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eft-knitted Openwork Fabric
文 | 刘  博    丛洪莲
载人旅行箱
摘要:文章从原料、组织结构、工艺技术、后加工出发,对纬编镂空效应的形成方法、结构特征、外观形态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组织结构与原料和工艺技术之间的配合和复合设计,提出了设计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单面和双面镂空效应面料的开发设计案例进一步说明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关键词:纬编;面料;镂空效应;网孔;开发中图分类号:TS184.4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itch, raw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post-processing of weft-knitted fabrics, this paper analyzes related forming method, stitch characteristic and appearance of weft-knitted openwork fabrics, gives emphasis to the coordinated design among the stitch,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ocess technology, puts forwards related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and further illustrates its develop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design examples of single-sided weft-knitted openwork fabric and double-sided weft-knitted openwork fabric.
Key words: weft knitting; fabric; openwork; mesh;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刘 博,女,1987年生,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针织工艺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丛洪莲,教授,E-mail: cong-wkrc@163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随着纬编机械技术和纺织材料的飞速发展,纬编镂空效应的种类和形成方式也越来越多,设计手法更加丰富多变。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原料、工艺技术及相互间的配合详细分析形成纬编镂空效应的手段及方法,并简要介绍后加工形成镂空效应的方法,最后列举单面和双面镂空效应面料的设计开发实例,以期为纬编镂空效应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为原料和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
方向。
1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特征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具有透气、美观、轻薄的特点,相较于经编镂空织物,纬编镂空织物对纱线的适应性较广且成本较低,更容易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穿着舒适的要求,因此纬编镂空效应织物也成为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流行的面料之一。它的原理是在编织过程中,某些线圈被移开、拉伸、脱掉等,织完下一行后,在原本形成线圈的部分显现出镂空的效果。
镂空效应的外观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网孔,如方格、三角形、六角形、圆形、五角形、多边形等,还可分为不同空间结构的网孔,如单面网孔、双面镂空网孔、双面露底网孔、褶裥形式的3D 网孔等,可形成纵条、横条、斜纹、凹凸、褶裥、仿蕾丝等各种效应。镂空的大小及形式视最终用途而定,内衣及运动装以舒适为主,镂空网孔一般小而细腻,设计在出汗较多的区域;外衣镂空效应则相对较丰富,在满足机器性能和织物物理性能的条件下,由设计师根据用途和风格自行设计,包括夸张大胆的大网孔(图 1(a ))、细腻均匀的小网孔、层次丰富的3D 网孔、仿蕾丝效应的提花网孔(图 1(b ))等;鞋材和汽车面料镂空效应一般采取粗犷风格的双面网孔。
(a )大网孔                                    (b )仿蕾丝
图 1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
