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
2002611 10:17:26
已访问次数:4
标准名称:
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ICS分类号
采标情况
SY/T
5478
92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20917
19930301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
西南石油学院负责起草、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参加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478—92
  ─────────────────────────────────
氮气冷却系统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1992—09—17发布                                    1993—02—01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478—92
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碳酸盐岩成岩阶段的划分、命名、依据、标志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及特征研究。
成岩阶段的划分依据
2.1  岩石学标志
2.1.1  碳酸盐自生矿物的分布、组构特征及生成顺序。
2.1.2  非碳酸盐自生矿物的分布、组构特征及生成顺序。
2.2  古温度
    根据碳酸盐自生矿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体或沥青反射率()与古温度的经验式计算。
2.3  镜质体或沥青反射率()。
2.4  有机质成熟度。
成岩阶段与成岩环境的划分及对应关系
3.1  成岩阶段的划分
    渐进的埋藏成岩过程可依次划分为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及晚成岩阶段。由于构造运动的多期性,碳酸盐岩可多次被抬升进入表生成岩阶段。
3.2  成岩环境的划分
    成岩环境可分为近地表的同生成岩环境(包括湖底、海底、潮上、大气淡水、混合水等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包括浅埋藏、中埋藏及深埋藏成岩环境),以及表生成岩环境。
3.3  成岩阶段与成岩环境的对应关系
3.3.1  同生成岩阶段湖底、海底、潮上、大气淡水及混合水成岩环境。
3.3.2  早成岩阶段浅埋藏成岩环境。
3.3.3  晚成岩阶段中埋藏及深埋藏成岩环境。
3.3.4  表升成岩阶段表生成岩环境。
各成岩阶段的标志
    不同成岩阶段的岩石学、古温度、镜质体或沥青反射率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的标志见表1
4.1  同生成岩阶段及其岩石学标志
    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的时期称同生成岩阶段。
4.1.1  浅海海底同生成岩阶段的岩石学标志
4.1.1.1  生物成岩作用标志
    a.藻钻孔;
    b.泥晶套;
    c.颗粒泥晶化。
4.1.1.2  方解石胶结
    主要是文石或镁方解石胶结物新生变形的产物,化学组分中含碳酸镁可达12mol,其组构特征为:
    a.颗粒硬化:硬化的粪球粒、鲕粒、葡萄石等;
    b.薄边胶结:由微粒状、纤维状或马牙状(复三方偏三角面体)等晶体组成;
    c.等厚环边胶结:由纤维状或马牙状、细柱状、叶片状等晶体组成;
    d.球粒状胶结:由细晶镶嵌结构或粒状方解石组成球粒假象。
4.1.1.3  交代的白云石和白云石胶结物
    由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一般为粉晶或细晶,半自形、自形,有序度低,富钙贫铁,晶体较混浊。有时呈胶结物形态产出。呈斑块、透镜、纹层或薄层状的交代白云岩中常发育经间孔隙。
4.1.1.4  自生石膏
    防辐射电磁炉板状、条状、放射纤维状,常与白云石共生。
4.1.1.5  自生海绿石
    防水摄像头鲕粒或显微集晶粒状。
4.1.1.6  自生鲕绿泥石。
4.1.2  潮上同生成岩交代的岩石学标志
4.1.2.1  交代的白云石
    有蒸发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有时可呈胶结物形态产出。一般为泥、粉晶半自形和他形粒状或分散状,以富钙贫铁为特征,有序度低,常与石膏等蒸发矿物共生。保持原岩或原组分的组构特征以及白云石化晶间孔隙发育是其重要鉴定标志。
4.1.2.2  自生石膏
    呈板状、条状、放射纤维状以及核状。
4.1.2.3  鸟眼孔隙
4.1.2.4  伴生的潮坪沉积构造
    a.  鸟眼构造;
    b.  藻席;
    c.  干裂角砾;
    d.  帐篷构造。
4.1.3  深水海底同生成岩阶段的岩石学标志
4.1.3.1  方解石胶结物
    原始成分为镁方解石和部分文石。成岩转化后成为泥晶或微晶或细粉晶方解石,还可呈置换的纤维状结构。碳酸镁含量有时可达3.55mol
