选地,金属网300可以贴设于具有较大面积分流孔120的分流区域。例如,如图24所示,第一分流区域101的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大于第二分流区域102的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由于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较小,可以对混合气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因而金属网300可以仅贴设于第一分流区域101,且覆盖第一分流区域101的所有第一分流孔121。由此,可
以对流经面积较大的第一分流孔121的混合气起到较好的分流效果,以避免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燃烧强度过高,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并且有利于提高第一分流孔121上方火焰的稳定性。
92.本实施例通过在分流部的第一分流区域101的第一分流孔121上贴设金属网300,由于金属网300为网状结构且具有多个细小的导流通孔,对流经气流孔的混合气具有较好的分流效果,有利于提高火焰的稳定性,因而金属网300所贴覆的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无需设置的较小,从而可以适当地增大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进而提高分流部整体的过流面积。由此,可以降低混合气流经分流部时的流速,促使混合气可以充分燃烧,从而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提高火排10的环保性能。
93.再者,通过在分流部的第一分流孔121设置金属网300,无需在分流部上设置数量较多且面积较小的条形分流孔120,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可以设置的较大,从而减少第一分流孔121的设置数量。由此,分流部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降低分流部的加工难度以及提高分流部的加工效率。
94.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火排10有利于增大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以及减少第一分流孔121的设置数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可以满足低氮排放的需求。
95.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还设有第二分流区域102。第二分流区域102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孔122,且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小于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示例性地,第一分流孔121和第二分流孔122的形状均可以被构造为矩形或近似于矩形的形状,且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大于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
96.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分流区域101可以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孔121,多个第一分流孔12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图所示的示例中,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可以较大,邻近两侧的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可以相应较小,由此,可以使火焰在分流部的中间区域分布较为集中,且在分流部的两侧区域分布较为松散。金属网300可以贴设于第一分流区域101的内侧或外侧,以覆盖于全部的第一分流孔121。
97.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分流区域101也可以仅设有一个第一分流孔121,第一分流孔121被构造为矩形且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金属网300可以贴设于第一分流区域101的内侧或外侧,以覆盖第一分流孔121。
98.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第一分流孔121和第二分流孔12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只要满足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大于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即可。
99.通过将第一分流区域101的第一分流孔121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分流区域102的第二分流孔122的面积,可以提高分流部的整体火孔面积,降低混合气燃烧时的热强度,提高瞬间燃烧的烟气排放效果,并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再者,通过将金属网300设于第一分流区域101,金属网300上的多个细小的导流通孔可以对第一分流孔121的混合气形成分流效果,并提高第一分流孔121上方火焰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100.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分流区域102为两个,且分别邻近分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第一分流区域101设于两个第二分流区域102之间。
10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燃烧器1通常对中部区域的燃烧要求较高。通过将具有较大面
积的第一分流孔121的第一分流区域101邻近分流部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利于提高分流部的中心区域的燃烧效果。再者,在燃烧器1具有多个火排10的应用场景中,通过将第二分流区域102设为两个且分别邻近分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利于在相邻火排10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分流区域102上方火焰进行传递,从而保证多个火排10的引燃效果。
102.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分流孔122阵列布置,且第二分流孔122的形状为条形。
103.示例性地,在第二分流区域102中,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可以沿分流部的宽度方向排列为两组,且每组中的多个第二分流孔122可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优选地,第二分流孔122的形状被构造为细条形,且第二分流孔1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分流部的宽度方向设置。由此,可以使第二分流孔122处的火焰形成长度方向平行于分流部的宽度方向的细条形,从而在燃烧器1具有多个火排10的应用场景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相邻火排10之间通过第二分流区域102进行火焰传递的可靠性。
104.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孔121为多个,且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分流孔121之间形成支撑筋12。
105.示例性地,第一分流孔121可以设置为矩形,且多个第一分流孔121沿分流部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由此,相邻两个第一分流孔121之间所形成的支撑筋12的形状呈矩形。此外,支撑筋12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分流孔121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支撑筋12的宽度尺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06.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有利于提高分流部整体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从而在长期高温的环境下,有利于减小分流部的热变形,提高火排10整体结构的耐用性以及可靠性。
107.如图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竖向侧板,第一分流孔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竖向侧板。
108.示例性地,两个竖向侧板可以通过对分流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分别折弯形成。金属网300可以通过折弯,以使金属网300的形状与分流部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提高金属网300与分流部的贴合度。
109.进一步地,第一分流孔121在分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一侧的竖向侧板。由此,一方面可以使第一分流孔121在分流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达到最大,从而进一步增大第一分流孔121的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另一方面,第一分流孔121可以在两个竖向侧板上形成侧向导流区域,从而在混合气燃烧过程中在侧向导流区域处形成侧向火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火排10的稳焰效果。
11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分流部的顶部130的横截面被构造为近似于“v”字形状。换言之,分流部的顶部130的中心区域向下凹陷,以使分流部的顶部130形成开口方向向上的钝角。由此,可以对通过第一分流孔121流出的混合气在向上的方向上形成聚拢效果,有利于提高火焰的集中性,并且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噪音。
111.如图2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网300焊接于分流部的内侧。
112.示例性地,金属网300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于分流部的内侧。示例性地,金属网300在分流部上的焊接区域14可以设于两个竖向侧板的内侧表面,以及设于支撑筋12的内侧表面,从而增大金属网300与分流部的焊接面积,提高金属网300与分流部的连接稳固性。
11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金属网300焊接于分流部的内侧,可以减少金属网300的外露面积,即金属网300仅在相应的第一分流孔121的区域外露。由此,可以使火排10的外部较为工整,提高火排10的美观性。
114.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网300的材质为耐高温合金。
