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的研制及其品质测定

;^XUE SHU TAN TAP
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的研制及其品质测定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贾彦杰申飞李宗泽韩二芳张冠
摘要:以红茶、枸杞粉、酸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研制出一种新型营养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 出,红茶枸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9%,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温度为42尤,以此条件 制得的红茶构杞酸奶泽微红、口感细腻、均匀无气泡、酸甜适中。同时,对酸奶的品质方面进行了测定,包括理化指标,酸奶贮藏期内活 菌数的测定。以期为红茶构杞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红茶;枸杞;酸奶;品质
红茶为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 树新牙叶为主要原料,经萎凋、揉 捻、发酵、干燥等工艺步骤制得的 茶。红茶的药理功效较多,具有兴奋 中枢神经、解痉、强心、利尿、止咳 等作用,还具有良好的缓解压力、预 防癌症、抗氧化等保健作用。枸杞是 茄科枸杞属植物,其富含枸杞多糖、黄酮、脂肪酸、素、维生素、甜菜 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降血 压、降血脂等功效。据报道,酸奶中 的有益菌可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 物,并促进钙的吸收。本研究中的发 酵剂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分离自 传
统的酸马奶中。然而,此益生菌的 蛋白水解能力相对较弱,故采用复合 发酵剂进行发酵。利用常用的乳酸菌 酸奶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 链球菌)和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复合做为酸奶发酵剂,以红茶枸 杞汁和鲜牛奶为对象进行发酵。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与设备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发酵剂,
购自金华银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
酵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
菌=1 : 1),购自安琪酵母公司;红
茶,购自湖南益阳天缘溪茶庄;枸杞
粉,购自宁夏杞乡生物食品工程有限
公司;牛奶,购自蒙牛乳业(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白砂糖(食品级),市售。
ZXDP-B2120型恒温培养箱(上
海智城);HD—850型超净工作台(上
海胜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GJB30 —
40型高压均质机。
(二)方法
1、 工艺流程。纯奶^红茶枸杞汁
—>•添加白砂糖加热至601—►jti滤一►高
压均质(20MPa,5min)—>•灭菌
(100U2min) 一冷却至魏口人发
酵剂^装罐发酵^冷却至4X1^成品。
2、 红茶枸杞汁的制备。红茶汁制
备:采用三次浸提法浸提红茶,三次
浸提时间分别为1.5h、lh、0.5h,茶
叶与水的质量比分别为1 : 20、1 : 15、
1 : 10,浸提温度为60T,合并三次浸
提液备用;枸杞汁制备:用60T的水
将枸杞粉溶解,搅拌均匀,枸杞汁质
量分数为0.5%;红茶枸杞汁的制备:
按红茶汁和枸杞汁3 : 1(V/V)的比
例将红茶汁与枸杞汁混合,杀菌。杀
菌温度为95丈,杀菌15min后备用。
3、检验方法。第一,酸奶酸度测
定:根据GB5413_34_2010对制得的
红茶枸杞酸奶进行酸度测定。酸奶酸
度(吉尔涅尔度〇T)为100mL发酵乳
消耗浓度为O.lmol/ L的NaOH毫升
数。第二,酸奶活菌数测定:酸奶的
活菌数主要体现在乳酸菌,乳酸菌的
测定根据GB4789.35—2010—乳酸菌菌
落总数的方法进行检测。第三,红茶
枸杞酸奶感官评价:选用10个具有酸
奶感官经验的人员对制得的酸奶进行
感官评价,取其平均值为酸奶的最终评
价值,感官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第