4.1.3.2  白云石胶结物
    一般为泥晶或微晶、细粉晶的自形晶体。有时形成集晶粒状大晶体(晶径可达60),具雾心,有时见生长环带,内部常有碳酸盐和非碳酸盐包裹物。偶见其交代方解石及生物骨壳。
4.1.4  湖底同生成岩阶段的岩石学标志
4.1.4.1  生物成岩标志
    a.  藻钻孔;
    b.  泥晶套;
    c.  颗粒泥晶化。
4.1.4.2  方解石胶结物
    a.  颗粒硬化:硬化的粪球粒、鲕粒、球粒等;
    b.  泥晶、微晶、细粉晶粒状,或形成薄环边胶结;
    c.  马牙状薄环边胶结。
4.1.4.3  白云石胶结物及交代的白云石
    泥晶、微晶、粉晶自形至半自形晶粒,有时成薄环边胶结。呈斑块、透镜、纹层或薄层状交代时常发育晶间孔隙。
4.1.4.4  自生石膏
    板状、条状、纤维状等。
4.1.4.5  自生海绿石。
4.1.4.6  自生鲕绿泥石。
4.1.5  大气淡水同生成岩阶段的岩石学标志
4.1.5.1  方解石胶结物
    一般为无铁方解石,在还原的潜流带中可形成含铁方解石,其组构特征为:
    a.  小菱形等粒状或细马牙状薄环边胶结;
    b.  多期胶结物的连锁镶嵌结构:方解石胶结物呈微细晶或马牙状叶片状粗晶粒状的孔隙充填组构;
    c.  共轴胶结:在该环境最发育,以棘屑的共轴增生最突出;
    d.  新月型胶结和重力(或悬垂)胶结。
4.1.5.2  白云石胶结物及交代的白云石
    晶径一般为粉细晶,不同形成机制的白云石其特征有一定区别。
    a.  大气淡水白云石:自形,透明,主要为胶结物;
    b.  调整白云石:半自形至自形,具胶结和交代两种组构。交代白云石常呈分散状,当呈斑块状或透镜状产出时,常发育晶间孔隙;
    c.  混合水白云石:自形,常具雾心亮边或环带结构。具有胶结和交代两种组构。呈斑块或透镜状交代时常发育晶间孔隙。
4.1.5.3  镁方解石和文石组分的新生变形
    镁方解石和文石质生物骨壳、颗粒及胶结物与基质等组分向方解石转化。常伴有重结晶现象。其原始组构能较好或部分地保存。
4.1.5.4  溶蚀孔隙
    a.  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溶模(铸模)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
    b.  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溶孔、溶洞、溶沟与溶缝。
4.1.5.5  渗流粉砂与渗流豆粒
    发育于渗流带中。
4.1.6  海水淡水混合同生成岩阶段的岩石学标志
tpe薄膜 4.1.6.1  方解石胶结物
    a.  微晶和叶片状胶结:形成于淡水端;
    b.  纤维状环边胶结:是镁方解石新生变形的产物。形成于近海水端。
4.1.6.2  白云石胶结物和交代的白云石
    a.  混合水白云石:自形,有时为畸形。常具雾心亮边。细至粗晶结构。具胶结和交代两种组构。呈斑块状、透镜状或层状交代的白云岩中常发育晶间孔隙;
    b.  调整白云石:晶体呈半自形、自形、较混浊。
4.1.6.3  交代的氧化硅矿物
    形成瘤状燧石。有时可形成自生石英。
4.2  成岩阶段及其主要标志
    原碳酸盐沉积物接受新沉积物覆盖后,从海水、大气淡水和混合水影响不到的深度开始,至变质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与变化时期称成岩作用阶段。按埋藏及成岩顺序分早成岩与晚成岩两个阶段。
4.2.1  早成岩阶段的主要标志
4.2.1.1  古温度
    常温至80℃。
4.2.1.2  镜质体或沥青反射率(
    0.4%~0.5
4.2.1.3  有机质成熟度
    未成熟半成熟,形成生物气。
4.2.1.4  岩石学标志
4.2.1.4.1  压实构造
    a.  薄纹层、包粒皮壳及化石壳层的破裂、折断及错位;采集重构
    b.  颗粒的破碎、变形及定向排列;
    c.  颗粒的平面与曲面(凹凸)接触;
    d.  套叠构造;
    e.  泥裂、鸟眼及其他原生孔隙变形、封闭或消失;
    f.  有机质纹层破坏或变形为不规则细脉状。
4.2.1.4.2  压溶构造
    a.  颗粒缝合接触;
    b.  缝合线。
4.2.1.4.3  方解石胶结物
    一般为无铁方解石。含铁方解石形成于较深或富含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条件下,组构特征为:
    a.  晶粒状镶嵌结构:晶粒以细晶为主;
    b.  被置换的纤维状、球粒状、马牙状及叶片状组构;
    c.  微晶、微亮晶及稍粗的晶粒:见于原深海沉积的细孔隙中;
    d.  共轴环边胶结;
    e.  可能出现连晶胶结。
穿针引线器 4.2.1.4.4  白云石胶结物及交代的白云石
    形成机制有埋藏、压实、可能还有调整、热水白云石化作用,组构特征为:
    a.  细晶粒状镶嵌结构;
    b.  半透明细晶自形白云石衬垫胶结;
    c.  有时见畸形的菱形晶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214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成岩   胶结   阶段   方解石   组构   孔隙   交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