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穴位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医康复穴位按摩现在是我国传统中医疾病的重要部分,中医康复理疗,指的是运用推拿、艾灸、刮痧、拔罐等一系列经络调理手段,按照传统中医的理论,使人体脏腑机能提升,改变亚健康等不适,缓解局部疼痛等;
3.传统的中医康复穴位按摩大都用手对穴位进行按摩,而长时间,手部力道不足,进而无法达到康复按摩的效果,而现有的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如中国专利公开文件,公开号为:“cn210044454”,公开的一种中医康复用穴位按摩装置,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l形杆转动,l形杆带动t形杆上下移动,t形杆带动圆板和导向杆上下移动,导向杆沿套筒上下移动,圆板带动连接块上下移动,连接块带动连接杆来回摆动的,连接杆带动圆环上下移动,圆环带动圆杆来回摆动,圆杆带动按摩球在球槽内来回转动,实现对患者患处穴位的按摩,但是,如果对按摩穴位进行单一的敲击或者揉压按摩,其康复按摩效果不太明显,而配合使用艾草精油,对穴位进行按摩,则可以大大提高按摩的疗效,但是涂抹精油,需要使用人员额外携带精油的存储瓶罐,使用起来较为麻烦,便携性较差,为此,我们提供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一、壳体二、控制面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蓄电电池、充电孔和电源模块,所述壳体一的前侧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壳体一的后侧表面一端设置有充电孔,所述壳体一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壳体一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蓄电电池和电源模块,所述蓄电电池和充电孔与电源模块以及控制面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一的下方设置有壳体二;通过充电孔的设置,可连接外部的充电器件,而电源模块可将充入的电流优先输送给蓄电电池,从而对其进行充电,当充满电量后,可电源模块可将电流直接输送至需要使用电力的部件;蓄电电池储存的电量,可方便使用人员将该装置携带至无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使用,而通过电源模块的设置,可使该装置在有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使用;所述壳体一为“蘑菇”型结构,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其进行抓握使用,所述壳体一的外侧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通槽,且通槽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从而可对敲击按摩单元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表面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滑台,所述环形滑台上滑动安装有驱动滑环,所述驱动滑环的底部为“波浪形”结构,所述驱动滑环的底部与壳体一中部设置的敲击按摩单元活动接触,使敲击按摩单元可规律的对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敲击按摩,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中心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对驱动滑环和壳体一底部设置的旋转按摩单元进行驱动,所述旋转按摩单
元的外侧设置有丝绒针织布,所述丝绒针织布与壳体一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丝绒针织布可提高旋转按摩单元与按摩位置接触的触感,使其按摩舒适感得到提高,所述壳体二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二的内侧顶部设置的锁扣单元分别与壳体一外侧底部设置的第二锁扣孔活动卡接,通过壳体二与壳体一进行组合,使该装置便于携带,同时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壳体二的底部右端设置有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注液管,所述储液仓另一端设置的连接管与壳体二底部中心设置的涂油单元连通,通过注液管的设置,方便使用人员将外部精油液体注入储液仓内,而储液仓可对精油液体进行存储,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无需使用人员额外携带储存精油的精油瓶或包装袋,所述壳体二的底部左端设置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控制面板以及壳体二底部设置的热敷单元电性连接,锁扣单元可将壳体一上的电流输送至控制仓内部的电路板上,通过使用人员操控控制面板,信号处理模块则可根据接收的信号对热敷单元进行控制。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含减速电机、套管、键条、电动伸缩杆、连接板、驱动块一、第一固定轴、限位块、挡片、驱动块二、第一磁铁、安装座和驱动块三,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中心,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外侧滑动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上的键槽与减速电机输出轴外侧设置的键条滑动连接,所述套管的外侧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使电动伸缩杆可以控制套管进行升降移动,通过控制套管进行升降移动,进而可对敲击按摩单元和旋转按摩单元进行控制驱动,所述套管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上转动安装有驱动块二,所述驱动块二底部左右两端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套管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限位块分别对驱动块二进行限位,所述套管的外侧顶部与中部分别焊接有驱动块一,所述驱动块一分别与驱动滑环内侧设置的驱动块三活动接触,所述减速电机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由于驱动块二底部的第一磁铁与凸块上的第二磁铁磁极配合,在套管移动的过程中,可避免驱动块二落在凸块的上方,从而使驱动块二在第一固定轴上进行旋转,而限位块则可以限制驱动块二的转动角度,使驱动块二与凸块的位置错开,同时挡片则可对驱动块二进行阻挡,避免驱动块二从第一固定轴上脱落。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敲击按摩单元包含第一按摩球、z型连接腿、第一转轴、滚轮、支撑架、推板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z型连接腿分别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通槽的内侧中部,从而使z型连接腿可沿第一转轴进行转动,而z型连接腿的两端则形成杠杆结构,当一端上升另一端则下降,所述z型连接腿的一端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按摩球,第一按摩球则可对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敲击,所述z型连接腿的另一端顶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顶部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与驱动滑环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而滚轮则可沿驱动滑环底部的“波浪形”表面进行上下起伏滑动,所述z型连接腿的另一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与z型连接腿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通过第一压缩弹簧和推板之间的配合设置,使滚轮可与驱动
