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拍摄角度,市面上出现了智能主机可转动的智能手表。上述的智能手表通常包括底部支架、光轴以及设有摄像模组的智能主机,光轴穿设于底部支架,智能主机的两表耳分别转动连接于光轴的两端,从而使得智能主机可相对底部支架转动调整拍摄模组的拍摄角度。

然而,上述通过光轴实现智能主机转动连接于底部支架的方式,一方面,光轴的长度较长,易受外力而发生折弯甚至断裂,另一方面,光轴的拆装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转动组件各部分长度较短,强度较高,且拆装方式较简单。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组件,应用于智能手表主体结构,所述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包括智能主机以及底部支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限位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主机和所述底部支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重合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主机和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以对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轴向限位固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中,至少其中一者为阻尼转动件,所述阻尼转动件用于使所述智能主机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任一角度后保持悬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弹性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相邻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相邻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自相应的所述弹性臂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增加;

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远离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之间的外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内间距,且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最大外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内间距,以使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方便插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包括智能主机、底部支架以及第一方面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表耳以及第二表耳,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一端以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且凸出于所述另一端以与所述第二表耳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压紧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耳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匹配的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二表耳设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部相匹配的第四台阶部;

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第一转动件,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部压紧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且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以使所述第四台阶部压紧于所述第三台阶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架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通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经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以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限位件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向沿所述通槽向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运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

或者,所述限位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或者,所述限位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穿戴部件以及第二方面公开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用于连接智能主机和底部支架,实现智能主机和底部支架的转动连接,限位件设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用于在沿第第一转动件的转轴轴线的的延伸方向分别抵接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以对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轴向限位固定,从而减小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长度,提高两者的强度,进而提高智能主机和底部支架的转动连接可靠性,且通过限位件轴向限位固定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方式可降低转动组件的拆装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手表主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主机与底部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手表主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转动组件各部分长度较短,强度较高,且拆装方式较简单。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手表100包括穿戴部件1以及智能手表主体结构2,该穿戴部件1连接于该智能手表主体结构2。其中,该智能手表主体结构2包括智能主机20、底部支架21以及转动组件22,该转动组件22用于实现智能主机20转动连接于底部支架21。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组件22包括第一转动件221、第二转动件222以及限位件223,该第一转动件221转动连接该智能主机20和该底部支架21,该第一转动件2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该第二转动件222与该第一转动件221间隔设置,且该第二转动件222的转动轴线重合于该第一转动件221的转动轴线,该第二转动件222转动连接该智能主机20和该底部支架21,该限位件223设于该第一转动件221和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该限位件223用于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于该第一转动杆件和该第二转动件222,以对该第一转动件221和该第二转动件222沿该第一方向x进行轴向限位。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的智能主机通常通过光轴实现与底部支架的转动连接,光轴的两端贯穿底部支架以与智能主机的两表耳连接,光轴的长度较长,且为了在轴向方向固定光轴,通常是光轴与底部支架采用孔轴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光轴,光轴的拆装难度较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转动连接智能主机20和底部支架21,一方面,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间隔设置可缩小两者的长度以提高两者的强度,避免智能主机20在相对底部支架21转动时对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产生的作用力导致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发生折弯甚至断裂的情况发生,确保智能主机20与底部支架21转动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在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设置限位件223,限位件223沿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以对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进行轴向限位固定的方式,拆装难度较低,且限位可靠,可避免智能手表100在意外跌落时承受的冲击导致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脱离只智能主机20和/或底部支架21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智能主机20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表耳20a以及第二表耳20b,该底部支架21设有安装孔21a,该第一转动件221设于该安装孔21a的一端,且凸出于一端以与第一表耳20a连接,第二转动件222设于该安装孔21a的另一端,且凸出于另一端以与第二表耳20b连接,该限位件223设于该底部支架21,该限位件223在沿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以使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分别压紧于第一表耳20a和第二表耳20b。

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该转动组件22以使智能主机20转动连接于底部支架21时,可通过将第一转动件221安装于安装孔21a的一端并凸出一端,第一表耳20a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凸出于安装孔21a的一端的部分,第二转动件222安装于安装孔21a的另一端并凸出另一端,第二表耳20b连接于第二转动件222凸出于安装孔21a的另一端的部分,进一步将限位件223安装于安装孔21a内,且位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限位件223沿第一方向x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以使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分别压紧于第一表耳20a和第二表耳20b,从而完成转动组件22的安装。在拆卸该转动组件22时以使智能主机20与底部支架21分离时,可通过将位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的限位件223取出安装孔21a,此时,由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不受限位件223挤压,两者沿第一方向x可活动,从而可将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拆离安装孔21a,进而完成转动组件22的拆卸。

