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ESD规范

内镜黏膜切除术及黏膜剥离术操作规范
线切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消化道癌前病变:包括腺瘤和各型的异型增生,现在更多的应用上皮内瘤变这个概念,对于轻度异型增生及与之相对应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随访也可以内镜。
(2)消化道早癌:病理类型为分化型癌;内镜和内镜超声判断癌浸润深度限于黏膜层,即为黏膜内癌;病灶大小为隆起型和平坦型应小于2cm,凹陷型病灶应小于1cm,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如在食管,病灶应小于周径有1/3。随着技术的提高,EMR的适应证可适当放宽,癌侵犯到浅黏膜下层(sm1),而内镜超声或CT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病灶大于3cm,需要分片切除,则为相对适应证,可行内镜分片切除(piecemeal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PEMR)。
(3)消化道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活检不能确诊,需大块活检者。
2.禁忌证
内镜下提示有明显的黏膜下浸润的表现,包括:组织坚硬、充气不能引起变形、有溃疡、注射后病变不能抬举等,凹陷型周边不规则及充气不变形亦为黏膜下浸润的表现,或病灶直径超过安全范围者,憩室内病灶者,肝硬化、血液病等有出血倾向者,在服抗血小板、抗凝药者,妇女月经期间。
(二)器械
1.手术器械准备:内镜、注射针、抓取钳、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息肉切除器)、热活检钳、透明帽等。
2.液体垫:可选择甘油果糖、玻璃酸钠、高渗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以上溶液加少许亚甲蓝或靛胭脂,也可加1:10 000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具体配制方法:1mL肾上腺素注射液+9mL生理盐水)。
(三)术前准备,详见EMR、ESD术前准备。需列术前清单。
(四)操作方法
1.内镜选择:上消化道病变用带前射水功能的胃镜在出血时能获得更清晰的术野,大肠病变根据个人操作习惯可选择胃镜或肠镜,内镜前端戴透明帽能获得更佳术野。
2.病灶定位:寻定位病灶后,调整内镜使病灶位于视野下方,并充分冲洗病灶附近消化道,清除异物及液体,保证术野干净。
3.黏膜下注射:病变较小时边缘进针,病变较大时,可在边缘及病灶上进针,在黏膜下层注射液体垫,使病变抬起,操作过程中可多点、重复注射,注射液体量应根据病灶大小注射合适的液体量,以利于圈套器(息肉切除器)套住病灶为宜,不应注射过多,以免影响下一步操作,若注射后病灶不隆起,可能为注射针插入过深,应适当退针再尝试注射,若反复调整进针深度仍不能将病灶注射抬起时,病变可能已浸润到肌层,此时应取活检后停止操作。
4.切除病灶:选择合适的圈套器或息肉切除器,调整好方向套住病灶,高频电发生器通电将病灶切除,根据病灶情况通电模式可以为自动模式(YH-A50)或间隔加用电凝模式,高频电发生器通电时应保证病灶下液体垫充足,若不足应再注射液体垫,以免引起穿孔。若病灶较大时,可以采取分片分块圈套切除的方法(PEMR)。检查病灶是否完整切除,若有残留应完整切除。
5.创面处理:术后观察创面应充分止血,再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金属夹夹闭,若创面较大,可采用金属夹+尼龙绳作荷包缝合,以防迟发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加雷沙星6.标本处理:离体标本应照相,并插入至报告单中,标本应展开浸没于10%甲醛溶液。
7.及时书写报告、病理申请单等文书。
(五)并发症及如何有效规避
1.出血:尤其是小动脉喷射状出血,因术前无法预料,故术前应准备好止血器材,一旦发生,及时处理,使用带前射水功能的内镜能保证在出血时能获得清晰的视野,止血方法可以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或APC凝固止血,一般均能有效止血。为预防术后再出血,加速愈合,创面应以金属夹子夹闭。
2.穿孔:原因主要有:内镜控制不好的情况下离视野通电切除;圈套器套住的组织过多;液体垫不充分;电凝电切功率和/或时间控制不好。
为避免穿孔,病灶切除时圈套器的状态应在视野内,套住病灶时应避免套入过多的临近组织,通电时要保证液体垫充分,助手收紧圈套器时应与电凝电切同步,不宜过快或过慢。当长时间通电套住的黏膜无颜改变等电凝电切效应时,切勿盲目紧收圈套器,应检查高频电发生器各接头及工作状态、适当调整圈套器。
当穿孔发生后,用金属夹封闭穿孔,停止经口进食,静脉营养、使用抗生素、插胃管等保守通常可以痊愈。只有穿孔波及纵膈、胸膜穿孔、气道损伤等情况才需急诊手术。尽管保守可成功让穿孔痊愈,但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病情发展需要时可能仍需外科介入。
3.狭窄:常发生在食管,若超过食管3/4环周黏膜被切除,狭窄就可能发生。由于EMR 不损伤固有肌层,狭窄是黏膜层瘢痕所致,一般用气囊或水囊扩张即可,若反复扩张仍发生
狭窄,可考虑置入可回收金属支架。
(六)术后处理
一般处理请参阅EMR/ESD诊疗流程。
(七)术后疗效评价
橡胶衬套EMR术后应评价病灶是否完全切除。若原发灶切除完全,且周围被正常黏膜包绕,病理上可认为治愈。对于切下的黏膜,应仔细检查切缘和基底的病理检查结果,参照日本胃癌分类中规定,1mm的侧缘内含有10个左右的正常腺体即可视为完全切除。
内镜仍有一定的残留病灶复发率,由于淋巴转移的可能性还没有完全明了,对这样的患者方案尚未确立。若残留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可行再次EMR,亦可行腹腔镜下切除术;若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则应手术。EMR术后1年内行2次胃镜检查,复发病灶往往不超过黏膜层且直径小于2cm,这些患者仍可再次EMR且有长期治愈的效果。stewart平台