滑环的底部表面紧密接触,进而使z型连接腿带动第一按摩球进行敲击按摩。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按摩单元包含第一齿轮、环形板、凸块、第二磁铁、第二齿轮、第二转轴、连接架、第二按摩球和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一的底部,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壳体一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三角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按摩球,所述第二固定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一的内侧底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牙分别与第二齿轮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侧底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顶部表面的磁极与第一磁铁底部表面的磁极相同。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其形成“行星齿轮”结构,从而可以增大其传动比,使连接架上的第二按摩球在旋转时,更加平稳,从而提高旋转按摩的效果,通过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的磁极相同,可避免驱动块二在向下移动时,落在凸块的顶部。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涂油单元包含泵油腔、第二压缩弹簧、泵油塞、密封圈、阻挡球、活动板一、第三压缩弹簧、排油孔、排油管、单向阀、活动板二、第三按摩球、第一卡球仓和排油仓,所述第一卡球仓设置在壳体二的底部中心,所述第一卡球仓的内部滚动安装有第三按摩球,所述第三按摩球的直径大于第一卡球仓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三按摩球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二,所述活动板二的底部表面与第三按摩球的表面活动接触,所述活动板二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泵油塞,所述泵油塞滑动安装在壳体二底部中心设置的泵油腔内,所述泵油腔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泵油腔的内侧顶部与泵油塞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泵油腔的一侧顶部与储液仓另一端的连接管连通,所述储液仓另一端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泵油腔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壳体二的底部表面,所述泵油塞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排油仓,所述排油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与泵油塞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油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动板一,所述活动板一的底部与排油仓的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压缩弹簧,所述活动板一的顶部设置有阻挡球,所述阻挡球与活动板一的表面接触,所述阻挡球的直径大于密封圈的直径,所述排油仓的底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排油孔。通过不断往复挤压第三按摩球,迫使储液仓内部的精油不断进入泵油腔以及排油仓内,当需要涂油按摩时,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从而使泵油腔和排油仓内部的精油从排油孔和排油管处向外排出,以达到在按摩的过程中进行涂油,需要使用多少精油就涂抹多少精油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无需使用人员额外携带储存精油的精油瓶或包装袋。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敷单元包含加热仓、第一透气孔、电热片、第四按摩球和第二卡球仓,所述加热仓为环形结构,所述加热仓设置在壳体二的底部,所述加热仓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片,电热片可对加热仓的内部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仓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第二卡球仓,所述第二卡球仓的内部分别滚动安装有第四按摩球,所述第四按摩球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卡球仓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二卡球仓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分别与加热仓的内部连通,且第一透气孔分别位于电热片的内外两端,所述第四按摩球与第三按摩球均为
砭石滚球。第一透气孔与第二卡球仓内部连通,同时第四按摩球与加热仓的底部接触,电热片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对第四按摩球进行微加热,即使在冬天使用时也不会给人带来冰冷的不适感,而第四按摩球与第三按摩球砭石滚球,砭石滚球在加热后,可放松局部肌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按摩康复的效果。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锁扣孔设置有四个,其中三个所述第二锁扣孔的另一端内侧分别焊接有第三导电片。第二锁扣孔可与锁扣单元进行配合,可使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组合,第三导电片可将壳体一内的电源传递输送至锁扣单元,进而可以使壳体二内部的部件进行通电。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扣单元包含第一锁扣孔、第一导电片、导电销、第四压缩弹簧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锁扣孔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二的内侧顶部,第一锁扣孔可分别与第二锁扣孔进行对应,从而方便使用人员将壳体一和壳体二进行组合,所述第一锁扣孔的内部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缩弹簧,所述第四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电销,所述导电销分别滑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的内部,所述导电销的端部分别与第三导电片的表面活动接触。通过第一导电片、导电销和第四压缩弹簧以及第二导电片之间的配合连接,使导电销可将第三导电片输送的电流进行传递,从而为壳体二提供电力,而壳体一与壳体二组合,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便携性。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设置在壳体一的外侧顶部,所述松紧带的左右两端设置的固定销分别与壳体一的外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松紧带可对使用人员的手背进行固定,使该装置不易从手上脱落。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分别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和电热片电性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对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发送信号,从而方便使用人员对电热片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透气孔、散热扇、固定架和网板,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控制仓的内部左端,所述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信号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左端设置有网板,所述网板与控制仓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透气孔设置在控制仓底部右端,所述第二透气孔与加热仓的内部连通。