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并已积极应用在多个领域,促进各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效率的提升和进步,在广播电视行业内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也是非常显著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工作实践,探讨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实践应用
    人工智能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在互联网、区块链及5G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家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下,将其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紧密结合,将极大程度促进该行业的重构、改进与发展,特别是其在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节目制作、用户互动等场景中的应用。从全国范围来,当下人工智能都与广播电视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1.1人工智能赋能新闻生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触手边界被极大的扩展。长期以来我国新闻行业中非常强调记者获取一手资料,这需要达到现场后记录和发表,记者要成为事件的见证者,而这种方式的时效性往往比较差。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后,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拓展信息来源的便捷性,使其获取新闻的方式更为快速和便捷。传感器是在移动物联网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5G时代下万物皆可互联,物联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被广泛应用在无人机和遥感卫星上,从而检测地区目标,快速提取信息,获取新闻的内容[1]。该方式最早在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击事件时应用,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城市安全水平的评估,从而获取城市安全信息,凸显了巨大的优势。而我国每年的“双十一晚会直播”中也应用了相似的手段,结合百度地图展现全国各地的购物盛况和创造值,实现新闻数据的可视化增强,同时直接切换各个直播间即时进行直播和展示数据,快速提取购物信息的热点并进行实全球性的新闻更新播放。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借助算法对新闻资料进行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特点就是发挥特定算法来达成目标,比如进行新闻识别时就有语义分析、图像处理、语言处理等功能,评估资讯的内容,获取新闻的价值,提高新闻报道的及时性。早在2016年赫芬顿广播电视新闻就针对全球开展气候变化问题的社会讨论,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系统,从数十万条网友评论中提取信息,探索新的新闻价值。该技术在
选择新闻内容时,有初次加工的能力,比如添加标签、分类信息等,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信息处理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可借助知识图谱、背景内容对新闻变化的情况展开预测,获取成因等重要信息,提高人员对事件播报的反应能力。
1.2人工智能促进分发力延伸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新闻中的“人”可真正得以体现,还能加强分发算法和内容生产之间的互动,使人工智能渗透在各类互联网分发平台中,构成新闻的传播链。借助相关算法,用户个性化的数据可被快速采集,比如在微博平台上的发言内容、喜好偏向等,都可成为被收集的数据对象,并通过后台分发算法实现各类信息定向发送。比如微博中某话题关注度正快速提升,第一时间人工智能技术就能经算法识别而获取话题内容,判断其所含新闻的价值和意义,经新闻属性识别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编辑推送,这样广播电视的受众体就可有所增加[2]
1.3人工智能改变写作主体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无论是新闻或节目,都由大量的后端编辑写作人员支撑,在人工智
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下,可引入AI编辑机器人,结合个性化编辑算法,充分运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辅助进行编辑和写作,极大程度提高写作的反应能力。以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为例,在短道速滑500米的预赛、四分之一预赛、半决赛过后的决赛A组与B租比赛前,机器人就生成了电视新闻的播报,并对晋级的排名进行了播报,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选手的晋级过程。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机器人信息发布有两大主要的平台,即信息终端和个人信息平台,可结合需求有侧重点的进行登录,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方面的反应能力,大大提高时效性。
2.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2.1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广电节目制作的效率
    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借助海量视频资源进行生产是最基础的环节,长期以来这一过程效率偏低,是最消耗人力资源的和时间成本的。对比之下,人工智能技术可快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的优势,模拟“人”工作的方式来剪辑和编排,极大程度提高制作的效率。比如福克斯公司所推出的Watson系统,有一恐怖电影制作团队就利用了该系统进行工作,对电影背景音乐、相关场景进行提取,最终很快就从90分钟的影片中剪辑了不到6分
钟的内容,配合音乐的播放。当前该技术的应用也更为成熟,我国央视五套体育频道对这方面的需求就比较大,特别是对体育赛事实时转播上,中央五套结合用户的广泛需求积极打造了“多模式视频+人工智能剪辑”的AI机器人,可快速识别视频流和音频流,比赛结束后的5分钟内,即可完成剪辑紧密和完整的直播比赛集锦制作,实现关键画面提取,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再举例湖南卫视在2019年年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开发的“智慧内容生产平台”,实现了在线编排的目的,也就开启了“边剪辑,边播放”的工作模式[3]激光平台。永磁电机设计