2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形成原理
纬编镂空效应主要由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与原料结合设计、组织结构与工艺技术结合设计、后加工设计等 4 种方式形成,每种设计方式形成的镂空效应风格和性能不同。
2.1 组织结构形成镂空效应
纬编组织基础结构单元为成圈、集圈和浮线,对这3 种结构单元进行复合,可形成各种镂空效应。每种组织的构成方式不同,不仅具有不同的肌理效应,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有很大差异,只有掌握其特性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形成镂空效应,使织物组织的风格与实际应用完美而巧妙地结合。
2.1.1 集圈
集圈组织是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悬弧部位凸出织物表面,悬弧将两侧线圈向两边推动形成网孔,孔眼大小随连续集圈次数增加而增大,但连续集圈次数过多会给织针带来负担,所以集圈形成网孔一般较小。如图 2(a)所示为集圈形成的小网孔织物,图 2(b)为集圈形成的大网孔织物。集圈组织可以形成各种花、网孔、凹凸效应,但厚度大、容易抽丝、尺寸稳定性差,横向延伸性和强力均较小。
(a)集圈小网孔(b)集圈大网孔
图 2    集圈形成镂空效应
2.1.2 移圈
移圈组织是在编织过程中,将某一线圈的针编弧或沉降弧转移到其它织针上形成的组织。其中转移针编弧的为纱罗组织,转移沉降弧的为菠萝组织。移圈组织织物可以产生镂空、凹凸、波纹、扭曲肌理,形成的镂空效应外观俏丽、孔眼性好、透气性佳,满足服用者美观与舒适的要求。
2.1.3 脱圈
按照花型需求进行编织,在产生孔洞的部位脱圈,之后勾取纱线继续编织,这样在脱圈处即可形成网孔。如图 3 所示为脱圈形成的蕾丝镂空效应织物,脱圈处线圈向正面卷曲形成凸起的孔洞,脱圈网孔同一横列的线圈被拉长从而产生明显的横条,同一横列连续脱圈针数越多,形成的网孔越大。脱圈方法可形成各种大小的网孔效应,但脱圈处的线圈失去串套极易脱散,仅适用于细针距情况,织物密度大,线圈间的摩擦力大,可防止线圈脱散。
图 3    脱圈形成镂空效应肥皂生产设备
2.1.4 浮线
织针连续多次不编织走浮线组织形成拉长线圈,也称吊针,拉长线圈将织物抽紧,形成褶皱的3D网孔效应(图 4)。浮线形成的拉长线圈凸起形成网孔的外轮廓,成圈部分在拉长线圈抽紧作用下向内凹陷形成立体网孔效应。这种多次浮线形成的带有褶裥的立体网孔,风格独特,手感厚实,具有较大的延伸性,连续浮线次数越多,抽紧作用越强烈,褶皱效果越明显。
图 4    浮线形成镂空效应
2.1.5 抽针
按纵条宽要求抽掉一枚或多枚织针,抽掉的织针退出工作,抽去织针的纵行由于织针间隔增大,生成长延展线,形成纵条镂空效应。
2.2 组织结构与原料结合形成镂空效应
采用不同原料混合编织,结合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原料的特性,可形成风格独特的镂空效应。
2.2.1 粗细原料组合
在镂空面料设计中,可将粗细不同的 2 种原料混合编织形成镂空效应,具体分为以下 3 种方式。提花结构与粗细原料结合,粗纱形成立体花纹,细纱形成镂空底网,形成类似于蕾丝的“花地”对比镂空织
物,如图 5(a)为单面提花镂空效应面料,图 5(b)为双面提花镂空效应面料;添纱结构与粗细原料结合,添纱镂空效应织物的底纱和面纱采取不同粗细、不同颜的原料,在镂空处单纱成圈显示底纱颜,其余区域双纱成圈显示面纱颜,具有凹凸和双效应,如图 5(c)为添纱镂空效应面料;穿纱结构与粗细原料结合,形成横条镂空效应,根据设计横条的高度有选择地在一个循环的某几路穿粗纱,其余几路穿细纱,粗细对比形成镂空效应,如图 5(d
)为横条镂空效应面料。
(a )单面提花镂空效应                      (b )双面提花镂空效应
(c )添纱镂空效应              (d )横条镂空效应
图 5    粗细原料组合形成镂空效应
采用不同粗细原料形成的镂空效应对比鲜明,层次丰富,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注意细纱原料选用
时要兼顾线密度与强度,以免影响织物强力。2.2.2 水溶纱的应用
通过水溶性纱线的辅助编织结合脱圈结构可以形成防脱散镂空效应织物。这种水溶性纱线溶解温度一般低于100 ℃,在后处理过程中再将纱线溶掉脱圈形成网孔。如图 6 所示,上层织物水溶纱溶掉后形成有规律的网孔,露出下层平纹底布,此类织物可形成任意大小的网孔,产生通透的镂空效果。
2.3 组织结构与工艺技术结合形成镂空效应
纬编工艺技术包括变线圈长度技术、翻针横移技术、嵌花技术、变针距技术、局部编织技术等,纬编组织结构与工艺技术结合可形成更丰富的镂空效应,将多种组织结构与工艺技术结合,可使镂空效应更具多变性。2.3.1 变线圈长度技术
在纬编针织物上,通过改变某个线圈的长度形成变线圈长度组织。既可改变局部线圈弯纱深度,使线圈拉长形成镂空效应(图 7(a )),也可与脱圈结构结合,通过罗纹编织再脱圈转移至对面针床,使线圈拉长扩大形成镂空效应(图 7(b ))。通过变线圈长度形成网孔比其他方法编织效率更高、垫纱更稳定,可大大降低漏针的可能性,形成块面、横条、纵条或凹凸的镂空效果。
(a )改变线圈密度              (b )局部脱圈