散热扇可对控制仓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控制仓内部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第二透气孔可使加热仓与控制仓连通,使空气可以进行流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具有以下好处:1、本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通过使用人员对壳体一进行抓握,同时松紧带可套在使用人员的手背处,从而使该装置不易从手上脱落,进而可以轻易实现单手操作按摩,通过操控控制面板控制电动伸缩杆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轻易实现按摩功能的切换,使该装置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单,通过注液管的设置,方便使用人员将外部精油液体注入储液仓内,而储液仓可对精油液体进行存储,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2、通过壳体二与壳体一组合,当导电销受到壳体一的外侧壁挤压时,导电销则分别推动第一导电片沿第一锁扣孔的内侧进行滑动,而第一导电片则对第四压缩弹簧进行挤
压,从而使导电销可活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内,进而实现组合连接,当拆卸时,使用人员分别抓握壳体一与壳体二,并且用力向两侧拉拔,由于导电销的端部为球形结构,导电销受到挤压则会缩回至第一锁扣孔内,从而可将壳体一与壳体二分开,使其组合拆卸方便快捷;3、电热片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对第四按摩球进行加热,而第四按摩球与第三按摩球砭石滚球,砭石滚球在加热后,在需要按摩穴位处进行刮、推、滚、揉、按的方式,可放松局部肌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将该装置按压在需要进行按摩的穴位上进行热敷,从而提高按摩康复的效果,当不需要加热时,可通过控制面板将电热板关闭,同时还可单独抓握壳体二进行使用,提高其实用性;4、通过不断往复挤压第三按摩球,迫使储液仓内部的精油不断进入泵油腔以及排油仓内,当需要涂油按摩时,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从而使泵油腔和排油仓内部的精油从排油孔和排油管处向外排出,以达到在按摩的过程中进行涂油,需要使用多少精油就涂抹多少精油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无需使用人员额外携带储存精油的精油瓶或包装袋;5、该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使用方便容易操作,可以轻易实现单手操作按摩,并且轻易实现按摩功能的切换,便携性好,可对精油液体进行存储,并对需要按摩的穴位进行涂抹精油,并且壳体之间组合拆卸较为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对其按摩部位进行热敷,实用性较高,按摩疗效好,按摩效果较为显著。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组合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上半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上半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下半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下半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驱动单元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驱动单元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驱动单元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敲击按摩单元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旋转按摩单元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旋转按摩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第一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4为本发明第二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发明涂油单元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7为本发明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18为本发明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壳体一、2壳体二、3控制面板、4驱动单元、401减速电机、402套管、403键条、404电动伸缩杆、405连接板、406驱动块一、407第一固定轴、408限位块、409挡片、410驱动块二、411第一磁铁、412安装座、413驱动块三、5敲击按摩单元、501第一按摩球、502z型连接腿、503第一转轴、504滚轮、505支撑架、506推板、507第一压缩弹簧、6旋转按摩单元、601第一齿轮、602环形板、603凸块、604第二磁铁、605第二齿轮、606第二转轴、607连接架、608第二按摩球、609第二固定轴、7涂油单元、701泵油腔、702第二压缩弹簧、703泵油塞、704密封圈、705阻挡球、706活动板一、707第三压缩弹簧、708排油孔、709排油管、710单向阀、711活动板二、712第三按摩球、713第一卡球仓、714排油仓、8热敷单元、801加热仓、802第一透气孔、803电热片、804第四按摩球、805第二卡球仓、9锁扣单元、901第一锁扣孔、902第一导电片、903导电销、904第四压缩弹簧、905第二导电片、10第二锁扣孔、11第三导电片、12丝绒针织布、13通槽、14注液管、15松紧带、16储液仓、17第一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19蓄电电池、20充电孔、21固定杆、22环形滑台、23驱动滑环、24控制仓、25电路板、26信号处理模块、27温度传感器、28温度控制器、29第二透气孔、30散热扇、31固定架、32网板、33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一1、壳体二2、控制面板3、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蓄电电池19、充电孔20和电源模块33,壳体一1的前侧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3,壳体一1的后侧表面一端设置有充电孔20,壳体一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7,壳体一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18的顶部设置有蓄电电池19和电源模块33,蓄电电池19和充电孔20与电源模块33以及控制面板3之间电性连接,壳体一1的下方设置有壳体二2;壳体一1为“蘑菇”型结构,壳体一1的外侧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通槽13,且通槽13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表面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固定杆21,固定杆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滑台22,环形滑台22上滑动安装有驱动滑环23,驱动滑环23的底部为“波浪形”结构,驱动滑环23的底部与壳体一1中部设置的敲击按摩单元5活动接触,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中心设置有驱动单元4,驱动单元4分别对驱动滑环23和壳体一1底部设置的旋转按摩单元6进行驱动,旋转按摩单元6的外侧设置有丝绒针织布12,丝绒针织布12与壳体一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首先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可将外部充电器件将充电孔20进行连接,从而对蓄电电池19进行充电,当充满电量后,可电源模块23可将电流直接输送至需要使用电力的部件,蓄电电池19储存的电量,可方便使用人员将该装置携带至无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使用,而通过电源模块23的设置,可使该装置在有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使用,还包括松紧带15,松紧带15设置在壳体一1的外侧顶部,松紧带15的左右两端设置的固定销分别与壳体一1的外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使用人员在对壳体一1的顶部进行抓握时,首先将手部从松紧带15与壳体一1之间穿过,使松紧带15套在手背处,从而使该装置不易从手上脱落,当需要对穴位进行按摩时,将壳体一1按压放置在穴位上,通过控制面板3启动驱动单元4;