四,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2)。
二、结果分析
(一)单因素实验
1、红茶枸杞汁添加量对酸奶品质
表1红茶枸杞酸奶感官评价标准
级别颜(20分)香气(20分)滋味(20分)组织状态(20分)总分(100分)1淡红,泽鲜亮红茶、枸杞及酸奶的香气明显有香味、酸甜适口无气泡、无层析,质地好总分多90
2淡红,但缺少光泽红茶、枸杞和酸奶的香味较淡香味不明显,酸甜度一般有少量气泡,层析不明显85各总分<90
3红不突出,无光泽无香气、有异味无酸奶滋味,有不良滋味有大量气泡,分层明显总分<85
表2正交试验设计表
水平A(红茶枸杞汁添加量/%)B(发酵剂添加量/%)C(蔗糖添加量/%)D(发酵温度/幻150.17640
270.19842
390.211044
62河南农业2019年第2期(下)
I h e n a n n o n g y e
XUE SHU TAN TAP
1
1
22
233388.3086.3788.47
2.10
表4
红茶枸杞酸奶理化指标
图1
拉项目
酸度旨肪含量总固形物含量蛋白质含量持水力
红茶枸杞酸奶83.6  3.324.7  3.2 18.65
GB  19302-2010{发辭L 》彡79.0
多2.5
多 17.0
彡2.3 彡 18.00
表5
红茶枸杞酸奶微生物指标
项目
乳酸菌数
致病菌红茶枸杞酸奶合成氨工艺流程
3.1 x  108未检出GB  19302-2010《发酵乳》
1.0 x  106
不得检出
图5红茶枸杞酸奶贮藏期内活菌数的变化
的影响。红茶枸杞汁的添加量对酸奶
的风味和质地有直接影响。以200mL 纯牛奶为基准,固定以下参数:发酵 剂0.19%、蔗糖8%、发酵温度42^。 红茶枸杞汁按体积分数5%、7%、 9%、11%、13%的比例添加,测定不 同红茶枸杞汁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 响,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当红茶 枸杞汁添加量为7%时,感官分值达到 最尚。
2、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 响。以200mL 纯牛奶为基准,固定以 下参数: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7%、蔗 糖8%、发酵温度42弋。发酵剂添加量为 0.15% . 0.17%、0.19%、0.21%、 0.23%,测定不同发酵剂添加量对酸 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 知,当发酵剂添加量为0.19%时,感 官分值达到最髙。
92 90 88
J 86
〈84
f  82
3 80 78 76
90 88 尔86 $84裘82
鳛80
780.15
图2
76
90
89
88 余87
璉86
<R 觸84 83
82 813、
蔗糖添加量对
酸奶品质的影响。以 200mL 纯牛奶为基准,固定以下参数:红茶枸 杞汁添加量为7%、发
酵剂添加量0.19%、发 酵温度42丈。蔗糖添力口
量为 4%、6%、8%、10%、12%,测定不同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 质的影响,结果见图 3。由图3可知,当蔗
糖添加量为8%时,感 官分值达到最高。
4、 发酵温度对酸 奶品质的影响。以 200mL 纯牛奶为基准,
固定以下参数: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 7%、发酵剂添加量0.19%、蔗糖添加
图3
40
图4
表3
正交试验(U 34)及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感官分值/分
7 9 11 13
红茶枸杞汁添加量/%
:茶枸杞汁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0.17
0.19
0.21
0.23
发酵剂添加量/%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6
8
10 12
蔗糖添加量/%
蔗糖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41
43
44
42发酵温度/丈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量为8%。发酵温度分别为40T 、 4代、42^、43^、44U 测定不同发 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
河南农业2019年第2期(下)
H EN A NN 0N G Y E
588
87868584838281
.
5.9.5.8.1.2.9.8.7 063.2.5.7.
6.4.2.
QDFILM
7. 898888898
7 3 3
.7.3.0.3 7.8.7.1.8 8 8
7 3 3
3
I
.1.1.8.39.9.4.* .
8 8 80 7 7 0 .4.2.4.8 -6.1
.5.5.
