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精细描述

储层描述
5.1  沉积微相描述
5.1.1  沉积特征
沉积特征是划分沉积相的主要依据。以下主要从颜特征、砂岩成分、粒度、CM图、重矿物、沉积构造、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比等方面来描述该区沉积特征。
5.1.1.1  颜特征
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J2t砂岩颜主要为灰、褐、浅灰、灰褐。该区泥岩颜为深灰,指示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见附图5-1
5.1.1.2  砂岩成分
据岩矿薄片统计,该区头屯河组J2t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含量为20.92%~31.87%,平均27.39%;长石含量为17.24%~24.88%,平均19.96%;岩屑(R)成分复杂,包括凝灰岩、霏细岩、千枚岩、硅质岩、花岗岩等岩屑,岩屑平均含量为45.86%多媒体集中控制器,其
中凝灰岩平均31.37%,霏细岩平均3.87%,千枚岩平均2.7%,花岗岩平均1.42%,硅质片岩,此外还含有少量安山岩、菱铁矿团粒等岩屑;填隙物含量较少,平均5.32%,胶结物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杂基以水云母化泥质为主。
该区头屯河组J2t储集层稳定矿物石英含量仅为27.39%,而不稳定矿物长石与岩屑含量之和为65.82%,显然目的层矿物以非稳定矿物为主,如果用成份成熟度指标石英/(长石+岩屑)之比来衡量,该区储集层为为0.28~0.52,平均0.42,砂岩成份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母岩成分复杂、物源频繁变化的沉积特点。另外,该区岩石颗粒磨园度主要以次园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表明沉积物受水流冲刷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搬运距离。
5.1.1.3  粒度特征
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层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两段式,只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斜率较陡,说明颗粒的分选较好;另一种为三段式,既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又含有滚动搬运的粗组分,斜率较第一种缓,分选相对较差。在66块样品中,28块为两段式,38块为三段式,说明水动力总体上比较强的,滚动总体发育。见附图5-2
头屯河组油藏储层岩石的平均粒径在(1.32~4.35)φ之间,平均3.13φ;标准偏差在0.41~2.65之间,平均1.48,说明分选较差;偏度在0.02~0.61之间,平均0.32,为正偏态,说明沉积物以细组分为主;峰度分布范围在0.89~2.25,平均1.36,表现为尖峰状,见表5-1。以上四种粒度结构参数分析表明头屯河组表现出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5-1  9井区头屯河组J2t粒度结构参数表
井号
层位
         
样品数
均值
标准偏差
偏度
峰度
Mz
σ12
SKI
KG
101
J2t
2.27
1.02
0.51
1.41
1
LU7055
1.32~4.3
0.41~2.62
0.05~0.49
0.9~1.53
27
LU3072
2.59~4.28
0.47~2.36
0.14~0.61
1.03~2.19
14
LU2078
2.42~4.29
0.88~2.65
0.06~0.57
0.89~2.25
9
102
2.37~4.35
0.93~2.13
0.38~0.56
1.3~2.02
6
LU7169
1.68~3.75
1.01~2.14
0.02~0.49
0.92~1.48
9
全区
1.32~4.35
0.41~2.65
0.02~0.61
0.89~2.25
66
平均
3.13
1.48
0.32
1.36
 
利用萨胡提出的区分浅海与河流(三角洲)两种环境的判别式:
Y10.2852 Mz8.7604 124.8932 SKI0.0482 KG
Y1 7.4190  则为浅海砂;
Y1 7.4190  则为河流(三角洲)砂。
区分河流(三角洲)与浊流两种环境的判别式:
Y20.7215 Mz0.4030126.7322 SKI5.2927 KG
Y2 9.8433  则为河流(三角洲)砂;
智能巡检终端Y2 9.8433  则为浊流砂。
    任取9井区头屯河组油藏的样品,代入上述两个公式,计算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为河流(三角洲)砂,个别为浊流砂,其中Y1平均为-19.7964Y2平均为10.7279。结合两个判别式计算值的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属于三角洲,主要作用营力为河流。
由粒度资料所做的CM图,见附5-3,呈近于“S”形状,主要发育以滚动为主,滚动组分与悬浮组分相混合沉积OP段和均匀悬浮沉积PQ段为主,反应沉积物为典型的牵引流方式搬运,主要作用营力为河流。
5.1.1.4  重矿物特征
前人依据重矿物在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带的特征,得出了如下结论:
1) 陆梁隆起自二叠系乌尔禾组至白垩系吐谷鲁沉积时期,石西陆南地区始终为稳定重矿物高含量区。
2)石西、石南、陆南地区在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控于哈拉阿拉特山、德伦山和青格里底山三个物源方向。
根据重矿物鉴定结果,陆9井区头屯河组稳定重矿物有钛铁矿、石榴石、锆石、褐铁矿、电气石、尖晶石、白钛石、十字石、磁铁矿;不稳定矿物主要为榍石;不稳定自生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重晶石,见5-2ZTR值(锆石+电气石+金红石)以北部LU3072井向中部LU2078井变高,综合考虑陆梁隆起的沉积特征,确定该井区物源方向为北和北东向。
5-2  9井区头屯河组重矿物含量统计表
家谱管理系统
井号
稳定重矿物
不稳定矿物(自生)
 
绿
 
 
 