38.驱动单元4包含减速电机401、套管402、键条403、电动伸缩杆404、连接板405、驱动
块一406、第一固定轴407、限位块408、挡片409、驱动块二410、第一磁铁411、安装座412和驱动块三413,减速电机401通过安装座412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中心,减速电机401的输出轴外侧滑动安装有套管402,套管402上的键槽与减速电机401输出轴外侧设置的键条403滑动连接,套管402的外侧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板405,连接板405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04,电动伸缩杆404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一端,电动伸缩杆404的伸缩端与连接板405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管40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轴407,第一固定轴407上转动安装有驱动块二410,驱动块二410底部左右两端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411,第一固定轴40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片409,套管402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08,限位块408为“等腰梯形”结构,限位块408分别对驱动块二410进行限位,套管402的外侧顶部与中部分别焊接有驱动块一406,驱动块一406分别与驱动滑环23内侧设置的驱动块三413活动接触,减速电机401与控制面板3电性连接。当驱动滑环23需要被驱动时,通过电动伸缩杆404运行,连接板405可带动套管402沿减速电机401的输出轴进行上下滑动,当电动伸缩杆404进行缩回,并将行程缩到最短,从而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移动至与驱动块三413同一水平面内,通过套管402上的键槽与减速电机401输出轴上的键条配合,从而使减速电机401在运行时,套管402可进行转动,从而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可以推动驱动块三413带动驱动滑环23沿环形滑台22进行转动,驱动滑环23进而可以驱动敲击按摩单元5进行动作;
39.敲击按摩单元5包含第一按摩球501、z型连接腿502、第一转轴503、滚轮504、支撑架505、推板506和第一压缩弹簧507,z型连接腿502分别通过第一转轴503转动安装在通槽13的内侧中部,z型连接腿502的一端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按摩球501,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顶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505,支撑架505的内侧顶部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504,滚轮504分别与驱动滑环23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507,第一压缩弹簧507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第一压缩弹簧507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板506,推板506与z型连接腿502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当滚轮504经过驱动滑环23底部的“凸面”时,滚轮504则推动支撑架505向下移动时,z型连接腿502则沿第一转轴503进行转动,而z型连接腿502一端的第一按摩球501则被带起,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则对推板506向下挤压,推板506底部的第一压缩弹簧507则被挤压变形,当滚轮504经过驱动滑环23底部的“凹面”时,在第一压缩弹簧507的作用下,可使z型连接腿502进行“复位”,从而使z型连接腿502带动第一按摩球501向下进行敲击按摩,同时,支撑架505上的滚轮504则可与驱动滑环23的底部表面紧密贴合;
40.而在套管40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而驱动块二410又位于凸块603的正上方时,由于驱动块二410底部的第一磁铁411与凸块603上的第二磁铁604磁极相同,从而使驱动块二410在第一固定轴407上进行旋转,而限位块408则可以限制驱动块二410的转动角度,使驱动块二410与凸块603的位置错开,同时挡片409则可对驱动块二410进行阻挡,避免驱动块二410从第一固定轴407上脱落,当套管402底端的驱动块二410则移动至与凸块603同一水平面内,驱动块二410从而可以驱动凸块603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旋转按摩单元6进行动作;
41.旋转按摩单元6包含第一齿轮601、环形板602、凸块603、第二磁铁604、第二齿轮605、第二转轴606、连接架607、第二按摩球608和第二固定轴609,第二转轴606设置有三个,第二转轴606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一1的底部,第二转轴606的中部分别通过圆
锥滚子轴承与壳体一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06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605,第二转轴60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架607,连接架607为“等边三角形”结构,连接架607的底部三角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按摩球608,第二固定轴609转动安装在壳体一1的内侧底部中心,第二固定轴6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601,第一齿轮601上的齿牙分别与第二齿轮605上的齿牙啮合,第一齿轮601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602,环形板602的内侧底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块603,凸块603的顶部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604,第二磁铁604顶部表面的磁极与第一磁铁411底部表面的磁极相同;当驱动块二410对凸块603进行驱动时,由于凸块603与环形板602以及第一齿轮601为一体结构,从而使第一齿轮601沿第二固定轴609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01与第二齿轮605上的齿牙啮合,从而使第二齿轮605带动第二转轴606以及连接架607进行旋转,而连接架607底部的第二按摩球608则可对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旋转按摩;
42.当电动伸缩杆404向上伸出移动至总行程的三分之一时,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与驱动块三413错开,同时,驱动块二410的侧面底部则移动至凸块603侧面顶部,当减速电机401运行时,套管402只单独驱动旋转按摩单元6进行动作;
43.当电动伸缩杆404向上伸出移动至总行程的二分之一时,使套管402中部的驱动块一406与驱动块三413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使套管402只单独驱动敲击按摩单元5进行动作;