工业合成氨8 9
8
123456789kl k 2k 3
R
4。由图4可知,当发酵温度为42t  时,感官分值达到最高。
(二) 正交试验
由表3可知,影响红茶枸杞酸奶 品质因素的重要程度为:发酵剂添加 量对酸奶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 添加量、红茶枸杞汁、发酵温度。红 茶枸杞酸奶最佳工艺条件为:红茶枸 杞汁添加量9%、发酵剂添加量 0.19%、蔗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 42^。
(三) 红茶枸杞酸奶质量指标测定
1、 红茶枸杞酸奶感官指标。由上
述工艺条件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泽
为淡红,酸甜可口,组织较细腻, 无气泡,无乳清分离现象,综合感官
指标较佳。
2、 红茶枸杞酸奶的理化和微生物
指标。由表4、表5可以看出,红茶枸 杞酸奶的理化指标值均大于国家标准
规定的理论值,微生物指标中的乳酸 菌值远大于国家标准值,致病菌无 检出。
(四) 储藏期内活菌数的测定
由图5可知,红茶枸杞酸奶在1〜
(上接第61页)
(四)加快以茶为媒园区建设,开 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
以“三园、三区、一体”为切入 点,重点建设茶产业园、茶特产业 区和田园综合体。以茶园为基础,
结 合茶文化,推动茶园向游、购、娱为 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发展,创造在 不同时间节点的消费热点,形成淡季 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茶园是观 光、休闲、茶文化体验的载体,充分 挖掘茶采摘体验、茶餐饮以及茶艺表 演等特旅游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摘 茶、品茶和论茶的需求。以村为点, 以道路为网,发展一批以茶园观光、 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的“吃住 玩”服务一条龙的茶艺园、休闲庄 园,充分挖掘茶的奇闻趣事、茶歌、 茶俗等茶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以村产融合推动现代茶特庄园建 设,围绕经营主体、茶叶基地、茶叶河南农业2019年第2期(下)
H E N A N N 0N G Y E
21d 的储藏时间内,活菌数变化趋势为
先升后降,在储藏时间为第6d 时,活 菌数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但总 体较稳定,这是因为发酵剂Lactobacil -
lus  casei  Zhang 在储藏期间发挥了其优 势,在此方面要高于其他发酵剂。
三、结论
由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 红茶枸杞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红 茶枸杞汁添加量9%、发酵剂添加量 0.19%、蔗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 42SC 。由此制得的酸奶泽为淡红
,有淡淡的红茶和枸杞的香味,酸 甜可口,质地均匀,无气泡且无分 层,风味独特。参考文献:[1]王烈喜,陈琼,陈黎斌,等.米糠茶饮料加工 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张惠玲.枸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J ]. 食品研 究与开发,2012,33(2).
[3]LU 0 Q , LI  J,CUI  X,et  al.The  effect  of  Lyci -
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on  the  male rats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spermatogen - ic  cell  apoptosis  exposed  to  low-dose  ioniz ­
加工、庄园特、茶文化、特茶产 品展示和销售等推动产业之间的融合。
(五)以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茶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其一,加快发展茶产品电子商务 交易。培育各县乡的电子商务企业 ,加快淘宝村建设,加强茶业产业 链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与实体相结合 的流通体系。其二,培育农业服务专 业化机构。茶业效率的提高会催生茶 业服务专业机构、病虫害防治、茶叶 采摘等涉及茶业生产服务的各方面, 机构服务标准化、连锁化是大势所 趋。其三,整合新媒介和草根“网 红”。最近以火山、快手、抖音等形式 的“村红”直播农业生产场景小视频 引发了大量消费者关注和买单。因 此,应研究和推出茶农出身的草根 “网红”,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发 展、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有效共 同推动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ing  irradiation [J ] J ournal  of  Ethnopharmacol ,
土豆切丝机
2014,154(1).轮毂材料
[4] G 0NG  G , FAN  J,SUN  Y,et  al . Isolation ,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tivi - ty  of  polysaccharide  LBLP 5 - A  from  Lyci - um  barbarum  leaves [J].Process  Biochem ,
2016,51(2).
[5] 张丹,田德雨.百香果枸杞复合饮料的研制[J ]. 食品工程,2018,3(9).
[6] 何秋雯,王水泉,鮑雅静,等•益生菌Lactoba -
cillus  plantarum  P 8 与 Streptococcus  ther - mophilus 混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J ].
中国乳品工业,2012,40(10).
[7] 胡晖.香蕉红茶酸奶的研制[J ].食品研究与 开发,2014,35(16).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 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B 550007。作者简介:贾彦杰(1985-),男,河南中 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责任编辑冯会利)
参考文献:
[1] 娜琳•探究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 ]. 福建茶叶,2016(8).
[2] 莫怀鸿.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可持 续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2016(7).[3] 李俊超.融合发赚村一二三产业加快嫌 江苏农业产业細•江苏农村经济,2016(5)_[4]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 展[J ].中国合作经济,2015(2).
[5] 韩福丽.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策略 的探讨[J ]•福建茶叶,2016(12).
基金项目:民盟河南省委2018年参政议政 调研课题“河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 究”,项目编号:MMHNSW -2018ZD -006。作者简介:董理(1975-),男,河南漯河 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学、经济学。
(责任编辑刘常兴)
鼠标跟随
6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9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酸奶   枸杞   添加   发展   产业   发酵   品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