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变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后拨链器,简称后拨,是山地车、公路车等可变速自行车上面的变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链条在不同飞轮片上的变换,以应对不同的路况,让骑手更合理的利用身体驱动自行车前进。
3.然而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例如在颠簸路况时,颠簸和振动的惯性会促使链条导向构件与连接座发生相应的转动,从而导致链条发生松弛,造成链条脱落,导致后拨链器的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及自行车,旨在解决现有的后拨链器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包括:
6.基座构件、致动构件、可动构件、链条导向构件,所述致动构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上、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上,所述可动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一端;
7.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单向轴承、p关节座和主轴,所述单向轴承包括依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芯轴、滚动件和外部组件;
8.所述主轴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在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后与所述外部组件固定连接;
9.其中,所述主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不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
10.进一步的,所述p关节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设有安装座,所述芯轴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11.所述主轴的自由端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其中,所述外部组件固设于所述主轴的自由端上。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可控制构件,所述可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芯轴与所述p关节座相对转动或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
14.棘轮,所述棘轮同轴固设于所述芯轴上;
15.棘爪,所述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
16.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棘爪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连接或控制所述棘爪不与所述棘轮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侧壁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所述控制件包括:
18.开关轴,所述开关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棘爪同轴设置在所述开关轴上;
19.拔片,所述拔片同轴固设于所述开关轴上;
20.其中,当所述拔片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时,所述棘爪的自由端嵌入所述棘轮的其中一个齿槽内,当所述拔片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时,所述棘爪的自由端与所述棘轮的齿槽脱离。
21.进一步的,所述开关轴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柱部和外侧具有一缺口的第二圆柱部,所述棘轮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部上;
22.所述拔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套设部、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柱部,所述连接部一端连接于所述套设部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部形成夹角,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抵接部的连接处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或第二限位槽;
23.所述棘爪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连接部一端的凸缘;
24.所述控制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使所述棘爪嵌入所述棘轮的齿槽内的弹性复位件。
2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开关轴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座、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凸缘背离所述抵接部的一侧。
26.进一步的,所述芯轴外周侧圆周阵列有多个啮齿,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
27.啮合片,所述啮合片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啮合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啮齿配合的啮槽;
28.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芯轴与所述啮合片啮合后限定所述啮合片的位置。
2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30.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
31.凸轮,所述凸轮固设于所述转轴上;
32.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33.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限位轴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的一延伸端固设于所述可动构件上、另一延伸端抵紧于所述啮合片的外侧,用于驱使所述啮合片中的一延伸端一直抵紧于所述凸轮侧面。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其中:包括自行车本体和如上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所述阻尼式后拨链器安装在所述自行车本体上。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及自行车,其中:所述阻尼式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致动构件、可动构件、链条导向构件,所述致动构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上、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上,所述可动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一端,其中,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单向轴承、p关节座和主轴,所述单向轴承包括依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芯轴、滚动件和外部组件;所述主轴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在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后与所述外部组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主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不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
