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壳灰低温碳化炉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稻壳灰低温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稻壳,一种水稻生产中利用不足的副产品;其中含有较少的不稳定碳,但含有高达20%的二氧化硅。我国由于稻米的生产导致每年有近40万吨稻壳中的二氧化硅产生。因此,若能将稻壳中的硅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的硅;那么将能为稻壳的无害化处理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3.现有技术中也有人尝试过对稻壳中的硅进行硅肥化利用,如中国专利cn202011468827.7就公开了一种利用稻壳制备可喷施液体硅肥的方法。但该方法只关注于稻壳灰硅肥与农药的混合使用时易失效的问题,却没有认识到稻壳灰硅肥的最佳利用方式是使水稻通过叶面吸收硅肥的方式来增强硅肥的施加效果;因而其制备的稻壳灰硅肥在利用率方面还存在不足。此外,该种制备稻壳灰硅肥的方法步骤复杂,需要运用专门的稻壳灰烧制设备,不利于生产者的大规模低成本的制备稻壳灰硅肥。
4.针对稻壳灰的烧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3116790.6,名称为生产活性稻壳灰的装置公开了将水稻稻壳燃烧生产硅肥的方法。但是该专利是将内层的稻壳燃烧后作为燃烧源去燃烧剩余稻壳,该方法没有专门的燃烧中心,稻壳本身不易燃烧,作为燃烧源将会使稻壳燃烧缓慢,且该装置稻壳燃烧区只有顶部通风,缺少气流使燃烧更加充分,不利于大规模的稻壳灰燃烧碳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稻壳灰低温碳化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底座和炉身,所述炉身包括由炉壁围成的堆放稻壳的炉膛,所述炉膛内设有中心燃烧室,所述中心燃烧室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中心燃烧室的外壁开孔并与所述炉膛导通。稻壳堆放于炉膛内,稻壳灰低温碳化炉通过中心燃烧室的外壁开孔为稻壳持续提供热量使稻壳碳化。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心燃烧室为柱状,所述炉身为锥状,所述中心燃烧室与所述炉身为同轴结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膛中还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壁上具有孔径小于稻壳的通气孔。通过若干通风管为稻壳堆通风送氧,既有利于稻壳的充分燃烧,又使得稻壳堆中间的过多热量得以被散发,使得稻壳堆在燃烧时其内部的温度能够较稳定的恒定在较低的温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壁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风管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延伸至所述炉膛中。通过采取可拆卸安装的方式,便于稻壳灰低温碳化炉收放使用。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底座为可通风的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中心燃烧室中的进风口之间采用通风栅连接。通过设置通风栅,便于中心燃烧室进行进风和出风,利于中心燃烧室中燃料的燃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壁上还具有通风孔。通过进一步的设置炉壁上的通风孔,有利于稻壳的燃烧和热量的散发,利于保障稻壳的低温碳化。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心燃烧室上端还连接有与外部尾气净化机构接通的烟囱。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壁为一层铁丝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本实用新型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通过中心燃烧室为稻壳提供热量使其碳化。通过设置中心燃烧室为稻壳持续提供热量,避免了传统的稻壳碳化方式中由稻壳自燃来提供热量时存在的燃烧慢燃烧不充分的问题。稻壳堆放于炉膛内,通过若干通风管为稻壳堆通风送氧,既有利于稻壳的充分燃烧,又使得稻壳堆中间的过多热量得以被散发,使得稻壳堆在燃烧时其内部的温度能够较稳定的恒定在较低的温度。还通过设置通风栅、通风孔等结构,加快了稻壳堆的燃烧碳化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稻壳灰低温碳化炉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稻壳灰低温碳化炉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18.其中:101、炉体;102、烟囱;1、底座;2、炉身;3、炉壁;4、炉膛;5、中心燃烧室;51、进风口;52、出风口;6、通风管;61、通气孔;7、通风栅;8、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实施例1:
21.一种用于制备稻壳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如图1和图2所示,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包括炉体101和尾气排放的烟囱102,所述炉体101包括底座1和炉身2,所述炉身2包括由炉壁3围成的堆放稻壳的炉膛4,所述炉膛4内设有中心燃烧室5,所述中心燃烧室5设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所述中心燃烧室5的外壁开孔并与所述炉膛4导通。稻壳堆放于炉膛内,中心燃烧室内装有木材等燃烧物,稻壳灰低温碳化炉通过中心燃烧室的外壁开孔为稻壳持续提供热量使稻壳碳化。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燃烧室5为柱状,所述炉身2为锥状,所述中心燃烧室5与所述炉身2为同轴结构。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膛4中还包括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的壁上具有孔径小于稻壳的通气孔61。通过若干通风管为稻壳堆通风送氧,既有利于稻壳的充分燃烧,又使得稻壳堆中间的过多热量得以被散发,使得稻壳堆在燃烧时其内部的温度能够较稳定的恒定在较低的温度。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壁3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通风管6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并延伸至所述炉膛4中。通过采取可拆卸安装的方式,便于稻壳灰低温碳化炉收放使用。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为可通风的底座,所述底座1与所述中心燃烧室5中的进风口51之间采用通风栅7连接。通过设置通风栅,便于中心燃烧室进行进风和出风,利于中心燃烧室中燃料的燃烧。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壁3上还具有通风孔8。通过设置炉壁上的通风孔,有利于稻壳的燃烧和热量的散发,利于保障稻壳的低温碳化。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燃烧室5上端还连接有与外部尾气净化机构接通的烟囱102。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壁3为一层铁丝网。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1),所述炉体(101)包括底座(1)和炉身(2),所述炉身(2)包括由炉壁(3)围成的堆放稻壳的炉膛(4),所述炉膛(4)内设有中心燃烧室(5),所述中心燃烧室(5)设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所述中心燃烧室(5)的外壁开孔并与所述炉膛(4)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燃烧室(5)为柱状,所述炉身(2)为锥状,所述中心燃烧室(5)与所述炉身(2)为同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4)中还包括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的壁上具有孔径小于稻壳的通气孔(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3)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通风管(6)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并延伸至所述炉膛(4)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可通风的底座,所述底座(1)与所述中心燃烧室(5)中的进风口(51)之间采用通风栅(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3)上还具有通风孔(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燃烧室(5)上端还连接有与外部尾气净化机构接通的烟囱(10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3)为一层铁丝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稻壳灰低温碳化炉。稻壳灰低温碳化炉包括底座和炉身,炉身包括由炉壁围成的堆放稻壳的炉膛,炉膛内设有中心燃烧室,中心燃烧室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中心燃烧室的外壁开孔并与炉膛导通。炉膛中还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壁上具有孔径小于稻壳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心燃烧室为稻壳持续提供热量,避免了传统的稻壳碳化方式中由稻壳自燃来提供热量时存在的燃烧慢燃烧不充分的问题。稻壳堆放于炉膛内,通过若干通风管为稻壳堆通风送氧,既有利于稻壳的充分燃烧,又使得稻壳堆中间的过多热量得以被散发,使得稻壳堆在燃烧时其内部的温度能够较稳定的恒定在较低的温度。较低的温度。较低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

王欣 李翔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3.14

技术公布日:

2022/7/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稻壳   所述   燃烧室   炉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