图 7    变线圈长度形成镂空效应
2.3.2 翻针横移技术
移圈结构结合针床辅助翻针移床技术可以使线圈相对灵活地移动,实现线圈向对面织针或左右相邻织针的
转移,形成镂空效应(图 8)。利用翻针形成的镂空效应织物不仅具有透气性,还具有凹凸的立体感。
图 8    翻针横移方法            图 9    嵌花取消连接方法
2.3.3 嵌花技术
编织嵌花时,每个块的纱线仅在自身颜区域内垫纱,块之间通常采用一针集圈的方式保证块之间相连;相反,如果将嵌花织物块间连接的集圈部分取消,则在此部分块之间失去连接从而形成纵向或斜向网孔(图 9)。与其他形成孔洞方法相比,采用嵌花块取消连接方法可有效避免织物脱散,但因孔洞左右块各占用一把纱嘴,而纱嘴数量有限,故孔洞不宜过多。2.3.4 变针距技术
变针距技术是指在细针距的机器上编织时,用 1 隔 1 选针编织方式得到粗针效果,适合于多针距机型。标准机型由于针勾较小,不适合变针距技术。变针距技术实际应用时一般结合移圈结构用于满针编织到隔针编织的过渡,若采用同种原料,在织物局部变针距编织会产生密实与通透相结合的镂空效果(图10)。
图10    变针距方法形成镂空效应
2.4 其他后加工方法
纬编针织物还可以在面料后整理加工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形成镂空效应,主要有激光切割法、烂花印花
法等。激光切割在纺织领域也称激光烧花、激光烧洞、
图 6
应用水溶纱形成镂空效应
镂空雕花等,是指将激光设备连接激光雕刻软件,图稿输入自动雕刻的作业方式,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花型和网孔相结合的镂空效应面料,激光切割法适用于结构紧密的织物,否则切割后会沿边缘脱散。烂花印花织物一般由两种不同纤维通过交织或混纺制成,其中一种纤维能被某种化学药剂破坏,而另一种纤维则不受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半透明视感、凹凸感的镂空效应烂花印花布。
3 纬编镂空效应面料开发设计实例
3.1 单面镂空面料
捕虾笼设备为机号E24、筒径34英寸的针织单面大圆机,采取脱圈和浮线方法形成镂空效应,32S棉纱和30 D氨纶丝混合编织,线长根据经验值初步设定为单纱15.6 cm/50个线圈、双纱20.6 cm/50个线圈、氨纶6.0 cm/50个线圈,再根据织物效果进行调整,编织工艺如图11所示。
参照图11,1 — 5、10 — 14路喂入棉纱和氨纶,使织物具有较好的弹性;第 6 路喂入双纱,且设定
线长较长,可保证下一路连续三针脱圈后脱掉的双纱线圈向织物反面卷曲后不易脱散;第 7 路连续三针脱圈,另外三针不出针,线圈仍挂在针钩内;接下来的第 8、第 9 路需要使用开针舌器使上一路脱圈的织针 1 隔 1 出针,保证织物不会脱散,形成稳定的网眼结构;另外,第 6、第 7 两路选定的 2 个织针连续不编织,使第 5 路相应织针上的线圈被拉长,拉长线圈与网孔横向上间隔排列,纵向上又相互错开,形成均匀的网眼效应(图12)。灯箱广告制作
图12    单面镂空效应面料
3.2 双面镂空面料
生产设备为机号E7.2、3 系统、门幅50英寸、总针数699针的Stoll(斯托尔)CMS530型电脑横机,采取移圈、集圈、翻针移床技术结合形成镂空效应,原料为165 dtex/36 f绿涤纶与155 dtex/48 f蓝锦纶,上机密度初步设定为起头NP值9.0、前针床NP值11.2、后针床NP值10.9,编织图及纱线配置如图13所示。
图13    编织工艺图
参照图13,第 1、第 2 工艺行形成双罗纹组织,将上下层织物连接,第 3 — 4、第 7 — 10工艺行形成上下层分开的空气层组织,第 5、第 6 工艺行正面线圈向后针床左右移圈形成宽度为两纵行的露底网
孔,第 9 工艺行加入两纵行集圈组织,再将移圈网孔拉大一个横列,形成高度为两个横列的网孔(图14)。由于原料采用双配置,形成双面透气露底网孔的同时产生双凹凸效应。
图14    双面镂空效应面料
4 结语
本文从纬编镂空效应面料的特征、形成方法 2 个方面结合设计实例对纬编镂空效应面料设计和开发作了论述。纬编镂空效应形式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形成方式可分为 4 类。在实际生产中,同一块面料往往结合最终外观效应和织物性能,采用多种组织结构结合原料、工艺技术、后整理综合设计,形成更为丰富生动的镂空效应。只有充分理解镂空效应的每种形成方式和特点,才能熟练掌握镂空效应开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略)
10路:锦纶
8 路:锦纶
4 路:锦纶
7 路:涤纶
6 路:针床右移
两针后向后翻针
压花模具5 路:针床左移
一针后向后翻针
9 路:涤纶
3 路:涤纶
自制自慰器
2 路:涤纶
1 路:涤纶
图11    编织及纱线配置图
18路:单纱(棉纱)
17路:单纱(棉纱)
15路:双纱(棉纱)
6 路:双纱(棉纱)
10-14路:棉纱+氨纶
1-5 路:棉纱+氨纶
9 路:单纱(棉纱)
8 路:单纱(棉纱)
16路:脱圈
7 路:脱圈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11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形成   镂空   效应   线圈   网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