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五不倒翁--中国民间玩具史

这是一种为人熟知的民间玩具,在全国各地均很流行,北方地区又称其为“扳不倒”,形似醉汉或寿星,底部半圆形,中空底实,上轻下重,按捺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旋转不倒,是哄逗幼儿的好玩艺儿。不倒翁花繁多、材料多样,最常见的是纸身、泥底,用纸浆灌模或用废纸粘糊成形,再用泥土捏制半圆的底座,二者粘合之后,表面糊净纸、旋彩绘。要领在于底中的表面必须光滑圆润,底部的中心必须沉重。也有用木头做底的不倒翁,底部中心固定着铁块或石子;又有用小葫芦挖净内瓤做成的“葫芦翁”,表面施彩绘、内部灌铅;用鸡蛋壳、旧乒乓球也可以做成小不倒翁。不倒翁的造型除寿星、老头之外,还有多种,如“七品官”,依京剧舞台上的小花脸绘制面部、头上安乌纱帽、活安帽翅,怀抱一枚大铜钱,旋转摇动时帽翅颤动、滑稽可笑。山东省掖县、河北省玉田县及新城以及江苏无锡等盛产泥人的地方均有各式不倒翁出产,并常常做成娃娃状,头上戏髻、两颊绯红,衣着涂做大红大绿荫蔽日,摇摇摆摆,憨态可掬。
不倒翁早在唐代已有出现,当时叫做“酒胡子”,是宴席上的劝酒用具。清人魏崧在《壹是纪始》中曾明确断言:“不倒翁始于唐。”魏崧列举了《唐摭言》中的记载写道:
“卢连法不第,赋《酒胡子》长篇以寓意,序曰:…巡觞之胡,旋转由人‟。今谓之不倒翁,又谓之劝酒胡。”
反猫眼窥镜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中也做过类似的考证,说:
“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赵翼也引《唐摭言》说:
车流量统计“考之《摭言》则唐人已有此物,名…酒胡子‟,乃劝酒具也。”
《唐摭言》系五代时王定保所撰,详记唐代贡举制度、典章轶文,传世至今。魏崧与赵翼皆据此书定不倒翁始于唐,较为可靠。
不倒翁因其形制简单,趣味性强而广为人知,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玩具。又因其旋转摇摆、按捺不倒的动态滑稽可笑,故世人常取其意用来形容处世油滑、摇摆不一的人,清代以来,屡见文人笔记中有用不倒翁状人的记述。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也曾将不倒翁绘入画幅,并题词曰:“打破原来泥半丸。”讽世之意十分明显。火麻仁胶囊
涡轮压缩机钍燃料不倒翁自唐代流传至今一脉相承,体现了自身顽强的生命力。现在,除民间艺人制作的泥纸不倒翁之外,许多玩具厂、工艺美术工厂也设计生产竹木、塑料、陶瓷等材料的不倒翁,除了传统的寿星、老头造型之外,又出现了洋娃娃、胖和尚及各种小动物的造型,花样翻新、品类甚丰。
烟焦油与不倒翁同属一类的民间玩具还有“跟头翁”、“跟头虎”,其基本形制是:纸糊、中空呈筒状,两端皆作半球形,中置钢珠或玻璃球,置斜上,则借助于钢珠滚动时造成的重心转移而不住翻着跟头滚下斜坡。跟头翁在滚动时会出现前翻、侧翻、倒立、直立等各种变化,令人忍俊不止。民间制做跟头翁、跟砂虎多用蚕茧为外壳,掏了蛹虫,放入钢珠,糊严后略旋彩绘即成。现在,又有人取西药胶囊外壳,内置小钢珠,效果相同,取名为“圣诞豆”。这些民间玩具虽然微小简陋,但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和自身的趣味性却很耐人寻味。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204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不倒翁   钢珠   跟头   旋转   民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