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成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塑料为原料,可经注塑、吹塑或者挤塑、吹塑或者注塑、拉塑、吹塑加工成中空容器,如药瓶、化妆品瓶、碳酸饮料瓶、矿泉水瓶、广口瓶、奶瓶等,现有用于加工中空容器的设备主要有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整体采用横向开合模的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能耗都相对较低,因而应用也较为广泛,但由于其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都是在横向方向进行的,由于瓶坯自身重量较重,在吹塑时,可能会出现料往下垂的现象,且由于吹塑时的瓶坯也是处于横向状态,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对瓶坯吹塑成型后瓶子整圈的壁厚均匀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导致现有的卧式注吹成型装置不便于生产深腔瓶子,因而,如何在横向开合模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竖向方向进行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便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横向开合模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竖向方向进行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不易对瓶坯吹塑成型后瓶子整圈的壁厚均匀性造成一定影响,也使得所生产瓶子的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前模板和移动设于导柱上的中间模板、后模板,中间模板正上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升降板下端设有转动板,转动板在转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180度间歇来回转动,转动板上设有相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板,移动板在移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两个移动板下端均设有瓶口注吹型腔模,移动板上于瓶口注吹型腔模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注吹芯棒,前模板与中间模板之间设有可与其中一个瓶口注吹型腔模相对应的瓶身注塑型腔模,中间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可与另一个瓶口注吹型腔模相对应的瓶身吹塑型腔模。
5.进一步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和滑动组件,升降气缸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中间模板的两侧,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滑动组件包括滑杆和滑套,滑杆为两个并分别固定设于中间模板的上端两侧,滑套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两侧,滑套与滑杆相适配,滑套套设于相应的滑杆上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滑杆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6.进一步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升降板的上端,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转动轴传动连接,转动轴固定设于转动板上,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固定设于升降板下端。
7.进一步的,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和导向组件,移动气缸固定安装于转动板下端,移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孔,导向杆为两个并固定设于转动板的一侧,导向孔为两个并设于移动板上且贯穿移动板,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相对应的导向孔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
8.进一步的,瓶口注吹型腔模包括瓶口开合驱动机构和至少一对可开合的瓶口哈夫镶件,瓶口开合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瓶口哈夫镶件实现横向开合。
9.进一步的,瓶身注塑型腔模包括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固定安装于前模板上,第二瓶身注塑半模固定安装于中间模板上,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注吹芯棒相对应的瓶身注塑腔和至少一个与瓶身注塑腔底部相通的注塑流道。
10.进一步的,瓶身吹塑型腔模包括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固定安装于中间模板上,第二瓶身吹塑半模固定安装于后模板上,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注吹芯棒相对应的瓶身吹塑腔。
11.进一步的,移动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上下两端并与注吹芯棒相适配的安装孔。
12.进一步的,移动板上的注吹芯棒的数量为2-8个。
13.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通过转动板的设置,便于带动转动板两侧的移动板上的注吹芯棒在瓶身注塑型腔模与瓶身吹塑型腔模上方进行180度转动并切换位置,同时,通过升降板的设置,便于带动转动板进行升降,即带动注吹芯棒一同进行升降,并分别与瓶身注塑型腔模及瓶身吹塑型腔模相配合使用,以实现在竖向方向进行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这样一来,即使由于瓶坯自身重量较重,并在吹塑时出现料往下垂的现象,但此时由于吹塑时的瓶坯也是处于竖向状态的,这样一来,便不易对瓶坯吹塑成型后瓶子整圈的壁厚均匀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通过在竖向进行瓶子的注吹塑成型,也使得所生产瓶子的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从而也有利于生产深腔瓶子。
附图说明
14.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 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 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5 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6 为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 为瓶口注吹型腔模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 为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1-前模板;12-中间模板;13-后模板;14-导柱;21-升降板;211-安装座;22-升降驱动机构;221-升降气缸;222-滑动组件;2221-滑杆;2222-滑套;2223-限位板;31-转
