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号学视角下西藏纺织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以西藏山南邦典为例

智库观察输电线路监测
智库时代    ·139·
一、以符号再创造解锁纺织非遗困境纺织类非遗可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传统服饰类,西藏纺织非遗有藏族服饰、珞巴族服饰、藏族唐卡、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加牙藏族织毯技艺等,其中邦典属于传统技艺类。虽然山南杰德秀的邦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重要对象,但经调查发现在本地生产邦典的企业却在日渐减少,杰德秀少量的民营企业以生产其他品类的氆氇为主,厂里还有许多滞销的邦典。当前山南邦典传承的困境,其一是青年人才及艺术、经管等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失;其二是工人纺织技艺参差不齐;其三是传统技艺受新技术冲击较大。藏区优质邦典的生产,尚不能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在异地销售和国际市场上的供货量更是不大。
作为传统的手工艺,邦典原材料贵、产出率低、劳动成本高,导致价格昂贵,又因款式不够时尚,限制了其市场前景。可见,传统非遗的保守僵化以及因为符号缺乏再创造导致的共鸣不畅,阻碍了它在“活态传承”中的活力再生和销售流通。
导光条近些年,我国民族非遗以媒体、竞演等渠道和文旅产业的形式发生着裂变,对于西藏纺织非遗开发来说,我们应当反思是否有盲目迎合市场的行径,而缺乏对文化遗产符号系统的双向认知,尤其是缺乏对当地居民的地方符号认知研究。当下许多民族研究,在服饰和民族当中僵硬地设立标准化关系,认为某
一类服饰的符号就是和特定民族相对应,而缺乏对民族服饰发展的变迁性和融合性的思考。我们应当在设计之前,增强我们对符号和相关载体的时空敏锐度。在邦典的艺术符号传达中,纺织者是编码人,消费者在会将接收的信息进行自我重建和解码,不同文化背景的目标消费者会有不同的消费认知[1]。在推动邦典的市场化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量的是产品的设计问题,不当或者生硬的产品设计会导致符号误读,从而不能折损西藏纺织非遗的传播与发展。二、山南邦典不可遗落的符号特征
邦典种类繁多,按材料有氆氇邦典、丝线邦典、布邦典等,因质地差别又分为谢麻邦典、囊布邦典等,因成又分宽条纹彩虹的查青,白为主调的噶察,绿为主调的降查,蓝为主调的欧穷等等[2],而山南一带会因彩搭配和纺织者的区别有其特定的类属。
邦典作为氆氇的一种,又在纺织印染和技艺表现上与其他氆氇织物卓然不同。山南的邦典从用材、纺线、染纺的每一环节都十分讲究,邦典选材上要上等羊毛,单从羊毛看,又有春羊毛、秋羊毛、高寒羊毛、山地羊毛、河谷羊毛、颈部羊毛、腹部羊毛、背部羊毛,臀部的羊毛等,季节、地域以及羊毛部位都直接影响了羊毛原材料的品质[3]。山南最为推崇的纺织原材料是其河谷羊毛,且春羊毛优于秋羊毛,颈腹部的羊毛则更佳。其后的每一道工序,从洗涤羊毛,以黄黄黏土揉搓,以棍子拍打晾晒,到纺出精细的经纬线,无不需要精湛而考究的手工艺。除此之外,在杰德秀流传了这样的谚语:你有耐心磨我,我能染起江山。山南杰德秀的邦典一直坚持用纯天然染料,因而其成品泽鲜亮,历久而不败,耐洗耐晒,十分环保。而所谓“磨”,即是需要耐心以数日的时间去磨染料。同时又轻又软,
矿物质含量低,带有酸性的水质最适合漂染氆氇。电梯试验塔
邦典作为西藏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的正是高原雪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和瑰丽浩大的社会文化,慢工出细活,这里的特定的阳光、物种、地域、植物、水为美丽邦典搭建了物质基础,即外在的物质性;而独特的宗教人文、民族特性、情感共识、价值认同以及人民劳作的双手也是山南邦典不可遗落的符号特征,即内在的非物质性。由此可见,西藏纺织非遗在市场化进程中,要推动的非遗的活态传承,就要续存其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要保护传承人的艺术精神,我们不能离开原生态的语境与土壤来进行量锻打刀
产,在跨文化传播中,更要注重其文化核心和内涵。我们在提炼“邦典”符号特征时,即要注重外在物质特性,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非物质性,让精妙的技艺与新文化的碰撞,从而推进其活态传承和流变,维系文化认同。
三、山南邦典不落窠臼的活态传承
2016年,一幅名为《》的绣品在国际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上引发争议[4]
,作品运用了多种纺织技艺,以双面绣和苏绣技艺相交叉,在形态上组合了西式构图风格。毁誉参半的背后,是非遗保护工作和非遗文化符号的认知不深入,从而导致传统与创新碰撞错位。反观山南邦
典,笔者认为其要应更注重非遗生产的整体性保护,在产品类型上,我们可以突破围裙的品类,设计和制作更被当代市场所需求的服饰及家居用品,例如拓展到床单被套,桌旗桌布,靠枕,沙发布艺,窗帘布艺,包类、书签、眼镜盒等领域。品类的拓展,款式的推新,必须建立在尊重非遗的符号价值和手作工艺的基础上,不能在形式上追求产业化模式,而任意篡改其优秀部分,要保留邦典艺术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应在坚持创新,对接市场,精于匠心,融合科技的同时,开辟适合于体现艺术品质、个性化、品牌化的高端设计和高级定制。非遗符号的再创造目的是将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低噪音地传播给消费者,因此在纺织环节当中加大编码的设计能动性,有利于文化价值的重建。例如,传承“高原文化”“羊毛”“空气”“水”“雪域阳光”与“手”的温度,让民族纺织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连通国际市场。通过邦典“形”的解构,“”的调和“饰”的碰撞,“意”的强调等方式,让邦典在保持其物质性的同时,走近时代,敲开时尚。
可控硅散热器四、山南邦典不容错过的科技新篇
另一个可借鉴的案例,是2018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发布会上,参会的笔记本上绣有此次大会的会标,引起了会场嘉宾和媒体
论符号学视角下西藏纺织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废橡胶炼油——以西藏山南邦典为例
何佳玲
(西藏大学,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目前,学界对非遗主题的理论研究日益增多,但关于纺织类非遗传承的研究不多,以符号学视角研究西藏纺织类非遗创造性转化的研究则更少。纺织非遗的保护路径面临了消费者与传承者的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从而导致纺织非遗的活态传承出现濒危、失真和开发过度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西藏山南邦典的深入调研,考量其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应该规避的误区,力求以产品设计为端口来探讨如何解决西藏纺织非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差距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其目前的主要困境、其重要的符号特征、以符合再创造形式进行活态传承的科学思路以及其可以运用的新兴科技。
关键词:山南邦典;创造性转化;非遗符号; 活态传承;数字化中图分类号:J5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7-0139-0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5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5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纺织   羊毛   符号   山南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