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设备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大型储能设备内部,设置有电池模组,在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储能设备中通常需要配备相应的降温装置,目前高效的降温装置通常采用液冷的方式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通过在储能设备内部设置有换热管,将温度较低的载冷剂输送至储能设备内部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载冷剂通过外界制冷设备进行降温后输送至储能设备内部,通过采用冷水机组和液冷外机共同作用将载冷剂进行降温,冷凝器中的冷水管是通过外界冷风或喷淋系统对冷凝器中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仅需外界温度与载冷剂换热即可达到对储能设备进行降温的效果,而现有的降温装置无法合理的利用外界的低温环境,冷水机组仍需要正常工作,因此导致储能设备中的制冷系统能耗消耗大、能效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储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制冷系统能耗消耗大、能效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包括:
5.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
6.储能柜,所述储能柜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储能柜内部的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的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的进液口处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出液口连通;
7.液冷外机,与所述回液管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及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液冷外机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冷凝器的进液口及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连通;
8.所述冷凝器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将载冷剂输送至所述冷凝器内部的第一水泵,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储能柜内部输送载冷剂的第二水泵。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均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均电性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及所述第二三通阀工作状态的控制器,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的工作状态。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外机包括:
11.制冷室,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用于冷却载冷剂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制冷室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制冷室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风机。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三温度感应器及第四温度感应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柜为多个,且多个电池模组内的冷却换热器均与所述进液管及所述回液管连通,且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液口处均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及第五温度感应器,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五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柜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测量的所述储能柜内环境温度的温湿度感应器及用于测量电池模组内部环境温度的第六温度感应器,所述温湿度感应器与所述第六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蓄能水箱,所述蓄能水箱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加热装置。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压力感应器,且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通道内部气体降温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与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口连通。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加快所述换热器换热速率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所述制冷室外界连通,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19.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用于对储能柜内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达到对储能柜内部进行降温换热的效果。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外界温度对载冷剂的降温无法满足对储能柜降温的要求,打开冷水机组,并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来使回液管与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液冷外机的出液口与冷凝器的进液口连通,使冷水机组进入工作状态,并打开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为储能柜提供充足的冷却液。在外界温度较低时,仅需液冷外机即可满足对储能柜内部的制冷效果,则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与第二三通阀,使液冷外机的出液口与进液管连通,并使回液管与液冷外机的进液口连通,仅打开第二水泵并关闭冷水机组,液冷外机输送的载冷剂即可满足对储能柜内部的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可以节省冷水机组及第一水泵产生的功耗。