动板;311-转动轴;312-转动电机;41-移动板;411-安装孔;42-移动驱动机构;421-移动气缸;4221-导向杆;4222-导向孔;4223-限位块;5-瓶口注吹型腔模;51-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1-瓶口开合气缸;512-推动块;513-安装板;514-滑动板;515-固定块;516-推动槽;517-弹性组件;5171-连接杆;5172-压缩弹簧;5173-挡板;52-瓶口哈夫镶件;6-注吹芯棒;7-瓶身注塑型腔模;71-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2-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3-瓶身注塑腔;74-注塑流道;8-瓶身吹塑型腔模;81-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2-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3-瓶身吹塑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前模板11和移动设于导柱14上的中间模板12、后模板13,所述中间模板12正上方设有升降板21,所述升降板21在升降驱动机构22的带动下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板21下端设有转动板31,所述转动板31在转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180度间歇来回转动,所述转动板31上设有相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板41,所述移动板41在移动驱动机构42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两个所述移动板41下端均设有瓶口注吹型腔模5,所述移动板41上于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5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注吹芯棒6,所述前模板11与所述中间模板12之间设有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5相对应的瓶身注塑型腔模7,所述中间模板12与所述后模板13之间设有可与另一个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5相对应的瓶身吹塑型腔模8。
25.通过所述转动板31的设置,便于带动所述转动板31两侧的所述移动板41上的所述注吹芯棒6在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7与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8上方进行180度转动并切换位置,同时,通过所述升降板21的设置,便于带动所述转动板31进行升降,即带动所述注吹芯棒6一同进行升降,并分别与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7及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8相配合使用,以实现在竖向方向进行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这样一来,即使由于瓶坯自身重量较重,并在吹塑时出现料往下垂的现象,但此时由于吹塑时的瓶坯也是处于竖向状态的,这样一来,便不易对瓶坯吹塑成型后瓶子整圈的壁厚均匀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通过在竖向进行瓶子的注吹塑成型,也使得所生产瓶子的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从而也有利于生产深腔瓶子。
26.此外,所述中间模板12可由相应的中间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实现移动,所述后模板13可由相应的后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实现移动,且所述中间驱动机构及所述后驱动机构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7.如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包括升降气缸221和滑动组件222,所述升降气缸221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12的两侧,所述升降气缸221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升降板21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升降气缸221活塞杆的伸缩,由此便于带动所述升降板21进行升降,所述滑动组件222包括滑杆2221和滑套2222,所述滑杆2221为两个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模板12的上端两侧,所述滑套2222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板21的两侧,所述滑套2222与所述滑杆2221相适配,所述滑套2222套设于相应的所述滑杆2221上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滑杆2221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223,由此可对所述升降板21的升降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有效确保所述升降板21升降时的平稳性及顺畅性。
28.如图4所示,具体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312,所述转动电机312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板21的上端,所述转动电机312的电机轴与转动轴311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311固定设于所述转动板31上,所述转动轴311通过轴承与安装座211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211固定设于所述升降板21下端,由此便于实现所述转动板31与所述升降板21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通过控制所述转动电机312带动所述转动板31每次转动180度,即带动所述转动板31依次进行正转180度、反转180度的间歇来回转动,优选的,所述转动电机312为伺服电机。
29.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具体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2包括移动气缸421和导向组件,所述移动气缸421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板31下端,所述移动气缸421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移动板41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所述移动气缸421活塞杆的伸缩,从而便于带动所述移动板41进行移动,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4221和导向孔4222,所述导向杆4221为两个并固定设于所述转动板31的一侧,所述导向孔4222为两个并设于所述移动板41上且贯穿所述移动板41,所述导向杆4221的一端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导向孔4222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223,所述导向杆4221与所述导向孔4222相适配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由此可对所述移动板41的移动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有效确保所述移动板41移动时的平稳性及顺畅性。
30.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5包括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和至少一对可开合的瓶口哈夫镶件52,所述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用于带动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实现横向开合。
