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技术要求

支模监测技术要求
1 目的与要点
1.1 高支模的定义
高支模:全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12月26日发布的《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高支模的定义如下: 危险性较大高支模:高度超过5m,或搭设跨度超过10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高支模: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1.2 高支模监测的目的
高支模坍塌在工程建设事故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高支模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高支模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变形或过大位移,诱发系统内钢构件失效或者诱发系统的局部或整体失去稳定,从而发生高支模局部坍塌或整体倾覆,造成施工作业人员伤亡。通过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高支模监测系统进行系统的监测,采取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管理监督措施,协助现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高支模系统的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和采取加固等补救措施,当高支模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限值时,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迅速撤离现场,预防和杜绝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高支模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1.3 高支模监测的要点
从以往的高支模事故中可以总结出,高支模发生局部坍塌,主要是高支模局部立杆失稳弯曲,由相连水平钢管牵动相邻立杆,引起连锁反应,同时模板下陷,混凝土未固结时会在下陷处聚集加重荷载导致高支模局部坍塌;混凝土已初凝但强度不足时,则构件会“超筋”脆性破坏下坠,亦导致高支模坍塌。
高支模的坍塌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因此,高支模的监测要点为,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实时对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的位移和沉降等变形特征进行连续
监控,及时反馈模板支撑的变形情况,防止其坍塌及造成人员伤亡。
2 技术标准和依据
①《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②《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③《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④《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⑥《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
⑦《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
⑧《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233号);
⑨《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通知》(穗建质[2015]140号);
⑩《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全市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自动化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7〕1006号)。
3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精度
根据《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及《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进全市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和承重支撑体系自动化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7]1006号)要求,高支模的监测内容主要包含模板支撑系统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等。监测单位必须在支架预压前获得稳定的初始值,采集次数不少于2次。监测要求和具体要求详见下表:
4 监测周期
根据穗建质[2014]168号文及(穗建质[2017]1006号文,在对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进行预压监测和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监测单位应积极采用实时监测的自动化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监测工期为支架预压至混凝土浇筑完毕,直至数据稳定且到达拆模条件。
5 监测技术要求
5.1 模板支撑系统预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信息化指导施工,及时调整预压及混凝土浇筑方案。
5.2 高支模监测以获取实时自动化采集数据为主,现场目测巡查为辅;
5.3 各监测项目因在模板系统支架预压前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5.4 测点及测量设备埋设要求如下:
5.4.1 支架水平位移观测点
①混凝土模板支撑水平位移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
为观测点,便于实施自动化采集;
②观测点设置于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一般设置于模板单元框架的四角和
四边中部,且底部、顶部及中部均应设置位移观测点;
③每个支撑结构应设置稳定的基准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
得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
豆袋弹
④监测设备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经过标定或检定,并在规定的有
效期范围内。
5.4.2 模板沉降观测点
①混凝土模板支撑水平位移应采用反射棱镜、位移计等精度较高的设备作
为观测点,便于实施自动化采集;对于模板支撑中央通视情况较差的监测点,宜采用位移计等传感器;
悠悠球轴承②观测点设置于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一般设置于模板单元框架顶部的四
角、四边中部以及中部受力较大的部位;
③每个支撑结构应设置稳定的基准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
得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
④监测设备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经过标定或检定,并在规定的有
效期范围内。
旋转倒立摆5.4.3 立杆内力和立杆倾斜观测点
剑杆织布机
①混凝土模板支撑的立杆内力应采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的应变(或应
电动汽车动力力)传感器进行测试,采用焊接嵌固的方式固定于立杆上,且传感器要与立杆的轴线平行;立杆倾斜采用表面式倾角,埋设要求同应变计;大蒜破瓣机
②传感器应设置于模板单元框架受力较大和角部等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
立杆,其中高度区间内的内力测点不少于3点,倾角测点不少于2点;
③应减少现场的走线长度,并加强保护,不得影响现场的正常施工;
④监测设备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要求,经过标定或检定,并在规定的有
效期范围内。
6 控制指标
高支模监测的报警值应采用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进行控制,各监测项目控制指标如下:
6.1 支架水平位移的控制指标
支架水平位移的监测报警值可根据JGJ300-2013第8.0.9条确定,一般为H/300(H为支撑结构的高度),监测预警值取报警值的0.8倍。
对于变化速率值的控制,一般选用近三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6.2 模板沉降的控制指标
模板(或支架系统)的沉降变形控制分为预压和混凝土浇筑2个阶段。
6.2.1 预压阶段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通过实时监测数据计算,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 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3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90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板   监测   支模   支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