使整个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在满足对储能柜内部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的同时,使整个系统可以达到最低能耗,降低能源的消耗,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冷水机组;11、蒸发器;12、冷凝器;13、第一三通阀;14、第二三通阀;15、第一水泵;151、第二压力感应器;16、第二水泵;161、第一压力感应器;17、蓄水池;171、加热装置;2、储能柜;21、冷却换热器;22、进液管;221、第一温度感应器;23、回液管;24、第五温度感应器;25、电动流量调节阀;26、温湿度感应器;27、第六温度感应器;231、第二温度感应器;3、液冷外机;31、制冷室;311、第一通道;312、风机;313、第三温度感应器;314、第四温度感应器;315、第二通道;32、喷淋装置;321、淋水管;322、喷淋管;33、换热器;4、控制器;41、中央控制单元;42、第一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4、第三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进行说明。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储能柜2和液冷外机3。冷水机组1包括蒸发器11和冷凝器12;储能柜2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储能柜2内部的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的冷却换热器21,冷却换热器21的进液口处连通有进液管22,冷却换热器21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回液管23,进液管22与蒸发器11的出液口连通;液冷外机3,回液管23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三通阀13,第一三通阀13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及蒸发器11的进液口连通,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二三通阀14,第二三通阀14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冷凝器12的进液口及进液管22连通,冷凝器12的出液口与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连通;冷凝器12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将载冷剂输送至冷凝器12内部的第一水泵15,进液管22上设置有用于向储能柜2内部输送载冷剂的第二水泵16。
28.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冷水机组1,冷水机组1包括蒸发器11和冷凝器12,蒸发器11用于对储能柜2内部返回的高温载冷剂进行降温,达到对储能柜2内部进行降温换热的效果。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外界温度对载冷剂的降温无法满足对储能柜2降温的要求,打开冷水机组1,并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13和第二三通阀14来使回液管23与蒸发器11的进液口连通,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冷凝器12的进液口连通,使冷水机组1进入工作状态,并打开第一水泵15与第二水泵16为储能柜2提供充足的冷却液。在外界温度较低时,仅需液冷外机3即可满足对储能柜2内部的制冷效果,则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13与第二三通阀14,使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进液管22连通,并使回液管23与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连通,仅打开第二水泵16并关闭冷水机组1,液冷外机3输送的载冷剂即可满足对储能柜2内部的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可以节省冷水机组1及第一水泵15产生的功耗。使整个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在满足对储能柜2内部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的同时,使整个系统可以达到最低能耗,降低能源的消耗,节省成本。
2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冷水机组1还包括压缩机和节流机构,节流机构可以选用膨胀阀,冷水机组1在工作时,制冷剂经过冷凝器12降温变成低温高压液体,在经过节流机构后变成低温低压液体,然后进入蒸发器11与冷却换热器内部的载冷剂换热后变成低温低压
气体输送至压缩机,经过压缩机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输送至冷凝器12内部进行降温并循环。
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冷水机组1可以采用如图1、图2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2,第一三通阀13与第二三通阀14均为电动三通阀,第一三通阀13与第二三通阀14均电性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三通阀13及第二三通阀14工作状态的控制器4,进液管22与回液管23上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感应器221和第二温度感应器231,控制器4与第一水泵15及第二水泵16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水泵15及第二水泵16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包括用于监测和控制液冷外机3状态的第一控制单元42和用于监测和控制冷水机组1的第二控制单元43以及用于控制储能柜2内部载冷剂输送情况的第三控制单元44。以及均与第一控制单元42和第二控制单元43及第三控制单元44电性连接的中央控制单元41。在运行时,第一温度感应器221与第二温度感应器231分别通过检测进液管22与出液管内部的载冷剂温度并反馈至第二控制单元43,并在第二控制单元43内部设定有第二温度感应器231的最高数值与最低数值,当第二温度感应器231感应到回液管23内温度超出最高设定值时,第二控制单元43发送控制指令,并控制第一三通阀13连通回液管23与蒸发器11的进液口,第二三通阀14连通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冷凝器12的进液口。并同时打开第一水泵15和第二水泵16,第二控制单元43并发送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中央控制单元41控制液冷外机3开启工作状态。相反当第二温度感应器231感应到回液管23内载冷剂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数值时,则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一三通阀13连通回液管23及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第二三通阀14连通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和进液管22,同时关闭第一水泵15、打开第二水泵16,仅需液冷外机3对载冷剂进行换热降温,并输送至储能柜2内部,实现自动控制节能的效果。
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液冷外机3可以采用如图1、图3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3,液冷外机3包括制冷室31,制冷室31内设置有用于冷却载冷剂的喷淋装置32,喷淋装置32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制冷室31内还设置有用于将制冷室3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31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的风机312。喷淋装置32与第一控制单元4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外界风冷及喷淋装置32同时对载冷剂进行降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对载冷剂进行降温。