件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后拨链器的单向阻尼的目的,使得链条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松弛,大大的提高了后拨链器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的局部爆炸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的局部剖视图;
4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阻尼式后拨链器的局部爆炸图。
43.图中标识说明:
44.1、基座构件;11、致动构件;12、可动构件;13、链条导向构件;131、第一链板;132、第二链板;133、导向轮;134、张紧轮;14、垫片;15、避让槽;16、复位弹簧;2、单向轴承;21、芯轴;22、滚动件;23、外部组件;3、p关节座;32、第一安装槽;33、第一限位槽;34、第二限位槽;35、第三限位槽;36、第二安装槽;37、第一倾斜面;38、第二倾斜面;4、主轴;5、棘轮;51、棘爪;52、控制件;53、开关轴;54、拔片;55、齿槽;56、第三倾斜面;6、第一圆柱部;61、第二圆柱部;62、套设部;63、连接部;64、抵接部;65、凸缘;7、第一扭簧;8、啮齿;81、啮合片;82、啮槽;9、转轴;91、凸轮;92、限位轴;93、第二扭簧;10、安装座;101、p关节盖;102、第一旋转把手;103、第二旋转把手;104、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47.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4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49.实施例一:
50.结合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包括:
51.基座构件1、致动构件11、可动构件12、链条导向构件13,所述致动构件11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1上、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所述可动构件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13的一端;
52.其中,所述可动构件12包括单向轴承2、p关节座3和主轴4,所述单向轴承2包括依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芯轴(21)、滚动件22和外部组件23;
53.所述主轴4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1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在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3后与所述外部组件23固定连接;
54.其中,所述主轴4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22不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4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22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
55.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主要是对阻尼构件进行改进,而基座构件1、致动构件11、可动构件12和链条导向构件13均采用现有的相关技术的方案,本技术不再做过多阐述。
56.结合图1和图2,具体的,链条导向构件13包括第一链板131、第二链板132、导向轮133和张紧轮134,其中,导向轮133通过栓接的方式转动安装于第一链板131和第二链板132之间,且位于2个链板的一端,张紧轮134通过栓接的方式转动安装于第一链板131和第二链板132之间,且位于2个链板的另一端,其中,主轴4通过螺栓固设于第一链板131上的一端。
57.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组件23为外圈,滚动件22包括但不局限于滚针或滚珠,由于主轴4和p关节座3是转动连接,同时主轴4和外圈组件23固定连接,所以使得可动构件12与第一链板131发生相对转动时,p关节座3会与单向轴承2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基于单向轴承2本身具有的单向阻尼功能,使得主轴4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滚动件22不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4沿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22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
58.在自行车骑行的运用场景下,相关技术中的自行车在崎岖的地形骑行期间,颠簸和震动可导致链条导向构件13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链条产生不期望的松弛,而本技术的后拨链器具有单向阻尼的功能,具体的,主轴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滚动件22不与芯轴21产生摩擦力,主轴4沿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滚动件22与芯轴21产生摩擦力,也就是说,主轴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单向轴承2不会阻碍p关节座3与主轴4之间的转动,而主轴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单向轴承2会阻碍p关节座3与主轴4之间的转动,使得链条导向构件13无法逆时针旋转,即使得链条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松弛。
59.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一实施例中,
60.所述p关节座3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2,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固设有安装座10,所述芯轴21与所述安装座10连接;
61.所述主轴4的自由端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3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其中,所述外部组件23固设于所述主轴4的自由端上。
62.在本实施例中,p关节座3与致动构件11转动连接、且与第一链板131转动连接,具体的,p关节座3和第一链板131之间设置有垫片14,垫片14与第一链板131固定连接,p关节座3靠近第一链板131的一端设置有避让槽15,避让槽15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
一端固设于避让槽15的槽底、另一端固设于垫片14,用以在p关节座3转动到预设位置后复位p关节座3。