44.壳体二2为“圆筒状”结构,壳体二2的内侧顶部设置的锁扣单元9分别与壳体一1外侧底部设置的第二锁扣孔10活动卡接,第二锁扣孔10设置有四个,其中三个第二锁扣孔10的另一端内侧分别焊接有第三导电片11;第二锁扣孔10可与锁扣单元9进行配合,可使壳体一1和壳体二2进行组合,而其中三个第二锁扣孔10内设置的第三导电片11,可分别连接壳体一1上引出的零、火、地线;
45.锁扣单元9包含第一锁扣孔901、第一导电片902、导电销903、第四压缩弹簧904和第二导电片905,第一锁扣孔901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二2的内侧顶部,第一锁扣孔901的内部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片905,第二导电片90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缩弹簧904,第四压缩弹簧90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片902,第一导电片902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电销903,导电销903分别滑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10的内部,导电销903的端部分别与第三导电片11的表面活动接触;将壳体二2与壳体一1进行组合过程中,分别将第一锁扣孔901与第二锁扣孔10进行对应,当导电销903受到壳体一1的外侧壁挤压时,导电销903则分别推动第一导电片902沿第一锁扣孔901的内侧进行滑动,而第一导电片902则对第四压缩弹簧904进行挤压,从而使导电销903可活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10内,进而实现组合连接,当拆卸时,使用人员分别抓握壳体一1与壳体二2,并且用力向两侧拉拔,由于导电销903的端部为球形结构,导电销903受到挤压则会缩回至第一锁扣孔901内,从而可将壳体一1与壳体二2分开,而导电销903在插入至第二锁扣孔10的内部时,在第四压缩弹簧904的作用下,使导电销903可与第三导电片11的表面进行接触,电流从而通过导电销903和第一导电片902传递至第四压缩弹簧904,而第四压缩弹簧904则将电流传递输送至第二导电片905,第二导电片905可通过电线将电流输送至电路板25;壳体二2的底部右端设置有储液仓16,储液仓16的一端设置有注液管14,储液仓16另一端设置的连接管与壳体二2底部中心设置的涂油单元7连通,壳体二2的底部左端设置有控制仓24,控制仓24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25,电路板25上设置有信号处理模块26,信号处理模块26与控制面板3以及壳体二2
底部设置的热敷单元8电性连接;
46.涂油单元7包含泵油腔701、第二压缩弹簧702、泵油塞703、密封圈704、阻挡球705、活动板一706、第三压缩弹簧707、排油孔708、排油管709、单向阀710、活动板二711、第三按摩球712、第一卡球仓713和排油仓714,第一卡球仓713设置在壳体二2的底部中心,第一卡球仓713的内部滚动安装有第三按摩球712,第三按摩球712的直径大于第一卡球仓713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第三按摩球712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二711,活动板二711的底部表面与第三按摩球712的表面活动接触,活动板二71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泵油塞703,泵油塞703滑动安装在壳体二2底部中心设置的泵油腔701内,泵油腔701为圆柱形结构,泵油腔701的内侧顶部与泵油塞70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702,泵油腔701的一侧顶部与储液仓16另一端的连接管连通,储液仓16另一端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单向阀710,泵油腔701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排油管709,排油管709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壳体二2的底部表面,泵油塞703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排油仓714,排油仓714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704,且密封圈704与泵油塞703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排油仓71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动板一706,活动板一706的底部与排油仓714的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压缩弹簧707,活动板一706的顶部设置有阻挡球705,阻挡球705与活动板一706的表面接触,阻挡球705的直径大于密封圈704的直径,排油仓714的底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排油孔708;当需要涂油按摩时,首先使第三按摩球712的底部表面与按摩部位进行接触,当第三按摩球712向上移动时则推动活动板二711向上移动,而活动板二711则推动泵油塞703向上移动,泵油塞703则在泵油腔701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泵油塞703则对第二压缩弹簧702进行挤压,而通过单向阀710的设置,可避免泵油腔701内部的空气进入储液仓16的内部,而泵油腔701的内部空气在被挤压后,被挤压的空气从而对阻挡球705进行挤压,而阻挡球705则对活动板一706和第三压缩弹簧707进行挤压,从而使空气从排油仓714底部的排油孔708和泵油腔701底部的排油管709处向外排出,当第三按摩球712失去压力后,在第二压缩弹簧702的作用下,使泵油塞703回弹,此时泵油腔701内部形成负压,储液仓16内部的精油则通过单向阀710进入至泵油腔701的内部,与此同时,当泵油腔701内部压力恢复后,在第三压缩弹簧707的作用下,使活动板一706推动阻挡球705向上移动,而密封圈704则可以对阻挡球705进行阻挡,通过不断往复挤压第三按摩球712,以相同的原理,从而迫使储液仓16内部的精油不断进入泵油腔701以及排油仓714内,当需要涂油按摩时,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从而使泵油腔701和排油仓714内部的精油从排油孔708和排油管709处向外排出,以达到在按摩的过程中进行涂油,需要使用多少精油就涂抹多少精油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无需使用人员额外携带储存精油的精油瓶或包装袋;
47.热敷单元8包含加热仓801、第一透气孔802、电热片803、第四按摩球804和第二卡球仓805,加热仓801为环形结构,加热仓801设置在壳体二2的底部,加热仓801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片803,加热仓801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第二卡球仓805,第二卡球仓805的内部分别滚动安装有第四按摩球804,第四按摩球804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卡球仓805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第二卡球仓805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气孔802,第一透气孔802分别与加热仓801的内部连通,且第一透气孔802分别位于电热片803的内外两端,第四按摩球804与第三按摩球712均为砭石滚球;在较冷的天气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控制面板3将电热片803打开的信号传递至信号处理模块26,而信号处理模块26则
将信号分别传送至温度控制器28,温度控制器28则可对电热片803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通过电热片803对加热仓801的内部进行加热,而第一透气孔802与第二卡球仓805内部连通,同时第四按摩球804与加热仓801的底部接触,电热片803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对第四按摩球804进行加热,而第四按摩球804与第三按摩球712砭石滚球,砭石滚球在加热后,在需要按摩穴位处进行刮、推、滚、揉、按的方式,可放松局部肌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将该装置按压在需要进行按摩的穴位上进行热敷,从而提高按摩康复的效果,当不需要加热时,可通过控制面板3将电热板803关闭,同时还可单独抓握壳体二2进行使用;
