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PCM实验

实验 2 PCM 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 PCM 编译码原理及 PCM 编译码性能;
2.熟悉 PCM 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及各种时钟间的关系;
3.熟悉语音数字化技术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模拟信号抽样后变成在时间离散的信号后,必须经过量化才成为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两种。
把输入模拟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就称为均匀量化,每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  平均取在各区间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图 2-1 均匀量化过程示意图
均匀量化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因此,  当信号 m(t )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gu10灯头以达到给定的要求。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那么,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的方法。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  间隔Dv 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往往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  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  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  善了小信号时的信噪比。
非均匀量化的实际过程通常是将抽样值压缩后再进行均匀量化。现在广泛采用两种对数

压缩,美国采用μ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 A 压缩律。本实验中 PCM 编码方式也是采用 A 压缩律。A 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 A 律函数规律的 13线(A=87.6)的压扩特性。这样,它基本保持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又便于用数字电路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2-2    13 折线特性
表 2-1 列出了 13 折线时的 x 值与计算得的 x 值的比较。
表 2-1 A 律和 13 折线比较
y
0
1
8
2
8
3
8
4
8
5
8
6
8
7
8
1
x
0
1
128
1
60.6
1
30.6
正弦波发生器1
15.4
1
7.79
1
3.93
1
1.98
1
按折线分段
x
0
1
128
1
64
1
32
1
16
1
8
1
4
1
2
1
1
2
3
4
5
6
7
8
斜率
16
16
8
4
2
1
1
2
1
4
表中第二行的 x 值是根据 A = 87.6 计算得到的,第三行的 x 值是 13 折线分段时的值。可见,13 折线各段落的分界点与 A = 87.6 曲线十分逼近,同时 x 2 的幂次分割有利于数字化。
2.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量化后的信号是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下一步是将这个数字信号编码。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编码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
13 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用 led视频处理器8 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  化值的绝对大小。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段落码,它的 8 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

8 个段落的起点电平。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它的 16 种可能状态来分别代表每一段落
曼越橘
16 个均匀划分的量化级。这样处理的结果,使 8 个段落被划分成 27=128 个量化级。段落
码和 8 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表 2-2 所示,段内码与 16 个量化级之间的关系见表 2-3。上述编码方法是把压缩、量化和编码合为一体的方法。
2-2 段落码    表 2-3 段内码
3.PCM 编码硬件实现
完成 PCM 编码的方式有多种, 最常用的是采用集成电路完成 PCM 编译码, 如TP3057.TP3067 等,集成电路的优点是电路简单,只需几个外围元件和三种时钟即可实现, 不足是无法展示编码的中间过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际通信系统。另一种 PCM 编码方式是用软件来实现,这种方法能分离出 PCM 编码的中间过程,如:带限、抽样、量化、编码的完整过程,对学生理解 PCM 编码原理很有帮助;
TP3057 实现 PCM 编译码,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2-3    PCM 编译码框图


集成芯片 TP3057 完成 PCM 编译码除了相应的外围电路外,主要需要 3 种时钟,即:编码时钟 MCLK、线路时钟 BCLK、帧脉冲 FS。三个时钟需有一定的时序关系,否则芯片不能正常工作:
编码时钟 MCLK:是一个定值,2048K;
线路时钟 BCLK:是 64Kn 倍,即:64K、128K、256K、512K、1024K、2048K 几种; 帧脉冲 FS:是 8K,脉宽必须是 BCLK 的一个时钟周期;
4.PCM 编码算法实现
(1)基于软件算法完成 PCM 编码,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 2-4 软件实现 PCM 编码框图
本实验我们采用软件方式完成 PCM 编码、集成芯片 TP3057 完成 喷淋嘴PCM 译码,目的是希望通过微处理器和液晶能形象展示 PCM 编码的的完整过程,即:带限、抽样、量化、编码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PCM 编码原理。译码采用集成芯片 TP3057 的目的是验证软件编码是否正确。
(2)软件 PCM 编码原理
A 律13折线编码中,正负方向共16个段落,在每一个段落内有16个均匀分布的量化电平,因此总的量化电平数 L = 256 。编码位数 N = 8 ,每个样值用8比特代码C1 C8 来表示,分为三部分。第一位C1 为极性码,用1和0分别表示信号的正、负极性。第二到第四位C2涤纶单丝C3C4 为段落码,表示信号绝对值处于那个段落,3位码可表示8个段落,代表了8个段落的起始电平值。
上述编码方法是把非线性压缩、均匀量化、编码结合为一体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虽然各段内的16个量化级是均匀的,但因段落长度不等,故不同段落间的量化间隔是不同的。
当输入信号小时,段落小,量化级间隔小;当输入信号大时,段落大,量化级间隔大。第一、  二段最短,归一化长度为 1/128 ,再将它等分16段,每一小段长度为 1/ 2048 ,这就是最小的量化级间隔 。根据13折线的定义,以最小的量化级间隔 为最小计量单位,可以计算出13折线 A 律每个量化段的电平范围、起始电平 I si 、段内码对应电平、各段落内量化间隔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91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量化   编码   信号   段落   抽样   过程   采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