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意识的相关论述

意识的性质
摘要:人类意识存在是人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意识的整体性使意识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中。意识的整体性表现为意识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意识进行自我建构是意识的循环性、传递性、积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性发展的结果则表现为意识以自我保护状态为核心通过意识的性质的作用对意识的质料进行不断的积累。
关键词意识的循环性意识的传递性意识的积累性自我保护
人性是人对于自身存在问题的再认识。1人性的发展体现为这种再认识的积累。人类对人性的认识问题由来以久,要解决人性的发展问题首先要明确人性发展的内在动因。
人是处于二元世界之中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我们谈生存问题主要指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当我们谈到享受的问题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而这两种认识相互融合与接触为人性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人性就是建立在这两类认识基础上的,而人的认识的来源就是人的意识。所以人性是以人的意识为素材的。
1意识的性质
意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种认识代表了其相对应时期的对
栓剂模具意识的认识具有相对的先进性。但是这种认识仅将意识作为一种人类的思想与客观质体发生关系的联系,而忽视了人类意识所具有的整体性2。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意识是人类以发展为目的而建构的思维系统。而意识的整体性表现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意识所具有自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识的整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循环性、传递性、积累性。这三种性质分别代表了人类自身对主体(人)的关系对客体(物)的关系、主体(人)与主体(人)的关系、主体对本体(人类自身的意识)的关系。
1.1意识的循环性
意识的循环性指人类对客体信息的不间断反馈的性质。意识的循环性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以人类为自身存在与发展为内容的。正是意识的循环性才使人类具有区别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劳动。但是人类劳动仅是意识循环性的一种表现。人类劳动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类劳动的模式是:目的→行为。那么如果以意识循环性来分析人类劳动的模式不难发现人类劳动与意识的循环性具有相似的模式,即人类产生目的加以实施的过程。由于人类劳动与人类意识循环性的相似过程,我不妨以劳动的模式为意识的循环模式建立一个模式,这就是意识→行为体→客体。劳动使人类的文明发展到空前高度,因此劳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但是对于这个劳动的模式而言,它表现的是单
向的,无序的,混乱的关系。显然这种模式存在弊端。如果我们默认劳动对发展的状态——发展上升状态。那么劳动的模式就成了:目的→行为→目的→行为。在这个模式中目的促使行为的产生,而行为又促使更高目的的产生。意识的循环性的模式就变成了意识→行为→客体→意识。而意识循环性有别于传统循环的原因在于意识的循环上升性。意识循环性体现在人类的所有行为上。
秸杆燃气炉
1.2意识的传递性
意识的传递性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意识的关系。如果将意识作为一个质体,那么意识的传递性则表现为人将这种质体传递到其他人的过程的一种性质。意识的传递性是二维的即意识的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与意识的循环性不同意识的传递性强调一种传递的单向性。意识传递的单向性与人际关系具有比较大的相似性。我们不妨以人际关系的模式来探索一下意
[1]王宗明.本性——人对自身的再认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P1.
数字电视手机[2]意识的整体性表现为意识发展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针对其他非意识实体而言的。
识的传递性。人际关系的一般含义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不妨建立一个人际关系的模式:“人→←人”。意识是人类思维形式,现在我们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就像接力棒,在这场人类意识传递的接力赛中,首先由1号队员将棒传致2号,接着是2号传致3 号……如果有n个人参加这种
意识的传递那么也就有n个人“接触”过接力棒。这种传递的意识或多或少地对意识传递者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后面所涉及到的意识的积累)但是我们假设这种影响不存在,这样确保传递的意识质体不会发生变化。这种意识接力与接力赛的不同就是意识传递不存在明确的终点“但是他存在一个模糊的终点——社会大部分人的意识发生变化”。但是何为“大部分”(参加接力的人无限),却没有定论。意识接力与接力赛的本质不同是在着眼点的不同。前者着眼于意识传递的过程,后者着眼于结果。这就是意识传递的单向性(对于单一意识质体而言)。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正是由于失去了意识传递的终点,人际交往并不是纯粹的意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多个意识传递过程以及意识其他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识的传递性呈现二维特性。其中受到人的思维的限定3。意识的传递具有横向传递的单向性(思维性),而受到时间的限定,意识的传递具有纵向传递的单向性(时间性)。现在我们不妨再以人际交往来探索意识传递的思维性。在前面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即在意识传递中传递者的意识不会受到影响。那么我们旧可以将从第而意识传递者,到第(n-1)意识传递者略去而建立一个新的单一意识体横向传递模式“人→意识→人”。人意识传递的单向性之所以不采用人际交往的双向模式是因为当人接受一种单一意识体后,将它再反馈欲本题时由于反馈的意识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受体思维所以非原单一意识体。人意识传递的限制在古代产生人类的意识通过意识传递对现代的人类的意识产生影响。但现代的人类的意识却无法对古代的人类意识产生影响,因为不存在传递的介质。意识的横向传递与纵向传递构成了意识的传递性。而这种传递的本质特点是单向性。精炼剂
意识的积累性是意识的一种基础性质,意识的循环性与意识的传递性是以意识的积累性为基础的。而积累性又为意识的循环性与意识的传递性的深化提供了条件。
1.3意识的积累性