32.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道311的进风口安装有空气换热器33,空气换热器33的进风口与外界连通,空气换热器33的出风口与风机312的进风口连接,空气换热器33的气体流通通道形成第二通道315。并且在空气换热器33的上方安装有与喷淋装置32的出液口连通的喷淋管322。可以向空气换热器33上方喷淋载冷剂,使空气换热器33降温并对第一通道311内部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有效的对流入液冷外机3内部的载冷剂进行降温,提高效率。
33.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32包括:蓄水池17、输送泵和淋水管321,蓄水池17安装在制冷室31的底部,并与制冷室31内部连通,在制冷室31内安装有用于流通从储能柜2内输出的载冷剂的制冷管,淋水管321安装在制冷管的上方。输水泵的进水管与蓄水池17连通,输水泵的出水管与淋水管321及喷淋管322连通。风机312安装在制冷室31的顶部,并且风机312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倾斜设置在风机312的进风口处,第二通道315的出风口位于挡水板的下方,可以对第一通道311流出的蒸气进行降温,并重新凝结流到蓄水
池17内部,同时第二通道315的进风口处也位于蓄水池17的上方且与蓄水池17连通。第二通道315靠近制冷室31内部的一侧侧壁向蓄水池17内部延伸且与蓄水池17底部设置有用于载冷剂流通的间隙。
34.可选地,在第二通道315的出风口还设置有电动百叶窗,并且在液冷外机3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七温度感应器,第七温度感应器与第一控制单元42电性连接,用于向第一控制单元42发送监测信号,电动百叶窗与第一控制单元42电性连接,使第一控制单元42可以控制电动百叶窗的开合程度。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可以增大电动百叶窗的开合程度,加快第二通道315内气体的流速,从而加快对第一通道311内部的气体的冷却。使液冷外机3能够最大效率对载冷剂进行冷却。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液冷外机3可以采用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2及图3,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处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的第三温度感应器313及第四温度感应器314。第三温度感应器313与第四温度感应器314均与第一控制单元42电性连接,用于向第一控制单元42发送监测信号。本实施例中,风机312为变频风机312,通过第一控制单元42来控制风机312的运行状态。输送泵为变频水泵,通过第一控制单元42来控制输送泵的运行状态。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三温度感应器313或第四温度感应器314感应的载冷剂的温度信号反馈至第一控制单元42内部,当流入或流出液冷外机3的载冷剂温度升高时,则第一控制单元42控制增大输送泵与风机312的频率、提高制冷效果。当流入或流出液冷外机3的载冷剂温度降低时,则第一控制单元42控制控制风机312与输送泵降低频率,从而在最大限度下降低液冷外机3的运行功耗。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控制单元42内部设置有多个温度阶段,当第三温度感应器313与第四温度感应器314感应的温度在其中一个温度阶段范围内时,则控制风机312与输送泵按此阶段的功率运行。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储能柜2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3及图4,储能柜2为多个,且多个电池模组内的冷却换热器21均与进液管22及回液管23连通,且冷却换热器21的出液口处均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25及第五温度感应器24,电动流量调节阀25与第五温度感应器24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冷却系统能够对多组储能柜2同时提供载冷剂,并且能够使多个储能柜2内部的温度均达到均衡。第五温度感应器24用于监测冷却换热器21出液口处的回流温度并反馈至第三控制单元44。第三控制单元44根据回流温度来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25的开合大小。当回流温度较高时,增大电动流量调节阀25的流量,当回流温度较低时,则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25的流量降低,从而达到多个储能柜2内部温度控制均衡的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储能柜2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3及图4,储能柜2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测量的储能柜2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感应器26及用于测量电池模组内部电芯温度的第六温度感应器27,温湿度感应器26与第六温度感应器27均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在第三控制单元44内部设置有温湿度感应器26与第六温度感应器27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当温湿度感应器26与第六温度感应器27检测的温度达到上限值时,则第三控制单元44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25打开,并发送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中央控制单元41发生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42和第二控制单元43并控制冷水机组1及液冷外机3进入工作状态。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冷水机组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进液管22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蓄能水箱,蓄能水箱内部设置有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的加热装置171。蓄能水箱的作用,可以在向储能柜2内部输送载冷剂时,将载冷剂蓄能到蓄能水箱内部,可以在第二水泵16关闭一端时间后,能够对载冷剂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当温湿度感应器26与第二温度感应器231感应到储能柜2内部的温度达到下限值时,第三控制单元44发生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3与加热装置171电性连接,并控制加热装置171为工作状态,可以对载冷剂进行加热,来保证储能柜2内部的温度位于合理的范围内。
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蓄能水箱整体为密封结构,并且在蓄能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4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水泵16可以采用如图2、图4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2、图4,第二水泵16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压力感应器161,且第一压力感应器161与控制器4电性连接。第二水泵16为变频泵,第一压力感应器161检测到进液管22内部的压力较大时,能够发送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水泵16降低频率,从而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4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储能柜2内部的电动流量调节阀25控制的流量较小时,造成进液管22内的压力增大从而通过第一压力感应器161的感应来控制第二水泵16的工作频率或功率。
