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中风的方法_面部中风嘴歪怎么

面部中风的方法_面部中风嘴歪怎么
脸部中风是属于中风疾病类的一种,它的主要部分表现在面部,也就是医学上称之为面瘫疾病。那么,患上面部中风要怎么去呢?以下便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面部中风的方法看,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面部中风的症状张力计算
脸部一侧麻木、讲话不灵活、嘴歪、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讲话困难、面部肌肉活动受阻等,面瘫是面部中风前兆。脸部中风的原因由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过猛、血压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脸部中风。脸中风怎么脸部中风可以通过内调、外敷、针灸等方法。
面部中风的西医方法
脑卒中需要急诊处理。迅速处理有时可减轻疾病并防止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最初几小时内。医生首先应给病人吸氧,同时输液以保证液体和营养物质的输入。
进展性脑卒中的患者应给予抗凝剂如肝素,但这些药物在完全性脑卒中中是无效的,而且不能用于高血压患者,也决不能用于脑出血患者,因为这些药物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最近有研究提示,如果链激酶、组织型溶酶原激活物等溶解栓子的药物在脑卒中的最初3小时内给予,瘫痪或其他症状就可防止或逆转。必须立即做检查以确定脑卒中的原因是栓塞或是出血,因为出血不能用溶栓的药物。其他一些可能通过阻断脑特异神经递质的受体而改善脑功能的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
一旦脑卒中发展完全,某些脑组织死亡,血流供应的重建也无法逆转其功能。因此外科通常是无效的。然而,在某些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改善其狭窄的程度可以降低以后脑卒中的危险性。
为了减少由于急性脑卒中造成的脑组织肿胀和颅内压力增高,可以用甘露醇,偶尔也可用皮质类固醇。严重脑卒中的患者可以安置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可采取某种措施以防止皮肤的褥疮,同时应注意膀胱和直肠的功能。如心衰、心律不齐、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脑卒中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如抑郁等,因此一旦患者伴有抑郁,家属和朋友一定要告诉医生。抑郁可通过药物和精神而得到改善。
指纹识别模块
面部中风的中医方法
原则: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分证论治
【中经络】
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纱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通络;涤痰汤涤痰开窍。瘀血症状突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可加重桃仁、红花等药物剂量,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舌苔黄腻,烦躁不安等有热象者,加黄芩、山栀以清热泻火。头晕、头痛加菊花、夏枯草以平肝熄风。若大便不通,可加大黄通腑泻热凉血,大黄用量宜轻,以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本型也可选用现代经验方化痰通络汤,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脾运化;配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泻热凉血。
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川牛膝引血下行;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伴头晕、头痛加菊花、桑叶,疏风清热;心烦易怒加丹皮、郁金,凉血开郁;便干便秘加生大黄。若症见神识恍惚,迷蒙者,为风火上扰清窍,由中经络向中脏腑转化,可配合灌服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以开窍醒
神。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治法:通腑化痰。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方中生大黄荡涤肠胃,通腑泄热;芒硝咸寒软坚;枳实泄痞;厚朴宽满。可加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加丹参活血通络。热象明显者,加山栀、黄芩;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麦冬、玄参。本型也可选用现代经验方星蒌承气汤,方中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泄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若大便多日未解,痰热积滞较甚而出现躁扰不宁,时清时寐,谵妄者,此为浊气不降,携气血上逆,犯于脑窍而为中脏腑证,按中脏腑的痰热内闭清窍论治。
空调用制冷技术针对本证腑气不通,而采用化痰通腑法,一可通畅腑气,祛瘀达络,敷布气血,使半身不遂等症进一步好转;二可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到防闭防脱之目的;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4、气虚血瘀小蒸箱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觥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药:补阳还五汤。
本方重用黄芪补气,配当归养血,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以活血化瘀通络。 中风病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多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故此方亦常用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以益气通络;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郁金以祛痰利窍;心悸、喘息,加桂枝、炙甘草以温经通阳;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以舒筋活络;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以通络;下肢瘫软无力者,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牛膝以强壮筋骨;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鬼箭羽、鸡血藤等破血通络之品。
5、肝阳上亢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
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
方中怀牛膝补肝肾,并引血下行;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滋养阴液,以制亢阳;茵陈、麦芽、川栋子清泄肝阳,条达肝气;甘草、麦芽和胃调中。并可配以钩藤、菊花熄风清热。挟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心烦失眠者,加黄芩、栀子以清心除烦,加夜交藤、珍珠母以镇心安神;头痛重者,加生石决明、夏枯草以清肝熄风。
【中腑脏】
1、痰热内闭清窍(阳闭)
症状: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羚羊角为清肝熄风主药;桑叶疏风清热;钩藤、菊花平肝熄风;生地清热凉血;白芍柔肝养血;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安宫牛黄丸可辛凉透窍。 若痰热内盛,喉间有痰声,可加服竹沥水20-30d,或猴枣散0.3-0.6g以豁痰镇痉。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有力者,可加龙胆草、栀子以清肝泻火;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者,削口生大黄、枳实、芒硝以通腑导滞。浮动轴承
2、痰湿蒙塞心神(阴闭)
症状: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温阳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健脾燥湿化痰;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石菖蒲化痰开窍;人参扶助正气。苏合香丸芳香化浊,开窍醒神。寒象明显,加桂枝温阳化饮;兼有风象者,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3、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脱证)
症状: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手撤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肾壮阳,二药合用以奏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汗出不止加山萸肉、黄芪、龙骨、牡蛎以敛汗固脱;兼有瘀象者,加丹参。 此证即为辨证要点中所提之脱证。
中风后遗症
中风病属内科急症,其发病急,变化快,急性发作期尤其是中脏腑的闭证与脱证要以开闭、固脱为要,可配合以下治法,病情严重者应积极配合西医救治。后遗症期可配合下列外治法,以促进康复。
1)阳闭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i静滴,每日2次。可配合灌服牛黄清心丸,每次1-2丸,每日3-4次。痰多化热者用穿琥宁静滴。缺血性中风病可辨证选用脉络宁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5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4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中风   化痰   患者   方药   通络   症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