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隧道诱导式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1.本发明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铁隧道结构连接部位主要包括区间隧道变形缝。目前变形缝一般填充柔性填充物,变形缝下部设置挡水板可以收集结构渗漏水并沿挡水板从内部排出。
3.由于在地铁隧道运营期间行车震动、材料老化及施工质量等因素,地铁隧道结构连接部位空间状态不稳定,易产生不协调变形,可能发生错位或张开形变,随着地下水的集聚,久而久之成为结构渗漏水重点部位。同时由于该连接部位仅做集水及排水设计且效果有限,没有针对渗水、散水及洇水等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导致结构连接部位在渗水量较小情况下也易发生背土面挡水板两侧混凝土结构表面大范围渗水、散水及洇水现象,且这种病害在运营期地铁隧道极为常见,造成较差的观感并对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5.本技术提供如下方案:本技术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上具有变形缝;导水件,所述导水件连接于所述变形缝内,且所述导水件凸出于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接水盒,所述接水盒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且所述接水盒覆盖所述变形缝和所述导水件。
6.可选的,所述导水件呈片状,所述导水件位于所述隧道主体背土面一侧,所述导水件贴合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壁面上,所述导水件沿所述变形缝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7.可选的,所述导水件为平直片体,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贴合一所述导水件,且所述导水件伸出所述变形缝。
8.可选的,所述变形缝包括主变形缝和设置于隧道主体背土面一侧的扩口槽,所述主变形缝连通所述扩口槽;所述导水件连接于所述扩口槽内,且所述导水件部分伸出所述扩口槽。
9.可选的,所述扩口槽包括顶部槽壁和两个侧部槽壁,所述主变形缝延伸至所述顶部槽壁,两个所述侧部槽壁上均贴合有一所述导水件。
10.可选的,所述导水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贴合于顶部槽壁,所述第二片体贴合于所述侧部槽壁,且所述第二片体伸出所述扩口槽。
11.可选的,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一侧设置有集水部,所述集水部位于所述变形缝
的两侧,所述接水盒覆盖所述集水部。
12.可选的,所述集水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地铁隧道的背土面上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沿所述扩口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3.可选的,所述变形缝靠近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的部位内还设置有橡胶棒。
14.本技术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地铁隧道诱导式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拆除隧道主体上既有变形缝背水面挡水装置,清理变形缝内填充材料,清理深度为8~10cm,使用橡胶棒嵌缝,外侧预留一定长度形成预留段;s2、根据变形缝背水面端部形状,制作导水件;s3、使用胶粘剂涂抹变形缝底部预留段两侧壁面,并粘贴导水件,使用钢钉固定,钢钉处涂抹密封胶;s4、在隧道主体背土面上位于导水件两侧1.5~2.5范围内切割滴水槽,滴水槽深度为0.5~0.8cm,槽宽度为0.8~1cm;s5、将隧道主体背土面混凝土基面打磨,安装接水盒,并使用锚栓固定,端部采用密封胶密封,接水盒外侧涂刷防水涂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排水结构的设计,使得由变形缝渗漏下来的地下水通过导水件滴入接水盒中,从而保证地下水不会通过结构背土面向两侧渗流。本发明排水结构成本低廉,施工便捷,便于大规模应用,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干燥与良好的观感,并从根本上解决地铁隧道结构缝隙部位渗水、散水及洇水病害问题。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6.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隧道的隧道主体的第一种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第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隧道的隧道主体的第二种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针对第二种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隧道主体;11、背土面;2、变形缝;21、主变形缝;22、扩口槽;3、导水件;4、接水盒;5、滴水槽;6、柔性隔水材料;7、密封材料;8、橡胶棒;9、密封胶;a、膨胀螺栓;b、挡水板。