63.在本实施例中,p关节座3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32连通的第二安装槽36,主轴4穿过第二安装槽36并伸入第一安装槽32内,实现与外部组件23的固定连接,链条导向构件13、第一链板131、主轴4和外部组件23同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滚动件22不与芯轴21产生摩擦力,即芯轴21与p关节座3无摩擦接触,而链条导向构件13、第一链板131、主轴4和外部组件23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滚动件22与芯轴21产生摩擦力,即芯轴21与p关节座3为摩擦接触,进而阻碍链条导向构件13朝不期望的方向转动。
64.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阻尼式后拨链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的可控制构件,所述可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芯轴21与所述p关节座3相对转动或固定。
65.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本技术后拨链器的适用性,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控制芯轴21的可控制构件,为了便于说明,将该可控制构件所对应的模式命名为颠簸模式和平顺模式,其中,颠簸模式的具体应用场景如下,骑行用户可以在颠簸路况选择利用可控制构件控制芯轴21与安装座10相对固定,从而使得链条导向构件13在朝第一方向转动时,单向轴承2不产生单向阻尼作用,以及使得链条导向构件13朝第二方向转动时,向轴承2产生单向阻尼作用;而平顺模式的具体应用场景如下,骑行用户可以在平顺路况选择利用链条导向构件13控制芯轴21与单向轴承2相对转动,即无论链条导向构件13朝第一方向转动还是朝第二方向转动,单向轴承2均不产生单向阻尼作用,通过上述对控制构件5的模式的选择,能够有效提高骑行用户的操纵舒适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骑行过程中,具体在何种路况选择何种控制模式,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66.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
67.棘轮5,所述棘轮5同轴固设于所述芯轴21上;
68.棘爪51,所述棘爪5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0上;
69.控制件52,所述控制件5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并与所述棘爪5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棘爪51与所述棘轮5连接或控制所述棘爪51不与所述棘轮5连接。
7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0可以通过栓接的方式与p关节座3连接,安装座10位于棘轮5和单向轴承2之间,其中,芯轴2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在本实施例中,棘轮5可以通过键连接的方式与芯轴21固定,在实际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件52控制棘爪51与棘轮5连接,即将棘爪51的自由端嵌入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内,使得棘爪51和芯轴21不能再转动,即芯轴21相对于p关节座3固定,此时后拨链器进入平顺模式;或者将棘爪51的自由端从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拔出,使得棘轮5和芯轴21可以同时转动,即芯轴21相对于p关节座3转动,此时后拨链器进入颠簸模式。
71.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侧壁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3、第二限位槽34和第三限位槽35,所述控制件52包括:
72.开关轴53,所述开关轴5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所述棘爪51同轴设置在所述开关轴53上;
73.拔片54,所述拔片54同轴固设于所述开关轴53上;
74.其中,当所述拔片54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33内时,所述棘爪51的自由端
与所述棘轮5的齿槽55脱离并进入所述第三限位槽35内,当所述拔片54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34内时,所述棘爪51的自由端嵌入所述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内。
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33和第二限位槽34间隔设置,其中,拔片54的转动由开关轴53控制,需要后拨链器进入平顺模式时,通过转动开关轴53,带动棘爪51转动,并使得棘爪51的自由端嵌入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内,而由于第二限位槽34的存在,拔片54会嵌入第二限位槽34内并被限位,只有当开关轴53受到外力,例如用户对开关轴53施加相反的力使棘爪51的自由端朝齿槽55远离的方向转动时,拔片54才会从第二限位槽34内滑出,同理可知,第一限位槽33用于在棘爪51远离齿槽55后对拔片54进行限位,第三限位槽35用于在棘爪51远离齿槽55后对棘爪51进行限位,也就是说,第一限位槽33、第二限位槽34和第三限位槽35可以通过拔片54的配合使用,减少开关轴53产生不期望的转动,进而实现对后拨链器一直处于期望的平顺模式或者颠簸模式。
76.应当理解的是,在制造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第三限位槽35可以不被需要,由于拔片54被第一限位槽33所限位,导致开关轴53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转动的,进而使得棘爪51不会与安装座10发生不期望的转动,通过第一限位槽33和第三限位槽35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控制件52与安装座10之间的限位稳定性。
77.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轴5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柱部6和外侧具有一缺口的第二圆柱部61,所述棘轮5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部6上;
78.所述拔片54包括依次连接的套设部62、连接部63和抵接部64,所述连接部63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柱部61,所述连接部63一端连接于所述套设部62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部64形成夹角,其中,所述连接部63与抵接部64的连接处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
79.所述棘爪51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连接部63一端的凸缘65;
80.所述控制件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且用于驱使所述棘爪51嵌入所述棘轮5的齿槽55内的弹性复位件。
81.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轴53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其中,开关轴5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102,以方便旋转开关轴53,开关轴53的另一端套接固定有限位环104,限位环104抵触于安装座10背离第一旋转把手102的一端,以达到限制开关轴53与安装座10分离。