48.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5上,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6和电热片80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可对电热片803进行通电加热,并对电热片803的温度进行感应控制,而信号处理模块26可对温度控制器28发送信号,使其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而对电热片803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
49.还包括第二透气孔29、散热扇30、固定架31和网板32,固定架31固定安装在控制仓24的内部左端,固定架31上固定安装有散热扇30,散热扇30与信号处理模块26电性连接,固定架31的左端设置有网板32,网板32与控制仓24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透气孔29设置在控制仓24底部右端,第二透气孔29与加热仓801的内部连通;固定架31可以对散热扇30进行固定,使其可以进行平稳运行,而散热扇30可加快控制仓24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降低其内部温度,通过网板32的设置,可避免外部杂物进入至控制仓24,通过第二透气孔29的设置,可对将控制仓24与加热仓801的内部进行连通,使散热扇30可将外部空气吹入至加热仓801内。
5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在对壳体一1的顶部进行抓握时,首先将手部从松紧带15与壳体一1之间穿过,使松紧带15套在手背处,从而使该装置不易从手上脱落,当需要对穴位进行按摩时,将壳体一1按压放置在穴位上,通过操控控制面板3,选择按摩方式,如果选择旋转按摩与敲击按摩同时进行,电动伸缩杆404则进行缩回,并将行程缩到最短,使连接板405带动套管402沿减速电机401的输出轴进行滑动,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移动至与驱动块三413同一水平面内,同时在套管40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而驱动块二410又位于凸块603的正上方时,由于驱动块二410底部的第一磁铁411与凸块603上的第二磁铁604磁极相同,从而使驱动块二410在第一固定轴407上进行旋转,而限位块408则可以限制驱动块二410的转动角度,使驱动块二410与凸块603的位置错开,当套管402底端的驱动块二410则移动至与凸块603同一水平面内,通过套管402上的键槽与减速电机401输出轴上的键条配合,从而使减速电机401在运行时,套管402可进行转动,从而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可以推动驱动块三413带动驱动滑环23沿环形滑台22进行转动,而驱动块二410则可以推动凸块603进行转动;当驱动滑环23进行转动,当滚轮504经过驱动滑环23底部的“凸面”时,滚轮504则推动支撑架505向下移动时,z型连接腿502则沿第一转轴503进行转动,而z型连接腿502一端的第一按摩球501则被带起,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则对推板506向下挤压,推板506底部的第一压缩弹簧507则被挤压变形,当滚轮504经过驱动滑环23底部的“凹面”时,在第一压缩弹簧507的作用下,可使z型连接腿502进行“复位”,从而使z型连接腿502带动第一按摩球501向下进行敲击按摩,同时,支撑架505上的滚轮504则可与驱动滑环23的底部表面紧密贴
合;当凸块603被推动时,由于凸块603与环形板602以及第一齿轮601为一体结构,从而使第一齿轮601沿第二固定轴609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01与第二齿轮605上的齿牙啮合,从而使第二齿轮605带动第二转轴606以及连接架607进行旋转,而连接架607底部的第二按摩球608则可对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旋转按摩;如果单独选择旋转按摩时,电动伸缩杆404则向上伸出移动至总行程的三分之一,使套管402顶部的驱动块一406与驱动块三413错开,同时,驱动块二410的侧面底部则移动至凸块603侧面顶部,通过减速电机401运行,则使套管402只单独驱动旋转按摩单元6进行动作;如果单独选择敲击按摩时,电动伸缩杆404则向上伸出移动至总行程的二分之一,使套管402中部的驱动块一406与驱动块三413同一水平面内,从而使套管402只单独驱动敲击按摩单元5进行动作;当需要对按摩穴位进行热敷按摩时,将壳体二2与壳体一1进行组合过程中,分别将第一锁扣孔901与第二锁扣孔10进行对应,当导电销903受到壳体一1的外侧壁挤压时,导电销903则分别推动第一导电片902沿第一锁扣孔901的内侧进行滑动,而第一导电片902则对第四压缩弹簧904进行挤压,从而使导电销903可活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10内,进而实现组合连接,而导电销903在插入至第二锁扣孔10的内部时,在第四压缩弹簧904的作用下,使导电销903可与第三导电片11的表面进行接触,电流从而通过导电销903和第一导电片902传递至第四压缩弹簧904,而第四压缩弹簧904则将电流传递输送至第二导电片905,第二导电片905可通过电线将电流输送至电路板25,通过控制面板3将电热片803打开的信号传递至信号处理模块26,而信号处理模块26则将信号分别传送至温度控制器28,温度控制器28则可对电热片803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通过电热片803对加热仓801的内部进行加热,而第一透气孔802与第二卡球仓805内部连通,同时第四按摩球804与加热仓801的底部接触,电热片803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以对第四按摩球804进行加热,而第四按摩球804与第三按摩球712砭石滚球,砭石滚球在加热后,在需要按摩穴位处进行刮、推、滚、揉、按的方式,可放松局部肌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将该装置按压在需要进行按摩的穴位上进行热敷,从而提高按摩康复的效果,当不需要加热时,可通过控制面板3将电热板803关闭,同时还可单独抓握壳体二2进行使用;当拆卸时,使用人员分别抓握壳体一1与壳体二2,并且用力向两侧拉拔,由于导电销903的端部为球形结构,导电销903受到挤压则会缩回至第一锁扣孔901内,从而可将壳体一1与壳体二2分开,使该装置可以单独分开进行使用,提高了实用性;当需要对按摩穴位进行涂油按摩时,首先使第三按摩球712的底部表面与按摩部位进行接触,当第三按摩球712向上移动时则推动活动板二711向上移动,而活动板二711则推动泵油塞703向上移动,泵油塞703则在泵油腔701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泵油塞703则对第二压缩弹簧702进行挤压,而通过单向阀710的设置,可避免泵油腔701内部的空气进入储液仓16的内部,而泵油腔701的内部空气在被挤压后,被挤压的空气从而对阻挡球705进行挤压,而阻挡球705则对活动板一706和第三压缩弹簧707进行挤压,从而使空气从排油仓714底部的排油孔708和泵油腔701底部的排油管709处向外排出,当第三按摩球712失去压力后,在第二压缩弹簧702的作用下,使泵油塞703回弹,此时泵油腔701内部形成负压,储液
仓16内部的精油则通过单向阀710进入至泵油腔701的内部,与此同时,当泵油腔701内部压力恢复后,在第三压缩弹簧707的作用下,使活动板一706推动阻挡球705向上移动,而密封圈704则可以对阻挡球705进行阻挡,通过不断往复挤压第三按摩球712,以相同的原理,从而迫使储液仓16内部的精油不断进入泵油腔701以及排油仓714内,当需要涂油按摩时,通过间断按压的方式,从而使泵油腔701和排油仓714内部的精油从排油孔708和排油管709处向外排出,以达到在按摩的过程中进行涂油,需要使用多少精油就涂抹多少精油的目的,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便携性,无需使用人员额外携带储存精油的精油瓶或包装袋;使用人员可将外部充电器件将充电孔20进行连接,从而对蓄电电池19进行充电,当充满电量后,可电源模块23可将电流直接输送至需要使用电力的部件,蓄电电池19储存的电量,可方便使用人员将该装置携带至无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使用,而通过电源模块23的设置,可使该装置在有固定电源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使用。
