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主梁支撑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


背景技术:



2.主支撑梁是梁墙模架支撑体系中主要承力的支撑结构,通常需要在主支撑梁上直接放置顶部面板或梁墙模板。传统的模架体系筒,主支撑梁是通过抱箍或支撑盘直接与主梁支撑杆连接,通过抱箍或支撑盘对主支撑梁的底部进行支撑。但是传统的模架体系中主支撑梁的安装固定结构决定了主支撑梁只能受到竖直方向的限位,但是在主支撑梁的轴向并没有受到有效的限位。这就造成主支撑梁会在轴向上发生窜动,进而影响整个模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3.因此,为了避免主支撑梁在轴向上进行窜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通过盘扣对主支撑梁的端部进行轴向限位,有效避免主支撑梁在轴向上发生窜动,进而保证主支撑梁的稳固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包括相互拼合构成筒状结构的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所述第一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和第二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构成的筒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盘扣,所述盘扣的顶部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
7.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构成筒状结构的整体抱箍,整体抱箍套设在主梁支撑杆上,第一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和第二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对称设置的支撑板构成支撑面用于直接支撑主支撑梁的底部。同时主支撑梁的一端延伸至盘扣上的限位卡口的内部,通过限位卡口与主支撑梁的端部卡合,进而实现对支撑梁进行限位,避免主支撑梁窜动。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盘扣包括支撑部、限位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支撑部的顶部,所述限位部上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
9.根据主支撑梁的规格不同,对应主支撑梁端部的尺寸规格,在限位部上设置与主支撑梁的端部对应卡接的限位卡口,限位卡口的形状与尺寸对应主支撑梁的端部的尺寸规格设置。针对不同尺寸的主支撑梁,只需要更换带有对应限位卡口的限位部并安装在支撑部上,即可针对不同规格的主支撑梁进行卡合限位。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底面的一端与筒状结构的顶部一侧转动铰接,所述限位部底面的另一端搭接在支撑部的顶部端面上。
11.限位部可以绕着与筒状结构的顶部一侧的铰接处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微调限位部上的限位卡口的朝向,使得限位卡口与主支撑梁的端部顺利卡合。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抱箍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半抱箍开口的一端通过铰接轴转动铰接,所述第一半抱箍开口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抱箍开口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铰接轴转动铰接。
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口为方形卡口或弧形卡口。
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远离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支耳,所述定位支耳上设置有定位孔。
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筒状结构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1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端面与筒状结构的顶部端面齐平设置。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拼合构成筒状结构的整体抱箍,通过将整体抱箍套装在主梁支撑杆的外部实现便捷定位安装,同时在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的顶部一侧设置支撑板用于支撑主支撑梁,同时在筒状结构对应主支撑梁端部的一侧上设置带有限位卡口的盘扣,通过限位卡口与主支撑梁的端部卡合连接,进而对主支撑梁进行轴向限位,避免主支撑梁在轴向窜动,进而保证主支撑梁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主支撑梁的安装示意图;
21.图3为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的拼合示意图。
22.其中:11-第一半抱箍;12-第二半抱箍;13-支撑板;14-盘扣;15-限位卡口;141-支撑部;142-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如图1-图3所示,包括相互拼合构成筒状结构的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所述第一半抱箍11的顶部一侧和第二半抱箍12的顶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构成的筒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盘扣14,所述盘扣14的顶部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15。
25.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上对应设置有半圆卡口,通过将第一半抱箍11上的半圆卡口与第二半抱箍12上的半圆卡口对应拼合即可构成筒状结构的整体抱箍结构。第一半抱箍11的半圆卡口的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的半圆卡口的一端上对应设置有带有铰接孔的铰接耳,通过在对齐的铰接孔中插装铰接轴即可实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一端之间的转动铰接。第一半抱箍11的半圆卡口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的半圆卡口的另一端对应设置有带有连接孔的连接耳,通过在对齐的连接孔中装入连接螺栓或连接销,即可实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的拼合。
26.将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构成的筒状结构直接套装在主梁支撑杆的外侧,此时即可将主支撑梁直接放置在支撑板13的顶部,通过支撑板13对主支撑梁进行支撑。同时主支撑梁的端部朝向盘扣14延伸并进入盘扣14上的限位卡口15中,通过限位卡口15与主支撑梁的端部的卡合,对主支撑梁进行轴向的限位,避免主支撑梁轴向窜动。
2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口15为方形卡口或弧形卡口。
28.限位卡口15的尺寸规格与形状均对应主支撑梁的端部的尺寸规格与形状设置。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盘扣14包括支撑部141、限位部142,所述支撑部141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42设置在支撑部141的顶部,所述限位部142上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15。