2.2人工智能丰富了节目形式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的广电节目展现内容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在人工智能机器主持人登上舞台以后,一度成为节目的主角。我国电视台在应用人工智能“人”上节目时,通常以两种方式来表现,第一种常见于一些节目探讨的对象场景,穿插人工智能入电视节目,比如天津卫视《机智过人》第三季中,就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探讨。第二种常见于人工智能完全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对象,比如在东方卫视上展现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小冰”,能承担天气预报的工作,还有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也增加真人与人工智能的“人”PK的画面,这样就使得原有的节目更为新颖。
2.3人工智能助力广电内容的传播
格宾笼挡墙2.3.1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审核
    多模态审核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保障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广电工作人员应用智能化技术,可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并将其用文字模态、图像模态、屏幕模态来进行比对检测。比如一些节目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可在节目总中截取一些片段,或是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行为等,都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审核,及时拦截不规范的画面,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保护广播电视对公众的形象,保持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但这个过程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前人工智能多模态审核只能应用在简单广电节目的审核工作中,对于一些敏感且难度高的内容,还需要人工进行二次审核。
2.3.2利用算法推送个性化节目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越来越多人关注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忠实的用户体,在调整个人习惯和守护广播电视中平衡。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机构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广大用户的喜好进行无缝对接。借助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来识别用户行为轨
头部跟踪迹,获取交叉性的数据,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内容推送和展现,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内容客户”和“帮助客户内容”。在这方面一些国外的电视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他们充分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紧密联系用户喜好,设置电视节目预览图,通过构建用户兴趣模型,获取最能聚集用户目光的内容,逐渐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成为用户的私人订制,对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还不够,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4]核反应堆的慢化剂
3.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应用的反思
3.1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led背光板    首先是个性化推荐导致一些“过滤气泡”出现。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结合用户的行为喜好形成数据库,从中提取关键资料,完成推送。但推送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有时效性算法,即随着时间推移用户的兴趣点会发生变化,若没有动态化的调整则会导致推送内容的单一和同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形成毫无价值的“过滤气泡”。另外过渡依赖人工智能推送,容易忽略广播电视的公众引导力。例如部分用户更喜欢娱乐综艺,这样大数据系统会将这部分用户标记为“综艺娱乐类”,会为观户长期推荐综艺娱乐类型的节目,使用户过渡沉溺在娱乐化的节目内容中间,不利于
发挥广播电视公众引导性的作用,有悖于我国广播电视的初衷。其次是大数据挖掘以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有定制化服务的需求,需要获取用户的行为信息,这种针对性的数据获取一定程度也会侵犯用户隐私,使用户暴露在内容提供者的数据之下,不但导致隐私泄露,还会给广大的用户带来不少困扰。比如目前我国的很多针对性宣传广告,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锁定人,给很多人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后就是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发展的问题。在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力,使其新闻收集、节目制作的效率更高,传播的效果更好,比如一个2分钟的视频剪辑,人工完成需要3-4小时左右,但人工智能剪辑则只需要几分钟,对比之下效率大大提高,也形成了 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的威胁。
3.2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思考的应对措施
3.2.1完善法律规范,形成问责机制
    从广播电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在其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持续进步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人工智能技术带来
的相关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发展起来后相关法律的缺失,要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该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健全法律伦理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融合下数据的应用都能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在规范法律后注重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若有侵权类的网络行为必须追责;同时配合广播电视相关安全播出的规范要求,预防内部各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丧失社会责任的问题出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9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工智能   技术   用户   进行   新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