51.本发明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
52.本发明涉及的机械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
53.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54.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包括壳体一(1)、壳体二(2)、控制面板(3)、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蓄电电池(19)、充电孔(20)和电源模块(33),所述壳体一(1)的前侧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壳体一(1)的后侧表面一端设置有充电孔(20),所述壳体一(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7),所述壳体一(1)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8),所述第二固定板(18)的顶部设置有蓄电电池(19)和电源模块(33),所述蓄电电池(19)和充电孔(20)与电源模块(33)以及控制面板(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一(1)的下方设置有壳体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1)为“蘑菇”型结构,所述壳体一(1)的外侧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通槽(13),且通槽(13)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表面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环形滑台(22),所述环形滑台(22)上滑动安装有驱动滑环(23),所述驱动滑环(23)的底部为“波浪形”结构,所述驱动滑环(23)的底部与壳体一(1)中部设置的敲击按摩单元(5)活动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中心设置有驱动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4)分别对驱动滑环(23)和壳体一(1)底部设置的旋转按摩单元(6)进行驱动,所述旋转按摩单元(6)的外侧设置有丝绒针织布(12),所述丝绒针织布(12)与壳体一(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二(2)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壳体二(2)的内侧顶部设置的锁扣单元(9)分别与壳体一(1)外侧底部设置的第二锁扣孔(10)活动卡接,所述壳体二(2)的底部右端设置有储液仓(16),所述储液仓(16)的一端设置有注液管(14),所述储液仓(16)另一端设置的连接管与壳体二(2)底部中心设置的涂油单元(7)连通,所述壳体二(2)的底部左端设置有控制仓(24),所述控制仓(24)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25),所述电路板(25)上设置有信号处理模块(26),所述信号处理模块(26)与控制面板(3)以及壳体二(2)底部设置的热敷单元(8)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4)包含减速电机(401)、套管(402)、键条(403)、电动伸缩杆(404)、连接板(405)、驱动块一(406)、第一固定轴(407)、限位块(408)、挡片(409)、驱动块二(410)、第一磁铁(411)、安装座(412)和驱动块三(413),所述减速电机(401)通过安装座(412)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中心,所述减速电机(401)的输出轴外侧滑动安装有套管(402),所述套管(402)上的键槽与减速电机(401)输出轴外侧设置的键条(403)滑动连接,所述套管(402)的外侧底部转动安装有连接板(405),所述连接板(405)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04),所述电动伸缩杆(404)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404)的伸缩端与连接板(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管(402)的底部焊接有第一固定轴(407),所述第一固定轴(407)上转动安装有驱动块二(410),所述驱动块二(410)底部左右两端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磁铁(411),所述第一固定轴(40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片(409),所述套管(402)的底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08),所述限位块(408)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限位块(408)分别对驱动块二(410)进行限位,所述套管(402)的外侧顶部与中部分别焊接有驱动块一(406),所述驱动块一(406)分别与驱动滑环(23)内侧设置的驱动块三(413)活动接触,所述减速电机(401)与控制面板(3)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按摩单元(5)包含第一按摩球(501)、z型连接腿(502)、第一转轴(503)、滚轮(504)、支撑架(505)、推板(506)和第一压缩弹簧(507),所述z型连接腿(502)分别通过第一转轴(503)转
动安装在通槽(13)的内侧中部,所述z型连接腿(502)的一端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按摩球(501),所述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顶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505),所述支撑架(505)的内侧顶部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504),所述滚轮(504)分别与驱动滑环(23)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所述z型连接腿(502)的另一端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507),所述第一压缩弹簧(507)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7)的顶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507)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推板(506),所述推板(506)与z型连接腿(502)的底部表面活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按摩单元(6)包含第一齿轮(601)、环形板(602)、凸块(603)、第二磁铁(604)、第二齿轮(605)、第二转轴(606)、连接架(607)、第二按摩球(608)和第二固定轴(609),所述第二转轴(606)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二转轴(606)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一(1)的底部,所述第二转轴(606)的中部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与壳体一(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06)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605),所述第二转轴(606)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架(607),所述连接架(607)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架(607)的底部三角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按摩球(608),所述第二固定轴(609)转动安装在壳体一(1)的内侧底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轴(60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