31.限位部142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部141的顶部,针对不同尺寸规格的主支撑梁,只需要将支撑部141顶部的限位部142拆卸,并更换呈具有对应尺寸规格的限位卡口15的限位部142即可。
3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142底面的一端与筒状结构的顶部一侧转动铰接,所述限位部142底面的另一端搭接在支撑部141的顶部端面上。
33.限位部142底面靠近筒状结构的一端对应筒状结构一侧的铰接轴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孔,通过铰接孔与铰接轴的顶部进行转动铰接,进而使得限位部142能够以铰接轴为转轴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调节,进而调整限位部142上限位卡口15的朝向,使得限位卡口15针对主支撑梁的端部进行卡合。同时,通过支撑部141的顶部端面对限位部142底面远离筒状结构的一端进行支撑,保证了限位部142的稳定性。
34.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半抱箍11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开口的一端通过铰接轴转动铰接,所述第一半抱箍11开口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开口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部141的一侧与铰接轴转动铰接。
36.第一半抱箍11开口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耳,第二半抱箍12开口的另一端对应第一连接耳设置有第二连接耳。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连接耳上对应第一连接耳上的连接孔设置有连接槽。将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拼合构成筒状结构后,即可在对齐的连接孔与连接槽中插装连接螺栓或连接销,进而实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的稳固拼合。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的开口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滑花纹,进而使得构成的筒状结构与主梁支撑杆的外侧贴合紧密,以增加摩擦力,避免抱箍结构滑动。
38.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13远离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支耳,所述定位支耳上设置有定位孔。
41.主支撑梁放置在两侧的定位支耳之间,通过定位支耳对主支撑梁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主支撑梁的窜动。在主支撑梁放置在支撑板13的顶部后,通过
盘扣14上的限位卡口15将主支撑梁的端部沿轴向卡合限位后,然后即可在定位支耳上的定位孔中插装定位螺栓或定位销,通过定位螺栓或定位销将主支撑梁的侧面顶紧,进而实现对主支撑梁进行进一步限位,提升主支撑梁的安装稳固性。
4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与筒状结构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通过设置加强筋板对支撑板13的底部进行支撑加固,进而提升支撑板13对主支撑梁的支撑稳固性。
4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板上设置有减重孔。
4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端面与筒状结构的顶部端面齐平设置,避免支撑板13的顶部支撑面与筒状结构的顶部端面之间出现高差造成对主支撑梁的支撑不够稳固。
45.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合构成筒状结构的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所述第一半抱箍(11)的顶部一侧和第二半抱箍(12)的顶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第一半抱箍(11)与第二半抱箍(12)构成的筒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盘扣(14),所述盘扣(14)的顶部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扣(14)包括支撑部(141)、限位部(142),所述支撑部(141)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42)设置在支撑部(141)的顶部,所述限位部(142)上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42)底面的一端与筒状结构的顶部一侧转动铰接,所述限位部(142)底面的另一端搭接在支撑部(141)的顶部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抱箍(11)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开口的一端通过铰接轴转动铰接,所述第一半抱箍(11)开口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抱箍(12)开口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部(141)的一侧与铰接轴转动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口(15)为方形卡口或弧形卡口。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远离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支耳,所述定位支耳上设置有定位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与筒状结构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端面与筒状结构的顶部端面齐平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盘扣的梁主龙骨支撑扣件,包括相互拼合构成筒状结构的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所述第一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和第二半抱箍的顶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半抱箍与第二半抱箍构成的筒状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盘扣,所述盘扣的顶部对应筒状结构的顶部开口设置有限位卡口;本实用新型步进能够稳定支撑主支撑梁,同时能够在主支撑梁的轴向上对主支撑梁进行有效限位,避免主支撑梁在轴向上发生窜动,进而保证主支撑梁在模架支撑体系中的稳定性。撑体系中的稳定性。撑体系中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付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市快易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0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卡口   结构   扣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