18.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
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参见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包括:隧道主体1、导水件3和接水盒4。隧道主体1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变形缝2。导水件3连接于所述变形缝2,且所述导水件3凸出于所述隧道主体1的背土面11。所述接水盒4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1且所述接水盒4覆盖所述变形缝2和所述导水件3。通过本技术排水结构的设计,使得由变形缝2渗漏下来的地下水通过导水件3滴入接水盒4中,从而保证地下水不会通过结构背土面向两侧渗流。本发明排水结构成本低廉,施工便捷,便于大规模应用,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干燥与良好的观感,并从根本上解决地铁隧道结构缝隙部位渗水、散水及洇水病害问题。
23.导水件可以为表面光滑的不锈钢材质。所述导水件可以呈片状,所述导水件位于所述隧道主体1背土面一侧,所述导水件3贴合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壁面上,所述导水件3沿所述变形缝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由变形缝2伸入的水会沿着导水件3滴入接水盒4。
24.参见图1和图2所示,当变形缝底部不设置扩口结构时,底部仅设置挡水板b。此时,所述导水件3为平直片体,所述变形缝2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贴合一所述导水件3,且所述导水件3伸出所述变形缝2,伸出长度可以为0.8~1cm。
25.接水盒4可以包括底壁和设置于底壁两侧的连接边,两侧的连接边通过紧固件固定于隧道主体1的背土面11上。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当所述变形缝2包括主变形缝21和设置于隧道主体1背土面11一侧的扩口槽22时,所述主变形缝21连通所述扩口槽22。所述导水件3连接于所述扩口槽22,且所述导水件3部分伸出所述扩口槽22。
27.该实施方案中,通过设计扩口槽22可以将渗水引入,并通过导水件3导出至接水盒4,接水盒4两端分别延伸至地铁隧道内两侧的排水沟,将水排出。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水件3贴合于所述扩口槽22的内壁上,通过变形缝2渗漏下来的地下水通过导水件3滴入接水盒4中,从而保证地下水不会通过结构背土面向两侧渗流。
2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扩口槽22包括顶部槽壁和两个侧部槽壁,所述主变形缝21延伸至所述顶部槽壁,两个所述侧部槽壁上均贴合有一所述导水件3。导水件3可以覆盖整个侧部槽壁。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导水件3呈片状,导水件3可以为滴水钢片,且所述滴水钢片沿所述扩口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31.所述导水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贴合于顶部
槽壁,所述第二片体贴合于所述侧部槽壁,且所述第二片体伸出所述扩口槽,向接水盒4的底壁延伸。第二片体可以伸出扩口槽0.8~1cm。导水件可以利用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且导水件与混凝土间采用密封胶密封,起到密封隔水的效果。
32.可选的,所述隧道主体1的背土面11一侧设置有集水部,所述集水部位于所述扩口槽22的两侧,且所述集水部位于所述接水盒4的覆盖范围之内。示例性的,集水部可以在变形缝两侧,并距导水件2~3cm。
33.集水部的设计,目的在于作为储备措施阻隔通过滴水钢片渗流过来的地下水,在该处地下水汇聚滴入接水盒4。
34.其中,所述集水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地铁隧道的背土面11一侧的滴水槽5,所述滴水槽5沿所述扩口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滴水槽5的深度可以为0.5~0.8cm,槽的宽度可以为0.8~1cm。当然集水部也可以为设置于背土面11上的下凸条,同样能起到阻隔通过滴水钢片渗流过来的地下水的作用。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变形缝21内填充有柔性隔水材料6。在保证变形缝2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阻水作用。其中,柔性隔水材料6可以为沥青麻丝。
36.可选的,所述扩口槽22内填充有密封材料7。例如,密封材料7可以为遇水膨胀止水条和聚氨酯密封胶中的一种或两种。再或者,扩口槽22内填充的密封材料7可以是顶部设置冷嵌沥青基非固化持粘防水材料,中部设置橡胶条,底部涂刷环氧胶泥。
37.所述变形缝2靠近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的部位内还可以设置有橡胶棒8,橡胶棒8和变形缝2内壁之间设置密封胶以起到密封隔水的作用,防止液体大量渗入。橡胶棒8可以为多孔、高弹的结构。
