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大屏幕显示系统专业技术分析报告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专业技术分析报告
  摘要:DLP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国际最卓越的DLP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显示单元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关键词:DLP技术;系统原理;解决方法
       
        DLP大屏幕系统广泛应用于电视台、政府机关、科技、文教、军事、医疗、电力、电信、交通、公安、军队等行业中的指挥调度、监控、监视、网络会议等领域,为各种大型展览会、大型公共场所、电视台、娱乐活动、酒店会议等场所提供各种终端大屏幕显示设备。
        一、系统分述:DLP技术介绍、系统原理、技术亮点及系统功能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or)数字光处理技术是采用全数字技术处理图象,依靠同分辨率一样数量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反射光产生完整的图象。
全数字DLP投影机能产生高亮度、高对比度、丰富彩的完美图象。DLP的出现使投影技术由模拟时代跨越到了数字时代,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当今世界的最新显示和处理技术。
        1.1  DLP激光显示原理图
        高功率激光光源,在每平方毫米聚集超过100w的光量,高能量密度是实现光源高亮度的关键,高速旋转的荧光粉轮,使局部荧光粉温度迅速降低,使荧光粉免于高功率激光的破坏,并能够持续高效发光,分段涂覆不同颜的荧光粉,在轮旋转同时实现了不同基光的分时发射。
        DLP技术是全数字方式,可以直接捕获数字信息,外来信号源无需经过数模(D/A)转换,直接调制成像,从而使信号的衰减减至最小,使噪音消失。DMD 微镜每秒钟可翻转 50,000 次以上(0/1 之间),通过控制翻转次数和每次翻转停留的时间来产生不同灰度等级的图象,呈现出更清晰、锐利、层次丰富的画面显示效果。光效率DLP充分利用了镜面反射成像原理,光源有两种工作方式,或者通过一个透镜打到屏幕上,或者直接进人一个吸光器,光利用率达到85% 以上。近期已推出第四代的12°偏转角。7" DDR DMD 逐行扫描芯片,反射微镜结构从10°改为120,能撷取更多来自灯泡的光源,有效提升亮度20%
以上;微镜内部采用了Light Eating 技术,减少暗部画面的散射光线,再搭配CRlo。高反射镜面制程,对比度可以提升5%以上。
pvc瑜伽垫        1.2 DLP技术亮点:
        1、清晰度:
        数字微镜设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TM)是 DLPTM 技术的核心。在 0.7 寸的半导体上集成了786,432(1024 x 768,XGA)个数字微镜,DMD 芯片每一个像素面积小至 14 微米,其中用于显示的有效显示面积为13.68 微米,两像素间隔为0.32 微米。DLPTM技术展现的图象非常的平滑,而且更加类似于电影的效果。这是由于像素之间的缝隙非常地小,因此感觉到的分辨率会高于实际的分辨率。
        2、响应时间:
        DLPTM的DMD 数字微镜反应时间一般在 15-10 毫妙之间,而PLCD技术中的液晶分子反应时间一般在 15ms,因此数字微镜的反应时间比液晶分子快 1000倍。
        3、彩均匀性:
        在单片DLP投影机中,三种光有相同的光路,所以能有更好的彩均匀性。彩均匀性的高低是衡量拼接技术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使用 DLP 技术构建的大屏幕拼接墙系统中
避免了“大花脸”现象的产生,持续保持彩的一致性。
        4、彩汇聚:
        单片 DLP 投影机的三光有相同的光学路径,不存在汇聚问题,所以单片 DlP 投影没有汇聚问题,因此在彩汇聚上总是优于 PLCD 投影机。
        5、光学结构
        目前DLP大屏幕拼接墙所使用的投影机大都采用了单片成像结构,比三板结构的PLCD投影机需要更少的光学器件,因此其光学系统相对较简单,在系统的微型化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当今,在投影显示领域,从模拟电路驱动显示转向全数字显示系统是一个质的飞跃,采用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的
在线水分检测        DLPTM技术采用全数字化处理方式,其核心部件为DMDTM(数字微镜器件),具有高可靠性,高对比度和亮度,彩还原性好,画面清晰,无烧坏死现象,免维护等特点,一天24小时长期连续使用不会对投影机有任何损坏,对显示效果没有任何影响。从安装调试完的显示到数年后的显示都能保持相同的显示效果,达到同样的清晰度、分辨率、精度。
        1.3系统功能
停车场门禁系统
        通过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轻松实现直观、实时、全方位地集中显示各个系统的信息,各系统信息在大屏幕上可根据需要以任意大小、任意位置和任意组合进行显示,并且对显示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便于指挥中枢准确、实时全面的观看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大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尤其在紧急情况处置时)的效率,增强了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汤盆        可通过无线WiFi网络使用iPad对系统进行设置操作,可以对信号进行开窗显示、放大、缩小、移动、关闭等,支持全屏信号回显、预览,提供40个预案管理功能,随时可以设置、保存、修改、调用。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典型技术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东莞市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采用40台60寸显示单元,采用5*8拼接方式:
  DLP投影显示单元:光源采用DLP激光光源,寿命60000小时;亮度达到2000流明;最大分辨率支持102400×7680。投影单元基座屏幕尺寸:1334mm(长)×750mm(高),大屏幕建成后拼接尺寸达到10672 mm×3750 mm。
  多屏拼接控制器:输入:20路RJ45网络接口;20路RGB,20路Video;输出:40路DVI;
  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可对各种视频信号、RGB信号、网络计算机等信号源进行设置、管理、选择调用和切换显示,可对各信号的彩、亮度等参数进行设置、调整。
        项目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大屏幕颜调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直接影响大屏幕显示效果,同时会出现显示黑屏及高温报警的故障情况,需要排除故障,光机才能正常运行:
        1、大屏幕颜调整(如下图)
接触式位移传感器        A是光机本身的域区,B是为调整范围域,通过B段域调整整体颜一致性,规划出红、绿、蓝、青、紫、黄、白七种颜大概范围值;
     
mesh自组网        功能介绍:
        HSG:H——度
        S——饱和
        G——增益
        H值分为正负值之分,0为中间值,七种颜度的正负值添加的颜气形成了小水滴落回在降雨的形式地面,雨量一般为3%-5%。第四、森林面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空气净化。林木生长高大,枝叶繁茂,可作为抵御强风和暴雨的屏障,因此它将在改善小气候和
风起重要作用,如果风,风速可降低50%-30%。当风速降低灰尘等杂物掉在地上,在微生物的消化,和原土的结合将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在地面上有许多有机化合物作为宿主菌,空气中残留的细菌会减少很多,甚至空气中的无害细菌的形成,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森林的光合作用是非常强大的,你可以创造大量的氧气,有“吞炭机”,说的工业污染气体的有效吸收,所以最有效的方法。
        4.2如何实施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首先要考虑水、土和风的实施,该地区的特点等方面,该地区已损坏或水和斜坡沟壑地形改变土壤资源缺乏,可以建立稳定的地形建筑和工程结构,拦截地表径流,促进水的渗透土壤,增加土壤水分,减少下游的水量损失边坡防护的程度,实施科学管理,防洪排水沟系统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可以是山坡梯田农业的发展,截水沟或挡土墙,土壤水分入渗的增加,建设支持可以发挥的作用在滑坡灾害中,急流控制主要起到了洪水的作用,避免了洪水泛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小型蓄水工程主要以蓄水的方式种植适当的排水对农作物,提高采收率。
        4.3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关系分析
        第一,在生态恢复或者是在修复过程中,不允许非合理的人类活动;第二,封禁是综
合治理的一项特殊保护措施,主要是指对水土流失的防护;第三,进行生态修复时,有关政府机关和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好防护地带和经济开发区域,防止越位现象。
        4.4建立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完善区域水土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区域主干河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推进各行政村域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规划,全力实施水土保持基层常规监测点建设,有效开展辖区水土流失和防治监测评价试点工作,全面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加大“荒山、荒滩、弃沟、弃耕地”治理开发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区域生态治理,不断探索水土保持投入多元化新机制。
        5结论
        水土流失治理关系到生态系统修复的状况,是创建良好生态系统的关键工程,需要培养更多更为专业的生态保护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对区域生态进行具体的调查和分析,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护和治理措施,有效运用物力、财力进行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刘延柱.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之我见[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36-37.
        [2]李艳云.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05:
48-50.
        [3]刘国彬,杨勤科,明,张文辉,许明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5,06:128-13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7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显示   采用   系统   数字   进行   区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