其中,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在安装和拆卸时可同时进行或先后进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采用本实施例的转动组件22,拆装方式简单,操作难度低,有利于提高智能手表100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智能手表100的维修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5所示,该限位部件包括弹性部223,该弹性部223插设于该第一转动件221和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该弹性部223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于该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示例性地,该弹性部223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硅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利用弹性部223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可实现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沿第一方向x的轴向限位固定,另一方面,利用弹性部223的弹性,可在智能手表100受外力作用而导致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具有相靠近的运动趋势时,弹性部223可起缓冲作用,避免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受损的情况发生。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图6所示,该限位部件包括连接部2231和自该连接部2231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该第一弹性臂2232和该第二弹性臂2233插设于该第一转动件221和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其中,该第一弹性臂2232抵接于该第一转动件221,该第二弹性臂2233抵接于该第二转动件2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面,利用第一弹性臂2232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可使得第一转动件221压紧于第一表耳20a,第二弹性臂2233抵接于第二转动件222,可使得第二转动件222压紧于第二表耳20b,从而实现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沿第一方向x的轴向限位固定。第二方面,利用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的弹性,可在智能手表100受外力作用而导致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具有相靠近的运动趋势时,弹性部223可起缓冲作用,避免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受损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第一弹性臂2232与第二弹性臂2233间隔设置,作用于第一转动件221的作用力不会经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传递至第二转动件222,作用于第二转动件222的作用力不会经第二弹性臂2233和第一弹性臂2232传递至第一转动件221,即,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不会相互影响,可避免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因受较大外力作用而导致两者同时损坏的情况发生。第三方面,在拆装该限位件223,即将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插设或拔离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时,可通过向安装孔21a内按压连接部2231或向安装孔21a外拔出连接部2231的方式实现限位件223的拆装,方式简单,且连接部2231起到类似把手位的作用,可降低拆装难度。

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4,为了使得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在限位件223的抵接作用下可分别压紧于第一表耳20a和第二表耳20b,该第一表耳20a设有第一台阶部201,该第一转动件221设有与该第一台阶部201相匹配的第二台阶部222a,该第二表耳20b设有第三台阶部202,该第二转动件222设有与该第三台阶部202相匹配的第四台阶部222a,该限位件223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抵接于该第一转动件221,以使该第二台阶部222a压紧于该第一台阶部201,且该限位件223在该第一方向x上抵接于该第二转动件222,以使该第四台阶部222a压紧于该第三台阶部202。

可选地,该底部支架21设有连通该安装孔21a的通槽21b,该限位件223的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经该通槽21b延伸至该安装孔21a内,以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可以理解的是,该通槽21b可为该限位件223的安装及拆卸提供通道,使得限位件223可顺利安装至安装孔21a内或从安装孔21a内取出。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臂2232相邻于第一转动件221的一侧,和/或第二弹性臂2233相邻于第二转动件222的一侧设有凸起部2234,该凸起部2234沿该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自相应的弹性臂远离连接部2231的端部向连接部2231的方向上增加,该第一弹性臂2232、该第二弹性臂2233远离该连接部2231的一端之间的外间距小于该第一转动件221、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内间距,且该第一弹性臂2232、该第二弹性臂2233的最大外间距大于该第一转动件221、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内间距,以使该第一弹性臂2232、该第二弹性臂2233方便插入以及固定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其中,外间距是指该第一弹性臂2232背离该第二弹性臂2233的一侧至该第二弹性臂2233背离该第一弹性臂2232的一侧的距离,当第一弹性臂2232设有凸起部2234时,而第二弹性臂2233未设有凸起部2234时,最大外间距是指凸起部2234背离第一弹性臂2232的一侧至第二弹性臂2233背离第一弹性臂2232的一侧的距离,而当第一弹性臂2232设有凸起部2234时,而第二弹性臂2233设有凸起部2234时,最大外间距是指设于第一弹性臂2232的凸起部2234背离第一弹性臂2232的一侧至设于第二弹性臂2233的凸起部2234背离第一弹性臂2232的一侧的距离,内间距是指该第一转动件221朝向该第二转动件222的表面至第二转动件222朝向第一转动件221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间隔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第一弹性臂2232、该第二弹性臂2233远离该连接部2231的一端之间的外间距小于该第一转动件221、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内间距,该第一弹性臂2232和该第二弹性臂2233可经该通孔顺利进入该安装孔21a内,且位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而由于该第一弹性臂2232、该第二弹性臂2233的最大外间距大于该第一转动件221、该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内间距,该第一弹性臂2232和该第二弹性臂2233进入该安装孔21a内,且位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时,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的最大外间距的位置可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处于紧配状态,从而对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进行固定,避免受到外力作用而脱离安装孔21a导致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沿第一方向x无法限位固定的情况发生。