38.实施例二本技术实施例二同时还提供上述地铁隧道诱导式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拆除隧道主体上既有变形缝背水面挡水装置,清理变形缝内填充材料,清理深度为8~10cm,使用橡胶棒嵌缝,外侧预留一定长度形成预留段;s2、根据变形缝背水面端部形状,制作导水件;s3、使用胶粘剂涂抹变形缝底部预留段两侧壁面,并粘贴导水件,使用钢钉固定,钢钉处涂抹密封胶;s4、在隧道主体背土面上位于导水件两侧1.5~2.5范围内切割滴水槽,滴水槽深度为0.5~0.8cm,槽宽度为0.8~1cm;s5、将隧道主体背土面混凝土基面打磨,安装接水盒,并使用锚栓固定,端部采用密封胶密封,接水盒外侧涂刷防水涂料。
39.其中,在步骤s2中,当变形缝为图1和图2所示的没有底部扩口的结构的变形缝2时,则导水件3可以支撑为平直的片体。当变形缝为图3和图4所述的底部设置扩口槽22的结构时,可以设置横截面为“l”型的导水件3。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上具有变形缝;导水件,所述导水件连接于所述变形缝内,且所述导水件凸出于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接水盒,所述接水盒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且所述接水盒覆盖所述变形缝和所述导水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呈片状,所述导水件位于所述隧道主体背土面一侧,所述导水件贴合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壁面上,所述导水件沿所述变形缝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为平直片体,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贴合一所述导水件,且所述导水件伸出所述变形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包括主变形缝和设置于隧道主体背土面一侧的扩口槽,所述主变形缝连通所述扩口槽;所述导水件连接于所述扩口槽内,且所述导水件部分伸出所述扩口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槽包括顶部槽壁和两个侧部槽壁,所述主变形缝延伸至所述顶部槽壁,两个所述侧部槽壁上均贴合有一所述导水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贴合于顶部槽壁,所述第二片体贴合于所述侧部槽壁,且所述第二片体伸出所述扩口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一侧设置有集水部,所述集水部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所述接水盒覆盖所述集水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包括开设于所述地铁隧道的背土面上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沿所述扩口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靠近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的部位内还设置有橡胶棒。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地铁隧道诱导式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拆除隧道主体上既有变形缝背水面挡水装置,清理变形缝内填充材料,清理深度为8~10cm,使用橡胶棒嵌缝,外侧预留一定长度形成预留段;s2、根据变形缝背水面端部形状,制作导水件;s3、使用胶粘剂涂抹变形缝底部预留段两侧壁面,并粘贴导水件,使用钢钉固定,钢钉处涂抹密封胶;s4、在隧道主体背土面上位于导水件两侧1.5~2.5范围内切割滴水槽,滴水槽深度为0.5~0.8cm,槽宽度为0.8~1cm;s5、将隧道主体背土面混凝土基面打磨,安装接水盒,并使用锚栓固定,端部采用密封
胶密封,接水盒外侧涂刷防水涂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的诱导式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隧道主体、导水件和接水盒。隧道主体具有变形缝。导水件连接于所述变形缝,且所述导水件凸出于所述隧道主体的背土面。接水盒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且所述接水盒覆盖所述变形缝和所述导水件。通过本申请排水结构的设计,使得由变形缝渗漏下来的地下水通过导水件滴入接水盒中,从而保证地下水不会通过结构背土面向变形缝宽度方向的两侧渗流。本发明排水结构成本低廉,施工便捷,便于大规模应用,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干燥与良好的观感,并从根本上解决地铁隧道结构缝隙部位渗水、散水及洇水病害问题。散水及洇水病害问题。散水及洇水病害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楚柏青 杨广武 代伟 王燕凯 彭华 任雅琴 宋伟 孙晓宇 叶利宾 杨三资 孙光华 吴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3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隧道   变形缝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