8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p关节座3上还设置有用于密闭第一安装槽32的槽口的p关节盖101,p关节盖101可以通过栓接的方式与p关节座3可拆卸连接,从而对第一安装槽32内的结构起到防尘以及保护的作用,其中,开关轴53穿过p关节盖101并与第一旋转把手102固定连接。
83.由于拔片54与开关轴53同轴转动,所以为了便于将拔片54嵌入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以及便于将棘爪51的自由端嵌入第三限位槽35,本技术的第一限位槽33、第二限位槽34和第二限位槽34的结构一致,其中,第二限位槽3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倾斜面37和第二倾斜面38,第一倾斜面37和第二倾斜面3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部63和抵接部64的连接处可以较好的卡位于第一限位槽33内或第二限位槽34内,并且连接部63的一侧可以抵紧于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的第一倾斜面37,抵接部64的一侧可以抵紧于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的第二倾斜面38,即增大拔片54与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限位槽33和第二限位槽34对拔片54
的限位稳定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棘爪51的自由端一侧上也设置有与第三限位槽35内的第一倾斜面37抵触的第三倾斜面56。
84.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的,套设部62、连接部63和抵接部64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拔片54的结构稳定性,其中,连接部63和抵接部64夹角呈90度。
85.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少人工操作,以及提高后拨链器的使用便利性,在安装座10上设置有弹性复位件,一是用于用户在驱使拔片54与第一限位槽33脱离后,自动驱使棘爪51嵌入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内,二是用于将抵接部64的一侧抵紧于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的第二倾斜面38上,以提高拔片54与安装座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86.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开关轴53的第一扭簧7,所述第一扭簧7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座10、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凸缘65背离所述抵接部64的一侧。
87.在本实施例中,棘爪51用于与开关轴53连接的转动端设置有凸缘65,凸缘65两侧分别用于抵触套设部62和第一扭簧7,具体的,第一扭簧7和棘爪51均套设于开关轴53上,其中,棘爪51的转动端位于第一扭簧7的簧圈上方,第一扭簧7的两端分别和安装座10背离限位环104的一侧和凸缘65背离抵接部64的一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扭簧7在安装的时候,第一扭簧7应当是一直具备驱使凸缘65转动的弹性力,具体的,应当是驱使凸缘65带动棘爪51的自由端朝棘轮5的齿槽55嵌入的方向转动的弹性力。
88.实施例二:
89.结合图6,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控制构件,具体的:所述芯轴21外周侧圆周阵列有多个啮齿8,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
90.啮合片81,所述啮合片81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且所述啮合片8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啮齿8配合的啮槽82;
91.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芯轴21与所述啮合片81啮合后限定所述啮合片81的位置。
92.在本实施例中,啮合片81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上,在本实施例中,芯轴21被设计成圆柱状,以实现增加啮齿8的数量的目的,同时,啮合片81设计成c型,可以增加啮合片81和芯轴21之间的啮合强度,并减少单个啮齿8受到的负荷,延长控制构件的使用寿命。
93.需要进入颠簸模式时,通过定位组件将啮合片81与啮齿8啮合,使得芯轴21与可动构件12相对固定,而需要进入平顺模式时,只需要控制定位组件,使得啮合片81与啮齿8分离即可,操作简单易实现。
94.具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95.转轴9,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
96.凸轮91,所述凸轮91固设于所述转轴9上;
97.限位轴92,所述限位轴92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
98.第二扭簧93,所述第二扭簧93套设于所述限位轴92上,且所述第二扭簧93的一延伸端固设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另一延伸端抵紧于所述啮合片81的外侧,用于驱使所述啮合片81中的一延伸端一直抵紧于所述凸轮91侧面。
99.在本实施例中,转轴9可以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0,且转轴9延伸穿过连接盖体并与第二旋转把手103固定,从而方便骑行用户通过第二旋转把手103控制转轴9转动,
其中,啮合片81的一端位于第二扭簧93和凸轮91之间的位置。
100.从颠簸模式进入平顺模式时,骑行用户转动第二旋转把手103,带动转轴9、凸轮91转动,凸轮91的尖端挤压啮合片81对应的一延伸端,进而带动啮合片81与啮齿8分离,也就是说,此时芯轴21没有被抱紧,故单向阻力失效,其中,由于第二扭簧93的存在,使得凸轮91会与啮合片81一直保持接触状态,从而对凸轮91起到限位的作用。
101.而从平顺模式进入颠簸模式时,反向转动转轴9,带动凸轮91转动,啮合片81在第二扭簧93的作用下从抵紧于凸轮91尖端(凸轮91离其转动轴线最短的一端)移动至抵紧于凸轮91的非尖端(凸轮91离其转动轴线非最短的一端),此时,啮合片81与安装座10发生转动,直至与啮齿8啮合,也就是说,此时芯轴21被抱紧,单向轴承2和p关节座3相固定,实现上述单向阻尼效果。
10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轴92固设于安装座10上,由于第二扭簧93具有较佳的弹性形变能力,所以可以持续将啮合片81的一延伸端抵紧于凸轮91周侧。
1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和如上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所述阻尼式后拨链器安装在所述自行车本体(未图示)上。