115.示例性地,金属网300的材质可以为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或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等其他合金。
116.优选地,金属网300的材质可以采用铁铬铝电热合金。由于铁铬铝电热合金具有密度小、抗氧化性好以及耐热温度高等特点,由此,可以使金属网300轻量化,有利于降低火排10的整体重量,并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火排10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117.下面参照图25-图2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火排10,所述火排10应用于燃烧器1。其中,燃烧器1可以为全预混式燃烧器1、浓淡燃烧器1或水冷燃烧器1等其他形式的燃烧器1。
118.如图25-图2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火排本体100包括扣合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有侧向凸包203,侧向凸包203邻近侧板的顶部130设置,且侧向凸包203的顶部130敞口211形成稳焰孔204。
119.示例性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邻近顶部130边沿处分别设有多个侧向凸包203,且多个侧向凸包203沿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侧向凸包203的内侧限定出与通气通道110连通的半封闭流道,且半封闭流道的顶部130敞口211形成稳焰孔204。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两排稳焰孔204分别位于火排10的两侧,且两排稳焰孔204在火排10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分布。
120.进一步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上的稳焰孔204可以与多个第一分流孔121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分流孔121可以对应设置有若干个稳焰孔204。
121.由此,在燃烧过程中,位于火排10两侧的两排稳焰孔204处所形成的侧焰,可以对火排10上方形成的火焰起到稳定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器1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稳定性。
122.如图25和图27所示,可选地,侧向凸包203设有向上延伸的导焰板205。
123.示例性地,导焰板205可以由侧向凸包203的顶边沿,向上且相对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延伸形成。通过在侧向凸包203上设置导焰板205,可以对稳焰孔204处形成的侧焰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侧焰朝向火排10的中心区域聚拢,有利于提高燃烧过程中热量的集聚效果。
124.如图26-图2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火排10的顶部130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传火板206。
125.示例性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130分别设有传火板206,且传火板206在所述火排本体100顶部130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二分流区域102对应设置。传火板206可以通过将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的部分顶边沿水平方向折弯形成。
126.进一步地,在火排10应用于燃烧器1中,所述燃烧器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火排10,且相邻火排10的传火板206的端部相接。
127.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使火排10的第二分流区域102处的火焰,通过传火板206传递至相邻火排10的火排10的第二分流区域102。由此,可以提高燃烧器1的引燃效率。
12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烧器1,该燃烧器1包括前述的火排10,该火排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燃烧器1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
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燃烧器1可以为全预混式燃烧器1、浓淡燃烧器1或水冷燃烧器1等其他形式的燃烧器1。
12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火排10可以为并排设置的多个。其中,火排10包括扣合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有侧向凸包203,侧向凸包203邻近侧板的顶部130设置,且侧向凸包203的顶部130敞口211形成稳焰孔204。
13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邻近顶部130边沿处分别设有多个侧向凸包203,且多个侧向凸包203沿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侧向凸包203的内侧限定出与通气通道110连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的顶部130敞口211形成稳焰孔204。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两排稳焰孔204分别位于火排本体100的两侧,且两排稳焰孔204在火排10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分布。在燃烧过程中,位于分火装置两侧的两排稳焰孔204处所形成的侧焰,可以对分火装置上方形成的火焰起到稳定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器1燃烧过程中的火焰稳定性。
131.在一实施例中,导焰板205可以由侧向凸包203的顶边沿,向上且相对水平方向朝向外侧延伸形成。通过在侧向凸包203上设置导焰板205,可以对稳焰孔204处形成的侧焰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使侧焰朝向火排10的中心区域聚拢,有利于提高燃烧过程中热量的集聚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热水器,该热水器包括前述的燃烧器1,该燃烧器1包括前述的火排10,该火排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燃烧器1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33.其中,热水器可以为燃气热水器、壁挂炉等热水设备。更为示例性地,热水器可以为强鼓式燃气热水器。
1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火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火排本体,所述火排本体形成通气通道;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分流孔;以及金属网,对应所述分流孔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的层数为多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呈板状,所述火排本体具有自所述顶部向其同一侧延伸设置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分别设有侧向凸包,所述侧向凸包邻近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且所述侧向凸包的顶部形成稳焰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传火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且相邻的所述火排的传火板相抵接。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排还包括稳焰装置,所述稳焰装置套设在所述火排本体的上部;所述稳焰装置内形成顶面呈敞口设置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与所述火排本体的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有出气口,以连通所述通气通道和所述间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过流面积自所述通气通道向所述间隙逐渐增大。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贴设于所述分流的内侧。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在多层所述金属网中,至少一层金属网的边缘弯折形成折弯部。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包括多个第一分流孔和多个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分流孔的面积。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分流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长度方向交替间隔排布。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火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孔包括多个子分流孔,多个所述子分流孔沿所述火排本体顶部的宽度方向排布。16.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火排。17.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烧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排、燃烧器和热水器,其中,所述燃烧器包括火排本体和金属网,所述火排本体形成通气通道;所述火排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分流孔;以及金属网,对应所述分流孔的位置贴设于所述火排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火排片顶部设有由开孔面积较大的分流孔和金属网结合形成火孔结构以及稳焰装置。其中,把分流孔的开孔面积增大,使瞬间燃烧排放烟气性能更好,并可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再者,采用金属网能提高单片热负荷燃烧适应范围,可解决小负荷不能做低的使用问题,使其减少分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并能满足整机低氮排放的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

陈文风 王金 梁国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5

技术公布日:

2022/9/2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3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多个   本体   金属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