4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水泵15的出水端处设置有第二压力感应器151。并且第一水泵15为变频泵,可以通过第三温度感应器313与第二温度感应器231及第二压力感应器151来控制第一水泵15的工作状态。
4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液冷外机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第一通道311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通道311内部气体降温的换热器33,换热器3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322,喷淋管322与喷淋装置32的出水口连通。通过换热器33的设置,可以对第一通道311内的气体起到降温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降温效果。
45.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3为水风换热器,水风换热器内的用于输送冷却水的液体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喷淋管322喷淋下的冷却液经过水风换热器的液体通道重新流入蓄水池17内部,水风换热器的进风通道与第一通道311连通。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液冷外机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换热器33上设置有用于加快换热器33换热速率的第二通道315,第二通道315一端与制冷室31外界连通,一端与风机312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通道315与第一通道311相互不相通,喷淋管322喷洒的载冷剂通过第二通道315流入喷淋装置32的蓄水池17内部。使载冷剂可以循环利用。
4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控制方法,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启动第一模式,电池模组发热引起第六温度感应器27感应到温度升高,当第三控制单元44接收到第六温度感应器27反馈的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第三控制单元44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25全部打开,并发生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中央控制单元41发生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一三通阀13使回液管23与蒸发器11的进液口连通,并控制第二三通阀14使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冷凝器12的进液口连通,并且冷凝器12的出液口通过第一三通阀13将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关闭,可以与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控制单元43优先控制第二水泵16启动,第二水泵16启动后,载冷剂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回水管
上的第二温度感应器231在感应到载冷剂的回液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则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一水泵15打开,并发送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中央控制单元41控制液冷外机3进行工作。同时,第三控制单元44,通过采集第五温度感应器24的感应温度与第二温度感应器231的感应温度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25的开合程度,使多个储能柜2内部的回水温度保持一致。当回液管23内的流量降低时,第一压力感应器161压力增大从而使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水泵16降低工作频率,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第二控制单元43随时监控第一温度感应器221与第二温度感应器231的感应温度,以保证对储能柜2内部电池模组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同时,第一控制单元42接收到第三稳定感应器或第四稳定感应器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则控制液冷外机3内部的风机312及喷淋装置32转换为工作状态。
4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液冷外机3外侧设置有第七温度感应器,当第一控制单元42监测到第七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外界稳定低于一定数值时,则反馈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关闭第一模式,进入第二模式,第一控制单元42发送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第二控制单元43采集的第二温度感应器231处感应的回水管内载冷剂的温度值仍高于预设定值,则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冷水机组1停止工作,延时一段时间后使第一水泵15及第二水泵16停止工作,再延时一段时间后,并切换第一三通阀13使回液管23与液冷外机3的进液口连通,切换第二三通阀14使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进液管22连通。当第一三通阀13与第二三通阀14切换到位后,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水泵16进入工作状态,此时,液冷外机3直接向储能柜2内部输送载冷剂,并且液冷外机3通过第三温度感应器313或第二温度感应器231检测的情况来控制喷淋装置32中的输送泵与风机312的运行功率。
49.本实施例中,当喷淋装置32中的输送泵与风机312均达到最高运行功率并且根据第四温度感应器314检测的温度数值达到设定的最高数值时,第一控制单元42反馈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将关闭第二模式重新进入第一模式。
5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喷淋装置32中的输送泵与风机312均达到最低的运行功率,并根据第四温度感应器314检测的温度数值达到设定的最低数值时,则进入待机模式,待机模式中,第一控制单元42控制液冷外机3整体为停机状态,并反馈信号至中央控制单元41,中央控制单元41发生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43,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水泵16关闭,延时一段时间后,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三通阀14切换至液冷外机3的出液口与冷凝器12的进液口连通。第一三通阀13切换至回液管23与蒸发器11的进液口连通。当三通阀切换到位后,第二控制单元43控制第二水泵16进入工作状态此时载冷剂隔离液冷外机3直接进入内部循环。