 
 
lu2078
52.8
16.4
7.7
3.0
1.9
0.7
 
0.9
 
83.5
1.0
13.1
2.1
 
彩陶泥
16.2
卷纸架
13
lu3072
19.6
4.6
7.1
1.5
6.5
0.3
 
 
0.5
40.1
0.8
56.4
0.6
 
57.8
18
lu7169
17.2
5.6
4.5
1.5
5.7
 
0.4
0.4
 
35.3
 
58.4
5.1
0.6
64.1
9
lu7055
19.6
4.9
7.2
3.4
5.6
0.5
0.2
 
0.3
41.6
 
51.4
1.2
 
52.6
9
5.1.1.5  沉积构造
碎屑岩中的物理成因构造具有良好的指向性,根据对陆9井区的岩心详细观察描述,头屯河组J2t砂层组沉积构造比较发育,沉积构造类型较丰富,主要有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前积型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断面可见碳化树杆、树枝,顺层定向分布
5.1.2  沉积相类型
地震、测井及地质沉积相综合分析表明,陆9井区头屯河组J2t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滩和河口坝亚相,见表5-3,砂层沉积相及测井相见5-4、附图5-4重点取心井综合柱状图见附图5-5~5-6
5-3  9井区头屯河组J2t沉积相类型
沉积相
沉积亚相
沉积微相
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滩、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
5-4  9井区区头屯河组J2t沉积微相划分表
微相代号
A
B
C
D
E
微相名称
水下分流河道
分流滩
河口坝
席状砂、远砂坝
前三角洲、天然堤、分流间湾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向湖内继续延伸的部分
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稍高部位,其外侧有时有天然堤或分流间湾
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定向水流活动基本消失的部位
微弱定向水流或湖流出现的部位
河道两侧、三角洲前缘以外的细粒物质沉积区
中、粗砂岩为主,是同一时间单元内沉积物最粗的部分
中砂岩为主,略细于分流河道
细砂岩为主
细砂岩、粉砂岩为主
泥岩、泥质粉、细砂岩夹粉、细砂岩条带或透镜体
韵律性
正韵律为主
正韵律
反韵律为主
不显韵律性
测井曲线形态
高阻,钟形*,锯齿,无夹层,底部有时变低
高阻,齿状较平直,桶状或钟形
高阻,桶状或漏斗状,较平直
中阻或高阻(含Ca),薄,尖齿状
低阻,平直或小锯齿
自然伽玛
低值,底部有时增高,锯齿
低值或桶状钟形
低值
中值
高值,平直或小锯齿
密度
——低值,变化较大
低值,变化较小
低值,较稳定
较低,含钙时极高
低值,扩径时更低
声波时差
——高值
高值,变化较小
高值,较稳定
较高,含钙时极低
高值,扩径时更高
5.1.3  沉积相展布
陆梁油田陆9井区头屯河组J2t总体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沉积微相纵向展布特征见附图5-7~5-9。自上而下,各单砂层平面沉积特征如下:
1J2t1砂层沉积相
地层厚度为4m~22m,砂岩厚度为1m~16m,砂岩百分比为40%~98%,物源方向为北和北东向,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滩、河口砂坝、席状砂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 LU7179LU7170井和LU7180井控制区域为河口砂坝沉积,远离物源区西南部和南部过渡为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沉积,其余部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分流滩沉积,附图5-10~5-11
2J2t2砂层沉积相
地层厚度为5m~12m,砂岩厚度为5m~15m,砂岩百分比为80%~98%,物源方向为北、北西和北东向,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滩、席状砂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远离物源区南部过渡为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沉积,其余部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分流滩沉
积,附图5-12~5-13
3J2t3砂层沉积相
J2t3砂层分布范围有限,仅集中分布于油藏东北部,地层厚度为0m~12m,砂岩厚度为0m~9m,砂岩百分比为70%~98%,物源方向为北向,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滩、席状砂,远离物源区西南部和南部过渡为席状砂沉积,其余部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分流滩沉积,附图5-14~5-15
5.1.4  沉积微相与储层岩性、含油性和物性的关系
5.1.4.1 微相岩性
不同微相带因水动力强度不同,导致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出现差异。对工区内6口取心井83.98m岩心的统计,可明显看出微相岩性之间的密切关系(5-5~5-6),即水下分流河道中的岩性最粗,粗砂岩和中砂岩比例最高,随着向两侧(分流滩、席状砂)和前方(河口坝、远砂坝)的距离增加,岩性逐渐变细。
5-5  分相带岩性统计表(据取心)    (单位:m
层位
岩性
水下分流河道
分流滩
河口坝
远砂坝、席状砂
心长
%
心长
%
心长
%
心长
%
J2t
粗砂岩
13.8
28.5
5.2
25.6
中砂岩
25.5
52.6
7.0
34.5
0.32
27.1
细砂岩
9.2
18.9
8.1
39.9
14
100
0.86
72.9
电热丝切割机
2.4.4.2 微相含油性
5-7可以看出头屯河组J2t的粗砂岩都100%有油气显示(多为富含油、油浸级)。一半以上的中砂岩有显示,而细砂岩基本无显示。由此可见,以细砂岩为主的微相很难形成油层,即使含油也不可能有可观的油气储量。根据这一认识,工区内头屯河组的J2t1虽然为砂岩沉积且处于油藏顶部,但由于岩性较细,物性较差,各种微相含油性较差。其它各小层内各微相的含油性也随细砂岩含量的增加而变差。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3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7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沉积   砂岩   分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