示例性地,该凸起部2234沿该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自相应的弹性臂远离连接部2231的端部向连接部2231的方向上增加,从而可在该凸起部2234形成一导向面223c,该导向面223c可在该限位件223安装至该安装孔21a内时,起导向作用,降低该第一弹性臂2232和该第二弹性臂2233可经该通孔安装至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难度,从而降低转动组件22的安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槽21b的槽壁设有第一凸起部21c,设于该限位件223上的凸起部2234为第二凸起部223b,该第二凸起部223b对应该第一凸起部21c设置,该第二凸起部223b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抵接于该第一转动件221和/或该第二转动件222,且该第二凸起部223b在沿该通槽21b的延伸方向上抵接于该第一凸起部21c,以限制该限位件223向沿该通槽21b向远离该安装孔21a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该第二凸起部223b用于增大最大外间距以使第一弹性臂2232和第二弹性臂2233稳固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另一方面,该第二凸起部223b还用于与第一凸起部21c相抵接,从沿通槽21b向远离安装孔21a的方向限制限位件223运动,从而进一步提高限位件223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限位件223设有一个第二凸起部223b,该第二凸起部223b设于该第一弹性臂2232朝向该第一转动件221的一侧,且该第二凸起部223b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抵接于该第一转动件221。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限位件223设有一个第二凸起部223b,该第二凸起部223b设于该第二弹性臂2233朝向该第二转动件222的一侧,且该第二凸起部223b在沿该第一方向x上抵接于该第二转动件222。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限位件223设有两个第二凸起部223b,两个第二凸起部223b分别设于第一弹性臂2232朝向第一转动件221的一侧和第二弹性臂2233朝向第二转动件222的一侧,两个第二凸起部223b在沿第一方向x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

示例性地,在该第一转动件221和该第二转动件222中,至少其中一者为阻尼转动件,该阻尼转动件用于使该智能主机20相对该底部支架21转动任一角度后保持悬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智能主机20可为第一表耳20a采用光轴(第一转动件221)的方式连接于底部支架21,第二表耳20b采用阻尼轴(第二转动件222)的方式连接于底部支架21,通过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使得智能主机20相对底部支架21稳定转动连接的同时,采用一阻尼转动件使得智能主机20可相对该底部支架21转动任一角度后保持悬停,节省阻尼材料,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组件22、智能手表主体结构2及智能手表100,通过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用于连接智能主机20和底部支架21,实现智能主机20和底部支架21的转动连接,限位件223设于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之间,用于在沿第第一转动件221的转轴轴线的的延伸方向分别抵接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以对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沿第一方向x进行轴向限位固定,从而减小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的长度,提高两者的强度,进而提高智能主机20和底部支架21的转动连接可靠性,且通过限位件223轴向限位固定第一转动件221和第二转动件222的方式可降低转动组件22的拆装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施例公开的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手表主体结构,所述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包括智能主机以及底部支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主机和所述底部支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重合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主机和所述底部支架;以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以对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轴向限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中,至少其中一者为阻尼转动件,所述阻尼转动件用于使所述智能主机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任一角度后保持悬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弹性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部和自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间隔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臂相邻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臂相邻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自相应的所述弹性臂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增加;

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远离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之间的外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内间距,且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最大外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内间距,以使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方便插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

6.一种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主机、底部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主机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表耳以及第二表耳,所述底部支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且凸出于所述一端以与所述第一表耳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且凸出于所述另一端以与所述第二表耳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底部支架,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压紧于所述第一表耳和所述第二表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耳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相匹配的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二表耳设有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三台阶部相匹配的第四台阶部;

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第一转动件,以使所述第二台阶部压紧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且所述限位件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以使所述第四台阶部压紧于所述第三台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设有连通所述安装孔的通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经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内,以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限位件设有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以限制所述限位件向沿所述通槽向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

或者,所述限位件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件;

或者,所述限位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设于所述限位件的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

1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部件以及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动组件、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及智能手表,应用于智能手表主体结构,智能手表主体结构包括智能主机以及底部支架,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限位件,第一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智能主机和底部支架,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转动件与第一转动件间隔设置,且第二转动件的转动轴线重合于第一转动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转动件用于转动连接智能主机和底部支架,限位件设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限位件用于在沿第一方向上分别抵接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以对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进行轴向限位固定。转动组件各部分长度较短,强度较高,拆装方式较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

郭亮;欧阳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10.31

技术公布日:

2021.08.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2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弹性   智能   支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