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器烧古工艺流程

清代铜器烧古工艺流程
导言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早期文明的瑰丽结晶,是华夏先民伟大的创造,它既是古代的王权之物,又是最高品格的古代艺术品。青铜礼器的生产制作是整个青铜时代的工业核心,有一套复杂的系统流程,后人通过对青铜器上留存的铸造痕迹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铜器的生产流程和铸造工艺,总结其中蕴含的工艺思想,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19世纪30年代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根据人类在不同时代使用的主要工具,将人类经历过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一划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影响深远。
拖把头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世界各地都经历了青铜时代,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西亚两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晚期,在商周时期达到巅峰,战国以后逐渐没落,延续了1500多年的历史。
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以锻打法制成的艺术装饰和实用工具为主的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则
以范铸法铸造的礼器为大宗。中国古代青铜器器形之丰富、纹饰之精美、铭文之重要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占鳌头。
la-5
何为青铜器
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组合的合金,氧化后呈青绿,所以称“青铜”。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器物统称“青铜器”。商周时期人们掌握的主要金属是铜,所以将铜称为“金”或“吉金”,这一称呼充分说明了它贵金属的属性。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作为贵族宴飨和宗庙祭祀的礼器,它不仅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敬天祭祖、宴飨宾朋、赏赐功臣、歌功颂德、婚丧嫁娶等各种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从用途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节能蒸汽炉
食器:鼎、簋、鬲、甗……
飞行模拟舱酒器:尊、壶、卣、爵……
乐器:钟、镈、铙、铎……
兵器:戈、矛、戟、剑……
车马器:銮铃、衔、镳、节约……
手工业工具:斧、锛、凿、削刀……
……
各类青铜器的性能要求不同,铸造时合金配比不同。古人在长期的青铜器铸造实践中,对各类青铜器的合金配比进行了总结。《周礼•考工记》有“六齐(剂)”的记载:“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削杀矢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鉴燧之齐,金锡半。”
不难看出“六齐”记载的是六种器物不同的合金配比。
结合现代科技检测和生产实践,可对《周礼•考工记》“六齐”作如下理解:
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质地较软。加5%的锡,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加锡在增加硬度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熔点。红铜的熔点是
1083℃,若加入15%的锡后可以降低到960℃。铜液粘稠、流动性差,在铸造时加铅能使铜液的流动性增强,铜液无孔不入,且凝固时收缩率小。只有铜、锡、铅三种金属合理搭配,才能铸造出硬度高、熔点低、纹饰精美和抗腐蚀性能好的青铜精品。
青铜器铸造的一般方法和流程
儿童远程监控手表通过目前发现的冶铸遗存和青铜器的外形分析,冶金专家认为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范铸法制成的。
钢结硬质合金范铸法也称模范法、块范法、泥范法,在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广泛使用,及至商代晚期技术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铸造出形制、纹饰多样的青铜器。青铜器从设计到铸造完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最初的选料、到最后的制品,制作周期较长。根据宝鸡周原青铜器范铸工艺研究所的相关模拟实验,范铸法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以下七步:
第一步:备料
青铜器模和范的制作需要用特殊处理的泥料。一般是就地取土,将黄土经过晾干、粉碎、
精选后,再进行淘洗、沉淀等步骤,去除其中的杂质颗粒,使泥料细腻纯净。
为了防止泥模在烧制时变形,配置范料需要一定比例的含砂粒量,用以降低收缩变形率,在面料中添加适量的草木灰,在铸造时起到范面的热稳定性。
制作模范的泥料要经过反复揉搓、摔打,较长时间的浸润、醒土,使泥料具有韧性才能使用。
第二步:制模
用备好的泥料制成待铸青铜器的实心泥模样形,成型的泥模表面必须保证细腻、坚实。泥模制成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阴干,在具有一定强度后,根据需要进行分型,取其数分之一,再用来翻范或翻制阴模,这一方法,被称为“分行制模、分模制范”。早先的青铜器铸造研究认为,青铜器的纹饰是在泥模上制成,再翻到外范上。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泥模上制纹饰,一些高凸复杂的纹饰,如兽面的翘角、曲折的镂空扉棱等都会造成脱模起范的困难。所以本文认为,青铜器的纹饰是在范面上操作而成的,因此扉棱以及翘角模无关,范面制纹不受限制,同时解决了无法脱模的难题。
第三步:翻范
从泥模上翻制而来的称为“范”,模为阳、范为阴,两者关系一凸一凹,模针对范,范用于铸铜。在泥模表面敷上面料用于制纹,再用背料夯打紧实,揭下来就是分过型的范,例如圆鼎,器身表面有三道规矩笔直的披缝,需要三块统一标准的范组合,才能形成三道规矩的披缝。在制作范时,须在模的表面涂刷脱模剂(草木灰或锅底灰)。在外范上雕刻、堆塑青铜器的纹饰,将外范阴干备用。翻范是铸造的基础,也是青铜器铸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模范决定着青铜器的形态。现代语言中的“模范”一词就是由古代铸造工艺此引申而来。
第四步:制芯
过去的铸造工艺研究认为,青铜器器壁的厚度是靠刮模形成的,但实验发现手工刮模无法保证器壁薄厚均匀。模拟实验表明青铜器器壁的薄厚均匀应该是靠贴泥制芯的方法实现的。因此在硬化后的外范上贴一定厚度的泥片,再将其拼接、固定,在内部填充泥料,夯打严实,并要留下一个或数个浇注口,去掉外范和泥片所做成的就是内芯。如果需要铸造铭文,可以用细泥条盘成反写的文字贴在内芯上。将制好的内芯阴干后,再与外范一同入
窑经高温焙烧使其硬化。
第五步:合范
将内芯和外范组合起来的过程就是合范。先将内芯放置好,然后把外范合拢在内范外围,使内外范套合,合范时要精准,避免错位,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距离就是所铸造器物的厚度。由于浇铸时铜液会产生较大的冲力,所以内外范之间要有芯撑或垫片固定,防止外范和内范因冲力碰在一起,确保器壁薄厚均匀,器形规整,提高成品率。
第六步:浇铸
浇铸就是将配比好的铜液通过浇铸口注入陶范中。为了防止胀力撑破外范,需要用泥土将外范围起、夯实。浇铸时采用“倒浇法”,目的是利于铜液冲形,同时也可进行压力补缩,使器物表面光泽无暇、花纹清晰。焙烧好的范经过放凉待浇铸,由于范温低,铜液与范面快速凝结,大大提高了铸造质量,相反,范温越高收缩时间越长,缺陷相对增多。铸造后将外范打碎,内芯掏出,取出所铸的青铜器。商周时期,范铸法铸造的青铜器“一范铸一器”,每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1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5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铜器   铸造   外范   需要   表面   泥模   纹饰   铜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