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膏药方剂(下)

中华膏药方剂(下)
偶极子天线
 
名称:暖脐膏
处方:当归80g 白芷80g 乌药80g 小茴香80g 八角茴香80g 木香40g 香附80g 乳香20g 母丁香20g 没药20g 肉桂20g 沉香20g 麝香3g
制法:上十三味,乳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48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500~21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规格:每张净重(1)3g(2)15g(3)30g
功能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途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
储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猴头健胃灵胶囊
处方: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
制法:上六味,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系取猴头菌培养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70℃)的浸膏。每100g浸膏加辅料约50g,混匀,干燥;其余海螵蛸等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灭菌,与上述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的粉末;气芳香,味甜、微苦。
规格:每粒装0、34g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海绵真空吸盘名称:蛤蚧定喘丸
处方:蛤蚧11g 瓜蒌子50g 紫菀75g 麻黄45g 鳖甲(醋制)50g 黄芩50g 甘草50g 麦冬50g 黄连30g 百合75g 紫苏子(炒)25g 石膏25g 苦杏仁(炒)50g 石膏(煅)25g
制法: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10~2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至棕黑的水蜜丸、黑褐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甜。
规格: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紫雪
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制法: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为棕红至灰棕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规格:每瓶装1、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紫草膏
处方:紫草500g 当归150g 防风150g 地黄150g 白芷150g 乳香150g 没药150g
制法: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性状:为紫红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
功能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疮疡,痈疽已溃。
用途用量:外用,摊于纱布上贴患处,每隔1~2日换药一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眩丸
处方:川芎200g 白芷200g 薄荷100g 荆芥穗100g 石膏100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后辛、凉。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热解毒口服液
处方:石膏670g 金银花134g 玄参107g 地黄80g 连翘67g 栀子67g 甜地丁67g 黄芩67g 龙胆67g 板蓝根67g 知母54g 麦冬54g
制法:以上十二味,除金银花、黄芩外,其余生石膏等十味先温浸1小时,煎煮二次(待沸腾后,稍冷加金银花和黄芩),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70%,冷藏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加入0、5%活性碳,加热30分钟,滤过,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为棕红的液体;味甜、微苦。
规格:每支装10m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胃黄连丸(大蜜丸)
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制法: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的大蜜丸;味微甜后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脱标机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胃黄连丸(水丸)
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制法: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至深黄的水丸;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肺消炎丸
处方: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羚羊角
制法: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用炼蜜60~80g加适量水泛丸,制成水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的水蜜丸;气腥,味微辛、苦。
规格:每60丸重8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10丸,一岁至三岁一次20丸,三岁至六岁一次30丸,六岁至十二岁一次40丸,十二岁以上一次6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黄连上清丸
处方:黄连10g 桅子(姜制)80g 连翘80g 蔓荆子(炒)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消渴灵片
处方:地黄200g 五味子15g 麦冬100g 牡丹皮15g 黄芪100g 黄连10g 茯苓17g 红参10g 天花粉100g 石膏50g 枸杞子100g
制法:上十一味,茯苓、天花粉、石膏、红参、黄连、牡丹皮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1、38(80℃)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960片,即得。
寡核苷酸探针性状:为棕褐的片;味苦、甘。
功能主治:滋补肾阴,生津止渴,益气降糖。用于成年非胰岛素依赖性轻型、中型糖尿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益母草膏
来源: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红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黑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益母草流浸膏
来源:为益母草制成的流浸膏。
制法:取益母草1000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放冷,滤过,调整乙醇量至规定浓度,并使总体积为1000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性状:为棕褐的液体;味微苦。
功能主治:调理月经,子宫收缩药。用于月经不调及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15~30ml。
储藏:密封。zeidan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脑乐静
处方:甘草浸膏35、4g 大枣125g 小麦416g
制法:以上三味,取甘草浸膏,加水适量,加热溶化,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取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冷却后加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小麦,加水煮沸10分钟后,于70~80℃温浸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浸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述大枣和小麦的上清液,合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750g、甘草浸膏浓缩液及防腐剂适量,煮沸使溶解,滤过,加水至1000ml,混匀,即得。
性状:为淡棕的黏稠液体;气微,味甜。
功能主治:养心,健脑,安神。用于精神忧郁,易惊失眠,烦躁及小儿夜不安寐。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夏枯草膏
来源:为夏枯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制法:取夏枯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85℃)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200g或蔗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为黑褐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涩。
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洋参保肺丸
处方:120g 五味子(醋炙)30g 川贝母60g 陈皮60g 砂仁30g 枳实60g 麻黄30g 苦杏仁60g 石膏30g 甘草60g 玄参60g 西洋参粉45g
制法:上十二味,除西洋参粉外,其余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西洋参粉配研均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嗽定喘。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感冒咳嗽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
名称:洁白丸
处方:诃子(煨)370g 寒水石(平制)210g 翼首草85g 五灵脂膏178g 土木香26g 石榴子26g 木瓜26g 沉香19g 丁香20g 石灰华13g 红花6g 肉豆蔻13g 草豆蔻13g 草果仁13g
来源:为藏族验方。
制法:上十四味,除五灵脂膏外,其余诃子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炼蜜370g及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为暗褐的水蜜丸;气香,味涩、苦、辛。
规格:每丸重0、8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小便不利。
用途用量:嚼碎吞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养阴清肺膏
处方:地黄100g 麦冬60g 玄参80g 川贝母40g 白芍40g 牡丹皮40g 薄荷25g 甘草20g
制法: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500g,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性状:为棕褐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电脑加密锁
名称:养心定悸膏
处方:地黄120g 麦冬60g 红参20g 大枣60g 阿胶20g 黑芝麻50g 桂枝30g 生姜30g 炙甘草40g
制法:上九味,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五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三种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红参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取黄酒30g烊化阿胶;另取蔗糖120g,制成糖浆,加入上述稠膏、烊化阿胶及炼蜜20g,继续浓缩至适量,放冷,加入生姜汁及桂枝挥发油,搅匀,制成约300g,即得。
性状:为棕褐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
功能主治: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20g,一日2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1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04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用于   滤过   浓缩   名称   粉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