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极技术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报告

电极过程动力学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电极过程动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
同组姓名成绩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电子数据系统
1、了解微电极的构造,掌握微电极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电极行为;
2、了解微电极技术在电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会用微电极技术解决电化学研究中的
实际问题;
3、弄清微电极与常规电极的区别,微电极与常规电极比较有何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微电极技术也称为微电极伏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微电极的电极面积非常小,对于微圆盘电极,其电极半径在微米级(一般小于
50μm),所以它具有常规电极所没有的优越的电极特性:
a、双层电容小。微电极的时间常数 RC 可低于1μs,因此,它具有相当快的电极响应速度。溶液中循环伏安扫描速度可高达 20V/s,比常规电极快 3个数量级;
b、极化电流微小。微电极上的极化电流一般在 10-9A (nA)数量级,甚至可达 10-12A (pA)。这样,电极体系的溶液压降(IR)较小。由于微电极具有这一特点,可采用双电极体系(研究电极和辅助电极),并且不需要恒电位仪,只用信号发生器即可,从而简化了实验装置,提高测量系统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测量精度。另外,对于低极性或无局外电解质的溶液体系也可以进行实验;
c、高传质速度。微电极表面液相的传质包括垂直和平行两个方向的传质,存在“边缘效应”,其传质速度远大于常规电极。据此,微电极可用于快速电极过程的研
电极过程动力学实验报告
究。
1、微电极的电极结构
按电极形状,可将微电极分为微盘、微环、微球和微带电极等,其中微盘电极应用最广泛。微电极的材料通常为铂、金、钨及碳纤维等。
微电极的电极结构如图1 所示,它由电极丝、接触材料、固定材料、玻璃毛细管及电极引线等组成。电极丝为Φ1-100μm 的铂、金丝及碳纤维等。接触材料常用石墨粉,起到连接电极丝与电极引线的作用,由于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高电极的电子导电能力。固定材料有树脂、汞和石蜡等,用于固定电极丝及引线。
图  1 微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微电极的制作过程如下:
①将玻璃管、金属丝在分析纯丙酮中浸泡 5~10分钟,然后在浓硝酸中浸泡 5~10分钟,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并吹干;
②将玻璃管在煤气灯上拉成毛细管,把处理干净的金属丝放入毛细管内,并在煤气灯上将金属丝封在毛细管内;
③向毛细管内注入固定材料,然后注入接触材料,最后放入铜导线;
④管项端用环氧树脂封紧;
⑤微电极在使用前先用 600目砂纸磨电极下端至露出电极平面,再用9μm粒度的金相砂纸磨平,然后依次用5μm、0.3μm、0.05μm的Al2O3粉研磨抛光;
⑥制作好的微电极应放入浓HNO3中,直到电化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时方可使用。
2、微电极的工作原理
(1)微盘电极电解池的内阻
设电解液的电导率为k,对面积2πr2及厚度 d r 的溶液,相对于球坐标其电阻可表示为:
电 极 过 程 动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21dR=2dr k r π⎛⎫ ⎪⎝⎭
(1)
蛇板若辅助电极相对于研究电极可认为处于无穷远,则溶液总电阻为:
2122d r d
dr R kr kr ππ∞==⎰
(2)
式中:r d  为微盘电极的半径. 根据(2)式,电极半径越小,溶液总电阻越大,但单位电极表面的电阻却减小。据推算,微电极单位面积的电阻比常规三电极体系中研究电极与鲁金毛细管之间的电阻还小。图此,选择适当的辅助电极,完全可采用双电极体系进行测量。
(2)微电极的极限扩散电流
微盘电极的半径小于自然对流的扩散层厚度,电极表面液相的传质存在“边缘效应”,这就使它的传质速度大于常规电极表面的传质速度,从而提高极限扩散电流密度。理论和
实验表明,在微电极上进行电位阶跃实验时,存在如下关系:
()00 d d knFSDC I t r
=              (3) ()00
d d
knFDC i t r =                              (4)
涤绒式中:I d (t ) —极限扩散电流;
i d (t )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 C 0 —反应粒子本体浓度;
D  —粒子的扩散系数;
r d  —微电极的半径;
S  — 微电极的面积;
k  —待定系数,对于微盘电极 k 取4n
,对于微半球电极 k  取2,对微球电极 k  取4。
电 极 过 程 动 力 学 实 验
报 告
当 t 非常小时,(3)、(4) 式右边第一项远大于第二项,这时扩散电流主要受第一项控制;时间越长,I d 、i d  r d 后,扩散电流主要受第二项控制;随着 t  的进一步增大,第一项相对于第二项可忽略不计,这时对微盘电极来说,就有:
0I =4d d nFDC r
(5)
4=d d
nFDC i r π                                      (6)
可以看出,r d  越小,暂态扩散时间越短,因此微电极较易出现稳态扩散过程。实验表明,对直径只有几个微米的微圆盘电极,当电位扫描速度小于 50mV/s 时,结果总是得到稳态极化曲线。而在常规电极上,若不加以强烈搅拌,要得到这样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3)溶液 IR 压降
卢卡纤维前面已经计算出微电极体系的溶液总电阻R 为 12d
kr π,溶液 IR 压降则为2d
I kr π,电流I 增大,溶液 IR  压降也要增大,但 I  的增大要受扩散速度的控制。当出现极限电流 I d 时,溶液 IR  压降为:
2d nFDC I R k
π=                                    (7)
当n =1,D =10-5cm 2/s ,对于 0.1M 的一价 局外强电解质 k =10-2Ω-1cm -1。若
C 0=10mM ,则由(7)式得到I d R  =0.7mV 。根据以上分析,微电极体系的 IR 压降是很小的。
(4)时间常数  RC
校园网管理系统
微电极的时间常数很小。这是因为电极的双层电容与电极面积成正比,而溶液电阻
电极过程动力学实验报告
与电极半径成反比,所以时间常数 RC正比于电极半径r d。电极半径越小,电解池的时间常数也越小。
另外,流经微电极的电流非常小,这就使电极具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在微电极上进行的伏安实验可以采用非常高的电位扫描速度。擦鞋纸
3、微电极技术在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微电极比常规电极具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已在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等
领域得到应用。
(1)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但微电极方法是快速、简便的方法之一。
首先测量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然后以低扫描速度的伏安曲线得到扩散系数,最后经一系列变换,可求得电化学反应速度常数K。
采用微电极测电化学反应的速度常数时,扫描速度越快,测量的结果越精确。三、实验仪器与装置
实验用电解池为二电极体系,如图 5。玻璃容器上设有电极插口和惰性气体进出口,以赶走溶液中的溶解氧。测试体系如图 6。测量时,电解池装入金属屏蔽盒以防止干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3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41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极   微电极   速度   实验   体系   电化学   扩散   常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