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于EMR无法一次完整切除的病变适用于ESD。
1.适应症
(1)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小于2cm的息肉一般采用EMR切除;直径大于2cm的平坦息肉建议用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大块地切除病灶,降低病灶的复发率。
(2)早期消化道肿瘤: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腺瘤伴有重度异型增生、各种分化型黏膜内癌、有溃疡灶的黏膜内癌直径小于3cm、十二指肠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者。
(3)黏膜下肿瘤:内镜超声检查确定来源于黏膜肌层或位于黏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 可以完整剥离病灶,来源于因有肌层的肿瘤,ESD切除病灶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不主张勉强剥离,但可以通过内镜下修补术成功缝合创面,同样可以使患者免于开腹手术。
(4)EMR术后复发及其他:由于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或者消化性溃疡经过,形成黏膜下纤维化等原因,用传统的EMR或经圈套切除的方法来整块切除这些肿瘤有困难,ESD 的特点在于可以把病灶下方的黏膜下层剥离病灶,从而做到完整、大块切除肿瘤,包括术后瘢痕、残留及溃疡等病灶,避免分块EMR带来的病变残留和复发。
2.禁忌证
内镜下提示有明显的黏膜下层浸润的表现,包括:组织坚硬、充气不能引起变形、有溃疡、注射后病
变不能抬举等,凹陷型周边不规则及充气不变形亦为黏膜下浸润表现,这些均为外科手术指征,或病灶直径超过安全范围者、肝硬化、血液病等有出血倾向者亦列为禁忌。
(二)器械和药品准备:
1.内镜及附件同EMR。
2.各种切开刀: hook knife、IT-knife、Dual-knife等。
3.液体垫:同EMR。
(三)操作方法
术前准备与EMR基本相同。全部患者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前了解病灶的大小、形态,确定病灶的浸润深度,排除肿瘤淋巴结转移。前内镜超声或CT扫描检查了解病变深度。
1.染:病灶表面喷洒染剂,或采用智能电子染NBI或FICE,显示病灶范围。
2.标记:用针刀或APC标记在病灶周围进行电凝标记,高频电发生装置输出功率为10-15W,间隔2mm左右,标记至少离开病灶边缘0.5cm。
3.黏膜下注射:注射器抽取含亚甲蓝或靛胭脂的液体,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注射液体量以病灶明显抬起为度,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重复注射。
4.环形切开:用钩刀、IT刀或针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切开病灶外侧缘黏膜,术者应保证切缘没有病灶残留,高频电发生器输出功率根据不同品牌说明进行设置,一般设置为,内镜切除模式,根据切割效果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一般为30-60W。根据经验及病灶情况可以选择从术者远端或近端病灶边缘切开。
5.黏膜下剥离:借助透明帽,通过反复的黏膜下注射、分离,根据情况采用钩刀或IT刀将病灶从黏膜下层逐步剥离,大块、完整地切除病灶。术中出血随时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直视下操作,对于剥离病变非常重要,可有效地避免消化道穿孔,当剥离变得困难时,可以借助牙线牵引,也可以直接用圈套器圈套切除病变,但应保证病灶切除完整。
6.创面处理:包括创面血管处理与边缘检查。通常采用APC、热活检钳、金属钛夹等方法处理巨大溃疡创面,预防迟发出血和穿孔。
(四)术后处理
1.病理标本:切除病灶标本应用大头针固定四周,并尽可能的标注口侧、肛侧,测量病灶最大长径和与这垂直的短径,以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病灶切缘和基底部有无病变累及。
2.用药和护理同EMR。
3.饮食管理:患者术后禁食3天,若无出血、腹痛,可适当进流食,若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2周,再普食,饮食结构及成份应避免饮酒、吸烟、辛辣、刺激、硬块、高纤维、难消化食物。
4.随访:术后第6、12个月内随访,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金属夹是否脱落,并以术后
瘢痕处进行活检,以了解病灶有无复发。创面经过多数可在8周内愈合。
5.根据对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需追加的情况
烧结焊剂(1)深部断端癌细胞(+),必须进行外科根除手术。
(2)水平切缘癌细胞(+),可施行内镜下扩大,再根据手术病灶切缘病理情况决定是否外科手术,也可直接外科手术切除。
(3)水平切缘癌细胞(-),深部断端癌细胞(+),若仅为sm1浸润,可在向患者交代病情后密切随访,若有脉管浸润侵袭,则必须行外科手术根治。
crpd-366(五)并发症及其防治:同EMR。
(六)术后患者用药及管理详见EMR、ESD术诊治流程。
参考资料:
摘自《消化内镜专科医师操作培训教材》,姜海行、覃山羽主编,2014年9月版,略有修改。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346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病灶   黏膜   切除   内镜   病变   治疗   穿孔   病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