601),所述第一齿轮(601)上的齿牙分别与第二齿轮(605)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齿轮(601)的顶部焊接有环形板(602),所述环形板(602)的内侧底部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块(603),所述凸块(603)的顶部设置的槽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磁铁(604),所述第二磁铁(604)顶部表面的磁极与第一磁铁(411)底部表面的磁极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单元(7)包含泵油腔(701)、第二压缩弹簧(702)、泵油塞(703)、密封圈(704)、阻挡球(705)、活动板一(706)、第三压缩弹簧(707)、排油孔(708)、排油管(709)、单向阀(710)、活动板二(711)、第三按摩球(712)、第一卡球仓(713)和排油仓(714),所述第一卡球仓(713)设置在壳体二(2)的底部中心,所述第一卡球仓(713)的内部滚动安装有第三按摩球(712),所述第三按摩球(712)的直径大于第一卡球仓(713)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三按摩球(712)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二(711),所述活动板二(711)的底部表面与第三按摩球(712)的表面活动接触,所述活动板二(711)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泵油塞(703),所述泵油塞(703)滑动安装在壳体二(2)底部中心设置的泵油腔(701)内,所述泵油腔(70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泵油腔(701)的内侧顶部与泵油塞(70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702),所述泵油腔(701)的一侧顶部与储液仓(16)另一端的连接管连通,所述储液仓(16)另一端的连接管内设置有单向阀(710),所述泵油腔(701)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排油管(709),所述排油管(709)的另一端分别位于壳体二(2)的底部表面,所述泵油塞(703)的顶部中心设置有排油仓(714),所述排油仓(714)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704),且密封圈(704)与泵油塞(703)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油仓(714)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活动板一(706),所述活动板一(706)的底部与排油仓(714)的内侧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压缩弹簧(707),所述活动板一(706)的顶部设置有阻挡球(705),所述阻挡球(705)与活动板一(706)的表面接触,所述阻挡球(705)的直径大于密封圈(704)的直径,所述排油仓(714)的底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排油孔(70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敷单
元(8)包含加热仓(801)、第一透气孔(802)、电热片(803)、第四按摩球(804)和第二卡球仓(805),所述加热仓(801)为环形结构,所述加热仓(801)设置在壳体二(2)的底部,所述加热仓(801)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片(803),所述加热仓(801)的底部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六个第二卡球仓(805),所述第二卡球仓(805)的内部分别滚动安装有第四按摩球(804),所述第四按摩球(804)的直径分别大于第二卡球仓(805)内侧底部环形凸起的直径,所述第二卡球仓(805)的顶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透气孔(802),所述第一透气孔(802)分别与加热仓(801)的内部连通,且第一透气孔(802)分别位于电热片(803)的内外两端,所述第四按摩球(804)与第三按摩球(712)均为砭石滚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孔(10)设置有四个,其中三个所述第二锁扣孔(10)的另一端内侧分别焊接有第三导电片(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单元(9)包含第一锁扣孔(901)、第一导电片(902)、导电销(903)、第四压缩弹簧(904)和第二导电片(905),所述第一锁扣孔(901)分别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在壳体二(2)的内侧顶部,所述第一锁扣孔(901)的内部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片(905),所述第二导电片(90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缩弹簧(904),所述第四压缩弹簧(90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片(902),所述第一导电片(902)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导电销(903),所述导电销(903)分别滑动插装在第二锁扣孔(10)的内部,所述导电销(903)的端部分别与第三导电片(11)的表面活动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松紧带(15),所述松紧带(15)设置在壳体一(1)的外侧顶部,所述松紧带(15)的左右两端设置的固定销分别与壳体一(1)的外侧左右两端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所述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5)上,所述温度传感器(27)和温度控制器(28)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6)和电热片(803)电性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透气孔(29)、散热扇(30)、固定架(31)和网板(32),所述固定架(31)固定安装在控制仓(24)的内部左端,所述固定架(31)上固定安装有散热扇(30),所述散热扇(30)与信号处理模块(26)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架(31)的左端设置有网板(32),所述网板(32)与控制仓(24)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透气孔(29)设置在控制仓(24)底部右端,所述第二透气孔(29)与加热仓(801)的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包括壳体一、壳体二、控制面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蓄电电池、充电孔和电源模块,所述壳体一的前侧表面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壳体一的后侧表面一端设置有充电孔,所述壳体一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壳体一的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该便携式中医康复穴位按摩装置,使用方便容易操作,可以轻易实现单手操作按摩,并且轻易实现按摩功能的切换,便携性好,可对精油液体进行存储,并对需要按摩的穴位进行涂抹精油,并且壳体之间组合拆卸较为方便快捷,同时还可以对其按摩部位进行热敷,实用性较高,按摩疗效好,按摩效果较为显著。较为显著。较为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

张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陕西省老年病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9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壳体   弹簧   精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