104.由于本技术的后拨链器结构简单且紧凑,使得本技术的后拨链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10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1)、致动构件(11)、可动构件(12)、链条导向构件(13),所述致动构件(11)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1)上、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所述可动构件(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13)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12)包括单向轴承(2)、p关节座(3)和主轴(4),所述单向轴承(2)包括依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芯轴(21)、滚动件(22)和外部组件(23);所述主轴(4)与所述链条导向构件(1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在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3)后与所述外部组件(2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主轴(4)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22)不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4)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22)与所述芯轴(21)产生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关节座(3)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2),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固设有安装座(10),所述芯轴(21)与所述安装座(10)连接;所述主轴(4)的自由端穿设于所述p关节座(3)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其中,所述外部组件(23)固设于所述主轴(4)的自由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的可控制构件,所述可控制构件用于控制所述芯轴(21)与所述p关节座(3)相对转动或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棘轮(5),所述棘轮(5)同轴固设于所述芯轴(21)上;棘爪(51),所述棘爪(5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0)上;控制件(52),所述控制件(5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并与所述棘爪(5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棘爪(51)与所述棘轮(5)连接或控制所述棘爪(51)不与所述棘轮(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侧壁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3)、第二限位槽(34),所述控制件(52)包括:开关轴(53),所述开关轴(5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2)内,所述棘爪(51)同轴设置在所述开关轴(53)上;拔片(54),所述拔片(54)同轴固设于所述开关轴(53)上;其中,当所述拔片(54)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33)内时,所述棘爪(51)的自由端与所述棘轮(5)的齿槽(55)脱离,当所述拔片(54)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34)内时,所述棘爪(51)的自由端嵌入所述棘轮(5)的其中一个齿槽(55)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轴(5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圆柱部(6)和外侧具有一缺口的第二圆柱部(61),所述棘轮(5)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部(6)上;所述拔片(54)包括依次连接的套设部(62)、连接部(63)和抵接部(64),所述连接部(63)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柱部(61),所述连接部(63)一端连接于所述套设部(62)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抵接部(64)形成夹角,其中,所述连接部(63)与抵接部(64)的连接处用于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33)或第二限位槽(34);所述棘爪(51)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连接部(63)一端的凸缘(65);
所述控制件(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且用于驱使所述棘爪(51)嵌入所述棘轮(5)的齿槽(55)内的弹性复位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开关轴(53)的第一扭簧(7),所述第一扭簧(7)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座(10)、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凸缘(65)背离所述抵接部(64)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1)外周侧圆周阵列有多个啮齿(8),所述可控制构件包括:啮合片(81),所述啮合片(81)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且所述啮合片(8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啮齿(8)配合的啮槽(82);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所述芯轴(21)与所述啮合片(81)啮合后限定所述啮合片(81)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转轴(9),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10)上;凸轮(91),所述凸轮(91)固设于所述转轴(9)上;限位轴(92),所述限位轴(92)固设于所述安装座(10)上;第二扭簧(93),所述第二扭簧(93)套设于所述限位轴(92)上,且所述第二扭簧(93)的一延伸端固设于所述可动构件(12)上、另一延伸端抵紧于所述啮合片(81)的外侧,用于驱使所述啮合片(81)中的一延伸端一直抵紧于所述凸轮(91)侧面。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式后拨链器,所述阻尼式后拨链器安装在所述自行车本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阻尼式后拨链器及自行车,阻尼式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致动构件、可动构件、链条导向构件,可动构件包括单向轴承、P关节座和主轴,单向轴承包括依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芯轴、滚动件和外部组件;主轴与链条导向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在穿设于P关节座后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其中,主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不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所述主轴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芯轴产生摩擦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后拨链器的单向阻尼的目的,使得链条不会产生不期望的松弛,大大的提高了后拨链器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性和适用性。性和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

刘春生 熊斌 周慧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9:1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构件   棘爪   阻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