31.如图4和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包括瓶口开合气缸511、推动块512、安装板513、滑动板514和固定块515,所述安装板513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板41下端,所述固定块515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13的两端,所述滑动板514为两个并对称且可移动的设于所述安装板513下端两侧,所述固定块515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动板514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嵌设于相应的所述导向槽内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一对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包括两个半哈夫镶件,两个所述半哈夫镶件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所述滑动板514上,所述安装板51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相对应的圆孔,所述固定块515下端中部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安装有所述瓶口开合气缸511,所述瓶口开合气缸51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推动块512,所述推动块512呈等腰梯形状,所述滑动板514一侧的两个角处均设有三角缺口,两个所述滑动板514一端上的所述三角缺口合围形成有与所述推动块512相适配的推动槽516,所述推动块512设于所述推动槽516内,两个所述滑动板514之间通过弹性组件517弹性连接,所述弹性组件517为两个并间隔设置,使用时,可通过所述瓶口开合气缸511带动所述推动块512向所述推动槽516内移动,利用所述推动块512与所述推动槽516内的楔面配合,从而可将两个所述滑动板514顶开,由此实现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的横向打开,而当通过所述瓶口开合气缸511带动所述推动块512往所述推动槽516外移动时,利用所述弹性组件517对两个所述滑动板514所施加的弹性作用力可使得两个所述滑动板514逐渐相互靠近并复位,由此实现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的横向闭合。
32.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的,所述弹性组件517包括连接杆5171、压缩弹簧5172和挡板5173,所述滑动板514内设有向一侧敞开的沉孔,所述沉孔底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杆5171相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5171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杆517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板514的所述沉孔内并固定连接有所述挡板5173,两个所述滑动板514的所述沉
孔内均设有套设于所述连接杆5171上的所述压缩弹簧5172,所述压缩弹簧5172的一端与所述沉孔底部相抵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挡板5173相抵接。
33.此外,所述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也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34.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具体的,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7包括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所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模板11上,所述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12上,由此一来,通过所述中间模板12的移动,便于实现所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和所述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之间的横向开合模,所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和所述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所述注吹芯棒6相对应的瓶身注塑腔73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瓶身注塑腔73底部相通的注塑流道74,所述注塑流道74与所述前模板11上的进塑通道相通,而如何对所述瓶身注塑腔73内提供塑化好的塑料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5.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8包括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所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12上,所述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模板13上,由此一来,通过所述后模板13的移动,便于实现所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和所述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之间的横向开合模,所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和所述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所述注吹芯棒6相对应的瓶身吹塑腔83。
36.如图6所示,此外,所述移动板41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上下两端并与所述注吹芯棒6相适配的安装孔411。
37.此外,所述注吹芯棒6可与外部供气装置相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注吹芯棒6进行供气,且由于所述注吹芯棒6在所述转动板31的带动下也是依次进行正转180度、反转180度的来回间歇转动,因而并不会造成外部供气装置上的供气软管的缠绕,另外,所述注吹芯棒6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的惯常技术,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8.优选的,所述移动板41上的所述注吹芯棒6的数量为2-8个,相应的,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5包括2-8对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7内设有2-8个所述瓶身注塑腔73,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8内设有2-8个所述瓶身吹塑腔83,所述移动板41上设有2-8个所述安装孔411。
39.当所述注吹芯棒6进入相应的所述瓶身注塑腔73内时,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7、相应的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和相应的所述注吹芯棒6之间将组成封闭注塑模,当所述注吹芯棒6进入相应的所述瓶身吹塑腔83内时,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8、相应的所述瓶口哈夫镶件52和相应的所述注吹芯棒6将组成封闭吹塑模。
4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41.以一侧注吹成型为例:
42.步骤1、升降气缸221带动升降板21向下移动并使相应的注吹芯棒6进入瓶身注塑腔73内,而后,塑化好的塑料经瓶身注塑型腔模7上的注塑流道74注入封闭注塑模内,并形成有注塑瓶坯;
43.步骤2、中间模板12往远离前模板11的一侧移动,相应的,后模板13也一同往远离前模板11的一侧移动,并实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之间的开模,而后,相应一侧的移动气缸421带动移动板41向远离转动板31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瓶坯脱离
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
44.步骤3、升降气缸221带动升降板21向上移动,此时,注吹芯棒6和瓶口哈夫镶件52将带着瓶坯远离瓶身注塑型腔模7,而后,相应一侧的移动气缸421带动移动板41向靠近转动板31的一侧移动并复位,且中间模板12往靠近前模板11的一侧移动并复位,以实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71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72之间的重新合模;
45.步骤4、转动电机312带动转动板31正转180度,将带有瓶坯的注吹芯棒6和瓶口哈夫镶件52转动到相应瓶身吹塑型腔模8的正上方;
