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要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优化设计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增强“海绵城市”的弹性。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求,并提出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方案,期望对提高城市降雨就地消纳能力和利用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在传统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因路面结构、绿地系统以及附属设施设计不合理,使得城市时有发生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造成行车安全隐患和人行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要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引入生态环保理念,构建起新型的雨水系统,避免出现城市道路积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1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求
海绵城市是通过对城市竖向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应对雨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环境变化时发挥出良好的弹性,实现对雨水的蓄存、释放与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
中,市政给道路给排水设计是核心任务,具体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1渗水
传统城市道路设计采用硬面铺装,对自然水文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海绵城市”坚持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采用透水景观铺装、透水道路铺装等路面结构设计达到渗水的目的,补充地下水的不足,促使雨水在渗透过程中得到净化处理,提高雨水收集率和利用率[1]
1.2蓄水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在考虑本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将雨水蓄积起来,通过设计蓄水模块、地下蓄水池等蓄水装置,有效积蓄雨水,满足城市日常生活所需。
1.3滞水指纹认证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减少雨水径流量,通过设计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径流设施,达到滞水目的,减少雨水流速和流量。
1.4净水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要运用土壤渗透原理净化雨水,具体的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将净化后的雨水存储到蓄水池内,以备利用。
1.5用水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要重视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可以将储蓄的雨水通过管道输出,用于洗车、冲厕、灌溉、绿化以及湖泊补给。
1.6排水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根据天然河道和湖泊高程设计排水系统,在用掉收集的雨水后,利用排水系统及时排出多余的水,避免因降雨量过大、雨水积存过多发生城市内涝。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车行道设计
在车行道设计中,路面结构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非透水性沥青混凝土中间层+基
层,要求透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良好的透水性,促使雨水从路面结构层下渗后可以过滤一部分杂质和污染物,达到净水效果。路面横坡设计为1%-1.5%,在降雨时将雨水引流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减少雨水下渗对路基结构的破坏[2]
2.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结构设计为:素土+防渗水土工布+碎石层(布设排水沟)+透水混凝土+土工布+透水砖,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在人行道素土上铺设防渗水土工布,土工布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用于防止水下渗到土层内;在防渗土工布上铺设碎石层,采用粒径不超过25.5mm的碎石,要求压碎值小于25%,确保雨水顺利下渗;在碎石层上设计排水沟,排水沟材料选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增强排水沟的抗腐蚀性、抗压性和排水能力,保证排水顺畅。
(2)在碎石层上浇筑透水混凝土,严格控制透水混凝土质量,在生产透水混凝土时拌和时长不超过60s,尽量在15min内完成透水混凝土的使用。透水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cm,浇筑后用平板振捣器均匀振捣,时长控制在10s内,保证混凝土面层厚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振捣后养护7d吸收二氧化硫[3]
(3)在透水混凝土层上铺设土工布,并将透水砖铺筑在土工布上,控制透水砖面层的平整度,确保雨水快速排出。
2.3绿化带设计
2.3.1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1)收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高度要低于路面15cm-20cm,在种植土高度与路面高度之间设置雨水口,均匀分布雨水口,通过雨水口汇集透水路面上的雨水径流。
(2)过滤。绿化带的土体结构设计为渗透管+砾石层+种植土,汇集后的雨水通过土体层层过滤,渗入地下水,达到补给地下水的目的。
(3)缓排。在绿化带中设计引流系统,如将明沟设置到雨水口附近,通过明沟将雨水引入到沟渠内,起到降水滞留的作用,将雨水用于绿化带灌溉。
(4)排放。绿化带设计溢流系统,连通溢流系统与雨水管道、排水管道,当降水量过大时,使一部分雨水利用绿地存储起来,一部分多余的雨水经过溢流系统流入市政管网,避免城市道路发生严重积水。
2.3.2下凹绿地
(1)在车行道两侧设计下凹绿地绿化带,将进水口设置在机动车道边缘5cm以下的部位,按照机动车道面层高度设计绿化带面层高度,绿化带高度低于机动车道面层高度20cm。
(2)立缘石开口间隔为12m,用于收集路面雨水;将预留口设计在各排水单元末端位置,井座底标高需高出绿地底面10cm,确保在连续强降雨时将雨水排入市政管道;在堰顶铺设鹅卵石,厚度为5cm,将PVC穿孔管铺设到碎石层中,开孔率不得小于2%,起到雨水滞留、调节蓄峰流量的作用[4]氢气炉。
2.3.3雨水花园
在道路两侧退线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m的部位设计雨水花园,采用分区、分块设计方法,合理布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跨度不小于200m,溢流口高度要超出雨水花园池底高度30cm,且不得低于人行道面层高度10cm;在设计雨水花园排水管和溢流管时,当花园面积超过100㎡时,选用直径为10cm-20cm的溢水管,溢水管间距为15m左右。当花园面积在50㎡-100㎡时,按照水流方向设置不小于2根的排水管。
snis-110
2.4附属设施设计
2.4.1路缘石
根据市政道路结构设计不同类型的路缘石结构,主要为以下两种类型:
(1)立缘石。立缘石高度要高出道路路面,合理控制立缘石间距,设计出水口,促使雨水沿着立缘石的出水口汇入绿化带。
(2)平缘石。按照道路路面高度设计同等高度的平缘石,方便雨水直接流向绿地系统,避免出现路面积水。
2.4.2路肩边沟pgd678
路肩边沟采用植草沟替代混凝土材料,沿着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设计植草沟,将植被种植到地表沟渠处,用于输送雨水,发挥出植被滞水作用,延长雨水汇集到绿化带的时间,并且利用路肩边沟形成的微生物系统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净水效果。
2.4.3衔接部位
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处理好绿地系统与道路系统之间的衔接部位,采用源头渗透技术、中途调节技术以及末端存储技术等,确保雨水顺利排放到绿地系统中。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基于自然存积、渗透、净化原则进行优化设计,重点设计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附属设施,引入先进的透水铺装技术、生物滞留技术、储存技术、植草沟雨水传输技术等,构建起高效率的雨水系统,提高雨水收集、渗透、净化和利用效率,促进“海绵城市”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3):202-203.
miankongqu[2]童立.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探究[J].城市建筑,2019(5):155-156.
[3]黄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城市,2017(11):201-201.
[4]陶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0(4):106-107.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2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设计   城市   透水   绿化带   市政道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