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

基 坑 监 测 方 案
1.编制依据
1.1 本工程施工图及施工合同;
1.2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控制坐标、高程控制点;
1.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4《国家一、二等水准侧量规范》GB/T12897-2006;
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
1.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1.8《施工组织设计》;
1.9《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1.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2.工程概况
2.1.1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10.5万平方米,合同价4.1亿,合同工期491天,计划开工日期:2021年12月,计划竣工日期:2023年4月。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65-6.50m,基坑周边北侧为项目住宅地块,西侧为空地,南侧观海路距离基坑约18m,东侧为芙蓉路距离基坑10m。周边2倍深度影响范围内,无需要保护的地下管线、建筑。
3.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周边环境状况
3.1 场地地形、地貌
1)、本工程位于合肥市经开区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观海路与芙蓉路交口。场地地势:场地内地形略有起伏,西南高、东北低。基坑开挖深度1.65-6.50m,基坑周边:北侧为项目住宅地块,西侧为空地,南侧观海路距离基坑约18m,东侧为芙蓉路距离基坑10m。周边2倍深
度影响范围内,无需要保护的地下管线、建筑。本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所有剖面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0.9。基坑使用期为3-4个月。
2)、地基土的构成及其特征: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原位测试分层,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定名,该场地内各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
①层杂填土
②层粘土
③层粘土,基坑底落于
③层粘土,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上层滞水,分布于①层杂填土。糖果模具
3.3 地下水概述
本场地中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①层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下伏基岩中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素填土中,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50~5.50m;部分钻孔未见上层滞水。集中于地势较低或填土较厚地段。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以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进行侧向散流排泄。地下水水量、水位的变化幅度受天气影响明显,在丰水期地下水位较高,最高接近地表,水量中等;枯水期水位较低,部分地段无地下水,水量贫乏;年变化幅度约1.0~1.5m。
3.4 周边环境状况
北侧为项目住宅地块,西侧为空地,南侧观海路距离基坑约18m,东侧为芙蓉路距离基坑10m。
4.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外侧地面沉降及边坡坡顶位移、周边地面、地表裂缝、地下水位),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4.1 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根据监测分析结果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附加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可根据监测数据和成果判别工程是否安全。
4.2 作为设计与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
设计计算中未曾考虑的各种复杂因素,都可以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分析加以局部修改和完善,即将施工监测和信息反馈看作设计的一部分,前期设计和后期设计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4.3 作为施工开挖方案修改的依据
根据工程施工的结果来判断和鉴别原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和适当,必要还需对原开挖方案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修改。
4.4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虹膜定位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
4.5 积累经验以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基坑现场监测不仅确保了本基坑工程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实体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结构和土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真实反应,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和作用下基坑系统的综合体现,因而也为该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5.监测内容和项目
5.1 基坑的监测内容包括
监测内容为基坑外侧地面沉降及边坡坡顶位移、周边地面、地表裂缝、地下水位,监测点间距宜为20m,监测方法及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5.2 主要的监测项目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规范规定应监测的项目一般有以下方面:基坑边坡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周边道路、管线沉降监测点,坑外水位监测点。具体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综合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
6.基准点、观测点布设与保护
与业主委派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共用监测点
7.监测方法
7.1水平位移监测点观测
根据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测量条件,若置站基准点既能后视另一基准点又能通视基坑内监测点,则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如基准点在基坑以外,且无法通视则可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进行。
全站仪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位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俩个已知点连线夹角的方法。
全站仪后方交会是在已知点的后方进行的交汇,测量时在待测点P设站,通过测量其前面两个以上已知点与待测点连线的夹角与距离来确定P点的平面布置的方法,也就是说待测点是在已知点的后方。
变形测量主要关注测点的坐标变化值,对坐标的相对变化量精度要求很高,而对测点的绝对坐标值测量精度要求不高;变形有明显的方向性,主要位移一般指向临空侧。监测过程中要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仪器:Leica TS02或同等精度的全站仪
角度测量标准偏差:2″
距离测量标准偏差:2mm+2×106D
表7-1  基坑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设计控制值(mm)
≤30
30~60
控制器外壳>60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5g怎么做
≤1.5
≤3.0
≤6.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
7.2 竖向位移监测点观测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按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基准点联测一条二级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并取其平均值,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为了保证观测精度,每次测量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水准线路。
仪器设备
仪器:Trimble DiNi03或Leica DNA03电子水准仪一套
精度:±0.3mm/km。
计费系统3) 裂缝、水位观测依现场实际情况而定,锚杆及桩身检测依据设计要求实施
8.监测频率
8.1 基坑围护体系监测频率
基坑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观测、基坑支护桩顶部竖向位移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桩体测斜)按下面监测频率执行。
8.1.1 围护桩浇灌完成后开始布点,进行第一次观测
8.1.2 后期观测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而定,并按照第一次观测的方法固定设备、固定人员、固定线路进行观测
表8-1 整个监测期内的监测频率如下表
基坑设计安全等级
施工进度
监测频率
三级
开挖深度
小于等于1/3基坑设计深度
1次/(2~3)天
1/3~2/3基坑设计深度
1次/(1~2)天
2/3基坑设计深度至基坑底
(1~2)次/天
底板浇筑后
时间
小于等于7天
1次/天
7~14天
1次/3天
14~28天
1次/5天
大于28天
1次/7天
上述监测频率为正常施工情况下的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增加监测次数直至危险或隐患解除为止。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根据方案设计给出预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根据方案设计给出预警值);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4:3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4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坑   监测   工程   施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