46.步骤5、升降气缸221带动升降板21向下移动并使注吹芯棒6及瓶坯进入相应的瓶身吹塑腔83内,此时,压缩空气从注吹芯棒6上的吹气通道吹入,并将瓶坯在封闭吹塑模内吹胀成型且得到成型的瓶子;
47.步骤6、后模板13往远离中间模板12的一侧移动,并实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之间的开模,而后,相应一侧的移动气缸421带动移动板41向远离转动板31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瓶子脱离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
48.步骤7、升降气缸221带动升降板21向上移动,此时,注吹芯棒6和瓶口哈夫镶件52将带着瓶子远离瓶身吹塑型腔模8,而后,相应一侧的移动气缸421带动移动板41向靠近转动板31的一侧移动并复位,且后模板13往靠近中模板的一侧移动并复位,以实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81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82之间的重新合模;
49.步骤8、相应一侧的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带动瓶口哈夫镶件52进行打开,并取下瓶子,而后,瓶口开合驱动机构51再次带动瓶口哈夫镶件52重新合上;
50.步骤9、转动电机312带动转动板31反转180度,并将取下瓶子后的注吹芯棒6和瓶口哈夫镶件52转动到相应瓶身注塑型腔模7的正上方;
51.步骤10、升降气缸221带动升降板21向下移动并使相应的注吹芯棒6再次进入瓶身注塑腔73内,从而进行下一个循环,以实现塑料瓶的自动注吹塑成型。
5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前模板和移动设于导柱上的中间模板、后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模板正上方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板下端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在转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180度间歇来回转动,所述转动板上设有相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在移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两个所述移动板下端均设有瓶口注吹型腔模,所述移动板上于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处安装有至少一个注吹芯棒,所述前模板与所述中间模板之间设有可与其中一个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相对应的瓶身注塑型腔模,所述中间模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可与另一个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相对应的瓶身吹塑型腔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和滑动组件,所述升降气缸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的两侧,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杆和滑套,所述滑杆为两个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中间模板的上端两侧,所述滑套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板的两侧,所述滑套与所述滑杆相适配,所述滑套套设于相应的所述滑杆上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滑杆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所述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固定设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升降板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移动气缸和导向组件,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板下端,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为两个并固定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孔为两个并设于所述移动板上且贯穿所述移动板,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导向孔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且二者之间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注吹型腔模包括瓶口开合驱动机构和至少一对可开合的瓶口哈夫镶件,所述瓶口开合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瓶口哈夫镶件实现横向开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注塑型腔模包括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和第二瓶身注塑半模,所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固定安装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第二瓶身注塑半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上,所述第一瓶身注塑半模和所述第二瓶身注塑半模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所述注吹芯棒相对应的瓶身注塑腔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瓶身注塑腔底部相通的注塑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身吹塑型腔模包括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和第二瓶身吹塑半模,所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模板上,所述第二瓶身吹塑半模固定安装于所述后模板上,所述第一瓶身吹塑半模和所述第二瓶身吹塑半模之间合围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上敞开并与所述注吹芯棒相对应的瓶身吹塑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其上下两端并与所述注吹芯棒相适配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所述注吹芯棒的数量为2-8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卧式注吹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板、中间模板、后模板、升降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移动驱动机构,中间模板正上方设有升降板,升降板下端设有转动板,转动板上设有相对称设置的两个移动板,两个移动板下端均设有瓶口注吹型腔模,移动板上于瓶口注吹型腔模处安装有注吹芯棒,前模板与中间模板之间设有瓶身注塑型腔模,中间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瓶身吹塑型腔模。本实用新型可在横向开合模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在竖向方向进行注塑工艺和吹塑工艺,不易对瓶坯吹塑成型后瓶子整圈的壁厚均匀性造成一定影响,也使得所生产瓶子的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深度不会受到其横向开合模行程的限制。


技术研发人员:

杨锦坛 程伟 金卫国 赖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力仕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6:2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1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瓶身   瓶口   注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