51.本实施例中,当蓄能水箱内部的加热装置171处于关闭状态时,且第二水泵16位于高频状态,当温湿度感应器26或第六温度感应器27感应到电池模组或储能柜2内部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则中央控制单元41控制切出待机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
52.本技术能够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时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及待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能够有效降低整个自动冷却系统中的能耗。
53.具体地,本技术中,第一控制单元42与喷淋装置32及风机312的电性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在阐述。
54.第二控制单元43与第一水泵15、第二水泵16、第一三通阀13、第二三通阀14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在阐述。
55.第三控制单元44与电动流量调节阀25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在阐述。
5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载冷剂采用乙二醇水溶液等介质。
5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水泵15的进液口处及第二水泵16的进液口处均设置有气囊式定压罐。保证系统运行压力位于合适范围内。
5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水泵15与第二水泵16的进液口处设置有过滤器,在第一水泵15与第二水泵16的出液口处均设置有单向阀。
5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储能柜2内回液管23的顶部及整个循环管路的最高点均设置有排气阀。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储能柜,所述储能柜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储能柜内部的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的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的进液口处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蒸发器的出液口连通;液冷外机,所述回液管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及所述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液冷外机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其余两处接口分别与冷凝器的进液口及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与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将载冷剂输送至所述冷凝器内部的第一水泵,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储能柜内部输送载冷剂的第二水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均为电动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与所述第二三通阀均电性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及所述第二三通阀工作状态的控制器,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回液管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的工作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外机包括:制冷室,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用于冷却载冷剂的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制冷室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制冷室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风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外机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三温度感应器及第四温度感应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柜为多个,且多个电池模组内的冷却换热器均与所述进液管及所述回液管连通,且所述冷却换热器的出液口处均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及第五温度感应器,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五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柜内部设置有分别用于测量的所述储能柜内部环境的温湿度感应器及用于测量电池模组内部电芯温度的第六温度感应器,所述温湿度感应器与所述第六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蓄能水箱,所述蓄能水箱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加热装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第一压力感应器,且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通道内部气体降温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与所述喷淋装置的出水口连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设置
有用于加快所述换热器换热速率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与所述制冷室外界连通,一端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所述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储能柜、液冷外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储能设备自动冷却系统通过在回液管的出液口及液冷外机和蒸发器的进液口处连通有第一三通阀,在液冷外机的出液口及冷凝器的进液口和进液管处连通有第二三通阀,可以在储能柜内部热量较高时,通过调整第一三通阀及第二三通阀,使载冷剂通过蒸发器冷却后输送至储能柜内部,而蒸发器可以通过液冷外机输送至冷凝器内部进行降温,并且能够在液冷外机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使液冷外机降温后的载冷剂直接输送至储能柜内部进行降温,节省冷水机组的能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能降耗的作用。能降耗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

李少斌 王晓东 王俊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欧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3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感应器   温度   储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