意识的积累性不是康德式无序的复集,而是选择式的积累。如果以发展主义哲学来分析,意识的存在则是意识积累性作用的根本原因。何为选择式积累,我们不妨仪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来类比意识的积累性。我们在建造楼房前必然要绘制一个蓝图。同时我们会对各种材料进行选择使各类材料具有一定的包准,以便于我们依据自身的蓝图确定各类材料具有一定的标准,以便于我们依据自身的蓝图确定各类材料的作用。在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便开始施工。为了建筑物的稳固,我们必须打一个坚实的地基。同时为了实现建筑物的价值,我们必须将建筑物建造的尽善尽美。当我们完工后,建筑竣工。意识的选择式积累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并建造是可以进行类比的,但是仅仅限于类比。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模式的迁移。必须强调个人意识的积累并不是以理性为蓝图的。因为个人意识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着就是我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与建筑物的地基有着相似性,人意识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地基——道德。建筑物的地基是概括蓝图设计施工的。但人意识并没有蓝图所以在这一方面人意识地基就显得不那么稳定了。建筑物的材料是预先选好的,但意识积累的质料却是随机的,所以意识的积累也是随机的。但是由于我们具有一个抽象而模糊的道德基准作为标准限制意识的积累使意识的积累具有选择性。当建筑竣工后,建设完毕。
但是意识的积累却无法完毕。人意识的积累是从人意识的产生到意识的终结但是即使是人意识的终结也不能说人类的意识积累已经完毕。人类意识的积累性
[3]意识的传递受思维的限定表现为人类可以使自己变成意识传递的终端或意识传递的中转站。
与建筑有一个很大的共性是在社会中实现价值只不过前者通过行为实现价值后者可直接实现价值。与个人意识积累相似,人类社会意识的积累模式也是选择式的。但人类社会意识积累与个人意识的积累的本质差异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积累是以客观时效性的理性为基础的它相对与道德是稳定的。人类社会的意识是受大多数人意识积累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协调性的意识系统。为了保持系统的统一性,系统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协调各个要素。而这种协调方式就是客观时效的理性。但是由于意识本身固有的发展的性质使其具有打破现有形式的理性而建立一种新形式的理性。所以单称理性是以时效性为前提的它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识需求它是客观的。正式意识本体相克的特性,人类社会才会在变革中发展。同时不同的人由于条件的制约,他们形成的意识形态也是不同的。但由于人类的发展使人类组成更紧密的体,这客观上需要原体对本意识进行调整以接受非己意识体。这是本体相克在不同意识体联合上的作用,也是人类社会呈现多元文化又保持人类社会性的根本原因。穿针引线器
意识的循环性、传递性、积累性客观地为人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也决定了意识在人性中核心的地位所以人性的发展史实际上是意识决定人的心理、行为等要素共同作用的发展史。
2意识的核心
虽然意识的整体性是由意识的三大性质和意识的基础共同作用表现的性质。而意识的基础就是意识的最基本的意识形式。
我们不妨先做一个类比:人与兽的类比。当然这可能涉及到一定的道德问题,但是我们进行类比的前提是人与兽的动物本性。兽是处于自然环境循环状态。而这个循环的法规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优胜劣汰,它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持个体乃至种的存在,动物必然会使自己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动物意识对其“行为和思维”指导的结果。动物意识的这种状态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动物的这种使自己处于自我保护状态的意识成为一种本能或者说是潜意识。而动物的其他“意识”和“行为”都是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动物的自我保护意识作用。这也就是意识和行为是自我保护意识的上层建筑,而自我保护意识是最基本的意识。但对人性而言这种解释还适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意识的性质中到答案。从低级生物一直到高级生物意识4的性质都是适用的所以人的意识是一种以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为基础的,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构的系统。而这种意识在原始状态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产生的本能,所以人意识是客观建构的同时受主观因素作用的思维系统。既然意识的发展是以一种基本意识形态为基础而进行的上层建构的过程,那么在意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人性也绝非一种偶然的现象。当然由于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各个阶段人性的表象又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人性的发展阶段是人类在一定时期的共同的表现特征,而我们
做的应为“求同”而非“求异”。意识的发展使新的意识形态会对旧的意识形态予以取代。但是由于意识的积累性使旧的意识形态转化成为一种本能。如果借用精神分析法的术语就是转化成潜意识,当再次遇到一定状况后这种状态可能被激发,而使人表现出非凡的力量。
意识的整体表现在意识是以自我保护为核心,以意识的循环性、意识的传递性、意识的积累性为发展手段进行独立性发展的过程中。以意识的性质作为人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由意识的整体性决定的,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才会留下与自身相符的人性发展的历史。
[4]低等生物可能因为神经系统不发达而无法产生意识,但对于其应激性意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适用的。
参考文献
[1]修谟(英),关文运译.人性论.商务印书出版社,2002年.
[2]阿德勒(奥),陈右胜等译.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钢板桩支撑
[3]马建堂,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胡潇,意识起源与结构.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91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识   人类   传递   发展   人性   积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