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论文针灸论文:影响针灸学术传承的关键因素分析

音乐枕头中医针灸论文针灸论文:影响针灸学传承的关键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在系统考查了针灸学发展历史,把握其学术脉络的基础上,对影响针灸学术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这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微针调气的出现与理论体系的构建、医家典籍对针灸薪火传承的影响、针灸图谱与模型的应用、西医传入后针灸学术的近代化嬗变。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针灸学才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医学层次,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关键词】 针灸学 医学史 传承 
针灸疗法起源于远古火灸石熨、刺痈排脓、刺络放血等些最为原始的人类与病痛斗争的经验,在漫长的医疗实践累中,它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医学层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络腧穴理论体系,从而逐渐发展形成既有丰富临床实践,有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最具特的法之一。
缘于笔者有幸参与“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灸馆”“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等课题研究,系考查了针灸医学从古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对其学术演变整体脉络有了较为深刻的
了解,在此不揣简陋,试对影响灸学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一总体归纳和分析。微针调气的出现与理论体系的构建现代医疗中,“针”与“灸”往往同时并称,但实际上这两者的起源和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古人治病使用艾灸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五十二病方》经推测为西汉时期的古医书,它记载了“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组合式空调器出土帛书中有两种是关于针灸经脉方面的早期文献,被专家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提到的方法只有灸法而没有针法,:“病足小指废,(),……数瘨()疾。诸病此物者,皆久()()()。”
由此可以推测,灸法的出现很可能早于针法。马王堆出土帛书《脉法》曰:“用砭启脉必如式,痈肿有脓”,可见砭石也是古人常用的医疗工具,砭刺痈脓、砭刺放血等方法在古文献中很常见。不论是灸法,还是砭法,刺激的部位均为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不同于后来特定腧穴所固定的精确刺激部位。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促进了针具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金属针,又称之为“微针”,它逐渐取代砭石成为刺疗的主要工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描绘的“九针”就是微针的代表,其曰:“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针灸医学逐渐转到以微针调气为主。微针刺激人体的范围细小而精
,二氧化硅抛光液这些刺激部位后来被统称为腧穴,所以黄龙祥曾说:“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应当是在针刺‘调气’概念形成以及‘气针’的出现之后才开始上路的———这也是为什么类似针灸的疗法在中国其他民族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均出现并流行过,而针灸学只在中国汉医圈这块特殊的土壤扎根并生长的关键一步。”[1]
勇猛的圣灵肩垫
马王堆出土帛书记载的早期十一脉大多是向心循行、彼此不连贯,也很少与人体内在脏腑相属络。当微针调气出现以后,必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体气血内在运行规律,以及针刺疗法对气血运行产生的调节作用。《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则正是为此构建的一种学说,它构建了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模式,这一学说直到今天仍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正如赵京生所说:“经络理论由简帛医书的十一脉理论,发展到《灵枢·经脉》的十二经脉理论,已基本趋于完成由简单、朴素的初始阶段到复杂、周密的完善阶段的过程,不但成为针灸学用以诊察病变、阐释病理、决定治法、实施针灸的核心理论,而且也是中医阐释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可见,只有在微针调气被较广泛应用以后,i52包含了天人相应、阴阳学说与古代数术等哲学思想的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才标志着针灸医学脱离了单纯经验医学阶段,上升成为一门具有独特
理论指导的专门学科,而《黄帝内经》的成书则标志着针灸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它是奠定整个针灸学科基础的最早著作。
自动杀菌净手器2 医家典籍对针灸薪火传承的影响针灸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技术,针灸医家作为拥有专业知识、从事医技操作的主体,对针灸薪火的代代相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尤其是那些技术精湛、学术上有创新思想的医家对整个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在古代印刷技术落后的情形下,加上古代医书与医学技术秘而不传的风气,口耳相传曾经是传播针灸知识的最初形式。
针灸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师徒授受或家族承继的典型实例,这些民间私授的方式,曾经是针灸薪火传承的主要形式。相传战国时期的扁鹊不但自己精于诊病,还十分重视培养弟子,在医疗实践中将医术传授给弟子,据说他的弟子有子阳、子豹、子容、子明、子同、子越、子游、子仪、子术、虢太子十人。在抢救虢太子尸厥症时,在其指导下,弟子子阳、子豹相互配合,采用“针刺”“药熨”“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取得了奇效。除扁鹊之外,早期的涪翁、华佗也教授了很多弟子。魏晋以后,还出现了一些知名的针灸世家,如南北朝时期的徐氏家族、宋明之际的席弘学派,等等。通过师徒授受与承继家学的传统传承方式,优秀的学术思想得以弘扬,有效的经验得以继承,这是针灸学术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4/188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针灸   针灸学   发展   传承   微针   学术   出现   影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